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新教材)七上第一章 专练2 关于温度测量的填空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新教材)七上第一章 专练2 关于温度测量的填空题

资源简介

【浙教版】(新教材)七上第一章 专练2 关于温度测量的填空题
一、填空题
1.(2024七上·义乌期中)一支自制温度计有121根均匀刻线,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21根刻线;把它插入沸水中,水银柱升高到第71根刻线。若选用摄氏温标,则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答案】-40~20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然后结合题中自制温度计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格数,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再根据总格数求出自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解答】 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由于该温度计第21根刻线下面有20根刻线,故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2℃×20)=-40℃;同理,第71根刻线上面还有50根线,即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50=20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40℃~200℃。
2.(2018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一单元月考试题(实验班))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丙稍小一些,甲和乙相同,乙玻璃管的内径稍细一些,甲和丙相同,由此可判断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此为:   。
【答案】丙、甲、乙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玻璃管呈圆柱形,圆柱体的体积V=Sh;
(2)玻璃泡的容积相同,那么装的液体的量相同,测量相同的温度膨胀的体积相同;
(3)先比较甲和乙的刻度线间距,然后比较甲和丙的刻度线间距,最后用甲做桥梁,将三者进行排队比较。
【解答】)温度计的玻璃管呈圆柱形,因此玻璃管内液体的体积V=Sh;
甲和乙玻璃泡的容积相等,那么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体积的变化量相同,即△V相同;
因为乙的内径稍细,即S比较小,所以乙液柱升高的高度△h比甲大,即刻度间距:乙>甲;
甲和丙的玻璃管的内径相同,即S相同;
因为丙的玻璃泡容积小,所以装的液体少,升高相同温度时体积的变化量△就小,那么液柱升高的就少,即刻度线的间距甲>丙。
由此可以判断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此为:丙、甲、乙。
3.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插入40℃的温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0cm,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cm。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cm,当插入某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cm,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
【答案】22;90 ℃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建立一个准确温度计和未刻度温度计,按照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出未知量。
【解答】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cm;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银柱的长度为2cm,
则测量100℃的沸水时,设水银柱的长度为L,则,
解得,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的长度:L=22cm。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插入沸水中显示22cm,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显示2cm,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cm,设此时热水的温度为t,则,
则热水的温度:t=90℃。
故答案为:22;90℃。
4.(2023七上·绍兴期末)有一只刻度不正确但是刻度均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只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为14℃;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为78℃,则:
(1)当乙的示数为5℃时,甲的示数为   。
(2)小明通过计算发现甲与乙的示数可以相等,此示数为   。
【答案】(1)-2℃
(2)11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当乙的示数为5℃时,根据得到:

解得:t甲=-2℃。
(2)当甲和乙的示数相等时,根据得到:

解得:t=110℃。
5. 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1 ℃,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 ℃后,再用该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了0. 5℃,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升高10 ℃,此时用该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偏高   ℃;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   ℃。
【答案】2;11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实际温度变化10℃,判断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从而得出测量值的误差情况;
沸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0℃,判断出温度计的示数差。
【解答】由题意知,实际温度变化10℃ ,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比原来偏多0. 5℃+1℃=1. 5℃,为10℃+1℃+0. 5℃=11. 5℃:所以温度再升高10℃,温度计的变化仍11. 5℃,比原来多变化1.5℃,所以测量值比原来偏高0. 5+1. 5=2℃.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之差为100℃ ,所以该温度计的示数之整为×100℃=115℃.
