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楚天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多样化的需求。牛奶中添加的硫酸锌属于
A.增味剂 B.防腐剂 C.凝固剂 D.营养强化剂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磁石制造的古代指南针的主要成分是
D.汉朝售往西域的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3.化学用语是符号表征的重要形式。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基态S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B.中的轨道形成的键:
C.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为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有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硅导电性好,可以用来生产光导纤维
B.生铁硬度大、抗压性好,可用作铸造下水井盖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毛、丝等
D.水玻璃粘结力强、耐高温,可用作黏合剂和防火剂
5.课堂演示实验“钠在空气中燃烧”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A.坩埚钳 B.玻璃棒
C.瓷坩埚 D.泥三角
A.A B.B C.C D.D
6.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单质所形成的硫黄粉属于共价晶体
B.在爆炸时的反应中体现还原性
C.分子中键与键数目之比为1:1
D.每转移10mol电子形成个氮氮三键
7.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用去除工厂废水中的
B.KOH溶液与过量溶液反应:
C.向新生成的AgCl沉淀滴入氨水:
D.向苯酚钠溶液通入少量:
8.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能被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而发挥抗氧化作用,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脱氢抗坏血酸的水合反应原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的分子式为 B.的过程为氧化反应
C.M与NaOH溶液不反应 D.N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
9.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①用到的仪器均属于硅酸盐材料
B.步骤②和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不同
C.步骤④中氧化至少需
D.味精最早是从海带中发现和提取出来的
10.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edoxFlowBattery)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液体电解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存储和释放电能。最先进的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如下(电解液均为酸性),充电t秒后,电极室b中溶液质量增加1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左侧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给亏电的蓄电池充电时,M应连接PbO2极
C.充电时,N极的电极反应为
D.充电t秒后,理论上电路中通过0.5 mol电子
11.对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彩绘的保护是考古发现的重大课题之一(左图)。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可透过颜料,依靠其极性基团与陶土表面牢固结合。水溶性分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单体聚合方程式原理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中单体通过加聚形成高分子
B.单体可发生加成、水解、酯化反应
C.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8n
D.高分子中的羟基可与陶土表面结合
12.化学现象是微观变化在宏观层面上的体现。下列“微观变化”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现象 微观变化
A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出现红色铁锈 Fe发生吸氧腐蚀生成,它失去部分水形成
B 向溶液滴加5滴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 加入NaOH溶液可以促使平衡右移
C 向红色石蕊溶液加入NaOH,溶液由红变蓝 石蕊由呈红色结构变为呈蓝色结构
D 用铂丝蘸取NaCl,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为黄色 Na的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能级,将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A.A B.B C.C D.D
13.1914年保罗 瓦尔登(PaulWalden)发现了第一个“离子液体”,其结构由阳离子(其结构如下)和阴离子组成,其中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 B.Y的氢化物仅有2种
C.第一电离能:O<Z D.结构中Z为sp2杂化
14.铜基超导材料是目前唯一能在常压实现液氮温区超导的物质。铜基超导材料——“”的四方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胞的俯视图为 B.铜元素的焰色为绿色
C.钙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D.“”的化学式为
15.某科研小组用计算软件模拟了常温下向亚磷酸滴加同浓度NaOH溶液的过程,含磷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m、n、q分别代表
B.a点溶液中:
C.b点溶液中:
D.当时,溶液中
二、解答题
