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辽宁省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限时性作业(二)九年级化学模拟练习第一部分 选择题1.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A.改良水稻品种 B.生产色泽鲜艳的衣料C.生产钢材建筑楼房 D.生产药物保障人体健康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3.在地震灾害后的防疫工作中,当地人用二氧化氯(ClO2)作消毒剂。ClO2是—种橙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以下为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下列描述属于二氧化氯化学性质的是A.橙绿色 B.有刺激性气味 C.见光易分解 D.易溶于水4.下列仪器与名称不相符的是A.烧杯B.试管 C.酒精灯 D.集气瓶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变化中以化学变化为主的是A.活字印刷B.在孔雀石上燃烧炭火,有红色物质生成C.冰冻的衣服变干D.蜡烛受热熔化6.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分别是酒精和蒸馏水,区别两者的最简便的方法是A.闻气味 B.测导电性 C.用火点 D.测密度7.南宁青秀山风景秀美,空气清新。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8.我国空间站内将氧气与储备的其他气体以一定比例混合成“人造空气”(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1%和78%指气体的质量分数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人造空气”中,木条燃烧更旺C.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D.“人造空气”与空气成分完全相同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利用液氮气化吸热,医疗上可进行冷冻治疗C.通常,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电光源10.某同学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设计如下改进实验,Y形管的容积为V,开始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在处,结束时停在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快推与慢拉注射器都可以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②此装置环保、便捷、节约时间,便于读数③注射器内的水的体积对实验结果有影响④氧气体积分数为⑤实验结束后,Y形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A.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1.“固体酒精”是餐饮行业中常用的燃料。同学们对用“乙醇、硬脂酸、NaOH”混合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①在液态乙醇中加入适当的固化剂可得到“固体酒精”,硬脂酸钠为最常见的固化剂。②制备“固体酒精”的操作:取乙醇,加入硬脂酸、NaOH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趁热倒入模具中,待自然冷却得到均匀一致的“固体酒精”。【分析与解释】(1)在较高温度下,上述反应生成的硬脂酸钠均匀地分散在乙醇中,冷却后形成“固体酒精”。由此可知,“固体酒精” (填“是”或“不是”)固态乙醇。(2)“固体酒精”与液态乙醇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写一点)。实验Ⅰ:探究加料方式对制备“固体酒精”的影响一定温度下,乙醇、硬脂酸、NaOH用量相同时,用不同的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① ② ③加料方式 硬脂酸和NaOH同时加入乙醇 先将硬脂酸溶于乙醇,再加入NaOH 将硬脂酸和NaOH分别充分溶于2份乙醇后,再混合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60min 45min 30min(3)③为最佳加料方式的依据是 。实验Ⅱ:探究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温度在不同温度下,乙醇、硬脂酸、NaOH用量相同时,用最佳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温度/℃ 现象④ 30 混合后立即生成“固体酒精”,产品不能混合均匀⑤ 40 混合后立即生成少量“固体酒精”,产品局部混合不均匀⑥ 60 混合后不立刻生成“固体酒精”,可以混合均匀(4)制备“固体酒精”的最佳温度是 。实验Ⅲ:探究硬脂酸的含量对“固体酒精”燃烧时凝固性能的影响在最佳温度下,用最佳加料方式进行实验制备“固体酒精”并点燃,实验现象记录如表:实验序号 乙醇/g 硬脂酸/g 氢氧化钠/g 燃烧现象⑦ 96 3 1 熔化流淌⑧ 93 6 1 少量熔化流淌⑨ 92 x 1 不熔化流淌(5)实验⑨,x= 。对比实验⑦~⑨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与解释】(6)评价“固体酒精”的优劣,还可以参考哪些因素 (写一点)。(7)制备“固体酒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有 (写一点)。1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空气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史料再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原理,采用图1装置进行定量研究,证明了空气的组成。(1)实验结束并冷却到室温后,可观察到曲颈甑里产生了红色粉末,还可以观察到玻璃钟罩内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玻璃钟罩内剩余气体主要是 。【重走探究路】同学们在学习了图1实验后,按照教材中图2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2)同学们完成实验时,发现集气瓶里的水面明显低于“1”刻度线。以下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A.实验时止水夹没夹紧 B.未等冷却到室温,便打开了止水夹C.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的操作太慢 D.