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上2.5 物质的转化 巩固提升练(培优)一、选择题1.(2022·宁波竞赛)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Na2CO3、H2SO4、HCl、NaNO3 B.NaOH、NaCl, MgCl2、FeCl3C.HCl、AgNO3、HNO3、MgCl2 D.K2SO4、Na2CO3、BaCl2、KNO3【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是利用组内物质来鉴别,只要有气体、有沉淀生成就能鉴别开,或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解答】 A、A中Na2CO3与H2SO4、HCl都能产生气体,再没有其它现象,所以不能鉴别,故A错误;B、黄色的溶液是氯化铁,将氯化铁滴入剩余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再将氢氧化钠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剩余的就是氯化钠,故B正确;C、有两种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所以不能鉴别开,故C错误;D、K2SO4、Na2CO3分别与BaCl2反应都能产生沉淀,再没有其它现象,所以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答案为:B。2.(2024九上·浙江期中)已知A-C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可实现如图所示的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于A、B、C之间的转化说法错误的是( )A.A可以作还原剂B.A、B、C的物质类别可都为单质C.B→C的反应可能会出现蓝色絮状沉淀D.A→C的化学反应类型可以是复分解反应【答案】B【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条件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只要符合图示的转化关系,结论即为正确。【解答】A、若A为碳,A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和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碳得到氧,体现的是还原性,做还原剂,故说法正确;B、若A、B、C的物质类别可都为单质,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可实现如图的反应关系,故说法错误;C、若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钠、C是硫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和硫酸钠,符合图中的关系,故说法正确;D、若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钠、C是硫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此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和硫酸钠,符合图中的关系,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3.(2017九上·浙江月考)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 )A.cba B.cda C.cbd D.bca【答案】A【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还原氧化铁,要想知道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我们要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用浓硫酸质量变化测出生成水的质量,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解答】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还原氧化铁,要想知道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我们要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要知道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我们要先用浓硫酸质量变化测出生成水的质量,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所以我们选择氢氧化钠,若先除二氧化碳会使所测水的质量变大,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a。故答案为:A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的是( )选项 甲 乙A. 稀硫酸B. NaOH溶液C. 稀盐酸 溶液D. 稀硫酸 溶液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解答】A、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盐)和水,能实现转化,该选项正确。B、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盐)和水,能实现转化,该选项正确。C、稀盐酸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盐)和水,能实现转化,该选项正确。D、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没有水生成,不能实现题中转化,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 。5.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反应②是置换反应C.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D.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答案】B【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分析;C、根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D、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反应①是二硫化亚铁(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铁、硫、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故A说法正确;B、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反应,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故C说法正确;D、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均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6.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Fe2O3Fe(OH)3 B.CuOCuSO4CuCl2C.SSO2H2SO4 D.CO2Na2CO3NaOH【答案】D【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铁和水不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铜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进行分析;C、根据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进行分析。【解答】A、铁和氧气能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错误;B、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错误;C、硫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正确;故答案为:D。7.C,H2,CO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如果C,H2,CO以一定的质量比分别跟等质量的O2恰好完全应生成CO2或H2O,则C,H2,CO以同样的质量比分别跟足量的CuO完全反应时,所对应消耗的CuO的质量比为( )A.2:1:1 B.1:2:l C.1:l:2 D.1:1:1【答案】D【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解答】观察化学反应式C+O2CO2、2H2+O22H2O、2CO+O22CO2可知,C,H2,CO分别与等质量氧气完全反应时,它们的质量比是:C:H2:CO=3:1:14.C,H2,CO以同样的质量比分别跟足量的CuO完全反应时,假设氢的质量是a,则C是3a,CO是14a.设它们消耗的CuO的质量分别是:X1、X2、X3.2CuO+C 2Cu+CO2、CuO+H2Cu+H2O、CuO+CO Cu+CO2X1 3a X2 a X3 14a160 12 80 2 80 28=X1=40a X2=40a X3=40a所以C,H2,CO 的质量比是:C:H2:CO=1:1:1故选D.【分析】首先了解C,H2,CO与氧气完全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C+O2CO2、2H2+O22H2O、2CO+O22CO2;C,H2,CO分别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C 2Cu+CO2、CuO+H2Cu+H2O、CuO+CO Cu+CO2.然后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数字计算即可.8. 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B.只有②发生了中和反应C.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进行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答案】B【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A、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B、氢氧化锌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转化可由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实现,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氧化锌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属于中和反应;①的转化属于置换反应,③碳酸锌与稀盐酸反应,是盐和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需要加入盐酸也能完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转化的生成物中没有水,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9.(2022九上·余姚月考)实验室中区分如表各组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 法A 黄铜和黄金 ①分别加稀盐酸 ②加热后观察颜色B 稀盐酸和稀硫酸 ①氯化钡溶液 ②紫色石蕊溶液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 水溶解 ②观察颜色D 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 ①滴加酚酞溶液 ②各取一滴,在玻璃片上晾干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解答】A、黄铜中因含有铜加热表面会变黑,因含有锌加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而黄金则不能发生反应,两方法均可鉴别,符合题意;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和氯化钠都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D、食盐水和蒸馏水都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加酚酞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10.(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某固体由、、、、、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③在滤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A.、、 B.、、C.、、 D.、、【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根据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以及碳酸钡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即溶液中不含有色离子,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5g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3g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含钡离子和钙离子;③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硝酸,在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由于实验①中加入了氯化钡溶液,无法判断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根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即该固体中一定含有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B。11. 如图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答案】C【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题目选项中物质名称,结合适当试剂,判断反应是否能够一步实现,据此分析回答。【解答】①水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过氧化氢。②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③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12. 工业上可用 K2CO3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答案】A【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分析。【解答】 工业上可用K2CO3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A。