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郑州四中实验集团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郑州四中实验集团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郑州四中实验集团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五上·惠济期中)探探发现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寒冷的冬天,同样多的水洒在地上,却可以留存很久,这是因为水蒸发的快慢和   有关。
2.(2024五上·惠济期中)夏天,太阳地下冰淇淋融化得很快,除了空气将热传递给冰淇淋外,还有太阳通过   的方式将热传递给冰淇淋。
3.(2024五上·惠济期中)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导热性好的物体叫作   ,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作   。
4.(2024五上·惠济期中)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   、意志和   的生物基础。
5.(2024五上·惠济期中)黑夜,蚊子嗡嗡嗡靠近时,我们会产生厌恶的情绪,不由自主地挥手赶走它,这些反应受到   的指挥。
6.(2024五上·惠济期中)饮食、   及   等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7.(2024五上·惠济期中)探探认为,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能支持他假设的是(  )。
A.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干得快
B.湿被单挂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
C.农民晒粮食时,会把粮食摊得很开
8.(2024五上·惠济期中)关于热传递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B.热量通常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C.热量的传递是随机的
9.(2024五上·惠济期中)夏天,放有雪糕、棒冰的大冰柜上面覆盖厚棉被的原因是(  )。
A.棉被阻止冷气跑到空气中
B.棉被阻止了周围的热空气把热传递给雪糕、冰棒
C.棉被把冷气包裹在雪糕、冰棒的周围,使它们继续受冷
10.(2024五上·惠济期中)保温壶内胆是双层结构,抽成真空是为了减小(  )。
A.热传导和热辐射 B.热传导和热对流 C.热对流和热辐射
11.(2024五上·惠济期中)奇奇刚刚晨跑回来想喝一杯温开水,现有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的三个杯子,要想让开水凉的最快,应该把开水倒入(  )。
A.塑料杯 B.铁杯 C.陶瓷杯
12.(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列措施不能够增强冰淇淋冷藏箱保温效果的是(  )。
A.将冷藏箱做成黑色
B.将冷藏箱做成双层
C.在冷藏箱外面包裹一层锡纸
13.(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大脑的是(  )。
A.不吃早饭 B.熬夜写作业 C.按时睡觉
14.(2024五上·惠济期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诗人王安石表达对梅花赞美之情的千古名句。从科学角度看,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梅花的香气进入鼻腔,刺激嗅觉细胞,产生嗅觉信号
B.嗅觉信号沿着嗅觉神经传递给大脑
C.梅花的香气刺激感官,感官直接对气味做出判断
15.(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洗鼻腔不必要,用力擤鼻子就可以
B.大脑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
C.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执行着相同的任务
16.(2024五上·惠济期中)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  )。
A.晶状体 B.角膜 C.视网膜
17.(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列行为是缺乏意志的表现的是(  )。
A.奇奇上课时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B.妙妙写作业的时候,写一会儿玩一会儿
C.探探每周都会自己打扫房间卫生
18.(2024五上·惠济期中)造纸厂每天会生产制作大量纸制品,仓库里最多的安全标志应该是(  )。
A. B. C.
19.(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面是五年级(1)班全班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对比统计图,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都在增长
B.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相差不大
C.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始终高于女生
20.(2024五上·惠济期中)雾霾是生活环境被污染的一种现象,它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
A.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B.引起鼻炎、咽炎和支气管炎等病症
C.引起肠胃疾病、皮肤病
21.(2024五上·惠济期中)究究在制订生活计划表之前,先列举了一下他平时的生活习惯。其中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有( )。
a.定期洗头,头上没有头屑 b.做眼保健操,保持眼部卫生 c.经常不吃早餐 d.每天坚持锻炼,保持匀称身材 e.迷恋下围棋,经常不写作业 f.经常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A.3个 B.4个 C.5个
22.(2024五上·惠济期中)雾霾天适宜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  )
23.(2024五上·惠济期中)平底锅的锅把儿用塑料是为了节省材料。(  )
24.(2024五上·惠济期中)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
25.(2024五上·惠济期中)塑料、铁钉、木头、铜丝、钢板都是热的良导体。
(  )
26.(2024五上·惠济期中)羽绒服产生的热量比较多,所以冬天大家都穿羽绒服。 (  )
27.(2024五上·惠济期中)经常动脑筋想问题,可以使大脑灵活、发达。 (  )
28.(2024五上·惠济期中)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小脑是脑的主要部分。(  )
29.(2024五上·惠济期中)暑假期间去河流里游泳,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
30.(2024五上·惠济期中)玩益智游戏和益智玩具,对开发大脑有帮助。(  )
31.(2024五上·惠济期中)猜想时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胡猜乱想。(  )
32.(2024五上·惠济期中)连线。
33.(2024五上·惠济期中)连线。
34.(2024五上·惠济期中)脑和大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组织,接受和处理来自体内、体外环境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指导人体的行动,达到适应环境和作出反应的目的。为此,人脑对传入的各种信息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信息处理是人脑的主要功能。人脑为了有效地处理信息,会把加工任务集中到大脑皮层等,大脑皮层可以把不同类信息作综合处理。皮层化使人脑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执行着不同的任务,分工也很精细。
(1)我们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组成。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天上的云推断出天气变化,这是由( )控制的。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2)下面对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我们平常所说的脑,和大脑是一回事
B.脑内的各部分分工明确,对人体起着控制和协调的作用
C.大脑皮层的区域不同,执行的任务也不同
(3)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各种( )的共同作用。
A.感觉器官 B.味觉器官 C.嗅觉器官
(4)脑指挥着人体器官不停地运转和工作,当我们要过马路时,人体又是怎样运转的?将下面的过程排序。
①脑向腿发出命令
②脑接收到信息并作出判断
③绿灯发出的光进入眼睛后产生视觉信号
④腿接收到命令并做出过马路的动作
⑤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脑
正确的顺序是:   。
(5)脑是如此重要,下面措施有利于保护脑健康的是( )。
①充足的睡眠 ②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 ③防止外界的猛烈撞击
④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 ⑤每天吃大量的肉类以保证脑发育需要的营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6)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为脑的相应部分标注名称。
(2024五上·惠济期中)妙妙家有一个传统,每到周末,爸爸、妈妈会带着她和弟弟去看爷爷、奶奶。奶奶最疼妙妙,每次奶奶都要做妙妙喜欢吃的“西湖牛肉羹”。 奶奶做好后,妈妈让奶奶休息,让妙妙来盛饭。妈妈把热乎乎的汤盛入碗中,妙妙连忙去端,“哇,好烫!”妙妙的手被碗烫了一下,妈妈说这危险,她来端,妈妈用毛巾垫着碗,将它端到餐桌上,……吃完饭,一家人在客厅边喝茶边聊天,其乐融融。
35.妙妙发现,厨房里的锅、铲子、勺子等物体上的手柄都是塑料、木头材料制作的,你认为下列哪种解释能解答她的疑问(  )。
A.塑料、木头装在饭勺、锅铲等物体上,使用起来方便。
B.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差,隔热性能较好,可避免烫手。
C.塑料、木头是热的良导体,可快速散热,避免烫手。
36.热汤盛入碗中,碗变热,妙妙的手又被热碗烫了。此场景属于哪种热传递? (  )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37.(2024五上·惠济期中)爱观察的妙妙发现,茶台上被烧的壶中茶叶有规律的上下翻滚,如下图。
(1)请你帮妙妙在方框中画出茶叶在壶中的翻滚轨迹。
(2)通过壶中茶叶的轨迹,推断我们在家里烧水时水中热的传递方式(  )。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3)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家中地暖管道安装在地上而不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原因。
38.(2024五上·惠济期中)萌小牛为了研究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近视的成因,利用3倍放大镜、5倍放大镜、纸屏和蜡烛做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纸屏、3倍放大镜、蜡烛依次竖直摆放在桌面上,并保持高度相同,且在______上。
②如图甲,使放大镜与纸屏相距15厘米,移动蜡烛,直到纸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
③如图乙,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位置不变。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_____了。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实验方法补充完整。
(2)实验中,纸屏模拟的是眼球中的   。
(3)如果萌小牛想让图乙中的纸屏上成的像更加清晰,他应该将图乙中的蜡烛向   (“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
