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虽然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却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这是因为原始社会( )
①是人类社会起始阶段
②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③劳动产品按平均分配
④人类还处于蒙昧状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唐朝时,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中将耕犁改进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
如果你是这一时期的农民,你可能会参与( )
A.加工使用打制石器 B.使用推广铁制农具
C.使用机器加工零件 D.操控智能灌溉系统
3.2025年1月1日上午,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前,观众排起了长队。博物馆推出背诵《尚书·尧典》或《五帝本纪·尧》全篇免门票活动。陶寺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其考古新发现、研究新进展为古史探索提供了新材料,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有力实证和生动写照。下列对当时社会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当时出现了阶级分化,产生阶级
③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年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甘肃临逃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榜上有名。寺津遗址发现的马家窑文化聚落,以其精美的彩陶闻名世界,全新的造型与纹饰风格,展现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据此可推知,马家窑文化时期( )
①人们开始发明和应用文字
②手工业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③当地畜牧业和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④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某地博物馆拟运用数字技术为观众献上一场沉浸式体验展,在文明曙光之原始社会时期展厅,观众会看到( )
①人们手持刀叉铁棒追赶猎物
②人们给圈养的牛羊等投喂草料
③人们聚集在一起平分捕到的猎物
④氏族首领单独决策处理内部事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一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当时人们靠狩猎、捕鱼、畜牧,或者最多靠耕作为生……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这种所有制首先是由于几个部落通过契约或征服联合为一个城市而产生的。公民仅仅共同拥有支配自己那些做工的奴隶的权力……”下列对其进行的概括和推断正确的是( )
①第一种所有制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②第一种所有制存在于原始社会,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第二种所有制中的奴隶需要缴纳苛捐杂税并依附于地主
④第二种所有制存在于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3月1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2022年度山东五大考古新发现,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入选。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发现大量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阶段遗存,出土陶片标本200余件,包括可复原陶器2件,陶片均为夹炭红陶。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空白,为认识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地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关键证据。下列对当时社会情形推断正确的是( )
①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该地区出现了部落联盟
③该地区出现定居的生活方式 ④该地区迈入文明时代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下列表格中的社会状况与生产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社会状况 生产关系
①人们之间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别、年龄实行的自然分工。人们单独无力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为谋取生活资源必须共同劳动 生产中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在所有戴着脚镣做苦役的人中,最强壮最骁勇的被挑出来做角斗士,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同野兽打斗或互相攻杀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度 人类开始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如果将100个面包分给穷人,穷人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再买面包,所以只有将面包销毁,穷人才会想办法去买面包 大批失去生产资料的人,没有人身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牲畜这一特殊财产的存在,使得个体家庭逐渐与共产制的部落族群相分离,分工也演进得更为精细,较大范围的部落内的两性分工转变为由一个个独立的家庭内部分工所组成的社会分工。下列对材料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①氏族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助推社会分工演变
②这种社会分工的演变为私有制产生创造条件
③这种社会分工的演变有利于生产关系的质变
④社会化大生产有利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内容中正确的因果关系及排列顺序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私有制确立——国家出现
B.私有制产生——国家出现——生产力发展——阶级形成
C.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形成——国家出现
D.阶级产生——国家出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
11.《共产党宣言》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有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是基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②划分为不同等级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③社会出现不同等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出现不同等级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何尊”,中国西周早期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载了周王朝开国之君革故鼎新、接受天命的宣言以及武王灭商、周成王营建成周的史实。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时期( )
①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
③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起来 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民谣是一定时期历史的反映,明朝时期流传一首歌谣,“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造成这首民谣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残酷的地租剥削 D.封建的君主专制
14.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①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下起微小作用
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开始为所有大众服务
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5.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曾这样解释:“一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一般生产条件形成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就获得一种弹力,一种突然的跳跃式扩张的能力,从而激化了市场供需矛盾,致使危机从可能转化为现实。”这说明( )
A.经济危机的最重要特征是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与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
B.大工业的这种巨大的迅速扩张的能力,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前提
C.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突然的跳跃式的膨胀带来供需矛盾是危机的根本原因
