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6年高考:高中语文必修下课文中的文化常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战2026年高考:高中语文必修下课文中的文化常识梳理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俢下文化常识清单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1.子路(前542一前480),即仲由,字子路。曾皙(生卒年不详),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冉有(前522一 ),即再求,字子有。公西华(前509一 ),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四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
2.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3.加之以师旅: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5.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6.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7.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8.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9.莫春:即暮春,农历三月。
10.冠( guàn)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11.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12.沂(yí):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南。
13.风乎舞雩( yú):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
二、《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1.齐桓:即齐桓公( 一前643),名小白,春秋时齐国国君。晋文,即晋文公(前697一前628),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齐桓公、晋文公均在春秋五霸之列。
2.齐宣王( 一前301):名辟疆,战国时齐国国君。
3.无以,则王(wàng)乎: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王,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4.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5.以羊易之:用羊来替换它(指牛)。古人以牛为牲之最大者,羊的地位低于牛。
6.夫子之谓也:(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孟子。
7.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
8.挟太山以超北海:挟着泰山跃过北海。太山,即泰山。北海,指齐国北边的渤海。
9.为长者折枝:为长者按摩肢体。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指弯腰行礼。另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均喻指常人较易办到的事情。
10.莅中国:统治中原地区。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11.百亩之田:相传周代实行井田制,一家可分得耕田一百亩。
12.谨庠序之教:慎重办理学校教育。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13.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三、《庖丁解牛》庄子
1.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2.《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3.《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4.族庖:一般的厨师。族,众。
5.硎( xínɡ):磨刀石。
四、《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秦穆公( 一前621),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2.壮:壮年。古时男子三十为“壮”。
3.敢以烦执事: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敢,自言冒昧的谦辞。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4.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5.行李:外交使者。
五、《鸿门宴》司马迁
1.项羽:(前232一前202),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起义军领袖。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后与刘邦争天下,最终失败自杀。
2.沛公:刘邦(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起义军领袖,称“沛公”。后建立西汉王朝,即汉高祖。
3.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参掌军政。
4.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5.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6.望其气:观察他的云气(以预测吉凶穷达)。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出来。
7.左尹: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
8.季父:叔父。
9.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仅次于父亲。亚,次、次于。
10.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11.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12.窃为大王不取也:私意认为大王不应采用(这种做法)。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13.璧: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
14.玉斗:一种玉制饮酒器皿。
15.谨诺:敬语,表示应允、遵命。
16.再拜:拜两拜,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17.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人”。
六、《窦娥冤》关汉卿
1.关汉卿:(约1230一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
2.外:“外末”的简称,角包名。意思是正角之外的次要角色。
3.净:角色名,俗称“花脸”。
4.科:古代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的用语。
5.正旦:传统戏曲中的女主角。
6.正宫:宫调之一。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徼、微、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7.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可是怎么混淆了坏人和好人?跖( zhí),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复圣”。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8. 哥哥行( háng ):哥哥那边。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行,表示处所。宋代和元代口语里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的后边,有时加“行”字,意思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