(4)当萌小牛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时,放大镜的凸度变了,也就是放大镜   (填“变厚”或“变薄”)了。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中的   ,它   (填“变厚”或“变薄”)就会导致原本看得很清晰的物体看不清晰了。想要看清楚就要把物体靠近眼睛,凑近了就又能看清楚了。这就是近视的成因。
(5)造成近视的主要行为有哪些?请任写两条。
(6)萌小牛准备制作保护眼睛的宣传板报,请你帮他列出3条保护眼睛的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温度的高低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的速度越快;水的温度越低,水蒸发的速度越慢。夏天温度高,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的热量多,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快,能够更快地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水很快就消失了;而冬天温度低,水吸收的热量少,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慢,蒸发就比较慢,因此同样多的水洒在地上可以留存很久。因此,这是因为水蒸发的快慢和温度的高低有关。
2.【答案】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夏天太阳地下冰淇淋融化快”的情景中存在两种热传递方式:
第一种是空气将热传递给冰淇淋,空气和冰淇淋直接接触传热,属于热传导。
第二种是太阳传递热给冰淇淋,太阳和冰淇淋之间隔着遥远的空气,没有直接接触,且热是从太阳“隔空”传递过来的,符合热辐射“不需要介质、不直接接触”的特征。因此,太阳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传递给冰淇淋。
3.【答案】不同;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①同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导热性不同。例如用手同时摸金属勺和塑料勺(都放在室温下),会觉得金属勺更凉,这是因为金属能更快地把手上的热传递走,说明金属导热性比塑料好;反之,棉花、木头等材料很难快速传递热量,导热性差。这些常见例子直接证明了不同材料导热性不同。
②热的良导体:指导热性好、能快速传递热量的物体,大多是金属材料,比如铁、铜、铝等。生活中用铁锅炒菜、铝壶烧水,就是利用了它们导热快的特点,能让热量迅速传递到食物或水中。
③热的不良导体:指导热性差、很难传递热量的物体,常见的有塑料、木头、棉花、空气等。比如冬天穿的棉衣,就是利用棉花导热慢的特性,减少身体热量向外传递,起到保暖作用;保温杯的杯胆夹层抽成真空(减少空气),也是为了阻止热量传递,保持水温。
4.【答案】情感;行为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脑作为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支撑着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与外在表现。首先,认知是基础,包括学习、记忆、思维、判断等能力,比如我们学习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都依赖认知功能。
在此之上,人脑能产生情感,比如开心、悲伤、愤怒等情绪体验,这是区别于简单生理反应的高级心理活动,例如看到喜欢的事物会感到愉悦,就是情感功能的体现。同时,人脑还能通过调控神经系统,支配身体做出行为,比如根据意志决定起身喝水、跑步锻炼,或是在危险时做出躲避的反应,这些具体动作的发起与控制,其生物基础都在人脑。
5.【答案】大脑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黑夜中,蚊子嗡嗡靠近时产生的厌恶情绪、不由自主挥手驱赶的反应,均受到大脑的指挥。这是因为大脑作为人体的神经中枢,既能通过边缘系统处理刺激信号,催生厌恶等情绪,又能借助运动皮层向肢体发送指令,让挥手驱赶的动作快速完成,从情绪产生到行为执行,全程依赖大脑的调控。
6.【答案】运动;睡眠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习惯益处多多;如合理饮食提供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维持生理功能;暴饮暴食、偏食易致营养不良、肥胖。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长期不运动易体质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充足高质量睡眠助身体和大脑恢复,稳定神经、内分泌系统;长期睡眠差影响精神、记忆,可能诱发疾病。
7.【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快慢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与空气接触的面积,面积越大蒸发越快;二是环境温度与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高、空气流动越快,蒸发也越快。A选项中,湿衣服夏天比冬天干得快,关键变量是温度(夏天温度高),与蒸发面积无关,无法支持假设;
B选项中,湿被单在有风处干得快,关键变量是空气流动速度(有风时空气流动快),和蒸发面积无关联,也不支持假设;
C选项中,农民晒粮食时把粮食摊开,是通过主动增大粮食中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加快蒸发,可以支持“蒸发面积越大,蒸发越快”的假设。
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
8.【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基本规律是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自发地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这是不可逆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况:冬天用手摸冰块,手的温度高,热量会从手传给冰块,所以手会觉得冷;煮开水时,火焰的高温会通过锅传递给冷水,让水逐渐升温至沸腾。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因此,应选B选项。
9.【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A:棉被不 “阻止冷气外逃”,因 “冷气” 是低温,不会主动 “跑”。它靠内部空气减少热传递,真正问题是外界热量易传入。B:夏天环境热,热量会从高温空气传给低温雪糕。棉被能阻隔外界热量进入,避免雪糕吸热融化。
C:棉被不产生 “冷气”,也不能让雪糕 “继续受冷”,仅能隔热,减缓外界热量传入,维持低温延缓融化。
故选B正确。
10.【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需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接触传递热量,比如用金属勺碰热汤,热量会沿勺子传到手上;热对流需依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量,比如热水会向上流动,带动周围冷水升温;热辐射无需物质介质,可在真空中传递,比如太阳的热量能穿过太空到达地球。保温壶内胆抽成真空,会直接去除夹层中的空气:一方面,没有了空气,热传导无法通过接触发生;另一方面,没有空气流动,热对流也失去了前提。而热辐射不受真空影响,因此抽真空主要是为了减小热传导和热对流。因此,应选B选项。
11.【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要让开水凉得最快,关键在于杯子材质的导热能力,导热能力越强,水温下降速度就越快。开水倒入杯子后,开水的热量先传递到杯子内壁,再通过杯子材质传导到外壁,最后从外壁散发到空气中。这个过程的快慢,完全由杯子材质的导热性决定。铁是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远强于塑料和陶瓷,热量会快速穿透杯壁,从内部传到外部,再迅速扩散到空气中。塑料和陶瓷属于热的不良导体,两者很难快速传递热量,导致开水的热量被困在杯内,降温速度自然慢很多。所以用铁杯装开水凉得最快,应选B选项。
12.【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A: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强,会更容易吸收外界环境中的热量并传递到冷藏箱内部,反而可能加快冰淇淋融化,无法增强保温效果。B:双层结构可在两层之间形成空气层,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少外界热量向箱内传递,从而提升冷藏箱的保温能力。
C:锡纸具有良好的反光性,能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减少热量进入冷藏箱内部,帮助维持箱内低温,增强保温效果。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在睡眠时会进入修复与整理模式,比如清除白天产生的代谢废物、巩固记忆,按时睡觉能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维持正常功能;而不吃早饭会导致大脑缺乏葡萄糖供能,可能影响注意力和思维;熬夜写作业则会剥夺大脑的休息时间,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两者都不利于大脑保护。因此,应选C选项。
14.【答案】C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A选项正确,梅花香气(气味分子)进入鼻腔,会刺激鼻腔内的嗅觉细胞,使其产生能被大脑识别的嗅觉信号。B选项正确,嗅觉细胞产生的信号,会通过嗅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嗅觉处理区域。
C选项错误,感官(嗅觉细胞)只能接收香气刺激并产生信号,无法直接“判断”气味;最终认出“这是梅花香”的,是接收信号后进行分析的大脑。
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
15.【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清洗鼻腔和用力擤鼻子作用不同。擤鼻子仅能排出部分鼻涕,无法清洁鼻腔深处的污垢、过敏原等;必要时科学清洗鼻腔(如用生理盐水)可保持鼻腔卫生,用力擤鼻子还可能损伤鼻黏膜。
B选项正确,大脑需依赖眼(看形状颜色)、耳(听声音)、鼻(闻气味)、舌(尝味道)、皮肤(触冷热软硬)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再综合处理才能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缺一不可。
C选项错误,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功能分工明确,如有的负责处理视觉信号,有的负责语言理解,有的负责运动控制,并非执行相同任务。
综上所述,应选B选项。
16.【答案】A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过眼晴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A是正确的选项。
17.【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A:上课专心、不做小动作,需要克制分心的冲动,是意志坚定、能专注目标的表现。B:写作业时频繁中断去玩,无法坚持完成当前任务,体现出自制力弱、难以克服干扰,是缺乏意志的表现。
C:每周坚持打扫房间,需要长期保持行动力、克服惰性,是意志坚强、能坚持目标的表现。
故选B。
18.【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因为纸制品属于易燃物品,仓库中最需要防范的是火灾风险,A选项的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的安全标志,能提醒人们注意防火,所以造纸厂纸制品仓库里最多的安全标志应该是A选项。而B选项是“当心触电”标志,C选项是“当心电离辐射”标志,这两种风险在纸制品仓库中不是主要的。因此,应选A选项。
19.【答案】C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A选项,观察统计图,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代表男生平均身高和女生平均身高的竖条都在逐渐增高,说明全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都在增长,该选项分析正确。
B选项,对比每个年级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的竖条高度,差距都比较小,所以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相差不大,该选项分析正确。