16.高铜炉渣(主要含Cu、Fe、Zn的单质或氧化物)是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废渣,目前大部分直接填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危害环境。一种从酸浸高铜炉渣中回收铜、锌的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部分氢氧化物的如表。
氢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Cu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
(2)为提高“酸浸”效率,一般需提前对铜炉渣进行的“预处理”为 。
(3)若用双氧水代替空气,则“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后加入NaOH溶液调控pH至Fe3+恰好完全沉淀,此时溶液中c(OH-)约为 mol/L。
(4)氧化铜膜与碱性“铵浸液”发生浸取形成的离子方程式为 。
(5)为使铜的氨浸速率加快,提高铜的浸取效率,生成的[Cu(NH3)4]2+与Cu反应生成[Cu(NH3)2]+,其又与“氨浸液”中氧气继续反应生成[Cu(NH3)4]2+,则每消耗1 mol [Cu(NH3)2]+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
(6)在浸取时间为12 h,氨水初始浓度为7.82 mol/L,碳酸铵初始浓度为0.78 mol/L,搅拌速率为200 r/min的条件下考查浸取温度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氨浸时发生络合反应。温度范围内,铜浸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 。
17.乙酸异戊酯(俗称香蕉油)是一种重要的香精,常在实验室通过冰醋酸与异戊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备,实验装置如图(部分夹持仪器略),有关数据如表。
有机物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溶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冷却水从 (填“A”或“B”)口进入球形冷凝管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2)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等缺点,酯化反应中常常可用 (填化学式)固体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
(3)冰醋酸与异戊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中采取“加入过量冰醋酸”和“使用分水器除去生成的水”两种措施,其共同目的是 ,依据的化学原理的名称为 。
(5)反应结束后,用分液漏斗对粗产物进行初步纯化,先用溶液洗至碱性,再用水洗至中性。用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除去 (填化学式)等酸性杂质;将洗涤后的产物导入锥形瓶中用无水干燥20分钟。
(6)蒸馏提纯时,应收集 左右的馏分作为乙酸异戊酯产品。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香蕉油的产率偏 (填“高”或“低”)。
18.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是一种新型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内吸性强等特点,对蚊虫等害虫有很好的杀灭活性。一种合成Broflanilide的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I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碳氟键、 。
(2)ⅡⅢ的反应方程式为 。
(3)ⅢⅣ的反应类型为 ,与ⅦBroflanilide的反应类型 (填“相同”或“不同”)。
(4)化合物I的同分异构体中,用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分子中含有苯环、硝基、氟原子、酯基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5)参考上述合成路线,以苯、甲苯和甲醛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设计了一种合成化合物Ⅷ()的路线,如下。
该路线中“条件”具体为 ,M的结构简式为 。
19.热催化加氢制甲烷是实现“碳循环”的重要技术,核心反应及相关过程如下:
主反应: (I)
副反应: (II)
已知相关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键能 745 436 413 463
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反应(I)的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该反应在 (填“低温”“高温”或“任意温度”)下可自发进行。
(2)1902年Sabatier提出了与转化为的可行性,其反应方式如图所示。
断裂中热力学稳定的键是一个主要的挑战。催化剂在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合物的过程中的作用为降低反应的 。
(3)在催化剂表面不同活性位点吸附。实验测得金属催化剂活性顺序:催化活性高于Ni的原因可能是 。
(4)图1为不同温度下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曲线 (填“a”或“b”)对应温度更高,判断依据是 。
(5)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增大压强,主反应的选择性提高的原因 。
(6)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初始总压为和的初始分压分别为1.0MPa和2.0MPa(无其他气体)。平衡时转化率为,且主反应消耗的占总消耗的。则主反应(I)的分压平衡常数 。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C
7.D
8.D
9.A
10.B
11.C
12.A
13.C
14.D
15.D
16.(1) 四 ⅠB
(2)将高铜炉渣粉碎
(3)
(4)(或)
(5)0.25 mol
(6)温度过高,NH3挥发增大,溶液中氨浓度降低,络合反应受抑制,浸取率降低
17.(1) 恒压分液漏斗 B
(2)
(3)
(4) 提高乙酸异戊酯的产率 勒夏特列原理(或平衡移动原理)
(5)
(6) 142 高
18.(1)硝基、羧基
(2)
(3) 还原反应 不同
(4)10
(5) 37%甲醛溶液/H2SO4
19.(1) -270 低温
(2)活化能
(3)Rh对的吸附能力更强,或活性位点更多,更易降低反应活化能(合理即可)
(4) b 主反应放热,高温下平衡逆向移动,最终转化率更低(或温度高反应速率大,反应达平衡时间短)
(5)主反应气体分子数减少,副反应气体分子数不变,增大压强使主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6)8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