13.小陈在进行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时,观到如下现象: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硬质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减小,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质量增加。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生成的黑色物质能被磁铁吸引C.本实验如果要制得5.6gFe,则通入CO的质量要远大于4.2gD.硬质玻璃管内减小的质量等于装有澄清石灰水装置增加的质量【答案】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具有毒性,需要尾气处理;【解答】A、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所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铁和可以被磁铁吸引,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所以生成的黑色物质能被磁铁吸引,故B正确;C、一氧化碳在实验开始,实验结束都需要通入一氧化碳,所以本实验如果要制得5.6gFe,则通入CO的质量要远大于4.2g,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硬质玻璃管内减小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等于装有澄清石灰水装置增加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D14.金属X与非金属¥可以直接化合成化合物Z。甲、乙两人做X和Y化合的实验,每人所用X和Y的质量各不相同,但总质量是12g,甲、乙所用X和Y的质量和得到的Z的质量如下表:X的质量/g Y的质量/g 得到Z的质量/g甲 8 4 11乙 7 5 11则X、Y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省略反应条件)可能是( )A.2Al+3Cl2=2AlCl3 B.Fe+S=FeSC.2Cu+O2=2CuO D.4Fe+3O2=2Fe2O3【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根据数据,7gX与4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gZ;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2Al+3Cl2=2AlCl354 2 13 2672.2g 8.8g 11g生成11g氯化铝需要8.8g氯气,而氯气质量只有4g,故A错误;B、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Fe+S = FeS56 32 887g 4g 11g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生成11g硫化亚铁,需要7g铁和4g硫,故B正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2Cu+ O2= 2CuO128 32 1608.8g 2.2g 11g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生成11g氧化铜需要8.8g铜和2.2g氧气,故C错误;4Fe+3O2=2Fe2O3224 96 3207.7g 3.3g 11g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生成11g氧化铁需要7.7g铁和3.3g氧气,故D错误;故选:B。15.用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可炼出铁的质量为 ( )A.14t B.20t C.56t D.80t【答案】C【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根据铁矿石炼铁的质量即为铁矿石中铁元素质量,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用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可炼出的铁的质量即为铁矿石中铁元素质量,为 .故选C.二、填空题16.(2023九上·东阳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欲分离和混合溶液,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供选试剂:溶液、溶液、溶液、盐酸、稀硫酸(1)步骤①中,试剂a是 。(2)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③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双选,填序号).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和混合溶液【答案】K2CO3溶液;BD【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溶液进行分析;(2)根据沉淀B是碳酸钡沉淀,表面残留少量滤液是氯化钾和碳酸钾溶液,若沉淀B洗涤干净,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应不存在氯化钾和碳酸钾进行分析。【解答】(1)因为分离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试剂a,产生沉淀,且得到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滤液A中一定含有KCl,因此所选试剂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KCl,所以步骤①中,试剂a是K2CO3溶液。(2)碳酸钾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因为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则沉淀B表面残留的少量滤液是K2CO3溶液和KCl溶液,所以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就是检验K2CO3溶液和KCl溶液是否剩余。A、NaOH溶液不能与K2CO3溶液、KCl溶液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CaCl2溶液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此选项符合题意;C、NaCl溶液不能与K2CO3溶液、KCl溶液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AgNO3和HNO3混合溶液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17.(2023九上·杭州月考)某次实验后,废液缸中残留物由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等试剂混合而成。同学们讨论后得到共识: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但对于其他离于还不能确认。为了确定该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同学们将残留物进行过滤,对滤渣和滤液所做的实验和现象如下:①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④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仅通过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废液缸的液体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2)小组同学讨论后的共识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原因是 【答案】(1)H+(2)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2)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分析。【解答】(1)①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一定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碳酸钡,则废液中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因硫酸与碳酸钡能发生反应,则说明废液缸的液体中一定没有H+;(2)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 Na+、Cl- 。故答案为:(1)H+;(2)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18.(2025九下·宁波竞赛)已知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温州百优教育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⑦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2)写出反应⑦的实验现象 【答案】(1)①②⑥(2)铁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根据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所以I是二氧化碳,C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所以E是碳酸钙,A是盐酸,D通电会生成G和F,所以D是水,盐酸和B反应生成含钙化合物和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氯化钙,盐酸和X反应会生成F,所以F是去氢气,G是氧气,氧气和X反应会生成H,所以X是铁,H是四氧化三铁,水和F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Y是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解答】 (1)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所以I是二氧化碳,C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所以E是碳酸钙,A是盐酸,D通电会生成G和F,所以D是水,盐酸和B反应生成含钙化合物和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氯化钙,盐酸和X反应会生成F,所以F是去氢气,G是氧气,氧气和X反应会生成H,所以X是铁,H是四氧化三铁,水和F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Y是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⑦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①②⑥;(2)反应⑦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现象是:铁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19.(2025九上·临海期末) 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草木灰中富含K2CO3,可能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某兴趣小组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开展如下实验:①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②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浸出液中产生白色沉淀。③将上述溶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滤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 请判断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草木灰中含有 并说明理由: 。(2) 有同学指出步骤②中加入的 BaCl2溶液会干扰步骤③,应将 溶液换成 溶液。【答案】(1)不能,理由是:K2CO3与BaCl2反应生成的BaCO3也是白色沉淀;(2)Ba(NO3)2【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来分析;(2)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会干扰步骤③中氯化钾的检验,而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的硝酸钾不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来分析。【解答】 (1)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则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草木灰中含有K2SO4,理由是K2CO3与BaCl2反应生成的BaCO3也是白色沉淀。(2)步骤②中加入的BaCl2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会干扰步骤③中氯化钾的检验,应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的硝酸钾不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20.(2025·温州模拟)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作为“朝阳产业”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1)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 (填化学式)(2)步骤Ⅱ加入的适量的X是一种盐,则X是 。(3)金属Y可选用 。 (写一种)【答案】(1)(2)硝酸银(3)Fe(或 Zn、Mg等)【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分析滤液中的溶质;(2)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铜溶液;(3)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1)在四种金属种,只有镁和铝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硫酸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和过量的;(2) 步骤Ⅱ加入的适量的X是一种盐,则X是硝酸银;(3)硝酸铜和金属Y反应生成铜单质,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铜前面的金属就行,即Y为Fe(或 Zn、Mg等)。21.