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第二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必要性:
(时代背景)
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全球性问题)
(世界多极化)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目标)及要求:---P47-48
(1)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要求: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2)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要求: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要求: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4)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要求: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5)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要求: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追求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
政治上对话而不对抗,反对霸强(零和思维)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安全上对话解决争端协商化解分歧(求同存异)
帮助非洲人种香茹致富,在巴西点亮万家灯火
长期资助平民曲的交响乐团,让几千名出生在暴力贩毒环境中的孩子人生得以改变
在亚马逊搞环保,在巴西创下环保零罚款的记录
连一连:思考下列材料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哪个内涵
经济上同舟共济,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文化上尊重文明多样性,超越隔阂冲突、文明优越
生态上绿色低碳环保
材料1: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外交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大会的决议。
材料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其核心归结起来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
材料3: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发展好,只有中国发展好,世界才能变得更好。
材料4: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主张天下为公,推崇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结合材料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有哪些重要意义?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贡献):---P48
----是着眼于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1)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P48
(4)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P45
小结: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1、必要性+3、意义
(2)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前进方向;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P48、49
(3)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P45
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引进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人才及先进管理经验。引资、引智、引技
走出去: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
注意:出口 ≠ 走出去、 进口 ≠ 引进来
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2、推进国际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疆自由贸易区
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3、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①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
③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④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公共外交: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
(还有如高铁、杂交水稻、香菇、菌草扶贫、武术、冬奥会……)
(1)加强自身建设
(2)推进国际合作
(3)开展公共外交
小结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本课小结:
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1、必要性
2、具体内涵及要求
3、意义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
1、加强自身建设
2、推进国际合作
3、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塑造大国形象
一、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内涵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就全球治理来讲:我们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3)就经济全球化而言:提出了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
(4)就国际关系来说:我们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5)就全球安全来看:我们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6)在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付诸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7)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拓展归纳: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
1、(2024·广东高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货物贸易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从国际经贸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和主动接轨者逐步成长为重要参与者。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细化参与WTO改革的中国方案。这表明
①中国是WTO改革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②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修订中居于主导地位
③中国加入WTO加快了自身发展,也惠及全球
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中国参与WTO改革提供重要指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巩固
D
2、(2024·全国·高考真题)2023年2月,“中国复眼”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计划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拓展人类深空观察的边界,为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和行星形成等世界前沿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该项目的建设表明
①太空安全是国家主权安全的重要内容
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助推太空开发利用
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对地球安全的保护
④太空安全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巩固
C
3、(2024·湖北·高考真题)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民间外交作为党的事业和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定国家关系、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务实合作、开展文明对话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外交
①是发展对外关系的主渠道,旨在增进国际交往与合作
②肩负着国家总体外交的首要职责,促进了中外民心相通
③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外交领域的生动体现,具有鲜明的人民属性
④发挥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优势,有利于打开外交工作新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巩固
D
4、(2024,广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高二某学习小组就“聚焦中国故事,探究中国智慧”主题整理了下列材料,并开展讨论:
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难题,中国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话语权;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动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从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到宣布“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数据面向全球开放,并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中国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另一方面,讲述中国故事、蕴含中国智慧元素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跨越千年,书写繁荣的丝路新画卷》多语种微视频,展现了“丝路精神”薪火相传背景下推动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被多家国外主流媒体转载,覆盖受众4亿多人次。契合青年文化潮流的民间舞蹈“科目三”火热出圈,传到日韩、欧美后掀起中国流行符号的海外模仿秀,形成文化热点事件……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的外交”知识,探究“中国故事”折射出的“中国智慧“。
课堂巩固
【参考答案】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②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③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堂巩固
5、(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春,中国迎来又一个外交热潮,书写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两个中东地区大国在北京“相逢一笑泯恩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缔造和平的能力与魄力。随后,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等国家领导人相继访华,希望和中国携手合作,应对共同挑战。4月14日,巴西总统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双方深化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主张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何书写新篇章。(8分)
【参考答案】
①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为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坚持合作共赢,努力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④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6、(2022年广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世纪疫情背景下,特别是在少数国家以各种理由进行抵制、抹黑的情况下,中国举办冬奥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但同时,它也为我国政府面向外国公众,说明本国国情和政策,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重要契机。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世瞩目。四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雪花”传递着“一起向未来”的“团结”智慧,“致敬人民”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破冰而出的“冰雪五环”则寓意冬奥会将成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打破隔阂的桥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赛事全程4K制作播出,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观赛,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举办冬奥会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性。(12分)
【参考答案】
①推进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4分)
②有力回击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报道;改善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4分)
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4分)
④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