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根据对我国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某一时期前段的村落往往围成圆圈,房屋一般是单间,建筑质量无明显差别,各墓葬的葬具和随葬品等只有很微小不同;而后段村落布局不甚严格,出现分间式房屋和十分讲究的大型建筑和宗教性建筑,墓葬大小和随葬品多少差别较明显。这一时期相当于( )A.母系氏族公社晚期 B.新石器时代晚期C.父系氏族公社前期 D.奴隶制社会初期2.如图为西周初年分封诸侯中姬姓诸侯、商朝后裔和其他诸侯的分布情况。据图可知,周初分封姬姓诸侯的主要目的是( )A.拱卫王室 B.尊王攘夷 C.凝聚宗亲 D.开疆拓土3.关于民事案件的审理,宋代法律规定:“债负,取十月一日之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前断遣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刑狱事由闻奏。如是交相侵夺及诸般词讼,但不干田农人户者,所在官司随时受理遣断,不拘上件日月之限。”该规定意在( )A.严格法律程序 B.维护社会稳定C.服务农业生产 D.保护私有财产4.永昌(今云南保山)是自东汉以来历代中央政权在西南的重要基地。明朝设永昌府,实施置府学、建社学、兴书院、开科举等,强制土官土司子弟入学接受儒学教育,规定土司“不入学者,不准承袭”。明朝经营永昌府的方略表明( )A.国家权力下沉边地 B.儒家文化认同加强C.民族交流交融深化 D.边疆治理因地制宜5.据统计,19世纪70、80年代,中国粮食商品化获得较大发展。安徽产米区所产稻米大量运往广东:江苏太湖流域和金陵地区所需相当数量的粮食需要苏北和两湖地区供应:福建、广东相当部分的粮食来自台湾。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口岸开放促进商品流通 B.沿海地区粮食大量外销C.战乱严重损害农业经济 D.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6.1905年,农工商部奏请设立京师劝工陈列所,其章程规定:有资格进入陈列所的须是土货中的优良品,除天然产物外,陈列所主要征求的是采用新法、足以与洋货竞争的制品。陈列所的设立是为了( )A.倡导国货维护利权 B.发展经济改善民生C.振兴实业挽救危机 D.变革图强抵制革命7.《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如表为《红色中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报道情况。报道旨在( )援引1931年12月15日波士顿路透社消息,“美国波斯顿国民银行倒闭后,麻州又有银行九家今日停业,查美国在一九三一年共倒闭银行一千二百家,共约有存款九万万元”1932年1月6日报道:据上年12月16日阿姆斯特丹国民社消息:“荷兰全国纺织业工厂今日全体一律宣布罢工,此次受影响者共二十八个工厂,工人一万四千余”1932年9月报道:“日美两帝国主义冲突形势又渐趋紧张,近来美帝国主义调集十分之七八军舰于太平洋……准备于冲突时,十二小时即可将东海以至日本海一带”1933年2月25日报道:“英国失业工人人数,近来大大增加。据调查,至一月二十三日为止,计有二百九十万零三千零六十五人”1933年10月18日,转引柏林美联社消息,“德国政府今已决定退出军缩会议与国际联盟”A.促进国民关注世界局势 B.揭露日益紧张的战争危机C.凝聚民心坚定革命意志 D.鼓舞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8.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3年底,全国共吸收新党员107万人。在新增党员的分布上,增长速度最大的应当来自( )A.文化教育战线 B.工矿企业 C.新解放区的农村 D.各级机关和军队9.下文出自1978年7月主持国务院常务工作的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总结报告,该报告形成会议的最后文件。报告的重要意义在于( )在经济领导工作中,要坚决摆脱墨守行政层次、行政区划、行政权力、行政方式而不讲经济核算、经济效果、经济效率、经济责任的老框框,掌握领导和管理现代化工农业大生产的本领A.确定了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B.传递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信号C.提出了实现政企分开的方针D.明确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10.据记载,12世纪,意大利北部城市佛罗伦萨的公证人行会在各行业行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288年,米兰每万名市民中,就有公证员250人,律师20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市民极力摆脱封建压迫 B.社会信用体系受到冲击C.市民反对封建行会束缚 D.城市交易活动异常活跃11.有人这样描述欧洲人精神风貌的变化:他们从野蛮变得优雅,从对一切漠不关心到充满热情,从自觉身份低微到感到身为人类的高贵,从对世界了解的模糊到渐渐清晰,从苦闷压抑到充满想象力的生活。这一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是( )A.科学革命形成新的世界观 B.民主自由思想广泛传播C.新兴资产阶级新文化兴起 D.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12.18世纪下半叶,德意志进行了一场蓬勃的“阅读革命”。有志之士们自以为德意志作家,以民间故事、传说、寓言、诗歌等为题材,自发运用德语创作,德语书籍迅猛增长,而用拉丁文写作的书籍由1700年占出版整体的68%下降至1800年的4%。这场“阅读革命”反映了( )A.德意志统一进程的加速 B.工业革命在德国的传播C.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增强 D.国力增强提升文化自信13.如表为1899年美国人维克多·吉勒姆创作的一幅漫画。漫画意在( )画面描述了1873—1898年美国从13个州增长到48个州,1899年又获得古巴、菲律宾、波多黎各等,从一个身无一物的幼儿成长为拥有枪械、军舰的巨人:画面右侧有数只热情的手伸向山姆大叔,争相交好美国A.如实刻画美国的发展历程 B.赞扬美国的扩张主义政策C.抨击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揭示美国巨大的发展机遇14.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各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接受国际的领导和指示。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作出指示:各国党可以根据共产国际决议精神,结合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提出政治任务和制定必要的斗争策略。共产国际以后一般不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的组织事宜。