C选项,看五年级的竖条,女生平均身高的直条和男生平均身高的竖条几乎一样高,并非男生平均身高始终高于女生,该选项分析错误。
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
20.【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听力下降、耳聋多与听觉系统损伤相关(如长期噪音刺激、耳部疾病等),雾霾主要影响呼吸道,与听力无直接关联。
B选项正确,雾霾中的颗粒物(如PM2.5)和有害气体,会随呼吸进入鼻腔、咽喉、气管及肺部,刺激黏膜引发炎症,导致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症。
C选项错误,肠胃疾病多与饮食卫生、消化系统功能相关,皮肤病多与接触过敏原、细菌感染或皮肤屏障受损相关,雾霾并非引发这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应选B选项。
21.【答案】A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行为有利:定期洗头、无头皮屑能保持头部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属于健康行为。
b.行为有利:做眼保健操可缓解眼部疲劳、保护视力,符合眼部健康需求,属于健康行为。
c.行为不利: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上午能量不足,长期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属于不健康行为。
d.行为有利:每天坚持锻炼能增强体质、维持匀称身材,属于健康行为。
e.行为不利:迷恋围棋而不写作业会影响学习任务完成,还可能因过度专注减少休息时间,属于不健康行为。
f.行为不利:饭后立即剧烈运动易引发肠胃不适(如腹痛、消化不良),属于不健康行为。
综上所述,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有a.b.d,共3个。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的,危害身体健康,增加人们精神压力,出行带来不便,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加剧了环境恶化,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应该紧闭门窗,减少户外运动。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的良导体是指导热快、导热能力强的物质,常见于金属等材质。热的不良导体是指导热速度慢、导热能力弱的物质,多为塑料、玻璃、棉花等材质。平底锅锅把儿用塑料,核心是因为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缓锅体的热量传递,防止使用者烫伤,并非为了节省材料;若单纯为省材料,反而可能因材质不安全带来烫伤风险,违背了产品设计的安全需求。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较差,属于热的不良导体;铁钉、铜丝、钢板都是金属,导热性能好,属于热的良导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羽绒服本身并不会产生热量。冬天大家穿羽绒服主要是因为羽绒服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羽绒服内填充的羽绒是一种动物纤维,其结构蓬松,纤维之间存在大量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有效地阻止身体产生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使人体保持温暖,而不是羽绒服自身产生热量。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所以学习时经常动脑筋或想问题,可以使大脑灵活、发达。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解答】脑子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大脑是脑的主要部分。
【分析】脑是由大脑、小脑以及脑干构成。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暑假期间在河流里游泳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是存在极大安全风险的行为,河流中水流情况多变,可能存在暗流、漩涡等,容易将游泳者卷入深水区,即使是游泳技能较好的人也难以应对。而且河底状况不明,可能有尖锐的石头、玻璃碎片、暗礁、水草等,容易划伤身体或缠绕住游泳者,导致溺水事故发生。与正规游泳场所不同,河流中没有专业的救生员巡逻值守,一旦发生意外,很难及时获得救援。同时,河流周边也可能没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如救生圈、救生绳等,无法为游泳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玩益智游戏和益智玩具时,需要调动大脑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记忆等活动,能刺激大脑神经细胞的活跃性,促进神经连接的形成与强化,从而对大脑的开发起到积极帮助作用,比如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1.【答案】正确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并非随意的胡猜乱想,而是需要以自身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为基础,通过逻辑推导形成具有可能性的判断。比如探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时,若知道微生物会分解食物的知识,且有夏天食物更容易坏的生活经验,就能合理猜想食物变质可能与温度和微生物有关,这个猜想有明确的依据,能为后续的实验验证指明方向;而如果脱离任何知识和经验,凭空猜测食物变质是因为被风吹了,这种没有逻辑支撑的想法无法通过科学方法验证,也对探究过程没有任何帮助,所以猜想必须基于已有认知才具有意义。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32.【答案】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①热的良导体:铝、钢、铁、合金。金属通常是热的良导体,它们导热快,像用铁锅做饭,火的热量能很快传到锅里把饭做熟。②热的不良导体:木头、塑料、陶瓷。这些材料导热慢,能阻止热量快速传递,比如塑料做的锅柄,不会因为锅热而变得很烫,方便我们拿锅;陶瓷碗盛热汤,不会很快把热传到手上,不容易被烫到。
33.【答案】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①带闪电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触电,因为闪电和电相关,提示要防范触电危险;
②带火焰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火灾,火焰是火灾的典型象征;
③带爆炸火花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爆炸,爆炸会产生火花等现象;
④带骷髅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中毒,骷髅常用来警示有毒、会导致中毒的危险;
⑤带电离辐射符号的标志对应当心电离辐射,该符号专门用于标识电离辐射;
⑥带生物危害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感染,生物危害图案提示存在生物相关的感染风险。
34.【答案】(1)A
(2)A
(3)A
(4)③⑤②①④
(5)B
(6)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总指挥”,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组成,能接收和处理信息,控制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与行为。
(1)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且各部分功能不同。大脑的核心功能是进行认知与决策,像学习新知识、回忆过往经历、对事物进行判断以及逻辑推理等活动,都由大脑主导。当我们根据天上云朵的形态、分布等情况推断天气变化时,这属于对信息的判断和推理过程,是大脑发挥认知与决策功能的体现,所以这种活动由大脑控制,答案选A选项。
(2)A选项不准确,脑包含了大脑、小脑以及脑干等多个部分,大脑只是脑的一部分,脑和大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B选项准确,脑内的大脑负责认知决策、小脑负责运动协调平衡、脑干负责基本生命活动控制,各部分分工明确,共同对人体起到控制和协调作用;
C选项准确,大脑皮层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划分,执行的任务也各不相同。
综上所述,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A选项。
(3)眼可以接收视觉信息、耳接收听觉信息、鼻接收嗅觉信息、舌接收味觉信息、皮肤接收触觉信息,它们都属于感觉器官,共同协作,将外界的各种信息传递给大脑,助力大脑对事物形成全面的认知。而B选项味觉器官仅指舌,只能接收味觉信息;C选项嗅觉器官仅指鼻,只能接收嗅觉信息,都不能涵盖眼、耳、皮肤等其他接收不同感官信息的器官,所以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各种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答案选A选项。
(4)人体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的过程: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经神经传递给脑,脑处理后发出指令,再由神经传递给身体器官作出反应。在过马路的情境中:
首先,绿灯发出的光进入眼睛,眼睛作为视觉感觉器官,会产生视觉信号,对应③;
接着,这个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连接眼睛和脑的神经通路)传递给脑,对应⑤;
接下来,脑接收到视觉信号后,会对其进行处理,判断此时是否可以过马路,对应②;
然后,脑会向腿部的肌肉等组织发出过马路的命令,对应①;
最后,腿接收到脑的命令,做出过马路的动作,对应④。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⑤②①④。
(5)
①充足的睡眠能让脑在休息中恢复活力,保证后续的正常运作,正确;
②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对脑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避免它能减少对脑的损害,正确;
③脑的物理结构较为脆弱,防止外界的猛烈撞击能保护脑不受物理伤害,正确;
④愉快、积极的情绪能营造有利于脑活动的内部环境,正确;
⑤而营养方面,脑需要的是均衡的膳食,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并非只靠每天吃大量肉类,大量吃肉类还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等问题,不正确。
所以①充足的睡眠、②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③防止外界的猛烈撞击、④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护脑健康,答案选B选项。
(6)脑主要由大脑、小脑、脑干构成。其中,大脑是脑最主要的部分,又分为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负责复杂的认知、思维等活动;小脑位于大脑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在小脑下方,能控制呼吸、心跳等基本的生命活动。结合题目中的示意图,上方的整体结构为大脑,右侧的是大脑右半球,左侧的是大脑左半球,中间下方的是小脑,最下方的是脑干。
(1)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因此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天上的云推断出天气变化,这是由大脑控制的。
(2)脑科学研究证明,脑内的各部分分工明确,对人体起着控制和协调的作用。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执行着不同的任务,分工也很精细。我们平常所说的脑是整个脑袋,和大脑不是一回事。
(3)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皮肤。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各种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