9.卜儿:元杂剧中的老年妇女角色。
10.陌:量词,用于祭奠时所烧的纸钱,相当于“叠”。
11.苌弘化碧:苌弘是周朝的贤臣。相传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
12.望帝啼鹃:望帝是古代传说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
13.飞霜六月因邹衍:邹衍是战国时燕国的臣子。相传他遭谗言被
囚禁,人狱时仰天大哭、当时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来常用“六月飞霜”来表示冤狱。
14.东海曾经孝妇冤:此事见于《说苑·贵德》《汉书·于定国传》等,记东海孝妇蒙冤被杀,郡中大旱三年。
七、《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抱厦:房屋前面加出的门廊。也指后面毗连着的小房子。
2.厢:厢房,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
3.耳:耳房,跟正房相连的两侧的小房屋,也指厢房两旁的小屋。
4.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斜撑或杠杆作用,有“下昂”“上昂”之分。两层昂称“重昂”。
5.脊吻: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构件,往往做成鸟兽张嘴咬住屋脊的模样。故称“吻”。
6.瓦当:简瓦的头部、上面多有装饰性的文字、图案。
7.隔扇:也称“格扇”“长窗”,用木制成的柱与柱之间的隔断窗,周围有框架,中间划分为花心、绦环板、裙板等。
8.正吻:正脊上的鸟兽形装饰构件。
9.戗( qiānɡ)兽:戗脊上的兽形装饰构件。戗脊,支撑垂脊的斜向或檐角屋脊。
10.天坛皇穹宇:原名“泰神殿”,位于北京天坛圜丘坛北面,为圆形攒尖顶建筑,用于平日收藏、供奉祭天大典所用的神牌。
八、《说“木叶”》林庚
1.言筌( quán):在言辞上留下的迹象。筌,捕鱼的竹器。《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九、《谏逐客书》李斯
1.李斯:( 一前208),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荀子的弟子,人秦为客卿。前237年,秦王嬴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
2.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为戎王的臣子,后人秦。为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3.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gǔ)大夫”。来,招致、招揽。
4.蹇( jiǎn)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人秦,委任为上大夫。
5.来丕( pī)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
6.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商鞅,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
7.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
8.巴、蜀:巴,指巴国,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蜀,指蜀国,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带。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在其地分别设置巴郡、蜀郡。
9.包九夷:吞并九夷之地。九夷,这里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
10.制鄢、郢:控制楚国鄢、郢之地。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
城东南。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11.散六国之从: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案,称为合纵。
12.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国君。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先被昭王拜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宣太后擅权,权贵用事,将危及昭王的统治。昭王遂下令废宣太后,将穰侯、华阳君等贵戚放逐到关外,并拜范雎为相,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西),称应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异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州),称穰侯。华阳,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同母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故称华阳君。
13.公室:王室。
14.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
15.昆山:昆仑山,古代以出产美玉而闻名。
16.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美玉。
17.服太阿之剑:佩带太阿剑。太阿,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
18.灵鼍( tuó):即扬子鳄,古人认为有灵性,皮可蒙鼓。
19.玑:不圆的珠子。
20.击瓮叩缶:敲击瓮、缶来奏乐。这是秦国的风俗。瓮,用来汲水的陶器,口小而腹大。缶,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
21.《郑》《卫》《桑间》: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桑间,原是卫国濮水边的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南,相传卫国青年男女常在濮水上欢会歌唱。
22.《昭》《虞》《武》《象》:是传说中的古乐名,这里泛指古乐。《昭》,即《韶》,传说中舜时的乐曲。
23.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24.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中覆头,故称“黔首”。
十、《与妻书》林觉民
1.意映卿卿如晤: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如晤,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2.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
司马青衫湿。”这里比喻极度悲伤。春衫,应为“青衫”。
3.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4.寸管:指笔。
7.骨化石:古代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日久天长变成了一块石头。后人称之为“望夫石”。
十一、《祝福》鲁迅
1.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夜祭送灶神升天奏事,称为“送灶”。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元明清时期以探讨理气、心性等问题为核心的哲学思潮。它吸收佛学和道教思想,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与对宇宙本原、人的本质问题的阐释融会贯通,成为宋元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
3.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4.朱拓:用银朱等红颜料从碑刻上摹印下文字或图形。
5.《康熙字典》: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
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
6.《近思录集注》:清代学者为《近思录》作的集注。有两部,一为茅星来著,一为江永著。《近思录》,朱熹、吕祖谦选编的宋代几个理学家的文章和语录,是一部理学的入门书。
