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古诗三首4语文 三年级 上册望 洞 庭唐.刘禹锡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未来未知期末末尾多音字mó磨mò1.潭面无风镜未磨( )。2.他正要到村外的磨( )坊去磨( )面。(磨刀)(磨面)mómòmò解译诗题望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这首诗是刘禹锡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赴和州任刺史经洞庭湖时所作。望洞庭[唐] 刘禹锡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边读边想象画面。诵读指导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相相互夜晚的洞庭湖湖光和秋月相互映照,优美、平静。品读古诗合作交流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句赏析近景--柔美湖光秋月两相和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湖光 秋月1从这句诗中你还知道了什么?2秋月倒映在湖水中相互交融可以用诗中 来形容。从 诗中 这个词,可以知道诗句描写的时间是秋天的夜晚。秋月夜晚的湖水会有光是因为:秋月照在水中,反射出湖光。两相和品读古诗合作交流 诗意:洞庭湖的水光和秋月相互映照,是那么和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镜未磨湖面 未经打磨的铜镜未经打磨的铜镜。诗句赏析比喻讨论诗人为什么把潭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铜镜?一是因为月光下看不真切;二是湖面宽阔,波光粼粼,迷迷蒙蒙。只有“镜未磨”才能形象贴切地表现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诗意:比喻,形容洞庭湖。诗人遥望洞庭湖又看到了什么?品读古诗合作交流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白银盘君山青螺比喻诗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想象: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诗句赏析诗句赏析远景--壮美主题概括《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描绘了一个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湖,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拓展延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课后作业背诵并默写《望洞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