6. 有一支温度计,所标量程是-10~110℃,刻度是均匀的,但严重不准确。 校验时发现: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将其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而将其插入 100℃的沸水中时,示数是86℃。 若用它测得室温为 20℃,那么实际温度应为   ;该温度计的实际量程是   。
【答案】17.5℃;-20~1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①物理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中,将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1℃。
③温度计的实际量程就是温度计原来所标量程(-10℃~110℃)对应的实际温度值。
【解答】由题意知,该温度计上对应实际温度0~100℃共有:86格-6 格=80 格,
所以每个格表示的温度是
测得室温为20℃时,与实际温度0℃之间有: 20 格-6格=14格,
所以实际室温为1.25℃/格×14格=17.5℃ 。
温度计原来所标量程是-10~110℃;
则在-10℃刻度处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格+6格)×1.25℃/格=-20℃,
在110℃刻度处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10格-6 格)×1.25 ℃/格=130℃,
即该温度计的实际量程是-20~130℃。
7.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
【答案】1.8t+32;37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212华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华氏度;∴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即 ;又知:华氏温度起点为32华氏度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T=1.8t+3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
【分析】华氏温标跟摄氏温度的最大区别就是分度值不同。
8.(2024七上·嵊州期中)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温度计:一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选填“瓶内水”或“玻璃泡中空气”)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    。
【答案】(1)玻璃泡中空气
(2)用更细的玻璃棒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越高,气体膨胀越大,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越低;
(2)增大玻璃泡的体积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泡内空气体积变化大,提高灵敏度。
【解答】(1)该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容器中的气体,因此该温度计为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所以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玻璃泡中空气热胀冷缩。
(2)为了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液体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管径越细,截面积越小,那么高度变化就越大,温度计灵敏度就增大了。
(1)该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容器中的气体,因此该温度计为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所以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玻璃泡中空气热胀冷缩。
(2)为了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液体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管径越细,截面积越小,那么高度变化就越大,温度计灵敏度就增大了。
9.(2025七上·南浔期末)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把该温度计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等液柱稳定后,再放入50℃的水中,液柱移动了4cm。从50℃的水中取出温度计,稳定后,液柱向右正好移动了 1cm,则此时环境温度为   ℃。
【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
(2)37.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移动。
(2)气体温度计标注刻度的方法与普通温度计类似,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0摄氏度。再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100摄氏度,然后在以上2个刻度之间进行100等分标上刻度就成了一个温度计了。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以使细弯管再细一些。
【解答】(1)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气体的这一性质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移动。
(2)步骤一:计算温度变化与液柱移动距离的关系
已知从冰水混合物0℃放入50℃的水中,温度升高了50℃,液柱移动了4cm,
所以液柱每移动1cm对应的温度变化为。
步骤二:计算此时的环境温度
从50℃的水中取出后,液柱向右移动了1cm,这意味着温度降低了12.5 ℃ 。
那么此时的环境温度为50 ℃-12.5 ℃ =37.5 ℃ 。
10.(2023七上·拱墅期末)小明尝试自制一支温度计(如图甲)。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和B(如图乙)
(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2)读出刻度尺所测AB段长度为   厘米。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刚好移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
(2)2.5
(3)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工作;
(2)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两端与刻度尺刻线对齐的位置,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先计算出A和B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再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解答】 (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长度的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还要注意是从3.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是5.50cm,故物体的长度为5.50cm 3.00cm=2.50cm;
(3)由题知,液柱在A处时温度为10℃,液柱在B处时温度为60℃,
由图乙可知,10℃到60℃之间有25小格,每小格表示温度为,
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即从A到C共有10小格,即此时室内的温度为2℃×10+10℃=30℃。
11.(2024七上·浙江期中) 要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1)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玻璃泡浸没在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图乙所示为温度计稳定后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
(2)丙是体温计,某同学直接将示数为36.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待到示数稳定后读数为   ℃。
【答案】(1)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水)充分接触;19℃
(2)36.8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是为了让温度计受热均匀,温度计读数要看清分度值和液面位置。
(2)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解答】(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玻璃泡浸没在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水的热量均匀的传递给温度计,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面位置在20℃下面一格,所以水温是19℃。
(2)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故将示数为36.8℃的体温计插入温度为0℃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不会下降,仍为36.8℃;
12.(2020七上·金华期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如今疫情仍未结束,出入公共场所依然要带好口罩.发热和咳嗽是新馆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所以测量体温是监测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现发热病人时,一般采用水银体温计给患者复测体温,水银体温计利用   原理制成.
(2)以下是小嘉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2℃,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2℃,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嘉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   .
(3)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但分布均匀,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   ℃.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乙和丙
(3)29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
(3)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显示温度为t,实际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
(2)体温计的液柱不能自动流回液泡,只能在每次使用后甩动几下,帮助其流回液泡。在测量甲的体温前没有甩动,那么甲的体温不一定正确;在测量乙的体温时,体温计重新甩动,因此乙的体温一定正确。在测量丙的体温前,虽然没有甩动,但是丙的示数大于原来的示数,因此肯定是准确的,因此丙也是准确的.
