【湘教新版】8上第三章 第一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新版】8上第三章 第一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一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及分布情况。
2.利用图表,举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我国的土地国策。
教学重难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2.我国的土地国策。
教学过程:
导入: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土地。由于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我们对土地资源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展示农田、森林、草原、城市等景观图片)。
根据以上几幅图片,谈一谈,当地居民是怎样利用这些土地的?关于土地的利用方式,你还知道哪些?
(展示PPT课件)
一、人多地少
活动1:土地资源对于人类而言非常重要,我们日常饮食都与土地有关。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自然资源吗?
人们的各种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并非所有的土地都是耕地,只有那些能够种植农作物、经常耕作的土地才叫作耕地。耕地资源只是土地资源中的一种。
中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2/5,“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
活动2:展示“印度、美国、俄罗斯、中国的陆地、耕地总面积以及人均耕地面积比较(2020年)”图。想一想,我国陆地总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
中国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但山区面积比美国多,而且干旱、高寒地区分布广,所以耕地总面积比美国少,再加上人口远比美国多,所以人均耕地面积更少于美国。
活动3:印度人口众多,陆地总面积不足我国的1/3,为什么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均多于我国?
虽然印度的陆地面积明显小于中国,但平原和平缓的高原分布广阔,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都多于中国。
活动4:呈现“我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与世界人均数的比较(2019年)”图表,计算我国人均草地、林地面积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比。想一想,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我国人均草地面积是世界人均数的60%,人均林地面积为世界人均数的25%,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人多地少”。
过渡:我国的土地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一起学习吧。
二、类型齐全
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呈现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截至2022年底,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28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13.3%。总体来看,耕地资源数量有限,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也比较少。
我国现有林地面积2.84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29.6%,森林覆盖率达24.02%。我国现有草地面积2.64亿公顷,居世界前列。
活动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哪一级阶梯上的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复杂?
地势第二阶梯上的土地类型更复杂,这里有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戈壁、永久积雪和冰川等。
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如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活动2:说一说,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有哪些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草地面积广,所占比重大;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以利用的土地占比较大。
活动3: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以哪一种类型为主?
过渡:通过观察“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思考各地区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存在着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具体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下。
三、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我们先来看耕地吧。
活动1:呈现“中国耕地分布”图。想一想,我国的耕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活动2:呈现“中国林地分布”图,想一想,我国的林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较少。
活动3:呈现“中国草地分布”图,想一想,我国的草地分布有什么特点?
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分布零散。
活动4:结合上面的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分布图,参照“中国地形分布”图,是否能总结出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异呢?
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
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这里集中了全国约92%的耕地和林地 其中,南方多丘陵、山地;北方平原广阔,耕地较多。南方气候暖湿,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耕地以旱地为主。
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资源明显不足,草地和荒漠所占比重较大。
青藏高原区光照时间长,但海拔高,气温低,土地生产力较低。
过渡:了解了我国的土地资源特点后,相信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概况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我国的土地政策是怎样的呢?
四、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前面的学习可以知道,我国的土地状况是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占用了一部分耕地,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得力措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禁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
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保障森林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森林资源长效保护机制。
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牧区有1/3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为此,在牧区要确定合理的载畜量,或划区轮牧,或建设人工草场,努力提高草地的可持续利用率。
总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2/5,“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草地面积广,所占比重大;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