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扶沟高中2025—2026学年度上期开学考试
高一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自主地进行劳动
②虽有少量土地归农民自己,农民仍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③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君主专制国家暴力统治,激起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5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7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揭
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内在弊病,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其诞生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理论基石
②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
③论证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 19世纪初,圣西门的理想是要建立“实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欧文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这些都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但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
①他们主张阶级调和,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②他们的理论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更早
③他们没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揭露和批判
④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1920年前后,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进分子经过摸索逐步划清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转向了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湘江评论》等报刊纷纷刊载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气象,这种新气象意味着马克思主义
①成功实现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已经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自觉追求
③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指明了新方向 ④在中国进入了全面系统的传播阶段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主要指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已充分暴露
②受所处时代局限,这种“不成熟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弊端
③这种“不成熟”的理论因脱离资本主义发展特定阶段而注定沦为空谈
④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和依靠力量是其“不成熟”的重要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据此,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有
①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数以万计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前
夜,开国元勋们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新中国的诞生
①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②表明中国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③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提条件,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 右图是某次思政课上的幻灯片。老师请同学们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是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概括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豪迈地宣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我们的工作”指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B.根本变革生产关系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D.完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1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某班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恰当的是
①甲:“一五”计划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②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③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丁:中共八大的召开,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3年9月29日,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
十年来,党中央先后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
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③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生产关系的性质 ④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元,到2023年已经增长至36883元。从彩电到空调,
从电脑到手机,从汽车到房产,人们开始享受财富增长带来的物质生活的丰饶。45年的改革
开放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中国这个拥有14多亿人口的国家,真正摆脱了贫穷的困扰,整体性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说明,改革开放
①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推进过程
③符合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强烈愿望
④是一个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15. 林俊德将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为“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的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无数像林俊德将军这样的科学家们为建设新中国做出的贡献
①激励当代青年奋勇前进勇担时代责任 ②助力中国增强国防实力提升国际地位
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方向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带领人民进
行了艰难曲折的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财富。以下对这些财富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制度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物质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理论准备——坚持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宝贵经验——总结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
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在哪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实践特色:立足时代之基,及时回应和解决时代关切
②理论特色: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③文化特色:根植于中国大地,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④时代特色: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山东姑娘崔久秀毕业后选择到南疆基层工作,成为一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驻村干部,她把新疆当家乡,被当地群众亲切称呼为“小崔古丽”。陶建刚,西安文理学院毕业后扎根革命老区,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这些“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①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追求自身发展的个性化
②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③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④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历史过程的是
①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不断推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②既坚持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又不断变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
③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④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又不断调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下列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贡献的是
①“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②“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在一步步跨越中,历史的“预言”不断照进现实
上述“预言”的实现
①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接续奋斗
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得益于党带领人民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④表明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4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发展状况,要迅速摆脱贫穷落后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指导下,到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了67.8%;1956年,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了21.3%。对此,毛泽东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变革生产关系的依据和意义。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党中央部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唯有如此,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完成党中央部署的目标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如何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三个深刻改变”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备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性质和作用,成为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鲜明界线。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扶沟高中2025—2026学年度上期开学考试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
1—5:CDBBC 6—10:CABDA 11—15:DAABA
16—20:DACDB 21—22:DA
(12分)
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由现实的国情决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4分)
意义: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分)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4分)
(12分)
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分)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3分)
③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3分)
④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3分)
(10分)
①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屡遭侵略,但历次救亡图存的探索均以失败告终。(2分)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4分)
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苦斗争以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