那么一定正确的是乙和丙。
(3)当实际温度为30℃时,根据得到:

解得:t=29℃。
13.小范同学用普通水银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其读数是   。
(3)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Ⅰ.检查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
Ⅱ.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Ⅲ.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Ⅳ.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V.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当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25℃
(3)5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数;
(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读数为25℃;
(3)当实际温度为50℃时,根据得到:

解得:t'=50℃。
14.(2025七上·浙江期末)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都会热胀冷缩。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小宁制作了如图三支温度计:
温度℃ 17 19 21 23
h/ cm 30.2 25.0 19.8 14.6 9.4
(1)在给图甲所示的气体温度计标定刻度的过程中,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如表所示,则当水柱高为 9.4cm时, 温度为    ℃。
(2)如图乙是小宁设计并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要使该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变化更明显。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先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下方固定,上方安装一个指针,结合刻度盘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双层金属片会发生相应的弯曲,因而在气温升高或降低时,指针会向A或向B侧偏转。请判断,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填“A侧”或“B侧”)。
【答案】(1)25
(2)增大A的体积或者采用较细的吸管
(3)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温度变化时对应的水柱变化情况即可得出结论;
(2)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增大工作物质的体积,可以减小管子的横截面积
(3)双金属片受热时将向膨胀程度小的一侧弯曲。
【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每升高2℃,水柱降低5.2厘米,则当水柱从30.2厘米升降低到9.4厘米时,温度要从17℃升高8℃,变为25℃;
(2)此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要提高精确度,可以增大A的体积或者采用较细的吸管;
(3)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气温升高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
15.(2023七上·鄞州期中)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是4℃,82℃时的示数是80℃。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1)请你提出两条提高温度计精确度的建议:   ;   。
(2)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23℃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3)在什么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答案】(1)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泡
(2)因为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这支温度计每增加相同的示数时,实际温度的增加也是相同的;且当x=0℃时。y不可能也是0℃.由此可得:y和x的关系在形式上应为y=ax+b-----①(a、b为某一常量)
由于x1=4℃时,y1=2℃;x2=80℃时,y2=82℃,把这两组数据分别代入①式得到
4℃×a+b=2℃
80℃×a+b=82℃
解这个联立方程组得:,
即:----------②
把x3=23℃代入②式得:y3=22℃,
这表示当这支温度计示数为23℃时,实际温度为22℃。
(3)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即在数值上x=y,则在②式中令y=x,
即;
解之得:x=42℃,
即表示在42℃时温度计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把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更细一些;液体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玻璃管越细,那么液柱移动长度变化就越大,温度计灵敏度就增大了,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泡;
(2)(3)首先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根据它和标准温度计的比较,先计算出这支不准确温度计分度值的实际温度,然后利用新的分度值导出实际温度y与任意温度x的公式。然后根据条件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答】 (1)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因此建议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泡。
16.(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所示。
(1) 乙温度计是利用   这一原理制成的。
(2) 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
(3)装置改进:如果要提高两只温度计的测量精确度,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如果要扩大两支温度计的量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
【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低于
(3)玻璃泡大,玻璃管细;玻璃管增长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提高温度计精确度的方法有:增大试管的体积或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
【解答】(1)乙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甲温度计属于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试管所在的清水温度较低时,会使试管中的气体收缩,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故此时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
(3)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体积变化相同时,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使液面的变化更大,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
17.(2024七上·绍兴月考)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最早是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上方玻璃泡内装的是空气,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有色液柱。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   。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4)辐射温度计通过光学方法测定物体的辐射,进而得知物体的温度。新式“红外温度计”又叫“测温枪”,如图丁所示。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测温枪相比普通液体温度计的优势是   。
【答案】玻璃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增大玻璃泡/换用热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B;测量所需时间更短/测量时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利用的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即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气体体积收缩。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判断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2)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体温计内的液体是水银,而且体温计内的水银柱比较细,在读数时需要放大,应用了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原理.所以有刻度的一面制成三棱柱的形状,起到放大作用。