(4)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因此,当我们要过马路时,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③⑤②①④。
(5)①充足的睡眠,正确;
②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正确;
③防止外界的猛烈撞击,正确;
④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正确;
⑤每天吃大量的肉类以保证脑发育需要的营养,错误;我们摄入食物要保持营养均衡,每天吃大量的肉类不利于脑健康。
因此有利于保护脑健康的措施是①②③④。
(6)脑和大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
【答案】35.B
36.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锅、铲子的金属部分是热的良导体,导热速度快,在烹饪时会快速吸收热量变热;而塑料和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速度慢,热量很难通过它们传递。当厨具设计了塑料或木头手柄时,金属部分的热量不容易传递到手柄上,人们在拿取厨具时,手部接触的手柄温度较低,就不会被烫伤。因此,选择这样的材料做手柄,主要是利用了它们隔热性好(导热慢)的特点,答案选B选项。
(2)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或者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且必须有直接接触。热汤的温度很高,盛到碗里时,热汤与碗直接接触,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碗,使碗变热;之后妙妙用手去拿热碗,手与热碗直接接触,碗的热量又通过热传导传递到手上,导致手被烫。这一过程符合热传导直接接触传热的特点。而A选项热辐射是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不需要接触;B选项热对流是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引起的热量传递,这里都不符合。所以应选C选项。
35.厨房中的锅、铲子、勺子在使用时会接触高温的食物或炉灶,而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差,也就是不容易把热量传递出去,隔热效果好。当手握住这些物体的塑料、木头手柄时,就不容易被烫伤。A选项说的使用方便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因为塑料、木头不是热的良导体,不能快速散热。因此,应选B选项。
36.热传导是指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或者从高温物体传到与之接触的低温物体。热汤温度高,碗温度低,热汤的热量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给碗,使碗变热;然后热碗又通过直接接触把热量传递给妙妙的手,让手被烫,这属于热传导。因此,应选C选项。
37.【答案】(1)
(2)B
(3)地热管里面流过的是热水,通过热传递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而上升,从而屋内的空气形成对流,使屋内很快变暖和,如果地暖管道安装在天花板上,屋内的空气不能形成对流,屋内不能很快变暖和。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当壶中的水被加热时,会发生热对流现象。水受热后,热水变轻,会向上流动;而上方相对较冷的水较重,会向下流动,形成循环的水流。茶叶会随着这样的热对流水流运动,所以其翻滚轨迹是循环往复的,呈现出类似多个小循环的流动路径,就像答案里所画的带有循环箭头的轨迹,体现出因热对流产生的有规律的上下循环运动。(2)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在家里烧水时,水属于流体,加热后水会形成循环流动的水流,热量随着水流的循环而传递。壶中的茶叶随着水流上下翻滚,正是水发生热对流的表现,所以水中热的传递方式是热对流,答案应选B选项。
(3)地热管里流的是热水,热水会通过热传递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空气温度升高后,体积会变大,就会变得更轻。轻的热空气会向上运动,而周围较冷、较重的空气会流过来补充,这样屋内的空气就形成了对流。通过空气的对流,热量能快速地在屋内传递,使屋内很快变暖和。如果把地暖管道安装在天花板上,热空气本身较轻容易向上,会聚集在天花板附近,下方的冷空气难以与热空气形成有效的对流,热量就不能快速地传递到整个屋子,屋内也就不能很快变暖和了。
(1)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加热壶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烧杯的各个部分使整壶水都热起来。
(2)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家里烧水时水中热的传递方式热对流。
(3)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地热管里面流过的是热水,通过热传递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而上升,从而屋内的空气形成对流,使屋内很快变暖和,如果地暖管道安装在天花板上,屋内的空气不能形成对流,屋内不能很快变暖和。
38.【答案】(1)一条直线 不清晰或模糊
(2)视网膜
(3)左
(4)变厚;晶状体;变厚
(5)躺着看书。 挑食、偏食。
(6)眼离书本1尺,胸离桌面1拳,手离笔尖1寸。
每20-40分钟远眺片刻,让眼睛适当休息。
不要躺着看书或玩手机。
【知识点】凸透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眼睛
【解析】【分析】晶状体是眼球内重要的双凸面透明组织 ,类似一个可调节凸度的天然放大镜,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它具有调节自身凸度的能力,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来改变曲度,使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过强时,远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导致近视;而晶状体变浑浊则会引发白内障,影响视力。
(1)①在探究眼睛成像原理的实验中,为了保证蜡烛的光线能通过放大镜准确地在纸屏上成像,纸屏、放大镜、蜡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只有这样,蜡烛发出的光线经过放大镜折射后,才能沿着直线传播到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③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大。当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凸度更大)时,其折光能力变强。在放大镜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原来能在纸屏上成清晰像的蜡烛,由于放大镜折光能力改变,像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所以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不清晰或模糊,这类似于眼球晶状体凸度改变(如近视时晶状体变厚)导致成像不清的情况。
(2)在眼球的结构中,视网膜是感受光刺激并形成物像的部位。实验里,纸屏的作用是承接蜡烛通过放大镜折射后形成的像,和视网膜承接物体经晶状体折射形成的像的功能一致,所以纸屏模拟的是眼球中的视网膜。
(3)5倍放大镜比3倍放大镜凸度大,折光能力更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折光能力强的透镜,成像会更靠近透镜。当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后,像会成在更靠近放大镜的位置。此时纸屏位置不变,要让像重新清晰地呈现在纸屏上,需要减小蜡烛到放大镜的距离(物距),所以应该将图乙中的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使蜡烛更靠近放大镜,从而让像能准确落在纸屏上。
(4)①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大,厚度也就越厚。5倍放大镜比3倍放大镜放大倍数大,所以放大镜变厚了。
②在这个实验中,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中的晶状体,因为晶状体是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其凸度可以调节,就像放大镜的凸度变化会影响折光成像一样。
③近视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过强,导致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而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实验中放大镜变厚(模拟晶状体变厚),就会使原本清晰的像变得不清晰,和近视时的成像情况一致。
(5)①躺着看书:躺着的时候,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和角度不稳定,眼睛需要不断调节来适应,容易使眼睛疲劳,同时光线也往往不均匀,长期如此会增加近视的概率。
②挑食、偏食:眼睛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钙等。挑食、偏食会导致身体缺乏这些营养,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和视觉功能,进而可能引发近视。
(6)①眼离书本1尺,胸离桌面1拳,手离笔尖1寸:这是正确的读写姿势要求。保持这样的距离,能让眼睛在视物时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减少眼睛的调节负担,避免因距离过近导致的眼疲劳和近视风险增加。
②每20-40分钟远眺片刻,让眼睛适当休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字、看电子屏幕等)会使眼部肌肉(如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定时远眺,能让这些肌肉得到放松,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
③不要躺着看书或玩手机:躺着时,眼睛的视物条件差,不仅距离和角度不利于眼睛调节,而且容易因光线问题(如躺着时可能处于较暗环境或光线直射眼睛)对眼睛造成伤害,增加近视的可能性,所以要避免这种行为。
(1)将纸屏、3倍放大镜、蜡烛依次竖直摆放在桌面上,并保持高度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若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实验装置的位置不变,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
(2)在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中,蜡烛经过双凸透镜的折射成,在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实验中的白纸屏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视网膜,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
(3)若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实验装置的位置不变,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模糊了。因为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缩短蜡烛与5倍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把乙图中的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像会变得清晰。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度有关,中央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当萌小牛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时,放大镜的凸度变了,也就是放大镜变厚了。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中的晶状体,它变厚了就会导致原本看得很清晰的物体看不清晰了。