这一转变( )A.适应了各国斗争形势变化的需要B.旨在促进各国自主探索革命道路C.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表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日趋成熟15.据统计,1960—1962年间,英国的非洲附属国出口额的41.6%和进口额的38.9%来自英国:法国的非洲附属国出口额的52.7%和进口额的60.5%来自法国。此后,宗主国在原殖民地对外贸易额中的占比越来越低。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传统贸易格局B.殖民地独立后经济获得较大发展C.亚非拉国家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宗主国对殖民地贸易具有强制性二、材料题16.漕运是指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利用水道运输粮食和物资供给京师和军需。图1、图2、图3、图4分别为不同时期的主要漕运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漕运路线图漕运路线的变动,同时意味着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试对古代漕运路线的变化作出解释。17.2018年1月,首都钢铁公司被列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百年首钢是中国近代以来工业化的缩影,折射了新旧中国的时代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百年首钢1919年,北洋政府批准成立官商合办龙烟铁矿公司,动工兴建设计年产8万吨铁、6万吨钢的石景山炼厂动工。1922年,因直奉战争停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进行续建,并先后更名为石景山制铁所和石景山制铁矿业所。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累计产生铁25万吨。1945年国民政府接手后部分修复开工,到1948年产铁3.6万吨。解放后,石景山钢铁厂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就产铁34.2万吨,超过解放前30年的总产量。1958年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公司。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建设,1958年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1966年改称首都钢铁公司。70年代,投产立弯式连续铸锭机组,掌握从钢到坯的连铸新工艺。到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1979年3月,首钢向北京市委、冶金部上报《关于在首钢进行扩大企业权限试点的请示报告》。8月,向北京市经委上报《关于首钢实行利润留成试点的请示报告》。1980年首钢进一步全面落实以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1980年首钢和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与卢森堡阿贝德集团举行技术合作协议书签字仪式,首次与外国签订技术输出协议。1982年,首钢实现利润增长20%,完成上缴利润递增包干任务。在55项可比技术经济指标中,有32项在全国同行业中领先,有7项指标保持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摘编自首钢档案馆《首钢足迹:1919-2009》提取材料信息,以“首钢·见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革命前夜的英国材料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93年,议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圈地狂潮。1597年,颁布《惩治流浪者和长期乞丐法令》。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到19世纪中后期,几乎控制印度全境。1607—1733年,在北美洲先后建立13个殖民地。1624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垄断法》。1651年,通过《航海条例》,规定所有经英吉利海峡进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运送。1652—1674年,三次英荷战争,荷兰被迫接受《航海条例》。1660年,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科学机构——“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成立。1687年,牛顿力学体系诞生。1688年,“光荣革命”,次年颁布《权利法案》。1733年,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织布速度。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西印度、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属地。——摘编自李新宽《工业革命前夜的三新革命》等谈谈你对“时代合力造就工业革命”的理解。三、综合题19.史学界对鸦片战争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是 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美】马士(中国海关雇员)《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卷(1910年)英国人坚持中国人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其国家对外开放,这个要求引起了冲突(鸦片战争)。因为中国人仍然视英国人为蛮夷,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有一个结果——发生战争。——赖德烈(1884-1968,美国历史学家)《中国的发展》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鸦片战争)。——张馨保(美国历史学家)《林钦差与鸦片战争》(1964年)材料二 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纺织业城市曼彻斯特39家公司和厂商联合致函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勋爵,“希望政府能利用这个机会,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之上。”在议会辩论中,知名“中国通”小斯当东(先后于1792和1816年随使团来华)在演讲中强硬地说,“对中国的武力征服是必须的。