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福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建构了新中国未来发展的框架,选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年方式。”这表明此次会议( )
A.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筹备工作 B.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
C.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D. 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 开国大典前,《共同纲领》的制定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的颁布( )
A. 助推西藏和平解放 B. 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C 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D. 加速祖国大陆统一
3. 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的目的是(  )
A. 打击盘踞台湾的日军 B. 掩护国民党军队撤退
C. 迫使志愿军从朝撤军 D. 干涉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4. 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和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八年一班同学以【追忆峥嵘岁月】为主题创办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展板,以下最适合作展板内容的是( )
A. 四渡赤水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上甘岭战役
5. 新中国成立时,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耕地总数的14%。因此党中央决定(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 整顿经济秩序
6. 右表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 )
项目 比重 项目 比重
重工业 65% 城市公用 5%
轻工业 8% 文教卫生 9%
农林水利 10% 其他 3%
A. 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7. 2025年3月,两会在北京先后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和委员都汇聚北京,共商发展大计,共谋民生之策。这其中的“两会”指的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8. 为制定1954年宪法,在全国人大召开前,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拟了宪法初稿,并且组织多次大讨论,其中第二次参加讨论的有一亿五千多万人,据此可知五四宪法( )
A. 标志政协制度的建立 B. 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C. 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 D. 反映了社会主义原则
9. “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A. 背景
B. 目
C. 内容
D. 作用
10.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地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是指:
A. 公私合营 B. 低价收购 C. 无偿没收 D. 赎买政策
11.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的历史笔记,主题应是
A. 新中国的政权不断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 D. 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
12. 某学习小组围绕“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展开激烈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 (长发言,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 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 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D.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13.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某次重要会议上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 为三大改造实施奠定基础
C. 标志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 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4. 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他被称为“党的好干部”,这位模范人物是( )
A. 雷锋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15.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火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16. 以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组图片。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启示是( )
A. 充足的干劲必定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B.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 新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一帆风顺
D. 模范人物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关键
17. 下图中1958—1965年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先降后升,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③“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④国家调整国民经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在《人民日报》标题中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标题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
A.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 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C. “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19. 据统计,1979年至1984年,我国稻谷产量由14375万吨增长至17826吨,小麦产量由6273万吨增长至8782万吨,油料作物产量由643.5万吨增加到1191万吨。这一时期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得益于( )
A. 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延续了人民公社体制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入
20.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 增强企业活力 B. 扩大地方税源 C. 实行市场经济 D. 变公有为私有
21. 下图是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图样,这是1984年发行的新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的股票。它( )
A. 体现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 B. 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彰显对外开放的卓越成果 D. 见证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
22. 下面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1980年、2017年GDP总值的统计表(单位:亿元)。四个城市GDP总值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1980年 139.10 311.89 57.55 2.70
2017年 29883.00 32925.00 19871.67 23280.27
A. 地理位置的优越 B. 改革开放的深化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国际环境的稳定
23. 福州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从网络上收集了一组关于辽宁舰和歼-20战机的视频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正在探究( )
A. 国防建设成就 B. 外交事业发展 C. 社会生活变化 D. 地区经济进步
24. 建国初期,为发展同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关系,消除他们对新中国的疑虑和误解,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的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25.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与该思想最吻合的新中国外交智慧是( )
A. 反对霸权主义 B. 不结盟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求同存异”方针
26. 如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27. 关于以下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图1 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乔冠华仰天大笑 图2 1972年上演了中美“世纪之握” 图3 习近平理论著作《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 图1反映新中国加入联合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 图2反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
C. 图3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D. 以上三图反映只要外交取得成就就能提升国家实力
28. 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A.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 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C. 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标志性历史事件。
(2)小史同学学习了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后,写下评论:毛泽东强调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是因为我们的民族已经站起来了,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战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材料二
图1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
材料三
图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波兰《人民论坛报》是从什么角度评论这一历史事件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的影响。
(2)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根据材料二,简述图1、图2史料的所属类型。列举出图1事件中的一位英雄人物。列举图3“一五”期间我国交通建设成就一例。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任选2则材料反映的事件,简要叙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 美国可口可乐总裁马丁访问北京,提出希望重返中国并在中国设厂。
1979年1月24日 3万箱可口可乐被运到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大商场和宾馆寄卖,标志着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摘自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
材料二 1978、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部分数据统计(单位:万亿元)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货物进出口总额
1978年 0.3624 0.021 0.035
2019年 99.09 82.12 31.55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年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央采取新建重大节能环保工程等举措,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
——摘编自刘国新《中国共产党治国社会方略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口可乐20世纪70年代重返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与1978年相比,2019年经济发展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解决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概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节选)
序号 时间 事件
① 1949年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 1950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 1953年 美国在朝鲜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
④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⑤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⑥ 1979年 邓小平访问美国时会见卡特总统
⑦ 1984年 邓小平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
⑧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写出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写出三个历史事例,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A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A
【21题答案】
【答案】A
【22题答案】
【答案】B
【23题答案】
【答案】A
【24题答案】
【答案】A
【25题答案】
【答案】D
【26题答案】
【答案】C
【27题答案】
【答案】C
【28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题答案】
【答案】(1)新中国成立
(2)不同意;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0题答案】
【答案】(1)角度:世界政治格局。
影响: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
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
交通成就:武汉长江大桥(一桥二铁三公,任一即可)
(3)关系:示例
材料1与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土地改革的实施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土地改革的完成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材料2与材料3: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提供了经济和物质支持,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土地改革的完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抗美援朝的胜利为国内工业化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也进一步推动了土地改革的深入实施。
【31题答案】
【答案】(1)原因:国内: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国际:中美关系改善,1979年中美建交。
(2)变化:与1978年相比,2019年经济发展数据都大幅增长;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实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对外贸易等各方面的进步。
(3)措施:国家提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的规划;“十一五”期间,中央采取新建重大节能环保工程等举措;
关系: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2题答案】
【答案】事例②和事例⑤
观点:经济制度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
论述: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消灭了地主阶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从1953年开始,国家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适合当时中国国情,促进农业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在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为农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综上所述,经济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是社会进步的重大推动力。
事例⑥和事例⑦
观点: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论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正式建交对中国的外交事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之后,邓小平鼓励办好经济特区。1984年他为深圳题词。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对我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见,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事例⑤和事例⑦
观点:正确的政策可推动社会的发展
论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把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在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为农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1980年,中央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了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正确的政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