(3)双金属片温度计利用的是不同金属在相同受热条件下膨胀程度不同的性质。当温度升高时,膨胀程度大的金属会向膨胀程度小的金属一侧弯曲,从而带动指针偏转。
【解答】(1)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2)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增大玻璃泡或换用热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
(3)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所以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铁的那一边,即向B偏转。
(4)测温枪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具有的优点有:测量所需时间更短、测量时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等。
18.(2024七上·杭州期中)体温计是常见的测温工具,请据图回答:
(1)下图甲所示,体温计示数是   ℃,因体温计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选填“A”、“B”或“C”)。
(2)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构造有所不同。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能准确测量到 0.1 ℃
B.体温计测体温时可以离开人体后读数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 35~42 ℃之间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3)甲同学测量体温示数为 38 ℃,他没有向下甩就给乙同学测体温,测得的示数仍为38 ℃,则乙同学的体温(  )
A.一定等于 38 ℃ B.一定低于 38 ℃
C.可能高于 38 ℃ D.一定不高于 38 ℃
【答案】(1)37.7;A
(2)D
(3)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人体体温的仪器。
1、玻璃泡
体温计的下端有一个玻璃泡,里面装有水银(或其他感温液体,如酒精、煤油等,但常见的是水银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上面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2、细管(毛细管)
与玻璃泡相连的是一段非常细的毛细管。当体温计受热时,玻璃泡内的水银膨胀,由于毛细管很细,水银上升的高度会比较明显,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显示温度变化。
3、刻度
体温计上有刻度,一般从 35℃到 42℃,每一小格代表 0.1℃(有的体温计可能精度稍低,每小格 0.2℃)。这是因为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 36 - 37℃左右,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表示人体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个温度范围足以满足测量人体体温的需求。
【解答】(1)由图可知:体温计的示数在37-38℃,分度值是0.1℃,
故体温计的示数为:37℃+7×0.1℃=37.7℃;
体温计和温度计的构造不同,具有特殊的构造,我们读数时,应该沿凸起方向向里看,即从A方向观察,用的是物体在凸透镜焦点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就是放大镜的原理。
(2)A、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体温计能准确测量到0.1℃,故A正确;
B、体温计相比于普通温度计,其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使得体温计的液面不能自动回落,则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B正确;
C、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故C正确;
D、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则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的温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3)由于体温计相比于普通温度计,其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使得体温计的液面不能自动回落,当用一个示数为38℃的体温计给乙同学测量体温时,测量的结果为38℃,则乙同学的真实体温小于等于38℃。
故答案为:D。
19.(2023七上·龙港期末)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以后,小海想要在家里自制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沸点。
(1)他自制的温度计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他把这个温度计先后放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 标出了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 A 和 B。他又将自制的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边,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
(2)在实验室里,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分别是 98 ℃、95 ℃、103 ℃,有同学 猜 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小组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   。
(3)小海还完成如下实验:小瓶中装满带颜色的煤油,给小瓶配的橡皮塞上插进一根内径为 2
mm 的玻 璃管,使橡皮塞密封瓶口如图所示。分别把瓶子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沸水中,液面 稳定时记 下两个标记。小海在把 A、B 两点间分成 100 等份的过程中,发现刻度线太密不容易
标定温度值,若要把相邻刻度线的间距变大,需替换所用玻璃管,替换后的玻璃管的特点是   。
(4)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 后发现,当乙的 示数为 20℃时,甲的示数为 15℃;当乙的示数为 80℃时,甲的 示数为 95℃。问: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 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
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答案】(1)25℃
(2)将三支温度计插入同一杯沸腾的水中,比较三支温度计的示数;若三支温度计读数不同则说明温度计有偏差
(3)内径更细(横截面积更小)
(4)存在,温度为3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在温度计上,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2)同一物体的温度肯定为同一数值,将温度计都测量这个量,观察是否相同即可;
(3)根据V=SL可知,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的增大量相同,那么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则液柱升高的高度越大,精确度越高。
(4)在温度计上,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液面对准7cm,在沸水中液面对准3cm,则液面对准6cm时,根据得到:;
解得:t=25℃。
(2)验证方法为:将三支温度计插入同一杯沸腾的水中,比较三支温度计的示数;若三支温度计读数不同则说明温度计有偏差。
(3)小海在把 A、B 两点间分成 100 等份的过程中,发现刻度线太密不容易 标定温度值,若要把相邻刻度线的间距变大,需替换所用玻璃管,替换后的玻璃管的特点是内径更细(横截面积更小)。
(4)在温度计上,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
那么得到:;
解得:t=35℃。
20.(2024七上·柯桥期中)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都会热胀冷缩。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图甲是十七世纪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设计的一个温度计,他用一根细玻璃管的一端与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相同情况下   (选填“水”或“空气”)热胀冷缩效果不明显,由此可以推测出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关系是:A处   B处(选项“<"、“=”或“>”)。
(2)如图乙是小科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3)如图丙所示: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贴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所测物体的温度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由此可推测,铜片与铁片的膨胀程度相比较,   膨胀程度大(选填“铜片”、“铁片”或“无法确定”)。
【答案】(1)水;<
(2)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更大容积的玻璃瓶
(3)铜片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玻璃泡中装的物质是什么,就利用什么的热胀冷缩。