(5)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长时间玩手机、躺在沙发上看书、挑食偏食、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方做作业容易导致近视。
(6)坚持做眼保健操、不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不要躺着看书或玩手机、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都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1 / 1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郑州四中实验集团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五上·惠济期中)探探发现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寒冷的冬天,同样多的水洒在地上,却可以留存很久,这是因为水蒸发的快慢和   有关。
【答案】温度的高低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的速度越快;水的温度越低,水蒸发的速度越慢。夏天温度高,洒在地面上的水吸收的热量多,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快,能够更快地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水很快就消失了;而冬天温度低,水吸收的热量少,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慢,蒸发就比较慢,因此同样多的水洒在地上可以留存很久。因此,这是因为水蒸发的快慢和温度的高低有关。
2.(2024五上·惠济期中)夏天,太阳地下冰淇淋融化得很快,除了空气将热传递给冰淇淋外,还有太阳通过   的方式将热传递给冰淇淋。
【答案】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夏天太阳地下冰淇淋融化快”的情景中存在两种热传递方式:
第一种是空气将热传递给冰淇淋,空气和冰淇淋直接接触传热,属于热传导。
第二种是太阳传递热给冰淇淋,太阳和冰淇淋之间隔着遥远的空气,没有直接接触,且热是从太阳“隔空”传递过来的,符合热辐射“不需要介质、不直接接触”的特征。因此,太阳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传递给冰淇淋。
3.(2024五上·惠济期中)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导热性好的物体叫作   ,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作   。
【答案】不同;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①同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即导热性不同。例如用手同时摸金属勺和塑料勺(都放在室温下),会觉得金属勺更凉,这是因为金属能更快地把手上的热传递走,说明金属导热性比塑料好;反之,棉花、木头等材料很难快速传递热量,导热性差。这些常见例子直接证明了不同材料导热性不同。
②热的良导体:指导热性好、能快速传递热量的物体,大多是金属材料,比如铁、铜、铝等。生活中用铁锅炒菜、铝壶烧水,就是利用了它们导热快的特点,能让热量迅速传递到食物或水中。
③热的不良导体:指导热性差、很难传递热量的物体,常见的有塑料、木头、棉花、空气等。比如冬天穿的棉衣,就是利用棉花导热慢的特性,减少身体热量向外传递,起到保暖作用;保温杯的杯胆夹层抽成真空(减少空气),也是为了阻止热量传递,保持水温。
4.(2024五上·惠济期中)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   、意志和   的生物基础。
【答案】情感;行为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脑作为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支撑着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与外在表现。首先,认知是基础,包括学习、记忆、思维、判断等能力,比如我们学习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都依赖认知功能。
在此之上,人脑能产生情感,比如开心、悲伤、愤怒等情绪体验,这是区别于简单生理反应的高级心理活动,例如看到喜欢的事物会感到愉悦,就是情感功能的体现。同时,人脑还能通过调控神经系统,支配身体做出行为,比如根据意志决定起身喝水、跑步锻炼,或是在危险时做出躲避的反应,这些具体动作的发起与控制,其生物基础都在人脑。
5.(2024五上·惠济期中)黑夜,蚊子嗡嗡嗡靠近时,我们会产生厌恶的情绪,不由自主地挥手赶走它,这些反应受到   的指挥。
【答案】大脑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黑夜中,蚊子嗡嗡靠近时产生的厌恶情绪、不由自主挥手驱赶的反应,均受到大脑的指挥。这是因为大脑作为人体的神经中枢,既能通过边缘系统处理刺激信号,催生厌恶等情绪,又能借助运动皮层向肢体发送指令,让挥手驱赶的动作快速完成,从情绪产生到行为执行,全程依赖大脑的调控。
6.(2024五上·惠济期中)饮食、   及   等生活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答案】运动;睡眠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习惯益处多多;如合理饮食提供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维持生理功能;暴饮暴食、偏食易致营养不良、肥胖。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长期不运动易体质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充足高质量睡眠助身体和大脑恢复,稳定神经、内分泌系统;长期睡眠差影响精神、记忆,可能诱发疾病。
7.(2024五上·惠济期中)探探认为,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能支持他假设的是(  )。
A.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干得快
B.湿被单挂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
C.农民晒粮食时,会把粮食摊得很开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快慢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与空气接触的面积,面积越大蒸发越快;二是环境温度与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高、空气流动越快,蒸发也越快。A选项中,湿衣服夏天比冬天干得快,关键变量是温度(夏天温度高),与蒸发面积无关,无法支持假设;
B选项中,湿被单在有风处干得快,关键变量是空气流动速度(有风时空气流动快),和蒸发面积无关联,也不支持假设;
C选项中,农民晒粮食时把粮食摊开,是通过主动增大粮食中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加快蒸发,可以支持“蒸发面积越大,蒸发越快”的假设。
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
8.(2024五上·惠济期中)关于热传递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量总是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B.热量通常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C.热量的传递是随机的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基本规律是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自发地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这是不可逆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况:冬天用手摸冰块,手的温度高,热量会从手传给冰块,所以手会觉得冷;煮开水时,火焰的高温会通过锅传递给冷水,让水逐渐升温至沸腾。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因此,应选B选项。
9.(2024五上·惠济期中)夏天,放有雪糕、棒冰的大冰柜上面覆盖厚棉被的原因是(  )。
A.棉被阻止冷气跑到空气中
B.棉被阻止了周围的热空气把热传递给雪糕、冰棒
C.棉被把冷气包裹在雪糕、冰棒的周围,使它们继续受冷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A:棉被不 “阻止冷气外逃”,因 “冷气” 是低温,不会主动 “跑”。它靠内部空气减少热传递,真正问题是外界热量易传入。B:夏天环境热,热量会从高温空气传给低温雪糕。棉被能阻隔外界热量进入,避免雪糕吸热融化。
C:棉被不产生 “冷气”,也不能让雪糕 “继续受冷”,仅能隔热,减缓外界热量传入,维持低温延缓融化。
故选B正确。
10.(2024五上·惠济期中)保温壶内胆是双层结构,抽成真空是为了减小(  )。
A.热传导和热辐射 B.热传导和热对流 C.热对流和热辐射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需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接触传递热量,比如用金属勺碰热汤,热量会沿勺子传到手上;热对流需依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热量,比如热水会向上流动,带动周围冷水升温;热辐射无需物质介质,可在真空中传递,比如太阳的热量能穿过太空到达地球。保温壶内胆抽成真空,会直接去除夹层中的空气:一方面,没有了空气,热传导无法通过接触发生;另一方面,没有空气流动,热对流也失去了前提。而热辐射不受真空影响,因此抽真空主要是为了减小热传导和热对流。因此,应选B选项。
11.(2024五上·惠济期中)奇奇刚刚晨跑回来想喝一杯温开水,现有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的三个杯子,要想让开水凉的最快,应该把开水倒入(  )。
A.塑料杯 B.铁杯 C.陶瓷杯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要让开水凉得最快,关键在于杯子材质的导热能力,导热能力越强,水温下降速度就越快。开水倒入杯子后,开水的热量先传递到杯子内壁,再通过杯子材质传导到外壁,最后从外壁散发到空气中。这个过程的快慢,完全由杯子材质的导热性决定。铁是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远强于塑料和陶瓷,热量会快速穿透杯壁,从内部传到外部,再迅速扩散到空气中。塑料和陶瓷属于热的不良导体,两者很难快速传递热量,导致开水的热量被困在杯内,降温速度自然慢很多。所以用铁杯装开水凉得最快,应选B选项。
12.(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列措施不能够增强冰淇淋冷藏箱保温效果的是(  )。
A.将冷藏箱做成黑色
B.将冷藏箱做成双层
C.在冷藏箱外面包裹一层锡纸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A: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强,会更容易吸收外界环境中的热量并传递到冷藏箱内部,反而可能加快冰淇淋融化,无法增强保温效果。B:双层结构可在两层之间形成空气层,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少外界热量向箱内传递,从而提升冷藏箱的保温能力。
C:锡纸具有良好的反光性,能反射外界的热辐射,减少热量进入冷藏箱内部,帮助维持箱内低温,增强保温效果。
故选A。
13.(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大脑的是(  )。
A.不吃早饭 B.熬夜写作业 C.按时睡觉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在睡眠时会进入修复与整理模式,比如清除白天产生的代谢废物、巩固记忆,按时睡觉能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维持正常功能;而不吃早饭会导致大脑缺乏葡萄糖供能,可能影响注意力和思维;熬夜写作业则会剥夺大脑的休息时间,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两者都不利于大脑保护。因此,应选C选项。
