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练习一、单选题1.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其进行揭露和批判,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下列能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资产阶级议会制②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倡导人人平等③倡导并组织各族人民自愿建立国家联盟④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造成的贫富对立与道德沦丧,提出改造方案:圣西门主张“按能力计报酬”,傅立叶设计协作社,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实验,试图建立无剥削的理想社会,但均因脱离现实失败。据此,下列对空想社会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①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未来社会的构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②不成熟的理论,反映早期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③其局限性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却未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道路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实践活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引发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面对资本主义的弊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美好的设想,他们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这些设想最终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表明(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科学理论的形成需要立足实践并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③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只有找到正确的阶级力量,才能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共产党宣言》发表30多年后,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初步成果就显示出来,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发表70年后,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制度现实;发表100多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②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具体步骤③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④深刻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1917年11月至1918年3月,首先从城市,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在苏俄获得胜利,这就是列宁所说的苏维埃政权的“凯歌行进”。终于,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建立了。其历史意义是( )①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②宣告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③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迈向多国实践 ④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1919年4月6日,陈独秀、李大钊主编的《每周评论》刊登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在译文前面,还有一段按语:“这个宣言,是Marx和Engels最先最重大的意见……其要旨在主张阶级战争,要求各地劳工的联合,是表示新时代的文书。”材料中的“这个宣言”( )①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③标志着工人阶级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④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它( )①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近代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撰写出版了《乌托邦》,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小岛:岛上实行财产公有制、集体劳动、人人平等、按需分配……“乌托邦”意指子虚乌有的地方,虽然并不存在,但这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一思想(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②激发了人们对更加公正、平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考④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马克思在《贫困的哲学》中指出:“当他们还在探寻科学和只是创立体系的时候,当他们的斗争才开始的时候,他们认为贫困不过是贫困,他们看不出它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破坏的一面。但是一旦看到这一面,这个由历史运动产生并且充分自觉地参与历史运动的科学就不再是空论,而是革命的科学了。”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理论借鉴③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寻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①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被实践不断证明的科学理论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分别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1867年,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的书评里说过:一些读者“可能会以为他将从这本书里得知共产主义的千年王国到底是什么样子。谁指望得到这种乐趣,谁就大错特错了”。由此可知( )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研究未来社会制度的科学方法②展望未来社会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出了具体描绘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并未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④未来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的,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功说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②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③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飞跃发展。有人描述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景象:“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凭劳动券领取用品,劳动券以工作高下的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上述材料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④减轻了人剥削人的程度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在其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 )①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②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则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②任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都是一帆风顺的,具有预见性③说明所有国家都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体现了这一理论的强大生命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孜孜不倦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在现代化的“赶考”路上,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中国国情出发,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理念、政策、策略,依靠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在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空前奇迹,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些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深刻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反映了中国人民意愿,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趋势,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有人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要实现中国化,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准确的译法为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莫尔、康帕内拉、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结合材料一,分析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应具备哪些条件,并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作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结果也可以自豪。材料二 1847年11月底至12月初,正义者同盟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闭幕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立即着手完成起草宣言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写过两个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在这基础上,马克思执笔写成《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概括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贡献。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会主义从提出就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15-16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资本主义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也最早产生在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自此社会主义先后发生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制度、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转变,可谓高潮迭起。170多年以来,社会主义也曾遭遇过一次又一次挫折,先后出现过几次低潮。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既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选自刘靖北《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时空脉络》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简述社会主义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及其价值,并阐述“空想社会主义”变革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其他条件?《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D A B A C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C B C B17.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完全正确的。但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应该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不能简单地照搬。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的共同规律,它是这个历史阶段的普遍真理,在这一普遍真理的指导下能够解决当前中国的问题,但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的问题。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增添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前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18.(1)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条件: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原因: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19.(1)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2)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20.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21.①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②价值: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 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③其他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