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海口市(20°N,110°E)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当地四个日期正午太阳光线示意图”,③日期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垂直。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南回归线的日期及该小组成员观察到的当日太阳视运动的轨迹最可能分别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海口正午时刻,北京时间为( )
A.11:20 B.11:40 C.12:00 D.12:40
3.与④日期相比,③日期该地( )
A.日出地方时更早 B.日落方位更为偏北
C.白昼时间更短 D.昼夜长短的差值更大
有学者将海南岛划分为五大气候区(如图左图所示)。某游客到三亚旅游,拍摄了亚龙湾中心广场的花岗岩图腾柱。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五大气候区图中区域划分的依据指标最可能是( )
A.气候类型 B.降水与蒸发 C.地形与地貌 D.人类活动
5.亚龙湾图腾主要材质属于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关于右图中说法正确的现象可信的是( )
A.戊类岩石发现三叶虫、笔石化石 B.①代表的地质作用可形成天池景观
C.②代表的地质作用可造成岩层缺失 D.丁类岩石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我国某区域冬季较长,积雪期超过5个月,春季多大风天气。如图为该区域气温、降水量及风力的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位于( )
A.东南丘陵 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8.积雪厚度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2月 C.11月 D.12月
9.影响该地春季多大风的天气系统是( )
A.B.C. D.
下图为2024年3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中两个锋面相似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锋线上各处气压都相等 B.锋面都与“一场春雨一场暖”吻合
C.都是冷气团向暖气团推进,主要雨区在锋后 D.锋面的形成原因相同
11.若天气系统自西向东运动,未来几天北京天气可能的变化( )
A.偏南风转偏西风 B.风力逐渐转小
C.天气由阴天转晴 D.气温逐渐升高
12.此刻图示范围内最大气压差最可能是( )
A.37hPa B.41hPa C.42.5hPa D.43hPa
下图为“某月的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月,图中①②③处的风向及成因正确的是( )
A.①西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③东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②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D.③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4.该月,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华北平原寒潮频发
C.地中海沿岸处于雨季 D.东南亚河流处于枯水期
相比夏台风,秋台风有先天优势。2024年9月,台风“贝碧嘉”和“普拉桑”相继在长三角登陆,其中“贝碧嘉”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给该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图为台风“贝碧嘉”路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相比夏台风,秋台风的先天优势体现在( )
A.海温达到最高 B.气压梯度变小 C.副热带高压增强 D.冷空气势力较弱
16.受“贝碧嘉”影响,上海面临的自然灾害为( )
A.海啸、狂风 B.暴雨、风暴潮 C.内涝、拥堵 D.滑坡、泥石流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沉积岩层,当地曾发生轻微褶皱运动。F1、F2为断层,箭头代表断层面的倾向,双短线所在的一侧为断层的下降盘。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新到老依次是( )
A.S→D→C B.P→C→D C.D→O→S D.O→S→D
18.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正确的是( )
①断层F1形成早于F2②断层F2形成早于F1
③岩浆侵入在F1断层前④岩浆侵入在F2断层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丹霞地貌中崖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泉水侵蚀就是其中之一。研究表明,泉水侵蚀导致丹霞崖壁后退,地表水侵蚀和地下水侵蚀两个过程都在崖壁的后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示意丹霞山崖壁后退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9.泉水侵蚀导致丹霞崖壁后退的演化过程为( )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20.新的丹霞崖壁出露的直接原因是( )
A.重力崩塌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1.与断层形成的地质作用相比,形成丹霞崖壁后退的地质作用( )
A.更易形成山地 B.速度更快 C.持续时间更长 D.规模更大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下表为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特征数值。(表中高度以4月19日河面高度为基准,正值代表比河面高度海拔高,负值代表比河面高度海拔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河面高度 河床底部高度 河面宽度
4月19日 0 -2.4 2.1
5月21日 1 -3.8 2