(2025九下·义乌开学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OH、Na2CO3、BaCl2、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1)操作Ⅰ是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答案】(1)过滤(2)Na2CO3、BaCl2【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OH、Na2CO3、BaCl2、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白色粉末加足量水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白色沉淀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A,说明白色沉淀为碳酸盐沉淀,一定不含硫酸钡沉淀,根据题中的物质,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钾;无色溶液B测得pH为7,说明溶液显中性,则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操作Ⅰ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Ⅰ是过滤。(2)由分析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Na2CO3、BaCl2。22.化学反应除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外,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初中的化学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化学反应,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这个化学反应在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中属于 。【答案】(1)C(2)氧化铜,或者CuO;碳、或者C;置换反应【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组成特点,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据此分析即可。【解答】(1)A、化合反应中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如果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由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B、分解反应中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如果有单质的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C、在置换反应中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D、在复分解反应中,因为是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化合物,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故答案为:C。(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在反应中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此反应的还原剂,CuO反应中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此反应的氧化剂,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属于置换反应。三、实验与探究题23.(2025九下·金华开学考)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含量(杂质不参与反应),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0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1)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2)充分反应后,丁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8克,则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3)下列原因,可能会导致测得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 样品的质量太多B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C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D 丁处浓硫酸的质量太多【答案】(1)检验氢气中的水是否除尽(答“检验水”得1分)(2)80%(3)B【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气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到水由白色变蓝进行分析;(2)根据H2+CuOCu+H2O进行计算分析;(3)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结果偏大,原因是浓硫酸与空气相连通着,会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分析。【解答】 (1)氢气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到水由白色变蓝,所以通过无水硫酸铜就是检验浓硫酸是否把氢气中水蒸气除尽;故答案为:检验浓硫酸是否把氢气中水蒸气除尽;(2)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设要生成1.8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H2+ CuO= Cu+ H2O80 18x 1.8gx=8g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答: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3)A、样品的质量太多,不会导致测得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偏大,故A错误;B、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结果偏大,原因是浓硫酸与空气相连通着,会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故B正确;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减小,会导致测得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D、丁处浓硫酸的质量太多,不会导致测得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B。24.(2025·义乌模拟)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填数字序号)。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小于7③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2)上述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继续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①步骤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②步骤3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答案】C;①②④;、HCl;【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1)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分析。【解答】(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因此无明显现象的是C。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选①③④方案都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消失,从而证明反应发生,②中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证明中和反应发生,因为硫酸也与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2)①试管A中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试管E中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说明A中镁过量,E中氯化钡过量,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因此步骤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和HCl。②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产生的白色沉淀是Mg(OH)2。25.(2025·滨江模拟)一氧化碳通常是通过燃烧碳的方法制备的,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往往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小滨用这种的不纯的一氧化碳为原料来模拟工业炼铁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ABCDE 五个部分(夹持设备已略去)。已知: 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为防止刚生成的铁被空气氧化,反应结束后需继续通一会儿气,直至装置冷却。(1)在实验装置A中,小滨设计放入潮解的氢氧化钠,原因是 。(2)写出B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3)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装置D的作用是 。【答案】(1)潮解的氢氧化钠表面有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2)红色固体变黑色(3)(4)吸收二氧化碳,储存一氧化碳【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来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原理来分析;(4)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1)因为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潮解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从而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2)B处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氧化铁是红色粉末,生成的铁是黑色粉末,所以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3)C中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4)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装置D中是酒精灯,其作用是点燃一氧化碳,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26.(2025·德清模拟)豆腐是中国传统美食,其制作过程:挑选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成型。某兴趣小组想探究点浆时加入的凝固剂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常用凝固剂有 CaSO4、MgCl2【作出猜想】猜想1: CaSO4 猜想2: MgCl2 猜想3: CaSO4和 MgCl2(1)【实验探究】取少量凝固剂,加入足量水配制成溶液,按如下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成立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__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无明显现象 猜想1成立(2)【分析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严谨,理由 。【拓展延伸】不同凝固剂对豆腐品质的影响如下表:凝固剂 得豆腐率/% 保水性/% 硬度 耐嚼性266.45±0.56 77.71±0.26 67.75±0.05 21.78±1.34123.95±1.33 66.27±2.94 188.44±9.58 81.02±1.12(3)南北方的豆腐风味不同。南方豆腐质地软嫩、细腻,可推知南方豆腐常使用的凝固剂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豆腐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素B.凝固剂种类与豆腐的品质没有关系C.使用氯化镁凝固剂制作得豆腐率更高D.豆腐的硬度越大,豆腐的保水性越差【答案】(1)AgNO3、NaOH或KOH(2)猜想3中也有CaSO4,和 Ba(NO3)2反应也有白色沉淀(3)CaSO4(4)A;D【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三个猜想可知,验证的关键是判断是否存在氯化镁,既然猜想1正确,那么肯定没有氯化镁,那么只要加入的试剂能够和氯化镁生成白色沉淀即可;(2)注意猜想1和猜想3中都存在硫酸钙;(3)根据氯化镁和硫酸钡制作的豆腐的特征分析;(4) 根据豆腐含有蛋白质以及表中信息分析。【解答】(1)先加入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存在硫酸钙。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NaOH或KOH时,如果没有沉淀生成,那么说明没有氯化镁,即猜想1正确;(2) 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严谨,理由:猜想3中也有CaSO4,和 Ba(NO3)2反应也有白色沉淀;(3)根据表格可知,用硫酸钙制作的豆腐硬度较小,则 南方豆腐质地软嫩、细腻,可推知南方豆腐常使用的凝固剂是CaSO4;(4) A.豆腐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素,故A正确;B.由表中信息可知,凝固剂种类与豆腐的品质有关系,故B错误;C.使用硫酸钙凝固剂制作豆腐得率更高,故C错误;D.由表中信息可知,豆腐的硬度越大,保水性越小,说明豆腐的保水性越差,故D正确。故选AD。27.(2025九下·衢州模拟)生石灰(氧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小科对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可能是CaO、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查阅资料】Ca(OH)2在水中微溶,加热到50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aO和 CaCO3加热到90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aO和(【实验探究】小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步骤一:取少量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1)小科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壁发烫,说明样品中含有 。