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三周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三周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5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第三周考试政治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共产党宣言》发表之所以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起草 B.是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
C.第一次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D.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下,直接生产者一般拥有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并领租或分租地主的一小块土地,在缴纳地租等后建立自己的经济。这意味着( )
①地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农民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在地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④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可以支配部分劳动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两个“发现”是指( )
A.阶级斗争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4.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马克思是有远见的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①彻底抛弃了其他哲学观点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④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俄国十月革命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其重大影响是(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④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深刻指出,“这第一次胜利还不是最终的胜利”,但“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的高度评价旨在强调十月革命( )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②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任务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表明( )
A.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内在规律性 B.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会出现逆转
C.生产力发展要不断适应生产关系变化 D.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具有多样性
8.下面是一群英国农民给国王的上诉书的部分内容。由此可以推出( )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他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①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资本主义企业获取了大量货币作为资本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充满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和他的战友恩格斯一道,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揭示了社会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这一发展中,属于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是( )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③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④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共产党宣言》中提道:“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 )
①有历史局限性,未看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②能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批判现实社会,具有历史进步性
③只有社会理论,缺乏社会实践,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④揭示了无产阶级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在19世纪初发展到最高阶段,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但依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其原因在于他们( )
①主张阶级调和而未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批判②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③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④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1年美国各地工人罢工风起云涌。他们怒斥剥削,批判不公,吐槽低薪资、过度工作、不分昼夜地随叫随到和让人难以忍受的工作制度。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人是没有人身自由可言的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矛盾的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史书记载某一历史时期,“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段历史时期( )
①存在封建制生产关系 ②地主阶级完全占有土地和农民
③人类刚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依附于地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每一种生产关系都带有所属时代的鲜明印记。下列对不同社会时期的生产关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②封建社会: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 
③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通过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数字资本主义是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信息网络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人认为,随着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必将从“工作压榨”中被“解放”出来。该观点(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获取剩余价值的重要途径②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会使人摆脱劳动奴役
③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④认识到数字资本主义发展会加剧社会危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古代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仰韶村、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简陋的木、石农具,储粮的窖穴和各式各样的陶器。下列对当时社会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尽管生产力水平较低,但是人们已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能够制造和使用农具,因此早已进入奴隶社会
③拥有储粮的窖穴和陶器,可能已经过上定居生活④能够制作各式各样的陶器,封建制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穿越剧以交错的时空引导观众探索审视历史,但也存在对历史演绎不够严谨等问题。下面是一部原始社会穿越剧的剧情,你认为剧情合理的是( )
A.他因顶撞氏族长被关进了监狱B.急促的号角声响彻在城市的上空
C.衣物被撕碎了分给族人,众人共享馈赠D.他用歪七扭八的文字记录下氏族长的讲话
19.“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
③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具体路径④世界各国要主动践行科学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对于剩余价值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批判地继承了美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②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③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劳动的秘密④揭示了阶级社会共性的运动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流行于无产阶级和劳苦群众中的一种思潮和理论。下列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④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某高中的一节思想政治课围绕“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蒸汽机——资本主义社会”四个分议题展开,该节思想政治课的最佳主议题是( )
A.生产工具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B.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
C.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社会形态变化D.生产力水平变化决定生产关系变化
23.为应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使我国经济尽快适应新常态,继续稳步高质量发展,我国深入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基于( )
①政治体制决定经济发展的走向②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于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是一处年代跨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涉及玉石器制作性质的中心性大遗址。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工具和制骨、植物遗存,还首次发现了中原地区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据此可推断,在当时(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共同劳动逐渐取代个体劳动
③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④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认真研读过《资本论》的萧伯纳,声言自己是“一个无产者”。有一次,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资本家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闹饥荒!”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闹饥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
①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养肥资本家②资本家残酷压迫工人实现了财富增长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④工人得到的剩余价值不能使自己吃好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0分,请考生要求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由此确立。墓葬之间也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小墓墓穴十分简陋,只有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
材料二 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
材料三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隶那样可以被买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始社会为什么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2)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一次社会进步。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材料二 1847年11月底,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写成了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依据材料一并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作出的主要贡献。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南方谈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9.材料一 欧文运用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深层次的批判。首次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劳动价值论)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和谐社会”的方案。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试办共产主义新村——“新和谐”村,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欧文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改革社会的理想主张,这标志着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欧文的这些想法只能是幻想,行动的结局也必然是失败。
材料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第一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这部分内容是由马克思本人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二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设计,又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这部分内容是由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者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应用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应用设计。
(1)小组讨论:共产主义新村——“新和谐”村,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2)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恩格斯用诗一般的文字,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70多年来,这部著作所蕴含的思想的光芒穿越时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文献之一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的故事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过程中,还有这样一段佳话。红糖蘸粽子是义乌春节传统食物。一日,母亲送完餐后,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 ”正忙着翻译的陈望道应声答道:“够甜,够甜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陈望道的嘴角满是墨汁,红糖一点儿没动。母子二人相视大笑,陈望道粽子蘸墨汁,还连声说甜的“糗事”,让信仰有了滋味。
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为什么“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D C A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B B C B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D B C
26.(1)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③随着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由此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2)判断社会形态更替是否是历史的进步的主要标准是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社会建立以后,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7.(1)创立了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指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
(2)《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8.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③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更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9.(1)欧文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因此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2)①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0.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共产党宣言》发表,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