如果我们在中国不受人尊敬,那么在印度我们也会很快不受人尊敬,并且渐渐地在全世界都会如此!”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关键时刻,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表态:谁拥有中国,谁就拥有了19世纪。——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1)试对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不同认识作出合理解释。(2)材料二的内容对我们认识鸦片战争有什么帮助?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B D C C B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C A B16.解释:中国古代漕运路线方向反映了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变化。中国古代漕运连接着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区域,其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均在黄河流域,漕运为东西方向,主要通过东西走向的自然水道黄河和渭河沟通关中和山东;隋唐定都长安、北宋定都开封,但江南地区已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漕运的方向发生变化,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漕运路线逐渐转为以东南—西北向为主;元代定都北京,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漕运路线进一步调整为从南到北的方向。可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移动,政治中心从西向东北方向迁移,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由东西分立变为南北分立,推动了漕运路线由东—西方向向南—北方向的变化。总之,中国古代漕运路线方向的变化,反映了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变动。17.首钢·见证首都钢铁公司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发展历程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变迁。首钢的前身龙烟铁矿公司成立于1919年,却因1922年直奉战争波及而停建。1937年的日军入侵给企业带来了续建的机会,但生产过程长期受制于殖民掠夺,直至日本投降,石景山制铁矿业所至1945年累计仅产铁25万吨。国民政府接手后虽有修复,但到1948年仅产铁3.6万吨,成效有限。新中国成立后,首钢进入蓬勃发展期。1952年,钢铁产量达到了34.2万吨,超过了前30年的累计总产量,1958年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公司,结束了过去几十年“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首钢建成了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并最早在国内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1966年,企业更名为首都钢铁公司,标志着其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断突破。70年代,首钢掌握了从钢到坯的连铸新工艺,1978年的钢产量达到了179万吨,跻身全国十大钢铁企业行列。改革开放后,首钢积极参与体制改革,1979年试点扩大企业权限和利润留成,推动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1980年与卢森堡企业签署技术输出协议,标志着其首次向国际市场迈出合作步伐。至1982年,55项可比技术经济指标中32项居国内先进水平,7项达到国际水准,利润增长显著。这一切不仅见证着首钢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更是新旧中国巨变的缩影。首钢的历程展示了中国工业遗产的价值,其稳定增长为新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今天的首钢,不仅是钢铁产业的支柱,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见证者。18.英国通过战争确立海上霸权,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集中的土地资源;英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殖民扩张获取了工业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市场;通过专利法保护创新,激发了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科技支撑。综上所述,工业革命前夜的英国在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都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这些条件相互促进、共同作用,最终促成了工业革命的爆发。这就是“时代合力造就工业革命”的含义。19.(1)解释:马士认为禁烟运动引发了鸦片战争,强调这是一场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试图掩盖英国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实质。赖德烈认为中国人将英国人视为蛮夷,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试图通过战争方式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状况。张馨保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是两种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但未看到英国侵略中国的真正意图。(2)帮助: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中国的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商人借鸦片走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计划,他们要求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以打开中国大门,便利对中国的侵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