(2)小科还观察到烧杯①中有不溶物。他认为样品中含有CaCO3,小科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步骤二:(3)“ ”处向烧杯①中加入 ,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出现,说明样品中有(4)【拓展延伸】为探究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 Ca(OH)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依据)。【答案】(1)CaO(氧化钙)(2)不正确, Ca(OH)2在水中微溶, 不溶物可能是 Ca(OH)2(3)足量稀盐酸(4)将样品加热到500—900℃之间,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或将样品加热到500℃以上,将产生气体通入白色硫酸铜粉末,观察粉末是否变蓝【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分析三种物质中哪种物质溶于水时会向外放热;(2)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都非常小;(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氢氧化钙加热到500℃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想办法检验有水生成即可。【解答】(1)氧化钙溶于水时放热,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溶于水时不放热,则 小科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壁发烫,说明样品中含CaO(氧化钙);(2) 小科还观察到烧杯①中有不溶物。他认为样品中含有CaCO3,小科的这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是:Ca(OH)2在水中微溶, 不溶物可能是 Ca(OH)2。(3)“ ”处向烧杯①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出现,说明样品中有(4)为探究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 Ca(OH)2,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样品加热到500—900℃之间,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②将样品加热到500℃以上,将产生气体通入白色硫酸铜粉末,观察粉末是否变蓝。四、综合题28.金属钢的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酎酸 腐蚀,是航海、医疗等不可缺少的材料。钛铁矿(主要成分为)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原料,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②的反应方程式为,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这个反应体现了的 性。(2)写出③中制取金属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1)还原(2)【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1)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物质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分析。(2)根据流程图提供的信息,镁与四氯化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分析。【解答】(1)②的反应方程式为 ;从反应中可以看出一氧化碳得到氧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作还原剂,体现了CO的还原性。(2)根据流程可知,③中制取金属钛,镁与四氯化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9.(2025七上·台州开学考) 已知 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的分解温度为66~68℃, 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设固体的组成为 ,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将 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通过计算可得a:b= 。【答案】(1)CuCO3 CuO+CO2↑(2)4CuO2Cu2O+O2↑(3)2:1【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1)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可知AB段为氢氧化铜的分解,CD段为碳酸铜的分解;(2)剩余固体加热到更高温度固体的质量又会减少,根据氧化铜中所含的两种元素可猜想可能是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根据计算会发现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大于固体减少的质量,那么就可能是氧化铜中的部分氧元素转化为氧气。(3)氢氧化铜受热过程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水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可求出氢氧化铜的质量,碳酸铜在受热过程中减少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铜的质量;【解答】 (1)AB段的温度大于60℃但是没有超过200℃,从图象中看出也不超过100℃,符合氢氧化铜的分解温度,发生Cu(OH)2CuO+H2O,CD段的温度超过了200℃,符合碳酸铜的分解温度,发生CuCO3CuO+CO2↑,(2)氧化铜加热后质量又会减少,应该是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24g氧化铜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2.4g,说明是氧化铜中的部分氧元素转化为氧气,方程式为4CuO2Cu2O+O2↑。(3)AB段减少的是水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可求出氢氧化铜的质量。CD段减少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铜的质量。AB段:Cu(OH)2CuO+H2O1mol 18g0.2mol 3.6gCD段:CuCO3CuO+CO2↑1mol 44g0.1mol 4.4g,故a:b=0.2mol:0.1mol=2:1,故答案为:2:1;30.鉴别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 溶液和BaCl2溶液。(1)观察5瓶溶液的颜色,溶液呈 色的是CuSO4溶液。(2)取少量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写出CuSO4溶液和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对剩余两瓶溶液如何进行鉴别,请简要写出鉴别方法: 。【答案】(1)蓝(2)(3)取少量两种待测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分析;(2)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分析;(3)根据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分析。【解答】(1) 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观察5瓶溶液的颜色,溶液呈蓝色的为硫酸铜溶液。(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方程式为 。(3)剩余溶液为稀盐酸和稀硫酸,利用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来鉴别,操作步骤为取少量两种待测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 。故答案为:(1)蓝;(2) ;(3) 取少量两种待测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 。31.某矿石由和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査阅资料】部分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所对应的溶液值,如表所示。沉淀物开始沉淀时溶液的值 1.9 4.2 9.1完全沉淀时溶液的值 3.2 6.7 11.1(1)形成溶液A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后要控制pH在7~9之间是为了除去H+和 (填写离子符号)。(3)溶液B与适量熟石灰反应制得氢氧化镁,过滤时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 (填选项序号)试剂进行判断。①氯化钠 ②碳酸钠 ③碳酸钡 ④稀盐酸(4)若不考虑制备过程中原材料的损失,要制得氢氧化镁5.8g,则原矿石中氧化镁至少有 g。【答案】(1)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2)Fe3+、Cu2+(3)②(4)4【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1)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2)根据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分析。(3)根据沉淀洗涤的原理分析。(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1)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均能够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分为MgO+2HCl=MgCl2+H2O、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2)根据上表可知,Fe3+在pH=3.2时已经完全变为氢氧化铁沉淀,而Cu2+在pH=6.7时也已完全变为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镁刚开始沉淀是在pH=9.1,因此当控制pH为7~9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H+和Fe3+、Cu2+,此时Mg2+尚未形成沉淀。(3)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因此在沉淀表面会有氯化钙溶液的残留,因此需要进行洗涤来除去沉淀表面附着的氯化钙,而微粒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能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沉淀没有洗涤干净,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故答案为:②。(4)设原矿石中氧化镁的质量至少为x,MgO+2HCl=MgCl2+H2O MgCl2+Ca(OH)2=CaCl2+Mg(OH)2↓故可得到以下关系:MgO~ Mg(OH)240 58x 5.8gx=4g答:要制得氢氧化镁5.8g,则原矿石中氧化镁至少有4g。32.小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并测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 20g该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97g。Ⅱ.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求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小明认为实验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若图中生成沉淀的质量x=2.9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 种溶质。【答案】(1)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x=1.06g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5.3%(2)不同意,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无论有无氯化钡,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都会生成沉淀。(3)1【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碳酸钠质量,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解答】 (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无论有无氯化钡,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都会生成沉淀,故填不同意,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无论有无氯化钡,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都会生成沉淀。(3)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由图可知,a点时,加入的硫酸镁与氯化钡生成的沉淀恰好达到最高点,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钡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硫酸镁全部转化为沉淀,最后只有氯化钠,故填1或一。1 / 1【浙教版】科学九上2.5 物质的转化 巩固提升练(培优)一、选择题1.(2022·宁波竞赛)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Na2CO3、H2SO4、HCl、NaNO3 B.NaOH、NaCl, MgCl2、FeCl3C.HCl、AgNO3、HNO3、MgCl2 D.K2SO4、Na2CO3、BaCl2、KNO32.(2024九上·浙江期中)已知A-C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可实现如图所示的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于A、B、C之间的转化说法错误的是( )A.A可以作还原剂B.A、B、C的物质类别可都为单质C.B→C的反应可能会出现蓝色絮状沉淀D.A→C的化学反应类型可以是复分解反应3.