14.(2024五上·惠济期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诗人王安石表达对梅花赞美之情的千古名句。从科学角度看,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梅花的香气进入鼻腔,刺激嗅觉细胞,产生嗅觉信号
B.嗅觉信号沿着嗅觉神经传递给大脑
C.梅花的香气刺激感官,感官直接对气味做出判断
【答案】C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
【解析】【分析】A选项正确,梅花香气(气味分子)进入鼻腔,会刺激鼻腔内的嗅觉细胞,使其产生能被大脑识别的嗅觉信号。B选项正确,嗅觉细胞产生的信号,会通过嗅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嗅觉处理区域。
C选项错误,感官(嗅觉细胞)只能接收香气刺激并产生信号,无法直接“判断”气味;最终认出“这是梅花香”的,是接收信号后进行分析的大脑。
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
15.(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清洗鼻腔不必要,用力擤鼻子就可以
B.大脑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
C.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执行着相同的任务
【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清洗鼻腔和用力擤鼻子作用不同。擤鼻子仅能排出部分鼻涕,无法清洁鼻腔深处的污垢、过敏原等;必要时科学清洗鼻腔(如用生理盐水)可保持鼻腔卫生,用力擤鼻子还可能损伤鼻黏膜。
B选项正确,大脑需依赖眼(看形状颜色)、耳(听声音)、鼻(闻气味)、舌(尝味道)、皮肤(触冷热软硬)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再综合处理才能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缺一不可。
C选项错误,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功能分工明确,如有的负责处理视觉信号,有的负责语言理解,有的负责运动控制,并非执行相同任务。
综上所述,应选B选项。
16.(2024五上·惠济期中)近视大多是由于用眼不科学而引起眼球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构是(  )。
A.晶状体 B.角膜 C.视网膜
【答案】A
【知识点】眼睛
【解析】【分析】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经过眼晴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A是正确的选项。
17.(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列行为是缺乏意志的表现的是(  )。
A.奇奇上课时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
B.妙妙写作业的时候,写一会儿玩一会儿
C.探探每周都会自己打扫房间卫生
【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A:上课专心、不做小动作,需要克制分心的冲动,是意志坚定、能专注目标的表现。B:写作业时频繁中断去玩,无法坚持完成当前任务,体现出自制力弱、难以克服干扰,是缺乏意志的表现。
C:每周坚持打扫房间,需要长期保持行动力、克服惰性,是意志坚强、能坚持目标的表现。
故选B。
18.(2024五上·惠济期中)造纸厂每天会生产制作大量纸制品,仓库里最多的安全标志应该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因为纸制品属于易燃物品,仓库中最需要防范的是火灾风险,A选项的标志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的安全标志,能提醒人们注意防火,所以造纸厂纸制品仓库里最多的安全标志应该是A选项。而B选项是“当心触电”标志,C选项是“当心电离辐射”标志,这两种风险在纸制品仓库中不是主要的。因此,应选A选项。
19.(2024五上·惠济期中)下面是五年级(1)班全班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对比统计图,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都在增长
B.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相差不大
C.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始终高于女生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比较
【解析】【分析】A选项,观察统计图,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代表男生平均身高和女生平均身高的竖条都在逐渐增高,说明全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都在增长,该选项分析正确。
B选项,对比每个年级男生和女生平均身高的竖条高度,差距都比较小,所以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班男生和女生的平均身高相差不大,该选项分析正确。
C选项,看五年级的竖条,女生平均身高的直条和男生平均身高的竖条几乎一样高,并非男生平均身高始终高于女生,该选项分析错误。
综上所述,应选C选项。
20.(2024五上·惠济期中)雾霾是生活环境被污染的一种现象,它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
A.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B.引起鼻炎、咽炎和支气管炎等病症
C.引起肠胃疾病、皮肤病
【答案】B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A选项错误,听力下降、耳聋多与听觉系统损伤相关(如长期噪音刺激、耳部疾病等),雾霾主要影响呼吸道,与听力无直接关联。
B选项正确,雾霾中的颗粒物(如PM2.5)和有害气体,会随呼吸进入鼻腔、咽喉、气管及肺部,刺激黏膜引发炎症,导致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症。
C选项错误,肠胃疾病多与饮食卫生、消化系统功能相关,皮肤病多与接触过敏原、细菌感染或皮肤屏障受损相关,雾霾并非引发这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应选B选项。
21.(2024五上·惠济期中)究究在制订生活计划表之前,先列举了一下他平时的生活习惯。其中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有( )。
a.定期洗头,头上没有头屑 b.做眼保健操,保持眼部卫生 c.经常不吃早餐 d.每天坚持锻炼,保持匀称身材 e.迷恋下围棋,经常不写作业 f.经常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A.3个 B.4个 C.5个
【答案】A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a.行为有利:定期洗头、无头皮屑能保持头部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属于健康行为。
b.行为有利:做眼保健操可缓解眼部疲劳、保护视力,符合眼部健康需求,属于健康行为。
c.行为不利:经常不吃早餐会导致上午能量不足,长期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属于不健康行为。
d.行为有利:每天坚持锻炼能增强体质、维持匀称身材,属于健康行为。
e.行为不利:迷恋围棋而不写作业会影响学习任务完成,还可能因过度专注减少休息时间,属于不健康行为。
f.行为不利:饭后立即剧烈运动易引发肠胃不适(如腹痛、消化不良),属于不健康行为。
综上所述,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有a.b.d,共3个。
22.(2024五上·惠济期中)雾霾天适宜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的,危害身体健康,增加人们精神压力,出行带来不便,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加剧了环境恶化,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应该紧闭门窗,减少户外运动。
23.(2024五上·惠济期中)平底锅的锅把儿用塑料是为了节省材料。(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热的良导体是指导热快、导热能力强的物质,常见于金属等材质。热的不良导体是指导热速度慢、导热能力弱的物质,多为塑料、玻璃、棉花等材质。平底锅锅把儿用塑料,核心是因为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减缓锅体的热量传递,防止使用者烫伤,并非为了节省材料;若单纯为省材料,反而可能因材质不安全带来烫伤风险,违背了产品设计的安全需求。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4.(2024五上·惠济期中)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离热源越近,热传递所需时间越短。
25.(2024五上·惠济期中)塑料、铁钉、木头、铜丝、钢板都是热的良导体。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较差,属于热的不良导体;铁钉、铜丝、钢板都是金属,导热性能好,属于热的良导体。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2024五上·惠济期中)羽绒服产生的热量比较多,所以冬天大家都穿羽绒服。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羽绒服本身并不会产生热量。冬天大家穿羽绒服主要是因为羽绒服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羽绒服内填充的羽绒是一种动物纤维,其结构蓬松,纤维之间存在大量的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有效地阻止身体产生的热量向外散发,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失,使人体保持温暖,而不是羽绒服自身产生热量。
27.(2024五上·惠济期中)经常动脑筋想问题,可以使大脑灵活、发达。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所以学习时经常动脑筋或想问题,可以使大脑灵活、发达。
28.(2024五上·惠济期中)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小脑是脑的主要部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
【解析】【解答】脑子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大脑是脑的主要部分。
【分析】脑是由大脑、小脑以及脑干构成。
29.(2024五上·惠济期中)暑假期间去河流里游泳,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暑假期间在河流里游泳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是存在极大安全风险的行为,河流中水流情况多变,可能存在暗流、漩涡等,容易将游泳者卷入深水区,即使是游泳技能较好的人也难以应对。而且河底状况不明,可能有尖锐的石头、玻璃碎片、暗礁、水草等,容易划伤身体或缠绕住游泳者,导致溺水事故发生。与正规游泳场所不同,河流中没有专业的救生员巡逻值守,一旦发生意外,很难及时获得救援。同时,河流周边也可能没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如救生圈、救生绳等,无法为游泳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0.(2024五上·惠济期中)玩益智游戏和益智玩具,对开发大脑有帮助。(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玩益智游戏和益智玩具时,需要调动大脑进行思考、分析、判断、记忆等活动,能刺激大脑神经细胞的活跃性,促进神经连接的形成与强化,从而对大脑的开发起到积极帮助作用,比如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1.(2024五上·惠济期中)猜想时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不能胡猜乱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并非随意的胡猜乱想,而是需要以自身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为基础,通过逻辑推导形成具有可能性的判断。比如探究食物为什么会变质时,若知道微生物会分解食物的知识,且有夏天食物更容易坏的生活经验,就能合理猜想食物变质可能与温度和微生物有关,这个猜想有明确的依据,能为后续的实验验证指明方向;而如果脱离任何知识和经验,凭空猜测食物变质是因为被风吹了,这种没有逻辑支撑的想法无法通过科学方法验证,也对探究过程没有任何帮助,所以猜想必须基于已有认知才具有意义。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32.(2024五上·惠济期中)连线。
