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磁极间的作用》教学设计课题 1.2 磁极间的作用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N极和S极),磁极间存在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 理解磁悬浮列车“悬浮”的原理是磁极间相互作用(通常是同名磁极相斥实现悬浮)。 3. 认识到磁铁的相互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且这一性质在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如磁悬浮技术)。科学思维: 能基于实验现象(如磁铁靠近时的运动状态:吸引或排斥)进行观察、记录与比较,归纳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 能运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悬浮列车悬浮、磁铁吸合现象),发展推理与模型思维。 通过对比不同磁铁组合(条形/蹄形/环形)的实验结果,形成“规律具有普适性”的科学认知。探究实践: 能设计并完成“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对比实验(如条形磁铁N-N、N-S、S-S靠近;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的磁极相互作用),观察并记录现象。 能安全操作实验器材(如轻拿轻放环形磁铁,避免摔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培养规范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能尝试利用磁极间相互作用设计简单装置(如模拟磁悬浮小球),体验“问题—猜想—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态度责任: 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保持好奇心,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认识到科学技术(如磁悬浮列车)的发展源于对磁学规律的应用,体会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在实验中养成爱护器材(如轻拿磁铁)、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归纳“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难点:理解磁悬浮列车悬浮的原理(同名磁极相斥的应用),并能用规律解释其他生活现象。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课堂导入(5分钟)——从生活现象到科学问题 情境创设:展示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的图片(蓝天白云背景)。 提问引导:“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你们知道是什么交通工具吗?它又是怎样行驶的?” 提问引导:“视频中的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却能‘悬浮’在轨道上行驶,比普通列车更快更稳。根据视频说一说,它为什么能‘浮’起来?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自由猜测:磁铁?反重力?) 播放视频 聚焦问题:“其实,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和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揭开这个秘密。”课 程 学 习 (二)课程学习(25分钟)——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环节1:明确探究任务(教材第7-8页基础实验) 任务布置:参考教材第7页“探究与实践”和第8页“做一做以下实验”,分组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一:将两块条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N-N、N-S、S-S、S-N),预测现象并记录实际观察结果(靠近时是吸引还是排斥?)。 实验二(可选):用蹄形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三:用环形磁铁(套在塑料棒上)的磁极相互靠近(参考教材第7页“轻拿轻放”提示),观察是否出现“悬浮”或排斥现象。 实验要求: 每组领取磁铁时注意安全(环形磁铁易断,需轻拿轻放,教材第7页/第3图红色提示!) 记录实验方法(如“条形磁铁N极与N极靠近”)、预测现象、实际现象,并小组讨论“发现了什么规律”。 环节2:实验观察与记录(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填写教材第8页的“磁极间相互作用记录表”(或教师提供的简化表格),重点记录不同磁极组合(同极/异极)时的运动状态(吸引/排斥)。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环形磁铁悬浮现象”的观察(若两块环形磁铁同极相对套在塑料棒上,可能因排斥出现间隙,类似“悬浮”)。 环节3:归纳规律(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每组分享实验现象(如“N-N靠近时互相推开”“N-S靠近时吸在一起”),教师用板书汇总不同组合的结果。 共同归纳:引导学生对比所有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同名磁极(如N-N、S-S)相互排斥,异名磁极(如N-S、S-N)相互吸引”,概括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教材第8页结论)。 追问深化:“为什么环形磁铁套在塑料棒上时,同极相对会‘悬浮’?这与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有什么联系?”(引出生活应用) (三)拓展应用(8分钟)——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联系生活:展示教材第9页“拓展活动”中的磁悬浮列车原理图(轨道磁体与车体磁体同极相对,产生排斥力抬升列车)。 原理讲解:磁悬浮列车通过在轨道和车体上安装磁铁,使两者同名磁极相对(如都为N极),利用“同极相斥”的力将列车“托起”,减少摩擦,从而实现高速、节能的行驶。 动手体验(可选):提供小磁铁和轻质小球,让学生尝试用同极磁铁“推开”小球,模拟悬浮效果(直观感受排斥力的作用)。课堂 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回顾:“今天咱们做了好几个磁铁实验,发现了磁极间的什么规律?磁悬浮列车靠什么悬浮?” 请不同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完善 。 强调:“‘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是很重要的磁学规律,它不仅能解释磁悬浮列车的原理,还藏在很多生活现象里。希望大家课后继续观察,发现更多磁的奥秘!”板书设计 实验发现: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不同磁极靠近时: 同名磁极(N-N/S-S)→相互排斥(推开) 异名磁极(N-S/S-N)→相互吸引(吸住) 规律总结: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生活应用: 磁悬浮列车(同极相斥悬浮)、磁铁吸铁等。教学反思 成功点:通过“磁悬浮列车”真实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分组实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从条形磁铁到环形磁铁),实验现象直观(排斥时磁铁推开、吸引时吸住),学生能主动归纳规律。 改进点:部分学生对“N极/S极”的判断可能不熟练(若磁铁未预先标注磁极),可提前用小磁针辅助标注;环形磁铁的悬浮实验需强调“同极相对”操作,避免学生混淆异极相吸的吸合现象。 延伸方向:课后可布置“寻找生活中的磁极相互作用现象”(如文具盒磁扣、门吸),进一步联系生活,深化科学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