(2017九上·浙江月考)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乙中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乙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 )A.cba B.cda C.cbd D.bca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的是( )选项 甲 乙A. 稀硫酸B. NaOH溶液C. 稀盐酸 溶液D. 稀硫酸 溶液A.A B.B C.C D.D5.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反应②是置换反应C.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D.反应③④为化合反应6.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Fe2O3Fe(OH)3 B.CuOCuSO4CuCl2C.SSO2H2SO4 D.CO2Na2CO3NaOH7.C,H2,CO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如果C,H2,CO以一定的质量比分别跟等质量的O2恰好完全应生成CO2或H2O,则C,H2,CO以同样的质量比分别跟足量的CuO完全反应时,所对应消耗的CuO的质量比为( )A.2:1:1 B.1:2:l C.1:l:2 D.1:1:18. 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B.只有②发生了中和反应C.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进行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9.(2022九上·余姚月考)实验室中区分如表各组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 法A 黄铜和黄金 ①分别加稀盐酸 ②加热后观察颜色B 稀盐酸和稀硫酸 ①氯化钡溶液 ②紫色石蕊溶液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 水溶解 ②观察颜色D 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 ①滴加酚酞溶液 ②各取一滴,在玻璃片上晾干A.A B.B C.C D.D10.(2025九下·温州开学考)某固体由、、、、、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g白色沉淀;③在滤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A.、、 B.、、C.、、 D.、、11. 如图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12. 工业上可用 K2CO3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13.小陈在进行CO与Fe2O3反应的实验时,观到如下现象: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硬质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减小,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质量增加。对于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B.生成的黑色物质能被磁铁吸引C.本实验如果要制得5.6gFe,则通入CO的质量要远大于4.2gD.硬质玻璃管内减小的质量等于装有澄清石灰水装置增加的质量14.金属X与非金属¥可以直接化合成化合物Z。甲、乙两人做X和Y化合的实验,每人所用X和Y的质量各不相同,但总质量是12g,甲、乙所用X和Y的质量和得到的Z的质量如下表:X的质量/g Y的质量/g 得到Z的质量/g甲 8 4 11乙 7 5 11则X、Y所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省略反应条件)可能是( )A.2Al+3Cl2=2AlCl3 B.Fe+S=FeSC.2Cu+O2=2CuO D.4Fe+3O2=2Fe2O315.用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可炼出铁的质量为 ( )A.14t B.20t C.56t D.80t二、填空题16.(2023九上·东阳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欲分离和混合溶液,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供选试剂:溶液、溶液、溶液、盐酸、稀硫酸(1)步骤①中,试剂a是 。(2)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③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双选,填序号).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和混合溶液17.(2023九上·杭州月考)某次实验后,废液缸中残留物由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等试剂混合而成。同学们讨论后得到共识: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但对于其他离于还不能确认。为了确定该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同学们将残留物进行过滤,对滤渣和滤液所做的实验和现象如下:①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④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1)仅通过步骤①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废液缸的液体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2)小组同学讨论后的共识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原因是 18.(2025九下·宁波竞赛)已知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温州百优教育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⑦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2)写出反应⑦的实验现象 19.(2025九上·临海期末) 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草木灰中富含K2CO3,可能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某兴趣小组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开展如下实验:①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②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浸出液中产生白色沉淀。③将上述溶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滤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 请判断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草木灰中含有 并说明理由: 。(2) 有同学指出步骤②中加入的 BaCl2溶液会干扰步骤③,应将 溶液换成 溶液。20.(2025·温州模拟)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回收处理作为“朝阳产业”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废旧手机的某些部件中可以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1)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 (填化学式)(2)步骤Ⅱ加入的适量的X是一种盐,则X是 。(3)金属Y可选用 。 (写一种)21.(2025九下·义乌开学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OH、Na2CO3、BaCl2、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1)操作Ⅰ是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22.化学反应除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外,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初中的化学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化学反应,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这个化学反应在初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中属于 。三、实验与探究题23.(2025九下·金华开学考)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含量(杂质不参与反应),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0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1)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2)充分反应后,丁装置的质量增加了1.8克,则样品中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3)下列原因,可能会导致测得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 样品的质量太多B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C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D 丁处浓硫酸的质量太多24.(2025·义乌模拟)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填数字序号)。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小于7③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2)上述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继续探究。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①步骤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②步骤3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25.(2025·滨江模拟)一氧化碳通常是通过燃烧碳的方法制备的,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往往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小滨用这种的不纯的一氧化碳为原料来模拟工业炼铁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ABCDE 五个部分(夹持设备已略去)。已知: 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为防止刚生成的铁被空气氧化,反应结束后需继续通一会儿气,直至装置冷却。(1)在实验装置A中,小滨设计放入潮解的氢氧化钠,原因是 。(2)写出B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3)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装置D的作用是 。26.(2025·德清模拟)豆腐是中国传统美食,其制作过程:挑选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成型。某兴趣小组想探究点浆时加入的凝固剂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常用凝固剂有 CaSO4、MgCl2【作出猜想】猜想1: CaSO4 猜想2: MgCl2 猜想3: CaSO4和 MgCl2(1)【实验探究】取少量凝固剂,加入足量水配制成溶液,按如下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1成立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__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无明显现象 猜想1成立(2)【分析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严谨,理由 。【拓展延伸】不同凝固剂对豆腐品质的影响如下表:凝固剂 得豆腐率/% 保水性/% 硬度 耐嚼性266.45±0.56 77.71±0.26 67.75±0.05 21.78±1.34123.95±1.33 66.27±2.94 188.44±9.58 81.02±1.12(3)南北方的豆腐风味不同。南方豆腐质地软嫩、细腻,可推知南方豆腐常使用的凝固剂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豆腐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素B.凝固剂种类与豆腐的品质没有关系C.使用氯化镁凝固剂制作得豆腐率更高D.豆腐的硬度越大,豆腐的保水性越差27.(2025九下·衢州模拟)生石灰(氧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小科对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可能是CaO、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查阅资料】Ca(OH)2在水中微溶,加热到50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aO和 CaCO3加热到90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aO和(【实验探究】小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步骤一:取少量生石灰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1)小科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壁发烫,说明样品中含有 。(2)小科还观察到烧杯①中有不溶物。他认为样品中含有CaCO3,小科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步骤二:(3)“ ”处向烧杯①中加入 ,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出现,说明样品中有(4)【拓展延伸】为探究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 Ca(OH)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依据)。四、综合题28.金属钢的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酎酸 腐蚀,是航海、医疗等不可缺少的材料。