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西省晋城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商朝的王畿在面积上大于方国诸侯的领地,占据着黄河流域中下游,是最适宜于农耕、土地肥沃的地区,陆上和水上交通都十分便利。商朝的诸侯国大多处于王畿四周,故被称为“殷边侯甸”。商朝王畿与诸侯国的分布( )A.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B.体现了家国一体观念C.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D.反映了国家制度完善2.在美国200多年宪政史上,国会提出和讨论的修宪法案成千上万,但是经参众两院多数通过,正式提出的宪法修正案一共有21条,其中只有17条被批准,最终成为宪法的一部分。这说明美国( )A.国会行政效率低下 B.政治制度相对稳定C.中央政府权力受限 D.联邦宪法因循守旧3.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颁布了《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在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的政府体制。3月11日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将总统集权制变为内阁负责制。这一变化( )A.适应了当时政局演变的需要 B.说明革命派政治立场不坚定C.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反映出国民政治素养的提高4.下表为1991年底全国各种类型股份制试点企业情况表(不包括乡镇企业中的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国内联营企业)。据此可知,我国( )股份制试点企业 法人持股 内部职工持股 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 总计数量(家) 380 2751 89 3220百分比(%) 12 86 2 100A.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形成 B.经济转型条件更加成熟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实现了与世界市场接轨5.从宋太祖开始,形成了皇帝亲自主持殿试的惯例。殿试将考生分为不同等级,并授予不同的官职。殿试后,皇帝赐宴祝贺,招待中试的举子。皇帝亲自主持殿试及赐宴的形式( )A.扩大了科举选官的范围 B.强化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C.有利于减少官吏的腐败 D.密切了皇帝与官员的联系6.南京国民政府在1930年5月发布的《规定政务官事务官之界限令》中声明:“凡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任命的官员或已经国务会议议决任命但尚须经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最后审核才得正式公布的官员,均称政务官,除此之外的官员,即为常务官或事务官(公务员)。”据此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 )A.政治色彩浓厚 B.程序设计合理C.体现权力制衡 D.缓和政党纷争7.唐代地方诉讼第一审为县,杖以下罪县司即为终审,徒以上罪,则为初审;第二审是州(或郡),徒以下即为终审,流刑与死刑须报尚书省覆审,死刑还须三覆奏,皇帝批准后,再经过三天才能执行。唐代的诉讼程序( )A.体现了加强皇权的意图 B.增强了各地的行政效率C.一定程度防止刑罚滥用 D.使民众的法律意识增强8.《法国民法典》规定,不允许法官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规中有缺陷、互相冲突或者不明确的地方进行解释,这些问题总是留待立法者作权威性的解释。这体现了( )A.《民法典》存在局限性 B.法官的权力受到约束C.立法与司法分工明确 D.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9.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的宣传画。据此推断,作者的创作意图是( )A.庆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歌颂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C.激发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 D.宣传农业合作社的实现10.清廷根据蒙古封建主原来地位的高低和对其效忠的程度、功劳大小,分别授予亲王、郡王等各种爵位,使坚决完成一九五三年的健大任务他们享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并且满蒙亲贵世代互通婚姻。满蒙结盟( )A.改变了蒙古地区传统社会结构 B.将蒙古纳入国家制度管理体系C.说明清朝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 D.旨在积极推行中原的先进文明11.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结束后,法王终于夺取了英王在法国的领地。法国由此扫除了国土统一的障碍,第一次确定了大致的边境线。到16世纪中叶,法国近代版图基本确立。法国版图的确立( )A.增强了法兰西民族的认同感 B.推动了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C.使英法两国的矛盾得到解决 D.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有利条件12.1976年1月,由30多个国家组成的“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并达成协议,决定修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废除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许各国自行调整汇率并同时接受基金组织对汇率事务的监督。该协定( )A.有助于金本位制走向复苏 B.使美国失去经济霸主地位C.促使各国黄金储备量增加 D.推动了国际货币制度转型13.下图文物为明代“金花银”,又名折粮银、折色银或京库折银,上面刻有铭文“福建建宁府松溪县征原十伍年分京库金花银伍拾两正,万历拾陆年正月日,知县熊鸣夏……”。据此可知,该文物( )A.具备了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 B.证明福建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心C.佐证了明代白银冶炼技术水平高超 D.为研究明代社会经济提供一手史料14.两汉时期,每年登造一次户册,由乡官组织民户到县核定户籍并检查样貌。乡以下的居民组织是里、什、伍。所有百姓都被编制在什伍组织中。居民实行什伍连坐,一人犯罪,该什伍之人都要受惩罚。这种户籍制度( )A.是小农经济的产物 B.易导致地方割据C.加重农民赋役负担 D.激化了社会矛盾15.美国的乡镇政府诞生于17世纪中叶,根据乡镇自主原则,乡镇居民大会是居民通过一年一度的选举产生的,政务官员也是通过选举产生。美国独立后,美国政府的地方治理基本保持了这一传统。据此可知,美国保持这一传统主要是因为( )A.乡镇政府有丰富的治理经验 B.传统治理模式符合宪法理念C.政府通过下放权力获取民心 D.地方保守势力力量较为强大16.1911年,英国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由国家出面组织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是各种社会团体,覆盖面很小。1946年福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并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英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 )A.体现了民主程度日益提高 B.使国民收入逐渐趋于平衡C.说明社会团体的作用减少 D.反映出国家治理能力增强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到明代有一大改变,即是宰相之废止。