D.危机难治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16.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鲜明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使生产力绝对发展,而这种发展和资本在其中运动、并且只能在其中运动的独特的生产条件不断发生冲突”。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这表明( )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④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简要概述该社会形态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曾多次发生局部性经济危机,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从此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期间就会发生一次。在过去的30年中,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4次国际性金融危机,即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这4次金融危机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2)结合材料二,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达尔文在环球考查中记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布片,这使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
材料二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材料三 鲁迅先生曾经是这样评价资本主义的,打断你的腿,再给你一副拐杖,然后告诉你,没有我你连路都走不了所以你要感恩。
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母亲:‘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母亲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儿子又问道:‘父亲为什么失业呢?’母亲说:‘因为煤太多了。’
(1)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说明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演进到奴隶社会的根本原因并简要说明演进过程。
(2)结合材料二、三,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比较奴隶社会的剥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的异同。
19.材料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集中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材料二 自诩“民主灯塔”的美国,昔日是奴隶贸易的罪恶之地,如今浸透血泪、戕害生命的罪恶勾当还在黑暗中继续。剩余劳动人口贩运问题泛滥成灾、农业领域强迫劳动触目惊心、私营监狱囚犯惨遭劳动剥削、滥用童工现象普遍存在,美国至今仍有约50万童工从事农业劳作,其生命权、健康权和受教育权受到严重威胁和侵害。特别是2022年以来,从美国的机械、食品生产线上的工人,到马萨诸塞州的护士和肯塔基州的酿酒师,再到好莱坞的工作人员,全美各行各业超过10.万名工人要么正在罢工、要么正准备罢工。长期以来,拜登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劳工领袖”和工会的捍卫者,他强调“美国就业计划”将为民众提供帮助和信心,并努力使美国经济能够稳步向前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及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
(3)有人认为,全美各行各业罢工会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成熟得到解决。结合材料,请你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发布文章对美国侵犯人权的状况进行了揭露。美国沦为贫富分化最严重的西方国家。占美国人口1%的最富有人群拥有全国财富的38.6%,而普通民众的财富总量和收入水平持续下降。近半美国家庭生活拮据,1850万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非洲裔的贫困率是白人的2.5倍,失业率长期维持在白人的2倍左右。
材料二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队伍也发生了变化:体力劳动者减少,脑力劳动者增加,白领的收入仅能达到维持小康生活的水平,其实并不富有,而且随时面临被解雇的威胁。一旦被解雇,其生活同样会陷入困境。当然,其中也有极少数人担任了总经理等高级职务,收入丰厚,并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但他们却变成了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恰恰在于它把以脑力劳动为主或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各种劳动分离开来,分配给不同的人。这些劳动者创造了物质产品;另一方面,这一分离也丝毫不妨碍这些人中的每一个人与资本的关系是被雇佣的劳动者的关系,是在这个特定意义上的生产工人的关系。
(1)材料一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是否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为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喜剧大师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摩登时代》通过一个小人物的视角,解读了20世纪30年代流水线工人的生活。卓别林饰演的查理是一名流水线工人,他每天要做的工作便是根据履带传送的速度,拧紧履带上工件的螺丝。而履带传送的速度,则掌握在工厂管理人员手上,他们根据工人的工作状态和现场情况,调节履带的速度,以此让工人的生产效率最大化。而为了让生产效率最大化,他们还试图发明一种给工人喂饭的机器,以尽量缩短工人的用餐时间。
随着企业主对利益的欲望日益膨胀,流水线上的履带越转越快,此时的查理,眼睛里似乎只剩下面前履带上需要他拧动的螺丝。这也贡献了电影最经典的一幕——查理随着履带转到满是齿轮的机器内部,巨大的齿轮下相对瘦小的身躯,象征着工业时代里渺小的底层人民。
在这样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下,查理精神失常,看见任何圆形的东西都想用扳手拧一下。最终,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电影《摩登时代》反映了怎样的生产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查理被送进精神病院给资本家带来了哪些启示。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C C B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C B D
17.(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材料中反映的是奴隶社会,其生产力特点: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进行劳动;奴隶劳动成果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存资料。
(2)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8.(1)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演进的根本原因。
过程: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生产工具、牲畜、土地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解体,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剥削和压迫伴随着反抗,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产生。
(2)同:生产资料都是归少数统治阶级所有,都存在剥削和压迫。
异: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奴隶社会的剥削是赤裸裸的;资本主义的剥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19.(1)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2)封建制生产关系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3)该观点错误。拜登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只能让罢工问题得到缓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国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20.(1)材料一中美国贫富分化的现实表明,在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下,必然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2)否。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体现的是体力劳动者减少、脑力劳动者增多,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改变工人被雇佣、受剥削的事实。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
(3)美国贫富分化的事实,正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则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1.(1)该电影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①过度的剥削不仅伤害工人,也损害资本家自身利益。
②科学管理,在追逐最大剩余价值和维护工人基本权益中寻求平衡点。
③发展科技,利用机器减轻工人劳动负荷。(本题具有发散性,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