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3.指南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教鄂教版目录1情境与问题2探究与发现3研讨与拓展4回顾与练习5总结与评价科学观念:1. 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工具,其核心是磁针(被磁化的钢针);2. 理解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是指南针工作的原理;3. 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如沈括的记载)。科学思维:1. 通过对比不同形状磁铁(条形、环形)的指向性,归纳“磁铁能指示南北”的共性;2. 能分析指南针各部分(磁针、外壳、方位盘)的功能,发展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维;3. 能基于实验现象(如磁针静止方向)推理“地球是个大磁体”。核心素养探究实践:1. 能根据需求设计并制作简易指南针(如水浮法、悬挂法),完成“设计—制作—测试—改进”全过程;2. 能使用自制的指南针测量方向(如窗户朝向),并记录数据;3. 能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如指针晃动、指向不准)提出改进方案(如加防风罩、固定方位盘)。态度责任:1. 对“自制工具”产生兴趣,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习惯;2. 体会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文化认同;3. 意识到指南针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核心素养1.情境与问题学习任务聚焦同学们,在户外迷路时,怎样才能快速辨别方向呢?聚焦古代没有手机,人们用什么工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指南针’——古人智慧的结晶!聚焦2.探索与发现学习任务环节1:认识指南针——结构与功能任务一:观察指南针,完成结构记录表(结合图“指南针结构记录表”)。探索磁针方向盘外壳支架环节1:认识指南针——结构与功能任务一:指南针的结构记录表探索结构名称 功能描述(结合观察)外壳(塑料/金属) 防风、防水、保护磁针、防止碰撞磁针 被磁化的钢针,能自由转动并指向南北方位盘(刻度) 标注“东、南、西、北”,帮助读取方向悬挂线/支架 固定磁针,使其能自由旋转环节1:认识指南针——结构与功能任务二:讨论“指南针的使用方法,以及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方向”探索把指南针保持水平。旋转底盘,使南、北刻度线与指针重合环节1:认识指南针——结构与功能任务二:讨论“指南针的使用方法,以及指南针为什么能指示方向探索磁铁静止时N极指向北,S极指向南。磁针是磁铁,地球是个大磁体,磁针被地球磁场吸引/排斥,从而指向南北。 环节2:制作指南针——设计与实践任务一:设计指南针探索学生分组绘制设计图(标注材料、步骤),并分享思路 环节2:制作指南针——设计与实践任务二:制作简易指南针① 磁化钢针:用磁铁的N极沿钢针同一方向摩擦20次(强调“安全”:轻拿钢针,避免扎手);② 制作浮具:将塑料碗装水,放入硬纸板(中间戳小孔固定钢针);③ 测试指向:将磁化的钢针轻轻放在纸板上,观察静止时的方向。探索在吹塑纸下面 环节2:制作指南针——设计与实践任务三:改进指南针测试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加防风罩(纸筒)、固定方位盘(用胶带粘牢)、选择更光滑的浮具(减少摩擦)。探索 环节2:制作指南针——设计与实践探索3.研讨与拓展学习任务研讨:“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四种制作指南针的方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缕悬法),还发现指南针‘偏东’——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磁偏角’记录,比西方早400多年!”研讨研讨4.回顾与学习学习任务回顾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工具,核心是磁针。制作时需要磁化钢针,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碰撞、减少干扰。2.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最早记录了磁偏角,真了不起!一、选择题。练习6. 指南针的指针其实就是一根被磁化的钢针。( √ )7. 制作指南针时,用磁铁来回摩擦钢针可以使它更快获得磁性。( × )8. 指南针的方位盘是为了美观,没有实际作用。( × )9. 沈括发现的“指南针偏东”现象,说明地球不是正球体。( × )10. 用塑料碗装水制作水浮法指南针时,钢针需要完全浸没在水中。( × )二、填空题。练习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工具,其核心部件是 指针。2.制作指南针时,需要用磁铁的磁极沿钢针同一方向摩擦,使其获得磁性,这一过程称为磁化。3.指南针的方位盘上标注的“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4.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四种制作指南针的方法,分别是水浮法、指甲旋定法、 碗唇旋定法 和缕悬法。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唇旋定法、缕悬法。5.总结与评价学习任务总结指南针制作步骤问题以及改进设计→制作小磁针(磁化 )→组装→测试问题:转动不灵活、易受干扰等改进:加防风罩、方位盘,优化支架科学态度合作学习评价学以致用作业课后作业:使用缕悬法,制作简易的指南针!并写出制作步骤。感谢您的聆听THANKS人教鄂教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