——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政权与教权是为西欧封建制度、为封建主阶级服务的两种权力。它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由西欧封建制度发展决定的。同时,这两种权力的并存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又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与影响。中古中后期,教权与君权彼此对立的因素日益增长。在西欧封建制度充分发展的阶段,教会的权力登峰造极,成为停滞不动的保守势力的总代表。对于西欧封建社会中出现的新因素、新形势,教会不仅不能适应,而且格格不入。谁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谁必将被历史证明它的虚弱性和腐朽性。——摘编自胡玉堂《中世纪西欧的政权、教权与封建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封建社会中国与西欧国家制度以及发展趋势方面的异同。(2)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简析两者出现不同的因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据杨贤:东盟国家的黄金契机(1)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对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对外交往与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相似的历史条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实力日益增大,他们迫切要求改革文官制度,建立一个廉洁而又高效的政府来为其服务。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无产阶级虽然得到壮大,但政治权利甚微,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议会改革问题上站在反对贵族的统一阵线上。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获得通过,包括人事管理制度。1848年,一个专门研究文官制度的机构建立,并经过调研,形成了一个报告,该报告体现出的总原则是: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它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常任文官制度,这样可以在两党轮流执政的条件下保证行政效率和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855年,英国颁布了《关于录用英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它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改革文官的正式法令。根据它的规定,成立专业皇家委员会来管理文官事务。1868年,英国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此后,英国文官的任命都要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为政府选拔了一批“高效率的文官”。——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形成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 欧洲西周高度强调礼制文化,用礼来规范政治制度和君臣父子人伦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十二铜表法》对偷盗和杀人作了严厉的处罚规定。“三纲五常”这些儒家信条是中国古代文明秩序赖以维持的伦理规范。 犹太基督教经典中的“摩西十戒”(其中包括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偷盗等)是制约人类行为的基本戒律。在宋代,皇权所代表的国家政治权力支持和提倡生活伦理和道德。 在欧洲很多国家,宫廷文化对社会文明的形成都起到表率作用。明儒王守仁的“致良知”为普通人指出了一条自我教化的方法。 启蒙时代思想界关注人的自我完善,把“文明”与“优雅的礼仪”相提并论。——摘编自何平《文明的观念和教化:中国与欧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教化”,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通顺,阐述清晰,史论结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B D A C C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D A B D17.(1)异: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君权与相权之争长期存在,持续到明初;神权影响力小。(答出两点即可)西欧:王权与教会权力长期并立;中世纪后期两者矛盾逐渐激化;中央权力相对薄弱。(答出两点即可)同:封建社会后期,君权逐渐加强。(2)中国: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西欧:西欧是封建庄园经济和教会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是西欧世俗王权与教会权力长期并立、西欧中央权力相对薄弱的决定性因素。18.(1)汉代开辟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唐代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宋元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更为突出;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不仅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答出三点即可)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传统和交往经验,并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发展需求而提出的。(2)综合国力强大;经济文化发达;对外政策开放;世界影响力强等。(答出三点即可)19.(1)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受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大力推动;相关机构的推动;确立的过程相对漫长等。(答出三点即可)(2)有利于巩固和加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和各部门的行政效率;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为其他西方国家提供借鉴;在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等。(答出三点即可)20.论题:人类文明在教化的推动下不断前行。阐述: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针对人们的教化也就产生了。上古时期,早期国家政府通过制度和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社会变得有秩序,如西周礼乐制、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古时期,思想家们通过宣传伦理思想等,提升人们的基本素质,维护家庭和睦与团结,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如中国儒家的“三纲五常”、犹太基督教经典中的“摩西十戒”;统治阶层作为有文化的阶层,往往通过规范自身的行为,为社会起到表率的作用,如欧洲宫廷文化对社会文明的进步有积极影响。古代近代之交,思想家们提倡自我教化、自我完善,使教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如王守仁的“致良知”思想以及启蒙思想均影响巨大。综上所述,教化伴随人类的进程不断发展,起到规范人们行为、提升人们的素质、稳定社会的重大作用,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