【答案】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①热的良导体:铝、钢、铁、合金。金属通常是热的良导体,它们导热快,像用铁锅做饭,火的热量能很快传到锅里把饭做熟。②热的不良导体:木头、塑料、陶瓷。这些材料导热慢,能阻止热量快速传递,比如塑料做的锅柄,不会因为锅热而变得很烫,方便我们拿锅;陶瓷碗盛热汤,不会很快把热传到手上,不容易被烫到。
33.(2024五上·惠济期中)连线。
【答案】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①带闪电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触电,因为闪电和电相关,提示要防范触电危险;
②带火焰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火灾,火焰是火灾的典型象征;
③带爆炸火花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爆炸,爆炸会产生火花等现象;
④带骷髅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中毒,骷髅常用来警示有毒、会导致中毒的危险;
⑤带电离辐射符号的标志对应当心电离辐射,该符号专门用于标识电离辐射;
⑥带生物危害图案的标志对应当心感染,生物危害图案提示存在生物相关的感染风险。
34.(2024五上·惠济期中)脑和大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组织,接受和处理来自体内、体外环境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指导人体的行动,达到适应环境和作出反应的目的。为此,人脑对传入的各种信息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信息处理是人脑的主要功能。人脑为了有效地处理信息,会把加工任务集中到大脑皮层等,大脑皮层可以把不同类信息作综合处理。皮层化使人脑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执行着不同的任务,分工也很精细。
(1)我们的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组成。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天上的云推断出天气变化,这是由( )控制的。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2)下面对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我们平常所说的脑,和大脑是一回事
B.脑内的各部分分工明确,对人体起着控制和协调的作用
C.大脑皮层的区域不同,执行的任务也不同
(3)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各种( )的共同作用。
A.感觉器官 B.味觉器官 C.嗅觉器官
(4)脑指挥着人体器官不停地运转和工作,当我们要过马路时,人体又是怎样运转的?将下面的过程排序。
①脑向腿发出命令
②脑接收到信息并作出判断
③绿灯发出的光进入眼睛后产生视觉信号
④腿接收到命令并做出过马路的动作
⑤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脑
正确的顺序是:   。
(5)脑是如此重要,下面措施有利于保护脑健康的是( )。
①充足的睡眠 ②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 ③防止外界的猛烈撞击
④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 ⑤每天吃大量的肉类以保证脑发育需要的营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6)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为脑的相应部分标注名称。
【答案】(1)A
(2)A
(3)A
(4)③⑤②①④
(5)B
(6)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总指挥”,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组成,能接收和处理信息,控制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与行为。
(1)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且各部分功能不同。大脑的核心功能是进行认知与决策,像学习新知识、回忆过往经历、对事物进行判断以及逻辑推理等活动,都由大脑主导。当我们根据天上云朵的形态、分布等情况推断天气变化时,这属于对信息的判断和推理过程,是大脑发挥认知与决策功能的体现,所以这种活动由大脑控制,答案选A选项。
(2)A选项不准确,脑包含了大脑、小脑以及脑干等多个部分,大脑只是脑的一部分,脑和大脑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B选项准确,脑内的大脑负责认知决策、小脑负责运动协调平衡、脑干负责基本生命活动控制,各部分分工明确,共同对人体起到控制和协调作用;
C选项准确,大脑皮层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划分,执行的任务也各不相同。
综上所述,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A选项。
(3)眼可以接收视觉信息、耳接收听觉信息、鼻接收嗅觉信息、舌接收味觉信息、皮肤接收触觉信息,它们都属于感觉器官,共同协作,将外界的各种信息传递给大脑,助力大脑对事物形成全面的认知。而B选项味觉器官仅指舌,只能接收味觉信息;C选项嗅觉器官仅指鼻,只能接收嗅觉信息,都不能涵盖眼、耳、皮肤等其他接收不同感官信息的器官,所以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各种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答案选A选项。
(4)人体感知外界并作出反应的过程: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经神经传递给脑,脑处理后发出指令,再由神经传递给身体器官作出反应。在过马路的情境中:
首先,绿灯发出的光进入眼睛,眼睛作为视觉感觉器官,会产生视觉信号,对应③;
接着,这个视觉信号通过视神经(连接眼睛和脑的神经通路)传递给脑,对应⑤;
接下来,脑接收到视觉信号后,会对其进行处理,判断此时是否可以过马路,对应②;
然后,脑会向腿部的肌肉等组织发出过马路的命令,对应①;
最后,腿接收到脑的命令,做出过马路的动作,对应④。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⑤②①④。
(5)
①充足的睡眠能让脑在休息中恢复活力,保证后续的正常运作,正确;
②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对脑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避免它能减少对脑的损害,正确;
③脑的物理结构较为脆弱,防止外界的猛烈撞击能保护脑不受物理伤害,正确;
④愉快、积极的情绪能营造有利于脑活动的内部环境,正确;
⑤而营养方面,脑需要的是均衡的膳食,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并非只靠每天吃大量肉类,大量吃肉类还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等问题,不正确。
所以①充足的睡眠、②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③防止外界的猛烈撞击、④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护脑健康,答案选B选项。
(6)脑主要由大脑、小脑、脑干构成。其中,大脑是脑最主要的部分,又分为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负责复杂的认知、思维等活动;小脑位于大脑下方,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在小脑下方,能控制呼吸、心跳等基本的生命活动。结合题目中的示意图,上方的整体结构为大脑,右侧的是大脑右半球,左侧的是大脑左半球,中间下方的是小脑,最下方的是脑干。
(1)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因此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天上的云推断出天气变化,这是由大脑控制的。
(2)脑科学研究证明,脑内的各部分分工明确,对人体起着控制和协调的作用。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执行着不同的任务,分工也很精细。我们平常所说的脑是整个脑袋,和大脑不是一回事。
(3)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皮肤。大脑对事物的认知离不开眼、耳、鼻、舌、皮肤等各种感觉器官的共同作用。
(4)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因此,当我们要过马路时,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③⑤②①④。
(5)①充足的睡眠,正确;
②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正确;
③防止外界的猛烈撞击,正确;
④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正确;
⑤每天吃大量的肉类以保证脑发育需要的营养,错误;我们摄入食物要保持营养均衡,每天吃大量的肉类不利于脑健康。
因此有利于保护脑健康的措施是①②③④。
(6)脑和大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人体的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
(2024五上·惠济期中)妙妙家有一个传统,每到周末,爸爸、妈妈会带着她和弟弟去看爷爷、奶奶。奶奶最疼妙妙,每次奶奶都要做妙妙喜欢吃的“西湖牛肉羹”。 奶奶做好后,妈妈让奶奶休息,让妙妙来盛饭。妈妈把热乎乎的汤盛入碗中,妙妙连忙去端,“哇,好烫!”妙妙的手被碗烫了一下,妈妈说这危险,她来端,妈妈用毛巾垫着碗,将它端到餐桌上,……吃完饭,一家人在客厅边喝茶边聊天,其乐融融。
35.妙妙发现,厨房里的锅、铲子、勺子等物体上的手柄都是塑料、木头材料制作的,你认为下列哪种解释能解答她的疑问(  )。
A.塑料、木头装在饭勺、锅铲等物体上,使用起来方便。
B.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差,隔热性能较好,可避免烫手。
C.塑料、木头是热的良导体,可快速散热,避免烫手。
36.热汤盛入碗中,碗变热,妙妙的手又被热碗烫了。此场景属于哪种热传递? (  )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答案】35.B
36.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不同材料导热性能不同,锅、铲子的金属部分是热的良导体,导热速度快,在烹饪时会快速吸收热量变热;而塑料和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速度慢,热量很难通过它们传递。当厨具设计了塑料或木头手柄时,金属部分的热量不容易传递到手柄上,人们在拿取厨具时,手部接触的手柄温度较低,就不会被烫伤。因此,选择这样的材料做手柄,主要是利用了它们隔热性好(导热慢)的特点,答案选B选项。
(2)热传导是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或者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且必须有直接接触。热汤的温度很高,盛到碗里时,热汤与碗直接接触,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给碗,使碗变热;之后妙妙用手去拿热碗,手与热碗直接接触,碗的热量又通过热传导传递到手上,导致手被烫。这一过程符合热传导直接接触传热的特点。而A选项热辐射是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不需要接触;B选项热对流是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引起的热量传递,这里都不符合。所以应选C选项。
35.厨房中的锅、铲子、勺子在使用时会接触高温的食物或炉灶,而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差,也就是不容易把热量传递出去,隔热效果好。当手握住这些物体的塑料、木头手柄时,就不容易被烫伤。A选项说的使用方便不是主要原因;C选项错误,因为塑料、木头不是热的良导体,不能快速散热。因此,应选B选项。