钛铁矿(主要成分为)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原料,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1)②的反应方程式为,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这个反应体现了的 性。(2)写出③中制取金属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9.(2025七上·台州开学考) 已知 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的分解温度为66~68℃, 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设固体的组成为 ,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将 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通过计算可得a:b= 。30.鉴别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 溶液和BaCl2溶液。(1)观察5瓶溶液的颜色,溶液呈 色的是CuSO4溶液。(2)取少量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写出CuSO4溶液和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对剩余两瓶溶液如何进行鉴别,请简要写出鉴别方法: 。31.某矿石由和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如图所示。【査阅资料】部分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所对应的溶液值,如表所示。沉淀物开始沉淀时溶液的值 1.9 4.2 9.1完全沉淀时溶液的值 3.2 6.7 11.1(1)形成溶液A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后要控制pH在7~9之间是为了除去H+和 (填写离子符号)。(3)溶液B与适量熟石灰反应制得氢氧化镁,过滤时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 (填选项序号)试剂进行判断。①氯化钠 ②碳酸钠 ③碳酸钡 ④稀盐酸(4)若不考虑制备过程中原材料的损失,要制得氢氧化镁5.8g,则原矿石中氧化镁至少有 g。32.小明发现实验室有一瓶忘了塞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探究该溶液的变质程度并测定溶液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 20g该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1.97g。Ⅱ.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镁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求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小明认为实验Ⅰ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3)若图中生成沉淀的质量x=2.91,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 种溶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不加其他试剂就能鉴别是利用组内物质来鉴别,只要有气体、有沉淀生成就能鉴别开,或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解答】 A、A中Na2CO3与H2SO4、HCl都能产生气体,再没有其它现象,所以不能鉴别,故A错误;B、黄色的溶液是氯化铁,将氯化铁滴入剩余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再将氢氧化钠滴入剩余的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镁,剩余的就是氯化钠,故B正确;C、有两种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所以不能鉴别开,故C错误;D、K2SO4、Na2CO3分别与BaCl2反应都能产生沉淀,再没有其它现象,所以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答案为:B。2.【答案】B【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条件采用假设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只要符合图示的转化关系,结论即为正确。【解答】A、若A为碳,A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和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碳得到氧,体现的是还原性,做还原剂,故说法正确;B、若A、B、C的物质类别可都为单质,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可实现如图的反应关系,故说法错误;C、若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钠、C是硫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和硫酸钠,符合图中的关系,故说法正确;D、若A是碳酸钠、B是氢氧化钠、C是硫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此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和硫酸钠,符合图中的关系,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3.【答案】A【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还原氧化铁,要想知道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我们要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用浓硫酸质量变化测出生成水的质量,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解答】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还原氧化铁,要想知道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我们要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要知道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我们要先用浓硫酸质量变化测出生成水的质量,再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所以我们选择氢氧化钠,若先除二氧化碳会使所测水的质量变大,影响实验结果.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a。故答案为:A4.【答案】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解答】A、Fe2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盐)和水,能实现转化,该选项正确。B、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盐)和水,能实现转化,该选项正确。C、稀盐酸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盐)和水,能实现转化,该选项正确。D、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没有水生成,不能实现题中转化,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D 。5.【答案】B【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分析;C、根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D、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反应①是二硫化亚铁(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铁、硫、氧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故A说法正确;B、反应②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硫能与碱溶液反应,该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SO2可以用熟石灰溶液吸收,故C说法正确;D、反应③④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均属于化合反应;故D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6.【答案】D【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铁和水不反应进行分析;B、根据铜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进行分析;C、根据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D、根据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进行分析。【解答】A、铁和氧气能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错误;B、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错误;C、硫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是亚硫酸,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正确;故答案为:D。7.【答案】D【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解答】观察化学反应式C+O2CO2、2H2+O22H2O、2CO+O22CO2可知,C,H2,CO分别与等质量氧气完全反应时,它们的质量比是:C:H2:CO=3:1:14.C,H2,CO以同样的质量比分别跟足量的CuO完全反应时,假设氢的质量是a,则C是3a,CO是14a.设它们消耗的CuO的质量分别是:X1、X2、X3.2CuO+C 2Cu+CO2、CuO+H2Cu+H2O、CuO+CO Cu+CO2X1 3a X2 a X3 14a160 12 80 2 80 28=X1=40a X2=40a X3=40a所以C,H2,CO 的质量比是:C:H2:CO=1:1:1故选D.【分析】首先了解C,H2,CO与氧气完全反应的化学反应式是:C+O2CO2、2H2+O22H2O、2CO+O22CO2;C,H2,CO分别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C 2Cu+CO2、CuO+H2Cu+H2O、CuO+CO Cu+CO2.然后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数字计算即可.8.【答案】B【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A、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B、氢氧化锌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A、转化可由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实现,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氧化锌难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属于中和反应;①的转化属于置换反应,③碳酸锌与稀盐酸反应,是盐和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需要加入盐酸也能完成,故选项说法错误。D、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转化的生成物中没有水,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9.【答案】A【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再利用反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解答】A、黄铜中因含有铜加热表面会变黑,因含有锌加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而黄金则不能发生反应,两方法均可鉴别,符合题意;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C、硝酸铵和氯化钠都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D、食盐水和蒸馏水都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加酚酞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10.【答案】B【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根据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结合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以及碳酸钡溶于酸,硫酸钡不溶于酸进行分析解答。【解答】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即溶液中不含有色离子,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g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5g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3g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含钡离子和钙离子;③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硝酸,在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由于实验①中加入了氯化钡溶液,无法判断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根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钠离子;即该固体中一定含有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B。11.【答案】C【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题目选项中物质名称,结合适当试剂,判断反应是否能够一步实现,据此分析回答。【解答】①水无法通过一步反应生成过氧化氢。②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③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符合要求;故答案为:C。12.【答案】A【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分析。