(2)自制温度液柱移动不明显,主要是玻璃管不够细或者是玻璃泡体积不够大造成的;
(3)金属的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热胀冷缩越明显,则金属的完全程度越大。
【解答】(1)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相同情况下,水热胀冷缩效果不明显。
伽利略温度计是气体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温度越高,气体受热膨胀,则液柱高度越低,故A处的温度<B处温度;
(2)为了使自制温度计变化更明显,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更大容积的玻璃瓶;
(3)由丙图可知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铜片一侧受温度影响更大。
21.(2023七上·杭州期中)某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所示。
(1)甲、乙两支简易温度计均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   性质制成的;
(2)为了给甲温度计标上刻度,该同学将装满红墨水的试管先后浸入到标准状况下的沸水、冰水混合物中,待玻璃管内的液面稳定后,液面处分别标示100℃和   ℃。
(3)将乙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
(4)如果要提高两温度计的准确性,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
(5)图丙温度计示数读作   。
【答案】(1)热胀冷缩
(2)0
(3)低于
(4)使用口径更细玻璃管
(5)零下38摄氏度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3)根据气体热胀冷缩性质来分析;
(4)玻璃管的内径越细,温度计越准确;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先认清分度值,还要注意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1)甲、乙两支简易温度计均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待玻璃管内的液面稳定后,液面处分别标示100℃和0℃;
(3)将乙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变小了,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知,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
(4)在液体或气体膨胀程度相同时,玻璃管越细,液柱移动的距离越大,也就越准确,因此如果要提高两温度计的准确性,应该使用口径更细玻璃管;
(5)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线以下,故示数读作零下38摄氏度。
22.(2024七上·温州期中)科学小组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
【知识储备】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项目任务】自制温度计,并用于温度测量。
【项目准备】基础材料:塑料瓶、吸管、水、橡皮泥、刻度尺、记号笔。
优化材料:自选。
【评价量规】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制定了评价量规,表中为部分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能较为直观地显示温度变化 结构完整 结构密闭性较差,无法显示温度变化
最小刻度 达到1℃ 达到5℃ 达到10℃
【项目制作】小组同学使用水进行温度计的制作,再对组装好的自制温度计标记刻度。
①标注100℃刻度:将自制温度计置于沸水中,待液柱稳定后在硬卡纸上标出刻度;
②标注0℃刻度:   ,待液柱稳定后在硬卡纸上标出刻度;
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20cm,在0℃和100℃之间进行40等分,标定剩余刻度。
【展示交流】小科认为,用红墨水来制作效果会更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小组展示时发现,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温度计,放入相同温度的水中,液面上升的速度和最终液柱高度都不同(如图所示,液柱高度:甲<乙<丙),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项目评价】根据评价表,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这一指标被评为“合格”。为使其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温度计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下降;将自制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同意,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丙中空气多,故液柱上升最高;换用直径更细的吸管或换用更大的塑料瓶,可使液柱变化明显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知识储备】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分析;
【项目制作】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展示交流】玻璃管是无色透明的,如果液体也是无色透明的,那么不容易观察液柱的高低变化。
根据空气和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幅度大小解答;
【项目评价】根据V=Sh可知,塑料瓶的体积越大,玻璃管的直径越小,则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柱的变化更大,测量越准确。
【解答】【知识储备】根据图片可知,当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时,空气的体积减小,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此时温度下降。
【项目制作】 ②标注0℃刻度: 将自制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待液柱稳定后在硬卡纸上标出刻度;
【展示交流】 小科认为,用红墨水来制作效果会更好, 我同意她的观点,理由是: 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 。
小组展示时发现,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温度计,放入相同温度的水中,液面上升的速度和最终液柱高度都不同(如图所示,液柱高度:甲<乙<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丙中空气多,故液柱上升最高 。
【项目评价】 对该温度计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换用直径更细的吸管或换用更大的塑料瓶,可使液柱变化明显 。
23.(2023七上·义乌期末)小彬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觉得温度计太小不易观察读数,所以想制作一个“放大版”的温度计,为了能够精确测量,他查询到了一根标准温度计在20℃时水银的体积为10mL,水银柱横截面积为5mm2,从20℃到100℃的距离为10cm;他设计的“放大版”温度计水银柱横截面积为1.5cm2,从20℃到100℃的距离为30cm,水银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 的,在“放大版”温度计 20℃时其内部的水银体积为    ml
【答案】液体热胀冷缩;90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相同的水银温度计,在变化相同的温度时,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原来的体积之比。
【解答】(1)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相同的水银温度计,在变化相同的温度时,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原来的体积之比,
即:;
解得:V=900mL。
24.(2021七上·余杭期中)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3.3厘米;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28.3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温度上升1℃时,液柱升高   毫米。当温度计的液柱为8.3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是   ℃
【答案】2.5;2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当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水银受热时,水银柱会上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就可知道温度的高低;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0和 100之间分为 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摄氏度,零摄氏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解答】 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3.3厘米 ,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28.3厘米 ,沸水的温度为100℃,3.3cm到28.3cm之间是均匀的刻度,有25cm长度,相当于把100℃分为25cm,故每一厘米==4℃/cm,故每上升一度=1÷4℃/cm=0.25cm=2.5mm;当液柱的高度为8.3cm时,距离3.3cm有5cm长度,而每一厘米有4℃,5cm×4℃/cm=20℃。
故答案为:2.5;20.
