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地球 知识清单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认识地球 知识清单 2025-2026学年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认识地球
第一节 地球与地球仪
地球在宇宙中
1 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唯一家园。
2 地球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两者一起组成了地月系。地球与太阳以及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3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 宇宙的天体系统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2 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 大小
平均半径:6 371千米。
极半径:6 357千米。
赤道半径:6 378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
地球仪: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
地轴:用手指拨动地球仪,它会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是地球的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地球的最北端是北极,地球的最南端是南极。
1 纬线和纬度
(1) 纬线
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2) 纬度
人们分别为纬线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度数范围:0°~90°。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3) 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0°纬线),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N和90°S。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2) 经度
人们分别为经线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度数范围:0°~180°。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3) 特殊经线
①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经度的起始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
②东经180°和西经180°是重合的,通常称为180°经线。
③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④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3 经纬网
(1) 定义: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作经纬网。
(2) 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1 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
2 方向:自西向东。
3 周期:一天。
4 旋转轴:地轴。
5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时差。
(1) 昼夜更替的成因
①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处在白昼,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处在黑夜,称为夜半球。
②由于地球的自转,昼夜不断交替,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2) 时差
①成因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导致地球在同一时刻的不同地点有白天和黑夜、日出和日落的差异,即不同经度位置上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从而产生了时差。
②时区与区时
地方时间: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经过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中时区(零时区):从西经7°30′到东经7°30′。
东、西十二个时区:从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经度每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1天。
北京时间: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国际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示意图
1 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
2 方向:自西向东。
3 周期:一年。
4 旋转中心:太阳。
5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夹角,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6 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南、北极圈内特有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更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探索太空,筑梦航天
1 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历程
2 了解我国太空探索发展历程
3 了解我国探月工程
4 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