6月3日 2.2 -4.8 2.2
8月15日 -0.3 -3.5 2.1
22.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有( )
A.深度增加 B.深度减小
C.深度先增加后减小 D.深度先减小后增加
23.8月该河段河床深度的变化特征有( )
A.径流量变化大,径流量减小泥沙沉积 B.径流量变化小,径流量减小泥沙沉积
C.径流量变化大,径流量增加泥沙侵蚀 D.径流量变化小,径流量增加泥沙侵蚀
二、综合题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贝加尔湖地处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是地壳断陷而成,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湖泊周边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
材料二:图左为“贝加尔湖周边主要气象站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右为“乙站点气候资料统计图”。
(1)简述该区域所属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甲地处湖泊中部,但较湖泊周边气象站年降水量少,请说明其主要原因。
(3)与同纬度西欧相比,分析该地区1月气温低的原因。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北坡相对平缓,主要由剥蚀残余的低山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南坡则显得陡峭,为明显的构造断块地形,断层崖被侵蚀切割,形成一系列断裂三角面,地势险峻。
材料二:洪积扇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活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是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强烈的地壳运动为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和物质基础。在地壳运动中,大青山山体不断抬升,东南侧洪积扇的形态亦发生变化,不同时期形成的扇体叠覆,形成垒叠式洪积扇,堆积物以砂砾石为主。
材料三:表为洪积扇规模与气候条件和地壳运动对比,下图为不同时期的洪积扇分布位置示意图。
洪积扇 区域气候条件 地壳运动
期次 规模 最大断层相对高度 强弱
Ⅲ期扇 较小 冷、干 2.3米 较弱
Ⅱ期扇 较大 暖、湿 1.5米 弱
I期扇 大 暖、较干 大于24米 强
(1)与北坡相比,说明大青山南坡发育众多洪积扇的原因。
(2)请把三个时期垒叠式洪积扇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并把三个时期洪积扇堆积物平均粒径由粗到细排序。
(3)与洪积扇Ⅱ、Ⅲ相比,I洪积扇规模最大,请解释原因。
(4)从洪积扇特征角度,推测该区域山前洪积扇耕地数量的多少,并说明原因。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发源于东非高原,其径流量主要来自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其中青尼罗河汛期径流量占尼罗河总径流量的68%。
材料二:下图为尼罗河流域图。
(1)图示区域①河补给②湖,试说明原因。
(2)从降水角度,分析青尼罗河流域夏季径流量丰富的原因。
(3)与青尼罗河相比,白尼罗河长度和流域面积大,但白尼罗河汛期径流量仅占尼罗河总径流量的32%,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B C B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A A B B B B A
题号 21 22 23
答案 C A A
24.(1)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严寒;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2)夏季湖泊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
(3)该地区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冬季降温快且降温幅度大;1月份,该地区受来自高纬度的寒冷气流影响大;当地山间谷地容易集聚寒冷气流。
25.(1)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南坡河流、沟谷发育较多;南坡相对高差大,坡度大,流水侵蚀与搬运能力强。
(2)垒叠式洪积扇按形成时间由早到晚依次是I期扇、Ⅱ期扇、Ⅲ期扇;平均粒径由粗到细排序依次是I期扇、Ⅱ期扇、Ⅲ期扇。
(3)Ⅰ期洪积扇与洪积扇Ⅱ、Ⅲ相比,地壳运动更剧烈;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为冲积扇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大青山山体抬升幅度大,河流流速加快,河流搬运能力更强;河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河道变宽,河流流速降低,泥沙、砾石等沉积物大量沉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I洪积扇规模最大。
(4)洪积扇中上部,水源比较短缺,沉积物颗粒大,土壤层浅薄,土壤肥力不高,可耕地数量少;洪积扇中下部,尤其是扇缘地带,土壤细腻肥沃,地下水位高,涌泉和河流密集,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可耕地数量多。
26.(1)由图可知,①河上游流域地处高原地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且上游流域年降水量超过1000mm,河流水量大,因此①河补给②湖。
(2)青尼罗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控制该地区,降水丰富;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受到高原地形的阻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3)白尼罗河流域分布着大湖泊和大面积的沼泽,对河流径流量起到明显的调节作用,从而使白尼罗河径流量相对较稳定:白尼罗河流程长,途经地区地势平坦,流速慢,沿途地区处于热带,蒸发旺盛,径流量消耗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