25.(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
(1)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    ℃
(2)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    ℃
【答案】(1)140
(2)-60℃~2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 。先算出每1小格的温度,以30格为标准算出100格处的温度;
2、根据30格为0 ℃ ,计算出第1格表示的温度和第150格表示的温度,即是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解答】(1)由题意可知,30格处表示的温度为0 ℃ ,80格处的温度为100 ℃ 。每1小格的温度为:,第100格处的温度为(100-30) ×2℃ =140℃ ;
(2)第1小格的温度为:(0-30) ×2℃ =-60 ℃,第150格的温度为(150-30) ×2℃ =240 ×2℃ 。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 -60℃~240℃ 。
故答案为:(1)140℃ (2) -60℃~240℃
26.(2023七上·杭州期中)(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科把自制的刻度均匀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测得冰水混合物的示数在处,测得沸水的示数在处,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在31cm处,则液体实际温度是:   。
(2)如图所示体温计,离开人体一段时间后液柱   (选填“会”或“不会”)降至室温。
【答案】(1)20℃
(2)不会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15℃,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5℃,中间是8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用它来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1,距离15℃有16个小格,求出16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15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2)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体温计内有特殊构造,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会下降;
【解答】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在31cm处,则液体实际温度是:1.25℃×(31﹣15)+0℃=20℃。
(2)体温计内有特殊构造,直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因此体温计离开人体,一段时间后液柱不会降至室温;
1 / 1【浙教版】(新教材)七上第一章 专练2 关于温度测量的填空题
一、填空题
1.(2024七上·义乌期中)一支自制温度计有121根均匀刻线,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下降到第21根刻线;把它插入沸水中,水银柱升高到第71根刻线。若选用摄氏温标,则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
2.(2018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一单元月考试题(实验班))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丙稍小一些,甲和乙相同,乙玻璃管的内径稍细一些,甲和丙相同,由此可判断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此为:   。
3.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插入40℃的温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0cm,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cm。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cm,当插入某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cm,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
4.(2023七上·绍兴期末)有一只刻度不正确但是刻度均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只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为14℃;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为78℃,则:
(1)当乙的示数为5℃时,甲的示数为   。
(2)小明通过计算发现甲与乙的示数可以相等,此示数为   。
5. 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1 ℃,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 ℃后,再用该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了0. 5℃,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升高10 ℃,此时用该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偏高   ℃;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   ℃。
6. 有一支温度计,所标量程是-10~110℃,刻度是均匀的,但严重不准确。 校验时发现:在标准大气压下,当将其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而将其插入 100℃的沸水中时,示数是86℃。 若用它测得室温为 20℃,那么实际温度应为   ;该温度计的实际量程是   。
7.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l℉。则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是F=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   ℃。
8.(2024七上·嵊州期中)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的一个温度计:一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选填“瓶内水”或“玻璃泡中空气”)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    。
9.(2025七上·南浔期末)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
(1)此温度计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
(2)把该温度计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等液柱稳定后,再放入50℃的水中,液柱移动了4cm。从50℃的水中取出温度计,稳定后,液柱向右正好移动了 1cm,则此时环境温度为   ℃。
10.(2023七上·拱墅期末)小明尝试自制一支温度计(如图甲)。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6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和B(如图乙)
(1)此温度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2)读出刻度尺所测AB段长度为   厘米。
(3)利用该温度计测室内温度,液柱右侧刚好移到C处,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   ℃。
11.(2024七上·浙江期中) 要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1)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玻璃泡浸没在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图乙所示为温度计稳定后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温度为   。
(2)丙是体温计,某同学直接将示数为36.8℃的体温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待到示数稳定后读数为   ℃。
12.(2020七上·金华期中)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如今疫情仍未结束,出入公共场所依然要带好口罩.发热和咳嗽是新馆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所以测量体温是监测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现发热病人时,一般采用水银体温计给患者复测体温,水银体温计利用   原理制成.
(2)以下是小嘉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2℃,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2℃,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嘉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   .
(3)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但分布均匀,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   ℃.