【解答】 工业上可用K2CO3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A。13.【答案】D【知识点】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具有毒性,需要尾气处理;【解答】A、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属单质,所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铁和可以被磁铁吸引,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所以生成的黑色物质能被磁铁吸引,故B正确;C、一氧化碳在实验开始,实验结束都需要通入一氧化碳,所以本实验如果要制得5.6gFe,则通入CO的质量要远大于4.2g,故C正确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硬质玻璃管内减小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质量等于装有澄清石灰水装置增加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D14.【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根据数据,7gX与4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gZ;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2Al+3Cl2=2AlCl354 2 13 2672.2g 8.8g 11g生成11g氯化铝需要8.8g氯气,而氯气质量只有4g,故A错误;B、反应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Fe+S = FeS56 32 887g 4g 11g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生成11g硫化亚铁,需要7g铁和4g硫,故B正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2Cu+ O2= 2CuO128 32 1608.8g 2.2g 11g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生成11g氧化铜需要8.8g铜和2.2g氧气,故C错误;4Fe+3O2=2Fe2O3224 96 3207.7g 3.3g 11g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生成11g氧化铁需要7.7g铁和3.3g氧气,故D错误;故选:B。15.【答案】C【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根据铁矿石炼铁的质量即为铁矿石中铁元素质量,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用1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可炼出的铁的质量即为铁矿石中铁元素质量,为 .故选C.16.【答案】K2CO3溶液;BD【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溶液进行分析;(2)根据沉淀B是碳酸钡沉淀,表面残留少量滤液是氯化钾和碳酸钾溶液,若沉淀B洗涤干净,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应不存在氯化钾和碳酸钾进行分析。【解答】(1)因为分离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试剂a,产生沉淀,且得到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滤液A中一定含有KCl,因此所选试剂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KCl,所以步骤①中,试剂a是K2CO3溶液。(2)碳酸钾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因为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则沉淀B表面残留的少量滤液是K2CO3溶液和KCl溶液,所以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就是检验K2CO3溶液和KCl溶液是否剩余。A、NaOH溶液不能与K2CO3溶液、KCl溶液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CaCl2溶液能与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此选项符合题意;C、NaCl溶液不能与K2CO3溶液、KCl溶液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AgNO3和HNO3混合溶液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白色沉淀,此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D。17.【答案】(1)H+(2)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钡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2)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分析。【解答】(1)①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一定有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碳酸钡,则废液中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因硫酸与碳酸钡能发生反应,则说明废液缸的液体中一定没有H+;(2)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所以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 Na+、Cl- 。故答案为:(1)H+;(2)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18.【答案】(1)①②⑥(2)铁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根据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所以I是二氧化碳,C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所以E是碳酸钙,A是盐酸,D通电会生成G和F,所以D是水,盐酸和B反应生成含钙化合物和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氯化钙,盐酸和X反应会生成F,所以F是去氢气,G是氧气,氧气和X反应会生成H,所以X是铁,H是四氧化三铁,水和F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Y是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解答】 (1)D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态化合物,G、F、X是单质,通常情况下,E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反应⑥为实验室制气体化合物Ⅰ的常用方法,所以I是二氧化碳,C和碳酸钠反应生成E,所以E是碳酸钙,A是盐酸,D通电会生成G和F,所以D是水,盐酸和B反应生成含钙化合物和水,所以B是氢氧化钙,C是氯化钙,盐酸和X反应会生成F,所以F是去氢气,G是氧气,氧气和X反应会生成H,所以X是铁,H是四氧化三铁,水和F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Y是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⑦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①②⑥;(2)反应⑦是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实验现象是:铁表面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19.【答案】(1)不能,理由是:K2CO3与BaCl2反应生成的BaCO3也是白色沉淀;(2)Ba(NO3)2【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 (1)根据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来分析;(2)根据氯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会干扰步骤③中氯化钾的检验,而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的硝酸钾不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来分析。【解答】 (1)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钾,则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草木灰中含有K2SO4,理由是K2CO3与BaCl2反应生成的BaCO3也是白色沉淀。(2)步骤②中加入的BaCl2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会干扰步骤③中氯化钾的检验,应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的硝酸钾不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20.【答案】(1)(2)硝酸银(3)Fe(或 Zn、Mg等)【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分析滤液中的溶质;(2)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单质和硝酸铜溶液;(3)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1)在四种金属种,只有镁和铝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硫酸镁,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和过量的;(2) 步骤Ⅱ加入的适量的X是一种盐,则X是硝酸银;(3)硝酸铜和金属Y反应生成铜单质,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铜前面的金属就行,即Y为Fe(或 Zn、Mg等)。21.【答案】(1)过滤(2)Na2CO3、BaCl2【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OH、Na2CO3、BaCl2、K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白色粉末加足量水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B,白色沉淀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A,说明白色沉淀为碳酸盐沉淀,一定不含硫酸钡沉淀,根据题中的物质,氯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则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钾;无色溶液B测得pH为7,说明溶液显中性,则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操作Ⅰ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Ⅰ是过滤。(2)由分析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Na2CO3、BaCl2。22.【答案】(1)C(2)氧化铜,或者CuO;碳、或者C;置换反应【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组成特点,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据此分析即可。【解答】(1)A、化合反应中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如果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由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化合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B、分解反应中可能发生化合价的改变,如果有单质的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C、在置换反应中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D、在复分解反应中,因为是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化合物,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故答案为:C。(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在反应中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此反应的还原剂,CuO反应中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此反应的氧化剂,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属于置换反应。23.【答案】(1)检验氢气中的水是否除尽(答“检验水”得1分)(2)80%(3)B【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 (1)根据氢气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到水由白色变蓝进行分析;(2)根据H2+CuOCu+H2O进行计算分析;(3)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结果偏大,原因是浓硫酸与空气相连通着,会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分析。【解答】 (1)氢气通过浓硫酸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无水硫酸铜遇到水由白色变蓝,所以通过无水硫酸铜就是检验浓硫酸是否把氢气中水蒸气除尽;故答案为:检验浓硫酸是否把氢气中水蒸气除尽;(2)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设要生成1.8水需要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H2+ CuO= Cu+ H2O80 18x 1.8gx=8g氧化铜的质量分数答: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80%。(3)A、样品的质量太多,不会导致测得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偏大,故A错误;B、根据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结果偏大,原因是浓硫酸与空气相连通着,会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故B正确;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减小,会导致测得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偏小,故C错误;D、丁处浓硫酸的质量太多,不会导致测得的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B。