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人类家园中的水一、选择题1.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为,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B.我国水资源在空间、时间上分布不均匀C.分布在陆地上的水不参与水循环D.海洋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大气水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近期,两名美国宇航员滞留太空超三个月,传来很多画面。画面中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这种水体主要是( )A.河流水 B.海洋水C.冰川水 D.大气水3.海绵城市,是指通过一些设施,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收和储存雨水,并在需要的时候将其释放和利用。结合水循环模式图,强降雨后,海绵城市可以减弱的环节是( )A.①蒸发B.②水汽输送C.③降水D.④地表径流4.近年来,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节水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和习惯。这主要是因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少,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包括( )A.固体冰川、土壤水、河流水B.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河流水C.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河流水D.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河流水5.奔腾不息的江河、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周围充满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地淡水资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B.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C.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资源是海洋水D.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6.读“水循环示意图”,关于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⑥的影响B.沿海地区的台风主要改变了③C.人工增雨会改变④的时空分布D.水分子在环节②中体积变小7.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A.海上内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三者都不是8.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C.青藏高原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9.亚运水上运动场馆的花园地下隐藏着雨水循环系统——地下“毛细血管”。雨水依次通过鹅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这种设计对水循环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①增加地面下渗 ②改变水汽输送 ③增加降水 ④减少地表径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B.大洋洲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最少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D.亚洲淡水资源最多,但是人均拥有的淡水资源最少二、填空题11.让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 。12.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当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奔流到海不复回”相当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在三大类水循环途径中,诗中所描述的应该属于 水循环。13.水是生命之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是 ;(2)“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用字母表示)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14.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短缺主要表现为① 不均匀: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 ;② 不均匀: 丰富, 欠缺。15.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在 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 形式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 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16.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1)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和 环节。(2)以下是降水形成的几个阶段,请排列出一个大致的降水过程(填字母)______。A.水汽凝结 B.水汽和冰晶增大 C.冷却降温 D.空气上升 E.形成降水17.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 。(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3)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18.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读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 B.蒸发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E.地表径流 F.地下径流(2) “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 。(3)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是 。A.陆上内循环B.海上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4)金华在2021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780 m3·年-1,根据上表资料显示,金华属于 缺水城市。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4.1人类家园中的水》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D D C C B B D1.C【详解】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确实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淡水,A说法正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确实存在不均匀现象,B说法正确。分布在陆地上的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都参与水循环过程,它们通过蒸发、植物蒸腾、降水等方式与大气和海洋水体交换水分,C说法错误。海洋水通过蒸发可以转化为大气水,这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D说法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2.B【详解】地球上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海洋水体面积最大,因此,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海洋水体覆盖,B正确,ACD错误。故选:B。3.D【详解】根据题干描述,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和储存雨水,并在需要时释放和利用。因此,海绵城市在强降雨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减少地表径流,即雨水在地表的快速流动和流失。因此,海绵城市可以减弱的环节是④地表径流。ABC错误,D正确。故选D。4.D【详解】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D正确。固体冰川主要储存在两极地区和高山高原地区,开发难度大;土壤水数量有限;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开发难度大,ABC错误。故选D。5.D【详解】地球上的水资源以海洋水为主,占了绝大部分,而陆地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比例,大约为2.5%左右,A错误。水资源开发利用后并不能都很快恢复,有些水资源一旦被污染或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B错误。人类直接利用最多的是淡水资源,而不是海洋水,因为海洋水需要经过脱盐处理才能使用,C错误。水是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生物需要水维持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6.C【详解】读图可知,①为水汽输送,②④为降水,③为蒸发,⑤为地表径流,⑥为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对⑤地表径流的影响,A错误;沿海地区的台风主要改变了①水汽输送,B错误;人工增雨会改变④降水的时空分布,C正确;水分子在环节②降水中体积变大,故D错误;故选C。7.C【详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的是河流水最终流入大海中,参与是的海陆间水循环,C正确,ABD错误。故选C。8.B【详解】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水循环弱,故A错误;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降水丰富,植物的蒸腾作用强烈,水循环活跃,故B正确;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降水少,水循环弱,故C错误;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受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水循环弱,故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B。9.B【分析】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详解】①雨水经过鹅卵石是增加地面下渗,故正确。②雨水依次通过鹧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不能改变水汽输送,故错误。③雨水依次通过鹧卵石和土工布最后汇聚到回收系统,回收后可用作场馆用水,不能增加降水,故错误。④雨水经过鹅卵石是增加地面下渗,相对减少了地表径流,故正确。故选B。10.D【详解】由图可知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故A错误;水是循环的,但是淡水资源是十分紧缺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亚洲淡水资源总量居六大洲之首,但是由于人口较多,达到了60亿,人均以后占有量就最少,所以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故D正确,B错误。故选D。11.地球引力【详解】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水的固、液、气态的变化和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形成的重力能。12. 降水 地表径流 海陆间【详解】“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当于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因为诗中描绘的水像是从天上而来,在水循环过程中,大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如雨、雪等)的形式落到地面,形成河流的水源。 “奔流到海不复回”相当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河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河道向海洋流动,这和地表径流的概念相符。在三大类水循环途径(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中,诗中所描述的应该属于海陆间水循环,因为诗句体现了从陆地(黄河)最终流入海洋的过程,涉及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水循环。13. 海洋水 D【详解】(1)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2)南水北调属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14. 地区分布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时间分配 夏季 冬季【详解】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的短缺主要表现为:①地区分布不均匀:淡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②时间分配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15. 液态 固态 气态/水蒸气 温度【详解】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在河流、海洋、湖泊中;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温度很低,水会凝固成固态的冰,常常以固态的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水蒸气(气态)的形式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温度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16.(1) 蒸发 降水(2)DCABE【详解】(1)锥形瓶中的水蒸气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即看到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和表面皿下面的小水滴,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蒸发和降水环节。(2)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2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降水过程为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水珠和冰晶增大,形成降水、所以其顺序为:DCABE。17. 降水 汽化 AC【详解】(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②④表示的环节是降水;(2)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汽化;(3)A、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A正确;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C、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故C正确;D、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误;故选AC。18. 降水 南多北少 C 轻度【详解】(1)图中A环节表示降水。(2)“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分配不均匀而提出的,这也说明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3) “百川东到海”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体现了海陆间循环。(4)金华在2021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780 m3·年-1,对照题干中表格数据可知,金华属于轻度缺水。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