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有质量吗》教学设计课题 2.5 空气有质量吗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物质,其质量可通过实验测量;2. 理解“空气有质量”的证据(如充气后物体质量增加);3.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空气质量”的估算方法(如矿泉水瓶、行李箱)。科学思维: 1. 能基于“固体/液体有质量”的前概念,提出“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可探究问题;2. 通过对比实验(充气 vs 未充气物体的质量变化),归纳“空气有质量”的结论;3. 能根据实验数据(如矿泉水瓶空气质量)进行合理估算(如行李箱空气质量)。探究实践: 1. 能规范使用电子秤测量物体质量(如未充气/充气篮球),完成实验记录表;2. 能通过天平比较未充气皮球与充气球配重绿豆的质量差异,分析空气的质量;3. 能与同伴合作设计“验证空气有质量”的简易实验(如用气球、塑料袋装空气称重)。态度责任: 1. 对“空气是否有质量”产生好奇,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如实记录数据;2. 体会科学测量工具(电子秤、天平)的发展对探究的帮助,培养“实证”精神;3. 意识到“空气质量”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室通风、行李箱重量),关注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验证“空气有质量”,理解“充气后物体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进入”难点: 从“充气前后质量差”推导“空气有质量”的抽象概念;结合生活实例估算空气质量(如行李箱)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聚焦 教师手持一个未充气的篮球和一个充气后的篮球(展示图片中女孩捧气球的场景),提问:“这两个篮球有什么不同?如果用电子秤称,哪个会更重?为什么?”(学生猜测:充气后更重,可能有空气) 展示图片中“电子秤测量苹果”的场景,追问:“固体有质量,液体有质量(如一杯水),看不见的空气有质量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空气有质量吗)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环节1:提出问题——空气是否有质量?(5分钟) 讨论交流: 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有质量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出现“有”或“没有”两种观点) 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气球充气后变重”“给轮胎打气后变沉”,初步支持“空气有质量”的猜想。 明确探究任务: “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教材中提到了两种方法:用电子秤测量充气前后的质量,或用天平比较未充气皮球与充气球配重的绿豆。”(结合图片中“探究与实践”部分的对话框) 环节2:实验探究——验证空气有质量(15分钟) 实验1:电子秤测量充气篮球的质量变化(结合图片左侧“电子秤测量篮球”) 实验步骤(教师示范,学生分组操作): ① 检查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打开电源,按“归零”按钮(显示屏示数为0); ② 测量未充气篮球:将篮球轻放在托盘上,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记录为m ); ③ 给篮球充气(教师辅助),再次测量充气后质量(记录为m ); ④ 计算质量差:Δm = m - m ,小组讨论“质量增加的原因”。 预期现象:充气后篮球质量增加(Δm > 0)。 结论推导:质量增加是因为空气进入了篮球,说明空气有质量。 实验2:天平比较未充气皮球与充气球配重绿豆(结合图片左侧“天平比较皮球”) 实验步骤(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① 调节天平平衡:将未充气的皮球放在左盘,右盘放绿豆,直至天平平衡(记录绿豆数量n ); ② 给皮球充气,再次将皮球放在左盘,右盘添加绿豆至平衡(记录绿豆数量n ); ③ 比较n 与n :n > n ,说明充气后皮球变重,是因为空气进入。 预期现象:充气后需要的绿豆更多(n > n )。 结论推导:空气进入皮球后,皮球的总质量增加,证明空气有质量。 实验记录与分析(结合图片中“空气质量实验记录表”) 环节3:拓展应用——空气的质量有多大?(8分钟) 阅读与讨论(结合图片右侧“空气的质量有多大”): 教师提问:“教材中说‘一个教室的空气质量比8岁儿童还大’,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学生结合“空气有质量”的结论,推测教室空间大,空气多,总质量大) 估算活动(结合图片中“矿泉水瓶空气质量约0.7克”): ① 教师展示矿泉水瓶(500mL),说明“1瓶矿泉水的空气质量约0.7克”; ② 提问:“一个行李箱能装40瓶矿泉水,估算行李箱中空气的质量相当于多少个曲别针?”(1个曲别针约0.5克); ③ 学生计算:40瓶×0.7克=28克;28克÷0.5克/个≈56个曲别针。 联系生活: 教师提问:“为什么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后,自行车会变重?为什么夏天自行车轮胎容易爆?”(学生结合“空气质量”解释:充气后轮胎内空气质量增加,总重量增大;温度升高,空气膨胀,压力增大)课堂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用“关键词填空”总结: “空气(有质量),证据是(充气后物体质量增加、天平需要更多配重)。测量空气质量可以用(电子秤、天平),生活中(教室、行李箱)的空气质量可以通过估算得到!”板书设计 空气有质量吗? 问题:空气有质量吗? 二、实验验证: 1. 电子秤测篮球:充气后质量增加→空气有质量 2. 天平测皮球:充气后需要更多绿豆→空气有质量 三、空气质量估算: 矿泉水瓶≈0.7克 → 行李箱≈56个曲别针 结论: 空气有质量,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空气有质量”,能解释充气后物体变重的现象(达标率约90%);估算活动中,部分学生对“单位换算”(如克与曲别针数量)理解较弱,需加强生活常识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