7.《四书衬》: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
8.无常:佛教用语,原指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毁灭的过程中,没有常住性,后引申指死亡。
9.新正:农历新年正月。
10.桌帏( wéi):悬挂在桌子前面用来遮挡的饰物,多用布或绸缎制成,常用于办婚丧事或祭祀时。
11.庙祝:旧时庙里管香火祭祀的人。
12.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 lǐ)和香烟:歆享,神灵享用供品。牲醴,泛指祭祀用的供品。醴,甜酒。
十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1.太尉:官名,属于高级武官。
2.刺配: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3.管营:看管牢城营的官吏。
4.差拨:管牢狱囚犯的公差。
十三、《促织》蒲松龄
1.里正:里长。里,古代基层行政组织。
2.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小吏。胥,官府的小吏。
3.假此科敛丁口:管理乡里事务的小吏。 丁口,即人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4.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5.宰严限追比:县令严定期限,按期查验追逼。追比,旧时地方官限期交税、交差等,过期以杖责、监禁等方式继续追逼。
6.东曦既驾:太阳已经升起。东曦,指日神东君。曦,日光。既驾,已经乘车出来。古代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
7.学使:即提学,负责一省学校事务,,主持岁考、科考两试的官员。
8.蹄躈(tí qiào):也作“蹄噭”,蹄为脚, 躈为肛门,噭为口,计算牲畜数量时,以四蹄加一窍(肛门或口)为五,算一头牲畜。
9.异史氏:蒲松龄自称。
10令尹:县令、府尹。
十四、《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1.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
2.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
3.当神器之重:掌握帝王的重权。神器,指帝位。
4.居域中之大: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域中,天地间。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5.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
6.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7.见可欲:看见(目已)贪图的东西。语出《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道满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语出《老子》第四十四章的“知足不辱”与“知止不殆”。
8.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谦冲,谦虚。牧,养。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9.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10.弘兹九德:光大九德的修养。九德,指《尚书.皋陶谟》所讲的九种品德。
11.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12.松、乔之寿:像仙人赤松子、王子乔那样的长寿。赤松子、王子乔,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13.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
十五、《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司马谏议: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2.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
3.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没有缘由见面,内心不胜仰慕
至极。这是古代书信的套语。不任,不胜。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十六、《阿房宫赋》杜牧
1.阿房宫:秦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到秦亡时尚未完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2.六王毕:六国灭亡了。六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君,指六国。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这是形容长桥似龙。《周易·乾卦》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
4.妃嫔媵嫱( yìnɡ qiánɡ):指六国王侯的宫妃。“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5.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辇,君王及后妃所乘的车。
6.九土:九州。
十七、《六国论》苏洵
1.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
3.李牧:赵国大将,曾几次打退秦军。前229年,秦将王翦攻赵,李牧率兵抵抗,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李牧。第二年,王翦破赵军,虏赵王,灭赵国。下文的“邯郸为郡”即指秦灭赵,把赵国都城邯郸一带改为秦的邯郸郡。
十八、《登岳阳楼》杜甫
1.乾坤:指日月。
2.戎马关山北:指战事起于北部边境地区。当时吐蕃正侵扰陇右、关中一带。戎马,战马,代指战争。关山,在今宁夏南部。
十九、《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1.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
2.门外楼头:语出唐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隋文帝开皇十年(590),隋军大将韩擒虎率兵从朱雀门攻入金陵,俘获了陈后主及其宠妃张丽华等人。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是陈后主特意为张丽华建造的。
3.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遗曲,即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二十、《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1.张孝祥:(1132一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作此词。
2.青草:即青草湖,在今湖南岳阳西南,属南洞庭湖。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
3.玉鉴琼田:鉴,镜子。
4.明河:银河。
5.岭海:五岭至南海之间的地域,指今两广一带。
6.西江:长江。
7.细斟北斗:用北斗七星组成的勺子细细斟酒。语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二十一、《游园》汤显祖
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明家。代表作有传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汤显祖居所名)四梦”或“临川四梦”。《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描写了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这段曲词出自第十出《惊梦》。
2.朝飞暮卷:出唐王勃《滕王阁》:“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3.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意思是,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锦屏人,深闺中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