36.热传导是指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或者从高温物体传到与之接触的低温物体。热汤温度高,碗温度低,热汤的热量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给碗,使碗变热;然后热碗又通过直接接触把热量传递给妙妙的手,让手被烫,这属于热传导。因此,应选C选项。
37.(2024五上·惠济期中)爱观察的妙妙发现,茶台上被烧的壶中茶叶有规律的上下翻滚,如下图。
(1)请你帮妙妙在方框中画出茶叶在壶中的翻滚轨迹。
(2)通过壶中茶叶的轨迹,推断我们在家里烧水时水中热的传递方式(  )。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3)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家中地暖管道安装在地上而不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原因。
【答案】(1)
(2)B
(3)地热管里面流过的是热水,通过热传递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而上升,从而屋内的空气形成对流,使屋内很快变暖和,如果地暖管道安装在天花板上,屋内的空气不能形成对流,屋内不能很快变暖和。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当壶中的水被加热时,会发生热对流现象。水受热后,热水变轻,会向上流动;而上方相对较冷的水较重,会向下流动,形成循环的水流。茶叶会随着这样的热对流水流运动,所以其翻滚轨迹是循环往复的,呈现出类似多个小循环的流动路径,就像答案里所画的带有循环箭头的轨迹,体现出因热对流产生的有规律的上下循环运动。(2)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在家里烧水时,水属于流体,加热后水会形成循环流动的水流,热量随着水流的循环而传递。壶中的茶叶随着水流上下翻滚,正是水发生热对流的表现,所以水中热的传递方式是热对流,答案应选B选项。
(3)地热管里流的是热水,热水会通过热传递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空气温度升高后,体积会变大,就会变得更轻。轻的热空气会向上运动,而周围较冷、较重的空气会流过来补充,这样屋内的空气就形成了对流。通过空气的对流,热量能快速地在屋内传递,使屋内很快变暖和。如果把地暖管道安装在天花板上,热空气本身较轻容易向上,会聚集在天花板附近,下方的冷空气难以与热空气形成有效的对流,热量就不能快速地传递到整个屋子,屋内也就不能很快变暖和了。
(1)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称为热对流。加热壶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烧杯的各个部分使整壶水都热起来。
(2)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家里烧水时水中热的传递方式热对流。
(3)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地热管里面流过的是热水,通过热传递使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而上升,从而屋内的空气形成对流,使屋内很快变暖和,如果地暖管道安装在天花板上,屋内的空气不能形成对流,屋内不能很快变暖和。
38.(2024五上·惠济期中)萌小牛为了研究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近视的成因,利用3倍放大镜、5倍放大镜、纸屏和蜡烛做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纸屏、3倍放大镜、蜡烛依次竖直摆放在桌面上,并保持高度相同,且在______上。
②如图甲,使放大镜与纸屏相距15厘米,移动蜡烛,直到纸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
③如图乙,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位置不变。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_____了。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实验方法补充完整。
(2)实验中,纸屏模拟的是眼球中的   。
(3)如果萌小牛想让图乙中的纸屏上成的像更加清晰,他应该将图乙中的蜡烛向   (“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
(4)当萌小牛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时,放大镜的凸度变了,也就是放大镜   (填“变厚”或“变薄”)了。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中的   ,它   (填“变厚”或“变薄”)就会导致原本看得很清晰的物体看不清晰了。想要看清楚就要把物体靠近眼睛,凑近了就又能看清楚了。这就是近视的成因。
(5)造成近视的主要行为有哪些?请任写两条。
(6)萌小牛准备制作保护眼睛的宣传板报,请你帮他列出3条保护眼睛的方法。
【答案】(1)一条直线 不清晰或模糊
(2)视网膜
(3)左
(4)变厚;晶状体;变厚
(5)躺着看书。 挑食、偏食。
(6)眼离书本1尺,胸离桌面1拳,手离笔尖1寸。
每20-40分钟远眺片刻,让眼睛适当休息。
不要躺着看书或玩手机。
【知识点】凸透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眼睛
【解析】【分析】晶状体是眼球内重要的双凸面透明组织 ,类似一个可调节凸度的天然放大镜,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它具有调节自身凸度的能力,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来改变曲度,使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过强时,远处物体的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方,导致近视;而晶状体变浑浊则会引发白内障,影响视力。
(1)①在探究眼睛成像原理的实验中,为了保证蜡烛的光线能通过放大镜准确地在纸屏上成像,纸屏、放大镜、蜡烛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只有这样,蜡烛发出的光线经过放大镜折射后,才能沿着直线传播到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③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大。当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凸度更大)时,其折光能力变强。在放大镜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原来能在纸屏上成清晰像的蜡烛,由于放大镜折光能力改变,像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所以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不清晰或模糊,这类似于眼球晶状体凸度改变(如近视时晶状体变厚)导致成像不清的情况。
(2)在眼球的结构中,视网膜是感受光刺激并形成物像的部位。实验里,纸屏的作用是承接蜡烛通过放大镜折射后形成的像,和视网膜承接物体经晶状体折射形成的像的功能一致,所以纸屏模拟的是眼球中的视网膜。
(3)5倍放大镜比3倍放大镜凸度大,折光能力更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折光能力强的透镜,成像会更靠近透镜。当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后,像会成在更靠近放大镜的位置。此时纸屏位置不变,要让像重新清晰地呈现在纸屏上,需要减小蜡烛到放大镜的距离(物距),所以应该将图乙中的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使蜡烛更靠近放大镜,从而让像能准确落在纸屏上。
(4)①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凸度越大,厚度也就越厚。5倍放大镜比3倍放大镜放大倍数大,所以放大镜变厚了。
②在这个实验中,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中的晶状体,因为晶状体是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其凸度可以调节,就像放大镜的凸度变化会影响折光成像一样。
③近视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过强,导致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而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实验中放大镜变厚(模拟晶状体变厚),就会使原本清晰的像变得不清晰,和近视时的成像情况一致。
(5)①躺着看书:躺着的时候,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和角度不稳定,眼睛需要不断调节来适应,容易使眼睛疲劳,同时光线也往往不均匀,长期如此会增加近视的概率。
②挑食、偏食:眼睛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钙等。挑食、偏食会导致身体缺乏这些营养,影响眼球的正常发育和视觉功能,进而可能引发近视。
(6)①眼离书本1尺,胸离桌面1拳,手离笔尖1寸:这是正确的读写姿势要求。保持这样的距离,能让眼睛在视物时处于较为舒适的状态,减少眼睛的调节负担,避免因距离过近导致的眼疲劳和近视风险增加。
②每20-40分钟远眺片刻,让眼睛适当休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字、看电子屏幕等)会使眼部肌肉(如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定时远眺,能让这些肌肉得到放松,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
③不要躺着看书或玩手机:躺着时,眼睛的视物条件差,不仅距离和角度不利于眼睛调节,而且容易因光线问题(如躺着时可能处于较暗环境或光线直射眼睛)对眼睛造成伤害,增加近视的可能性,所以要避免这种行为。
(1)将纸屏、3倍放大镜、蜡烛依次竖直摆放在桌面上,并保持高度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若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实验装置的位置不变,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模糊了,这是因为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
(2)在模拟眼球成像的实验中,蜡烛经过双凸透镜的折射成,在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实验中的白纸屏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视网膜,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
(3)若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保持实验装置的位置不变,纸屏上蜡烛的像变得模糊了。因为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缩短蜡烛与5倍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把乙图中的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像会变得清晰。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度有关,中央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当萌小牛把3倍放大镜换成5倍放大镜时,放大镜的凸度变了,也就是放大镜变厚了。放大镜模拟的是眼球中的晶状体,它变厚了就会导致原本看得很清晰的物体看不清晰了。
(5)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长时间玩手机、躺在沙发上看书、挑食偏食、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方做作业容易导致近视。
(6)坚持做眼保健操、不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不要躺着看书或玩手机、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都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