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9课 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一步步以“解谜”的方式走近真相。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文本,学习如何选择文章主要内容进行阅读的同时,可以通过文本研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执着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宇宙生命之谜》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读读写写”词语,了解说明文相关的文体知识。
2.熟读课文,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等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预习任务】:
任务一:了解文体常识,完成生字词语练习。
1、资料助读:了解说明文常识。
(1)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2)说明文种类:按说明对象分,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所用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
(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
2、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蟠桃 嫦娥 猜测 抵御 斑点
稀薄 guǐ道 枯wěi 干zào yǔn石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沧海一粟:
任务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古代神话谈起 作者提到意大利天文学家对火星的观察以及当时人们的认识,有什么用意
2、作者说:“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这句话是否存在矛盾 你是如何理解的
任务三:赏析语言
1、静心默读,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思考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体会本文用语准确的特点。
(1)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2)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
(3)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质疑问难】:发现问题的快乐是真正的治学的快乐。
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宇宙生命之谜》预习学案参考答案
任务一 2.pán é cè yù bān xī bó 轨 萎 燥 陨
3.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任务二
1.文章从古代神话谈起,既能引出说明的话题,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提到了意大利天文学家的观察,人们据此猜测火星有运河、有四季交替、有草木枯荣。一方面,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好像马上就要揭晓火星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再现了人们认识火星的过程。
2.不矛盾。前半部分陈述了现实: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后半部分是期待: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探索的持续,人们对太空的了解会越来越多,可以观察到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发现生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任务三1.略
2(1)“至今尚未”是“到现在仍没有”的意思,是有一个时间的限定,但科学的探索仍然会继续,将来是否会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仍不确定。
2(2)“至少应有”是指“这样几个条件”缺-不可,是生命存在的下限要求;只有“这样几个条件”都具备了,天体上才可能有生命存在。
2(3)“唯一还可能”是排除了太阳系中除地球、火星之外的所有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只有火星还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课堂实施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宇宙》视频片段,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 
二、预习检查,扫清字词障碍
  1、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读读写写”词语。
2、指导书写。
着重分析指导“谜、摄、御、倾”。并做示范。
“谜”是左右结构,注意“迷”,相互要结合紧凑。
“摄”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右边要紧凑。
“御”是左右结构,注意中间下是“提”,书写时要正确。
“倾”是左右结构,右边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时要注意。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标题“宇宙生命之谜”具体指的是什么。在文中找出推断的依据。
第1段: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10段: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文章首尾呼应,同时照应标题,点明标题中的“宇宙生命之谜”具体指的是在宇宙中,除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存在之谜。
2、概括段意,梳理层次。
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进行圈画、交流,并思考:围绕“宇宙中,除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生命存在”这一话题,文章是如何展开说明的。
学法指导:
(1)关注段首、段尾句,这些句子往往对全段内容起到提示、概括的作用。
(2)关注段落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如起到承接作用的短语,表因果、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提示了上下语句间的关系。
以课文第1、2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找出段落中起到提示、概括作用的句子以及相关提示性词句:
第1段: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2段: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
段落之间的关系:第1段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第2段从理论上进行了推测,得出“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这一推断,同时指出“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存在生命的星球”这一目前的科学研究结论。
学生按照示例交流、分析其余段落,基本明确文章层次。
第1一2段:提出问题,即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从理论上提出猜测,即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3一4段:指出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备的四个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分析得出太阳系中除地球和火星外的其他行星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5一8段:对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火星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结果是目前未在火星上发现生命,但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9-10段,再次指出太空可能存在生命,但人类至今尚未找到,仍须继续探索。
四、课堂活动——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1、学生分学习小组交流:
2、教师总结:先提出问题: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然后分析问题: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结论,这仍是一个谜。

课堂实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谁能复述这篇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科学知识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其它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它星球有没有什么呢?
人类是否能够移居火星?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2、师点拨:
(1)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这一问题。
(2)作者写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生命存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的内容。
(3)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科学家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新发现。
三、内容研读
1、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3、4自然段,小组研读交流。
(1)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3自然段,至少应有四个条件: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2)作者提到地球外的哪些行星?它们符合生命存活的条件吗?
学生通过排除法,知道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3、小组合作学习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阅读第5-8自然段,小组研读交流:
(1)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类会不会移居火星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只要学生回答的有理有据,即可。此环节让学生展示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2)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找出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①作比较:作者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一是自转时间相似;二是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由此比较,又引出科学家的两种猜测:一是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二是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②列数字: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还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③举例子: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一是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二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4、研读课文第四部分
快速阅读课文第9、10自然段,作者告诉我们太空可能存在生命,但是还需要人们继续探索。
三、开展活动,拓展学习
1、播放《宇宙之谜》视频,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2.课件出示: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段落(第4自然段),(集体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要仔细读,必要时要多读几遍。
四、完成达标测评
1.下发达标测评试题。
2.学生做题。
3.出示答案,学生互批或自批。
4.强调易错点,指导做题方法。
五、巩固延伸,布置作业。
1、从文中列举1-3例,分析其是如何体现本文用语准确的特点的。
2、完成课文“思考·探究·积累”第五题。
《宇宙生命之谜》达标测评题(10分)
一、基础知识(2分)
1.下列各项中,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沧海一粟(lì) 揭开 干躁 无限 嫦娥奔月
B.枯萎(wěi) 纵横 轨道 培养 别出心裁
C.稀薄(báo) 磁场 沮丧 抵御 番桃盛会
D.嫦娥奔(bèn)月 斑点 能源 叱咤 弄巧成拙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星体上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
B.为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C.科学家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D.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召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8分)
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①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②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③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④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⑤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用“∥”标出此文的结构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第②段“科学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句中的“极其”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3.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倘若你是一名环保宣传员,你将给周围的人提出怎样的环保建议 (3分)
《宇宙生命之谜》达标测评参考答案
一、1.B 2.C
二、答案:1.① ② ③∥④∥⑤
2.不能。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呼吁大家少开车,少使用石油能源,尽量乘坐公交工具,为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作贡献,同时积极种植树木等植被,爱护森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