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在一起 第2课《凝聚的力量》课件(共3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们在一起 第2课《凝聚的力量》课件(共3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2、凝聚的力量
第一单元 我们在一起
2024湘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
汇报人:XXX 时间:202X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
第二部分 新知讲解
第三部分 延伸拓展
目录
第一部分
新课导入
作品欣赏 —— 于细微处汇聚力量
美术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从迥异的个性中聚起共识,从纷纭的悲欢中凝结情感和力量。富于真实质感的作品,总是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给民族、社会的凝聚与进步带来深远的影响。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油画)1870-1873 列宾(俄罗斯)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
《西沙之晨》(油画)1979 何岸 中国美术馆藏
《草原盛会》
(油画)2007 吴云华 中国美术馆藏
《月 夜》(油画)1880 克拉姆斯柯依
《松树林》(油画) 1872 希施金
《金色的秋天》(油画) 1895 列维坦
作品欣赏 —— 凝聚生活之美
第二部分
新知讲解
艺术家如何通过美术作品凝聚生活之美?
历史背景:经济条件、社会文化背景
形式分析:构图、造型、色彩、环境、明暗
在艺术作品中,群体场景里的人物互动增强了集体的力量和凝聚力,使作品更有感染力。
归纳、整理、构思
—— 创作
体验、经历、故事等素材
情感表达
美术作品怎样展现凝聚的力量?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1870-1873 列宾(俄罗斯)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藏
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一起来到伏尔加河河畔写生。俄罗斯的母亲河那美丽的风光给列宾极大的震动。他从来没有如此亲近地看过自已的母亲河,但是随之而来的一幕却使他的心阵痛起来。涅瓦河河畔的那一幕再次上演了,一群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沉重的平底货船,艰难地向前移动着。列宾的创作激情被触发了,在随后3年时间里,他专门到伏尔加河旅行了两次,他采访纤夫,和纤夫们交朋友,并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1873年,《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终于完成了。
历史背景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19世纪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一幅油画。
这幅画描绘的拖船工人在伏尔加河畔拉船的景象,画面中画了11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面容严峻,双肩低垂,穿着破旧的衣服,呈现出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形式分析:画面内容
视线
凝聚力量向前

三角形

形式分析:构图
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形式分析:人物造型
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
形式分析:人物造型
形式分析:人物造型
背景的色彩昏暗迷蒙
全画采用淡绿、淡紫、暗棕色来描绘物象,使气氛显得惨淡,增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形式分析:色彩
惆怅、孤苦、无助、悲剧性、艰辛
形式分析:环境







形式分析:明暗
该画反映了俄国纤夫苦难的生活,寄托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群众悲惨生活的同情,也艺术地体现了作者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对俄罗斯其他画家作品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经验借鉴,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俄罗斯绘画艺术。
汗流浃背的身上“凝聚着磅礴的气魄” 低沉雄壮而又悲怆铿锵的“伏尔加河船夫曲”的回声。
情感表达
小组讨论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1870-1873 列宾(俄罗斯)
《我们走在大路上 》 油画 1964年 潘世勋
VS
构图有哪些异同?
画面体现的“凝聚的力量”给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吗?
艰苦、挣扎、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草原盛会》
(油画)2007 吴云华 中国美术馆藏
《西沙之晨》
(油画)1979 何岸 中国美术馆藏
VS
思考:比较两幅作品,说一说艺术家们分别怎样处理了人物之间的关系?
弧线与三角形汇聚了视觉中心,逆光使人物的外轮廓更加突出。
《西沙之晨》
(油画)1979 何岸 中国美术馆藏
凝聚的力量——“满载而归”:对我们现代化海军的憧憬,点明了保卫渔民安全与维护国家领海主权的主题。
《草原盛会》(油画)2007 吴云华 中国美术馆藏
环绕
环绕
视线
相互连接
相互依靠
相互扶持
《草原盛会》(油画)2007
吴云华 中国美术馆藏
凝聚的力量—— “民族精神”:歌颂时代、歌颂生活、歌颂民族旋律。
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优秀的绘画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和构图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观者可以沉浸在画作所呈现的景象中,感受到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这种美的体验能够激发人们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使他们更加敏锐地感知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丽。
作品分析 —— 凝聚生活之美
艺 术


情感表达
生 活

俄罗斯的秋天
19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俄罗斯一些具有进步民主思想的写实派画家和雕刻家组成的“巡回展览画派”主张真实地描绘俄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
作品分析 —— 凝聚生活之美
艺术家们作为“生活的阐释者”,描绘了真实的生活和风景,刻画出民族共同的记忆,用画笔讲述了为什么“美是生活”。
列维坦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寄予风景创作中,不仅展现自然风貌, 而且赋予大自然以独特的社会意义和人类情感。
《金色的秋天》(油画)1895 列维坦
绚丽灿烂,秋高气爽,心旷神怡。
列维坦《金色的秋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认为哪里体现了生活之美?
《索科尔尼克的秋日》
《雨后》
拓展欣赏:列维坦风景油画
俄罗斯的松树林
繁木茂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林木的形象雄伟豪放,独具个性,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
生机勃勃
希施金的《松树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松树林》(油画) 1872 希施金
第三部分
延伸拓展
《橡树林》
《林中小路》
拓展欣赏:希施金的风景画作品
左图从左至右是艺术家们创作时需考虑的基本因素,请和同学们查找资料,一起探究一位感兴趣的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创作的,将构图分析简图画在虚线框内,并分工填写实线框中的项目。
创意实践
归纳,整理,
构思—— 创作
构 图
经济条件
社会文化背景
造型
色彩
环境
明暗
环境
体验、经历、
故事等素材
历史背景
形式分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1870-1873 列宾(俄罗斯)
《西沙之晨》(油画)1979 何岸
《草原盛会》(油画)2007 吴云华
创意实践
《月夜》(油画)1880 克拉姆斯柯依
《金色的秋天》(油画) 1895 列维坦
《松树林》(油画)1872 希施金
米勒《拾穗者》
德拉克洛瓦《自由女神引导人民》
创意实践
各组派代表谈一谈你们的探究成果。
小组成果展示
文艺凝聚力量,作品传递真情。
本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感悟到了美术作品中凝聚的力量和生活之美。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并且能够见证历史、传递时代精神,能够让人们在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过程中启迪思想、增进人生智慧。我们要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提高精神境界。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