装置漏气有的同学对图2中红磷熄灭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足量的红磷在密闭的瓶内燃烧至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做出猜想】猜想1:有氧气剩余;猜想2:无氧气剩余【实验验证】小组同学按图3组装好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图4是图3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瓶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实验结论】(3)由图4曲线可知,猜想 正确。【反思与评价】(4)实验时使用高能激光笔让红磷直接在集气瓶内就被点燃比用酒精灯在瓶外点燃更好,其原因是 。(5)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6)有的同学提出疑问:图3装置中是否有必要在集气瓶里放水呢 大家翻阅教材后,认为应该放水,你认为水的作用是 。【寻找证据】根据以上实验和反思,同学们继续查阅资料,他们发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燃烧需要的最低含氧量数据如表所示:可燃物名称 红磷 白磷着火点 240℃ 40℃最低含氧量 8.8% 3.2%(7)分析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选择 (填“白磷”或“红磷”)更准确,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8)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认识到选择合适的反应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有的同学提出用木炭作反应物,利用图2装置做实验也能成功,你认为是否可行 理由是 。13.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提示:锈锈蚀需要消耗氧气和水蒸气)【实验现象】(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若发现进入装置中的水的体积少于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2)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判断,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3)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 。(4)分别用红磷(曲线①)和白磷(曲线②)燃烧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的密闭容器内氧气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5所示,根据曲线分析,红磷与白磷哪个消耗氧气的能力更强,并说明原因: 。(5)实验结束后,小明得出结论,只要有氧气参加,红磷和白磷就能继续燃烧,请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4.学习小组对蜡烛燃烧展开了以下探究。I.探究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实验1】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1)将一根火柴梗放入蜡烛火焰中1-2s后抽出,观察到外焰处的火柴梗先变黑,原因是 。Ⅱ.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吸水后变成蓝色。【实验2】(2)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澄清石灰水变 ,硫酸铜粉末变 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Ⅲ.探究密闭集气瓶中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装置如图所示)。【实验3】6个相同集气瓶中盛有不同配比的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测定6根相同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氧气体积分数 10% 20% 40% 60% 80% 100%燃烧时间/s 0s 12 26 35 30 25现象 立即熄灭 安静燃烧 剧烈燃烧,烛芯长度变长,蜡烛高度变短(3)实验3的目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探究 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4)小组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完全消耗,结合实验3数据判断该说法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1.A2.B3.C4.D5.B6.A7.B8.C9.B10.C11.(1)不是(2)便于运输(答案合理即可)(3)一定温度下,乙醇、硬脂酸、氢氧化钠用量相同时,③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最少(4)60℃(5) 7 氢氧化钠质量一定时,硬脂酸的质量越大,“固体酒精”燃烧时凝固性能越大(6)燃烧时长(答案合理即可)(7)避免明火(答案合理即可)12.(1) 液面上升 汞和氧气反应,使钟罩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 氮气/N2(2)BD(3)1(4)比较环保,误差小(5)(6)吸收热量,加速冷却,吸收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7) 白磷 白磷能将氧气消耗的更彻底(8)不可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3.(1)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水会回流 装置漏气(合理即可)(2) 实验2 实验1反应和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6%,实验2的氧气几乎耗尽(3) 药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合理即可) 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合理即可)(4)由图5可知,白磷消耗氧气的能力更强,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结束后剩余气体的浓度小于红磷燃烧后氧气的浓度(5)不正确,在氧气浓度低于5.1%时,红磷和白磷都不能继续燃烧14.(1)外焰的温度最高(2) 浑浊 蓝色(3)氧气体积分数(4) 不合理 实验3中,氧气体积分数为10%时,蜡烛立即熄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