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学情检测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河北安平中学高一年级学情检测
政治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课+第二课第一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25年6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在南宁市境内发现了17处史前洞穴遗址、1个化石点和2处大石铲遗址,采集到穿孔石器、砍砸器、石锤、石片、石砧等石器以及动物化石等新石器时代遗物。下列选项符合该时期的社会状况的是(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已分工
④人们共同劳动占有生产资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社会形态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下列选项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 )
①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劳动产品,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②奴隶社会:铁器工具的应用,发明文字,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
③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但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④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历史学家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描述,古希腊奴隶制建立在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私有制基础之上,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并由奴隶进行,奴隶承担着大量低贱、繁重的手工业劳动。据此可推断( )
①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②奴隶社会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奴隶被迫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④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逐渐产生。私有制产生的标志是( )
A.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B.生产工具归家庭私有
C.牲畜开始归家庭私有
D.劳动产品成为家庭私有财产
5.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余个王朝的开凿和修缮,现存各类造像3938件,壁画近1000平方米,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对于该石窟的开凿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
①人类刚刚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③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
④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必然引发生产及社会生活混乱
②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③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④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一部分工人“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员工持股”把劳动者变成资本工人,进行身份转化,使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员工持股计划”( )
①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②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③有利于调和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
④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的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学习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甲:相对于奴隶,封建社会的农民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甚至还拥有少量土地
乙:相对于封建社会而言,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具有隐蔽性
丙: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奴隶属于奴隶主只拥有少量生产资料
丁:原始社会末期,伴随国家的产生,出现土地、牲畜私有加剧了贫富分化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丙和丁
9.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某学者谈道,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了“书香校园”建设推进会、“重读经典”系列活动,《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多次入选推荐阅读目录。《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吹响了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号角,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由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 )
①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激励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共产党宣言》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不断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③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运用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条件
④马克思主义能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气势恢宏,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下列对社会主义发展史描述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②巴黎公社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某同学乘坐天津地铁1号线进行参观学习。下图是该同学绘制的研学笔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两个革命阶段互相衔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C.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D.使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
16.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分别是( )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认清近代中国的一切革命问题 ④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76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书写了辉煌篇章,今天的中国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势不可挡。新中国的成立( )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③意味着在中国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由此可见(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目标一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和各种各样的尝试,但都没能找到正确答案,这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就内部而言,这是因为( )
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③没有得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民阶级的支持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高一学生小荣想在暑期来一场红色之旅,重温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光荣而艰苦卓绝的历史。下列路线最适合的是( )
A.延安革命纪念馆——重庆解放碑——深圳渔民村——北京鸟巢水立方
B.圆明园遗址——遵义会议会址——抗美援朝纪念馆——九八抗洪纪念园
C.浙江嘉兴南湖——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天安门
D.北京故宫——辛亥革命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国航天博物馆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共40分)
21.某班同学以表格形式重点比较了私有制确立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请你完成下列表格中的空白部分(①-③)。(9分)
社会形态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奴隶社会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①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 ②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的劳动。 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③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M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991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原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政权,国家也更改了名称。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重大挫折。
(1)若你参加此活动,想推荐大家共读《共产党宣言》,请写出推荐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了重大挫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 (7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救国大业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试卷第1页,共2页高一政治学情检测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A C A C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C A D C C C
1.B【详解】①: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①正确。
②:题干体现的是原始社会,而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在奴隶社会,②排除。
③:题干体现的是原始社会,而奴隶社会出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③排除。
④:题干体现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D【详解】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平均分配产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①错误。
②: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是在资本主义社会,②不选。
③:在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有自己的劳动工具,③正确。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A【详解】①③:古希腊奴隶制建立在奴隶主对生产资料和奴隶的私有制基础之上,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并由奴隶进行,奴隶承担着大量低贱、繁重的手工业劳动。据此可推断奴隶主占有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①③符合题意。
②:封建社会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②说法错误。
④: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A【详解】A: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A说法正确。
BCD:生产工具、牲畜、劳动产品归家庭私有是私有制产生的表现,但不是标志,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C【详解】①:奴隶社会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但材料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反映的是封建社会,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余个王朝的开凿和修缮,反映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时期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②④符合题意。
③: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这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A【详解】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时,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必然引发生产及社会生活混乱,①正确。
②:“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这说明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②正确。
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③排除。
④: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不是主要矛盾,④排除。
故本题选A。
7.C【详解】①:“员工持股计划”,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剥削关系,①说法错误。
②:“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②符合题意。
③: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不能调和,该措施可以缓和矛盾,③说法错误。
④:“员工持股计划”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的措施,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8.A【详解】甲:在封建社会,农民相比奴隶确实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且有少量土地可以耕种。这种生产关系是封建社会的特点之一,甲正确。
乙: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雇佣工人,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剥削方式具有隐蔽性,例如通过工资形式掩盖了对剩余价值的占有,乙正确。
丙: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奴隶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丙错误。
丁: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产生,出现土地、牲畜私有,贫富分化加剧,出现两大对立阶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产生国家,选项颠倒了国家和私有制出现的先后顺序,丁错误。
故本题选A。
9.B【详解】①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①④正确。
②③: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②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0.A【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正确。
②③: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正确,③错误。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但材料强调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渊源,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1.B【详解】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①说法正确。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说法错误。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这一目标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③说法正确。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2.C【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石,而非《共产党宣言》,①错误。
②:“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体现马克思主义会随历史条件变化而发展,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②正确。
③:强调原理运用要以历史条件为转移,说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运用需结合具体实际条件,③正确。
④: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非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3.C【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排除。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错误。
③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A【详解】①:根据该同学绘制的研学笔记中党成立及奋斗的历程,我们可以感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①正确。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错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正确。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5.C【详解】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A错误。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B错误。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C正确。
D:在建立新中国的基础上完成社会主义革命,D错误。
故本题选C。
16.A【详解】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①正确。
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正确。
③:“认清近代中国的一切革命问题”这不是基本国情或历史任务,而是认识和分析国情的过程,与题意不符,③不选。
④: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无关,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7.D【详解】③④: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飞跃,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④正确。
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①排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没有实现国家富强,②排除。
故本题选D。
18.C【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①说法错误。
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互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②③说法正确。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两者革命目标不一致,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9.C【详解】②④: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分别从中国的封建势力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个角度说明了中国不可能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的内部原因,②④正确。
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这是外部原因,不是内部原因,①不符合题意。
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是工人阶级,不是农民阶级,③排除。
故本题选C。
20.C【详解】A:深圳渔民村,北京鸟巢水立方属于改革开放时期,A不符合题意。
B:圆明园遗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抗美援朝纪念馆和九八抗洪纪念园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B不符合题意。
C:1921年中国共产党就诞生在嘉兴南湖中的画舫上、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召开)、韶山冲毛泽东故居、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1949年),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符合题意。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一1949年),北京故宫修建于明朝,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1.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②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每点3分,共9分)
22.(1)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每点3分,共12分))
(2)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1分)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2分)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2分)
③从社会主义的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2分)
23.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这个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每点4分,共1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