24.【答案】C;①②④;、HCl;【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 (1)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2)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分析。【解答】(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因此无明显现象的是C。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选①③④方案都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消失,从而证明反应发生,②中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证明中和反应发生,因为硫酸也与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2)①试管A中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试管E中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说明A中镁过量,E中氯化钡过量,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硫酸镁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因此步骤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和HCl。②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产生的白色沉淀是Mg(OH)2。25.【答案】(1)潮解的氢氧化钠表面有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2)红色固体变黑色(3)(4)吸收二氧化碳,储存一氧化碳【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来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原理来分析;(4)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1)因为制得的一氧化碳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潮解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从而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防止二氧化碳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2)B处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氧化铁是红色粉末,生成的铁是黑色粉末,所以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3)C中是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4)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装置D中是酒精灯,其作用是点燃一氧化碳,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26.【答案】(1)AgNO3、NaOH或KOH(2)猜想3中也有CaSO4,和 Ba(NO3)2反应也有白色沉淀(3)CaSO4(4)A;D【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三个猜想可知,验证的关键是判断是否存在氯化镁,既然猜想1正确,那么肯定没有氯化镁,那么只要加入的试剂能够和氯化镁生成白色沉淀即可;(2)注意猜想1和猜想3中都存在硫酸钙;(3)根据氯化镁和硫酸钡制作的豆腐的特征分析;(4) 根据豆腐含有蛋白质以及表中信息分析。【解答】(1)先加入硝酸钡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存在硫酸钙。取上层清液,加入AgNO3、NaOH或KOH时,如果没有沉淀生成,那么说明没有氯化镁,即猜想1正确;(2) 有同学认为实验1不严谨,理由:猜想3中也有CaSO4,和 Ba(NO3)2反应也有白色沉淀;(3)根据表格可知,用硫酸钙制作的豆腐硬度较小,则 南方豆腐质地软嫩、细腻,可推知南方豆腐常使用的凝固剂是CaSO4;(4) A.豆腐含有蛋白质等营养素,故A正确;B.由表中信息可知,凝固剂种类与豆腐的品质有关系,故B错误;C.使用硫酸钙凝固剂制作豆腐得率更高,故C错误;D.由表中信息可知,豆腐的硬度越大,保水性越小,说明豆腐的保水性越差,故D正确。故选AD。27.【答案】(1)CaO(氧化钙)(2)不正确, Ca(OH)2在水中微溶, 不溶物可能是 Ca(OH)2(3)足量稀盐酸(4)将样品加热到500—900℃之间,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或将样品加热到500℃以上,将产生气体通入白色硫酸铜粉末,观察粉末是否变蓝【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分析三种物质中哪种物质溶于水时会向外放热;(2)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都非常小;(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氢氧化钙加热到500℃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想办法检验有水生成即可。【解答】(1)氧化钙溶于水时放热,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溶于水时不放热,则 小科用手触摸烧杯壁,烧杯壁发烫,说明样品中含CaO(氧化钙);(2) 小科还观察到烧杯①中有不溶物。他认为样品中含有CaCO3,小科的这种说法不正确,理由是:Ca(OH)2在水中微溶, 不溶物可能是 Ca(OH)2。(3)“ ”处向烧杯①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出现,说明样品中有(4)为探究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 Ca(OH)2,实验方案如下:①将样品加热到500—900℃之间,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②将样品加热到500℃以上,将产生气体通入白色硫酸铜粉末,观察粉末是否变蓝。28.【答案】(1)还原(2)【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解析】【分析】(1)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物质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分析。(2)根据流程图提供的信息,镁与四氯化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分析。【解答】(1)②的反应方程式为 ;从反应中可以看出一氧化碳得到氧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作还原剂,体现了CO的还原性。(2)根据流程可知,③中制取金属钛,镁与四氯化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钛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9.【答案】(1)CuCO3 CuO+CO2↑(2)4CuO2Cu2O+O2↑(3)2:1【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解析】【分析】(1)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可知AB段为氢氧化铜的分解,CD段为碳酸铜的分解;(2)剩余固体加热到更高温度固体的质量又会减少,根据氧化铜中所含的两种元素可猜想可能是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根据计算会发现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大于固体减少的质量,那么就可能是氧化铜中的部分氧元素转化为氧气。(3)氢氧化铜受热过程中固体减少的质量是水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可求出氢氧化铜的质量,碳酸铜在受热过程中减少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铜的质量;【解答】 (1)AB段的温度大于60℃但是没有超过200℃,从图象中看出也不超过100℃,符合氢氧化铜的分解温度,发生Cu(OH)2CuO+H2O,CD段的温度超过了200℃,符合碳酸铜的分解温度,发生CuCO3CuO+CO2↑,(2)氧化铜加热后质量又会减少,应该是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24g氧化铜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2.4g,说明是氧化铜中的部分氧元素转化为氧气,方程式为4CuO2Cu2O+O2↑。(3)AB段减少的是水的质量,根据水的质量可求出氢氧化铜的质量。CD段减少的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铜的质量。AB段:Cu(OH)2CuO+H2O1mol 18g0.2mol 3.6gCD段:CuCO3CuO+CO2↑1mol 44g0.1mol 4.4g,故a:b=0.2mol:0.1mol=2:1,故答案为:2:1;30.【答案】(1)蓝(2)(3)取少量两种待测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分析;(2)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分析;(3)根据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分析。【解答】(1) 铜离子的溶液呈蓝色,观察5瓶溶液的颜色,溶液呈蓝色的为硫酸铜溶液。(2)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方程式为 。(3)剩余溶液为稀盐酸和稀硫酸,利用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来鉴别,操作步骤为取少量两种待测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 。故答案为:(1)蓝;(2) ;(3) 取少量两种待测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少量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为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为稀盐酸 。31.【答案】(1)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2)Fe3+、Cu2+(3)②(4)4【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解析】【分析】(1)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2)根据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分析。(3)根据沉淀洗涤的原理分析。(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1)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均能够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分为MgO+2HCl=MgCl2+H2O、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2)根据上表可知,Fe3+在pH=3.2时已经完全变为氢氧化铁沉淀,而Cu2+在pH=6.7时也已完全变为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镁刚开始沉淀是在pH=9.1,因此当控制pH为7~9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H+和Fe3+、Cu2+,此时Mg2+尚未形成沉淀。(3)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因此在沉淀表面会有氯化钙溶液的残留,因此需要进行洗涤来除去沉淀表面附着的氯化钙,而微粒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可在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能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沉淀没有洗涤干净,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故答案为:②。(4)设原矿石中氧化镁的质量至少为x,MgO+2HCl=MgCl2+H2O MgCl2+Ca(OH)2=CaCl2+Mg(OH)2↓故可得到以下关系:MgO~ Mg(OH)240 58x 5.8gx=4g答:要制得氢氧化镁5.8g,则原矿石中氧化镁至少有4g。32.【答案】(1)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x=1.06g该瓶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5.3%(2)不同意,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无论有无氯化钡,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都会生成沉淀。(3)1【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碳酸钠质量,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解答】 (2)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无论有无氯化钡,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都会生成沉淀,故填不同意,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无论有无氯化钡,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都会生成沉淀。(3)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由图可知,a点时,加入的硫酸镁与氯化钡生成的沉淀恰好达到最高点,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钡离子、氢氧根离子和硫酸镁全部转化为沉淀,最后只有氯化钠,故填1或一。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科学九上2.5 物质的转化 巩固提升练(培优)(学生版).docx 【浙教版】科学九上2.5 物质的转化 巩固提升练(培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