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四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四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初三年级期中考试 道德与法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学习“踏上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同学们围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主题纷纷发言。下列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
A.小静: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小辉: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C.小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D.小红:进行改革开放,解决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出台支持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政策;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以上政策有利于( )
A.促进人民早日实现同步富裕 B.彻底解决现阶段的民生问题
C.为了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D.社会向绝对公平的方向发展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列举措有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合理传导路径的是( )
①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②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发展的根本目的
③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协调签订国际合作协议→主导全球化进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2024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目标任务( )
①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②体现了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目的
③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 ④奠定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法治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部6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以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国士面积,创造了约五分之一的经济总量。中部崛起,不是一域的“独角戏”,而是置身这一区域相关省份的“大合唱”。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体现了我国( )
①坚持城乡同步富裕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④通过优势互补产生强大合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份份“民生清单”跃然眼前。下列“民生清单”反映的共同
主题是( )
①促进青年就业,扩大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②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③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④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A.了解社情民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B.简政放权,提升行政决策的执行力
C.完善制度,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D.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的幸感
7.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对上述内容概括最全面的是( )
A.最是一年好风景,民生福祉开心颜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居民俱欢颜
C.天生我材必有用,创新敢为天下先
D.水光潋滟晴方好,营商环境日日新
8.朱鹮是一种美丽的大鸟,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但后来从无到有、从个到群,种群加速形成。面临退化的种群又得到了恢复,一个重要原因是某地充分利用优良的生态资源,引进人才,成立专门的鸟类科研机构,建立朱鹮人工技术平台等。在该地的努力下,鸟类也由20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300多种,形成了特色“观鸟经济”,这让当地群众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该地(  )
①用创新带动创收,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②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引进人才助力鸟类种群恢复
③多措并举,打造特色“观鸟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
④立足生态实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推出众多民生礼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这表明我国(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B.实现发展成果绝对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C.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D.始终坚持以社会建设为中心,着力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0.下列新闻事件能直接体现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
A.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中国救援队赴土耳其实施国际救援 B.2023年的“两会”上,住房、医改、物价等问题仍然引起百姓的极大关注
C.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D.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11.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战略思维,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之所以要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③教育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④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近年来,我国先后制修订十多部法律法规,将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与有形财产保护摆到同窃等重要的位置;知识产权法院体系从无到有,越来越完善;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上述关于知识产权的举惜( )
①有利于打击侵权盗版的行为 ②有利于推进科技创新国家建设
③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某街道推行“书记下午茶”党建项目,拓宽了社情民意了解渠道,通过和居民边喝茶边“聊需求”的方式,精准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行该党建项目( )
A.有利于科学决策以满足居民人切需求 B.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C.是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D.是我国公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14.廊济韝叕宁市某飏街道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区打造“明理议事厅”协商议事品牌,积极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着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这种做法( )
①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 ②拓宽了民主渠道,扩大了公民权利
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④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提升人民获得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群众的立法意见建议25000多条,有3000多条被研究吸纳;我国现行的300多件法律中,有一半以上征求过联系点意见。群众的意见建议直接传递至最高国家立法机关,被写进法律。这说明基层立法联系点( )
①坚守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 ②赋予了社会公众一定程度的立法权
③创新了民主立法的载体和实践形式 ④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复老师是全国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信息员。在我国国歌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夏老师建议在草案中规定,中小学举行升旗仪式时,不仅要奏国歌,还要唱国歌。最终,该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并得到扩展。这表明(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有利于促进立法的民主化
④参与民主生活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自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这表明( )
A.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实行善治 B.我国法律体系已经非常完善
C.法治要求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D.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8.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草案面向社会公开之后,共有85221位网民提出了423719条意见。另外,还收到近三百封群众来信。这表明( )
①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法律意识很强 ②网民有序地参与立法,专业素养较高
③法律体现了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呼声 ④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有利科学立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嘉峪关市积极践行“三抓三促”行动,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诉即办”的接通率、办结率、满意率作为衡量指标,解决市民急难愁盼问题。嘉峪关市“接诉即办”的机制有利于( )
①促进政府作风转变和公信力提升 ②赋予人民群众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③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效率和效能 ④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下列材料体现厉行法治的有( )
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②遂宁市公安机关会同城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城区犬只的管理
③感动中国 2023 年度人物萧凯恩不怕艰苦去贫困山区当义工
④遂宁市举办2024年博视传媒小记者探秘之旅社会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改革开放共享发展】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6周年。46年砥砺奋进,46年春风化雨,46年众志成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列举改革开放46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不少于2例)(2分)
(2)材料中,改革开放实现了史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揭示了哪些道理?
(3)分析46年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
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哪一领域的科技水平取得了快速发展?(2分)请你概括,我国科技取得巨大进步得益于哪些战略?(3分)
(2)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具体说说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创新的原因是什么?(5分)
【紧扣民之所“重”】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
五年来,政府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指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仔细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冷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坚决反对空谈浮夸,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甚至盲目蛮干;激励敢于担当,对庸政懒政者问责。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1)以上摘录说明什么?(3分)
【立好法治之“规”】2023年5月1日,全国人大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始施行,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并细化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林学习完后发出感慨:有了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再也不必担心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了。
(2)你是否同意小林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守好法治之“矩”】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3)请你说说青少年能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做些什么?(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