13.小范同学用普通水银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
(2)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其读数是   。
(3)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Ⅰ.检查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
Ⅱ.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Ⅲ.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Ⅳ.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V.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当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   ℃。
14.(2025七上·浙江期末)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都会热胀冷缩。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小宁制作了如图三支温度计:
温度℃ 17 19 21 23
h/ cm 30.2 25.0 19.8 14.6 9.4
(1)在给图甲所示的气体温度计标定刻度的过程中,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如表所示,则当水柱高为 9.4cm时, 温度为    ℃。
(2)如图乙是小宁设计并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要使该温度计玻璃管内液柱变化更明显。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先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下方固定,上方安装一个指针,结合刻度盘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双层金属片会发生相应的弯曲,因而在气温升高或降低时,指针会向A或向B侧偏转。请判断,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填“A侧”或“B侧”)。
15.(2023七上·鄞州期中)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是4℃,82℃时的示数是80℃。仔细观察,发现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1)请你提出两条提高温度计精确度的建议:   ;   。
(2)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23℃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3)在什么温度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16.(2024七上·拱墅期末)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所示。
(1) 乙温度计是利用   这一原理制成的。
(2) 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
(3)装置改进:如果要提高两只温度计的测量精确度,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如果要扩大两支温度计的量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
17.(2024七上·绍兴月考)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如图甲最早是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上方玻璃泡内装的是空气,玻璃管中间有一段有色液柱。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   。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4)辐射温度计通过光学方法测定物体的辐射,进而得知物体的温度。新式“红外温度计”又叫“测温枪”,如图丁所示。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测温枪相比普通液体温度计的优势是   。
18.(2024七上·杭州期中)体温计是常见的测温工具,请据图回答:
(1)下图甲所示,体温计示数是   ℃,因体温计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方向观察(选填“A”、“B”或“C”)。
(2)体温计和一般温度计构造有所不同。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能准确测量到 0.1 ℃
B.体温计测体温时可以离开人体后读数
C.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 35~42 ℃之间
D.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冰水的温度
(3)甲同学测量体温示数为 38 ℃,他没有向下甩就给乙同学测体温,测得的示数仍为38 ℃,则乙同学的体温(  )
A.一定等于 38 ℃ B.一定低于 38 ℃
C.可能高于 38 ℃ D.一定不高于 38 ℃
19.(2023七上·龙港期末)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以后,小海想要在家里自制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沸点。
(1)他自制的温度计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他把这个温度计先后放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 标出了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 A 和 B。他又将自制的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边,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
(2)在实验室里,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分别是 98 ℃、95 ℃、103 ℃,有同学 猜 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小组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个猜想:   。
(3)小海还完成如下实验:小瓶中装满带颜色的煤油,给小瓶配的橡皮塞上插进一根内径为 2
mm 的玻 璃管,使橡皮塞密封瓶口如图所示。分别把瓶子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沸水中,液面 稳定时记 下两个标记。小海在把 A、B 两点间分成 100 等份的过程中,发现刻度线太密不容易
标定温度值,若要把相邻刻度线的间距变大,需替换所用玻璃管,替换后的玻璃管的特点是   。
(4)现有一支刻度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 后发现,当乙的 示数为 20℃时,甲的示数为 15℃;当乙的示数为 80℃时,甲的 示数为 95℃。问: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 使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
那么该温度是多少?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20.(2024七上·柯桥期中)一般情况下固体、液体、气体都会热胀冷缩。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图甲是十七世纪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设计的一个温度计,他用一根细玻璃管的一端与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整个装置不漏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相同情况下   (选填“水”或“空气”)热胀冷缩效果不明显,由此可以推测出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关系是:A处   B处(选项“<"、“=”或“>”)。
(2)如图乙是小科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3)如图丙所示: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贴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所测物体的温度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由此可推测,铜片与铁片的膨胀程度相比较,   膨胀程度大(选填“铜片”、“铁片”或“无法确定”)。
21.(2023七上·杭州期中)某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所示。
(1)甲、乙两支简易温度计均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   性质制成的;
(2)为了给甲温度计标上刻度,该同学将装满红墨水的试管先后浸入到标准状况下的沸水、冰水混合物中,待玻璃管内的液面稳定后,液面处分别标示100℃和   ℃。
(3)将乙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
(4)如果要提高两温度计的准确性,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
(5)图丙温度计示数读作   。
22.(2024七上·温州期中)科学小组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
【知识储备】历史上温度计的发明:1593年,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支温度计,以被水封住的空气作为测温物质(如图)。若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玻璃管中水柱上升,说明温度在   (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项目任务】自制温度计,并用于温度测量。
【项目准备】基础材料:塑料瓶、吸管、水、橡皮泥、刻度尺、记号笔。
优化材料:自选。
【评价量规】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制定了评价量规,表中为部分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装置结构 结构完整,能较为直观地显示温度变化 结构完整 结构密闭性较差,无法显示温度变化
最小刻度 达到1℃ 达到5℃ 达到10℃
