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1.利用红磷和白磷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物质为白磷 B.红磷的着火点高于80 ℃C.a、b两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c处通入氧气白磷能燃烧2.用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B.该实验只能探究燃烧的一个条件C.倒置后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实验中红磷始终不燃烧3.如图,在一个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有少量乙醚(C4H10O)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时,棉花燃烧起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被压缩,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变小B.乙醚燃烧说明筒内的温度达到乙醚的着火点C.装置要求气密性好,防止做功产生的热量散失D.乙醚先燃烧再引燃棉花,说明乙醚的着火点比棉花高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中测得试管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持续加热水,试管①中红磷可以燃烧B.实验过程中试管②中气球先变小后变大C.通过试管①和②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D.试管②中白磷熄灭后仍有氧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浓度5.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A.汽油要密封保存——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B.煤粉比煤块燃烧更旺——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吹灭蜡烛——隔绝了氧气6.下列灭火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①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是泼水;②秸秆、柴草着火,用水泼灭;③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④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汽油着火,应该立即用水浇灭;⑥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湿抹布盖灭。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7.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利用可调节温度的电炉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氯化钠不是可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温度为60 ℃时,只有①处白磷燃烧B.为控制变量,①②③④处所取白磷、红磷、氯化钠的质量应相等C.当温度为260 ℃时,②处红磷燃烧、③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D.当温度升至500 ℃时,④处氯化钠可能燃烧8.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9.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a处通入氧气,管①中白磷未燃烧,b处通入氧气,管②中白磷燃烧(已知NaOH溶液能吸收五氧化二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料带起隔离作用 B.实验推知燃烧只需要氧气C.实验推知白磷着火点(T)的范围:20 ℃D.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可减少污染10.【多选】“取火有方,驭火有术”。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燃烧进行以下探究:在密闭容器中将蜡烛点燃直至熄灭,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全过程中瓶内O2和CO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反应进行到约70 s时,容器内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相等D.反应结束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第2课时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1.《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 )A.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B.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2.在我国某地区,由于冬季煤炭或木材取暖方式的不当使用,常有“煤烟”中毒事例发生。下列关于“煤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烟”中毒实质是二氧化碳中毒 B.木材或煤炭完全燃烧会释放“煤烟”C.保持室内通风可以预防“煤烟”中毒 D.屋内放置一盆水可吸收“煤烟”3.能使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的措施是( )A.使一氧化碳转化为固体 B.不断鼓入新鲜空气C.使用足量的一氧化碳 D.按CO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进行燃烧4.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不仅浪费燃料,还会生成污染物。家里做饭时若发现燃气燃烧时火焰呈现橙色或黄色,此时需要将进风口 (填“调大”或“调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4+3O22CO+4H2O,若用符号N表示CH4和O2的质量比,甲烷燃烧既产生二氧化碳又产生一氧化碳时N的范围是 。5.识别常用标识是必备的生活技能。下列标识适合张贴在加油站的是 ( )6.“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厨房管道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C.做实验时打翻了燃着的酒精灯,用水冲灭D.在火场浓烟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7.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纺织厂、煤矿的矿井内应张贴“禁止烟火”的字样或图标B.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D.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8.如图为粉尘爆炸实验:将蜡烛点燃放入塑料筒内,盖上硬纸板,吹入空气,面粉吹起的瞬间发生爆炸,硬纸板被冲开,蜡烛熄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作用是使面粉的温度达到着火点B.吹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与氧气充分接触C.面粉爆炸和轮胎爆炸的原理完全相同D.面粉厂的生产车间应张贴“禁止烟火”标志答案第六单元 控制燃烧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1.C 2.B 3.D 4.D 5.D 6.A 7.D 8.C 9.B 10.BD 第2课时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1.D 2.C 3.B4.调大 5.B 6.C 7.A 8.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