【项目制作】小组同学使用水进行温度计的制作,再对组装好的自制温度计标记刻度。
①标注100℃刻度:将自制温度计置于沸水中,待液柱稳定后在硬卡纸上标出刻度;
②标注0℃刻度:   ,待液柱稳定后在硬卡纸上标出刻度;
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20cm,在0℃和100℃之间进行40等分,标定剩余刻度。
【展示交流】小科认为,用红墨水来制作效果会更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小组展示时发现,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温度计,放入相同温度的水中,液面上升的速度和最终液柱高度都不同(如图所示,液柱高度:甲<乙<丙),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
【项目评价】根据评价表,甲温度计的最小刻度这一指标被评为“合格”。为使其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温度计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23.(2023七上·义乌期末)小彬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觉得温度计太小不易观察读数,所以想制作一个“放大版”的温度计,为了能够精确测量,他查询到了一根标准温度计在20℃时水银的体积为10mL,水银柱横截面积为5mm2,从20℃到100℃的距离为10cm;他设计的“放大版”温度计水银柱横截面积为1.5cm2,从20℃到100℃的距离为30cm,水银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 的,在“放大版”温度计 20℃时其内部的水银体积为    ml
24.(2021七上·余杭期中)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3.3厘米;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28.3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温度上升1℃时,液柱升高   毫米。当温度计的液柱为8.3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是   ℃
25.(2020七上·杭州月考)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则:
(1)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    ℃
(2)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    ℃
26.(2023七上·杭州期中)(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科把自制的刻度均匀的液体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测得冰水混合物的示数在处,测得沸水的示数在处,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在31cm处,则液体实际温度是:   。
(2)如图所示体温计,离开人体一段时间后液柱   (选填“会”或“不会”)降至室温。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40~20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然后结合题中自制温度计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格数,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再根据总格数求出自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解答】 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
由于该温度计第21根刻线下面有20根刻线,故则该温度计最下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2℃×20)=-40℃;同理,第71根刻线上面还有50根线,即最上面的刻度对应的温度是:100℃+2℃×50=20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40℃~200℃。
2.【答案】丙、甲、乙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玻璃管呈圆柱形,圆柱体的体积V=Sh;
(2)玻璃泡的容积相同,那么装的液体的量相同,测量相同的温度膨胀的体积相同;
(3)先比较甲和乙的刻度线间距,然后比较甲和丙的刻度线间距,最后用甲做桥梁,将三者进行排队比较。
【解答】)温度计的玻璃管呈圆柱形,因此玻璃管内液体的体积V=Sh;
甲和乙玻璃泡的容积相等,那么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体积的变化量相同,即△V相同;
因为乙的内径稍细,即S比较小,所以乙液柱升高的高度△h比甲大,即刻度间距:乙>甲;
甲和丙的玻璃管的内径相同,即S相同;
因为丙的玻璃泡容积小,所以装的液体少,升高相同温度时体积的变化量△就小,那么液柱升高的就少,即刻度线的间距甲>丙。
由此可以判断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此为:丙、甲、乙。
3.【答案】22;90 ℃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建立一个准确温度计和未刻度温度计,按照对应线段成比例,求出未知量。
【解答】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入4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cm;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银柱的长度为2cm,
则测量100℃的沸水时,设水银柱的长度为L,则,
解得,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的长度:L=22cm。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插入沸水中显示22cm,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显示2cm,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20cm,设此时热水的温度为t,则,
则热水的温度:t=90℃。
故答案为:22;90℃。
4.【答案】(1)-2℃
(2)11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当乙的示数为5℃时,根据得到:

解得:t甲=-2℃。
(2)当甲和乙的示数相等时,根据得到:

解得:t=110℃。
5.【答案】2;11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实际温度变化10℃,判断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从而得出测量值的误差情况;
沸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100℃,判断出温度计的示数差。
【解答】由题意知,实际温度变化10℃ ,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比原来偏多0. 5℃+1℃=1. 5℃,为10℃+1℃+0. 5℃=11. 5℃:所以温度再升高10℃,温度计的变化仍11. 5℃,比原来多变化1.5℃,所以测量值比原来偏高0. 5+1. 5=2℃.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之差为100℃ ,所以该温度计的示数之整为×100℃=115℃.
6.【答案】17.5℃;-20~1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①物理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中,将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个小格,每个小格表示1℃。
③温度计的实际量程就是温度计原来所标量程(-10℃~110℃)对应的实际温度值。
【解答】由题意知,该温度计上对应实际温度0~100℃共有:86格-6 格=80 格,
所以每个格表示的温度是
测得室温为20℃时,与实际温度0℃之间有: 20 格-6格=14格,
所以实际室温为1.25℃/格×14格=17.5℃ 。
温度计原来所标量程是-10~110℃;
则在-10℃刻度处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格+6格)×1.25℃/格=-20℃,
在110℃刻度处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10格-6 格)×1.25 ℃/格=130℃,
即该温度计的实际量程是-20~130℃。
7.【答案】1.8t+32;37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212华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分,每一等分代表1华氏度;∴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即 ;又知:华氏温度起点为32华氏度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T=1.8t+3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
【分析】华氏温标跟摄氏温度的最大区别就是分度值不同。
8.【答案】(1)玻璃泡中空气
(2)用更细的玻璃棒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越高,气体膨胀越大,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越低;
(2)增大玻璃泡的体积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泡内空气体积变化大,提高灵敏度。
【解答】(1)该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容器中的气体,因此该温度计为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所以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玻璃泡中空气热胀冷缩。
(2)为了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液体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管径越细,截面积越小,那么高度变化就越大,温度计灵敏度就增大了。
(1)该温度计的工作物质是容器中的气体,因此该温度计为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所以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玻璃泡中空气热胀冷缩。
(2)为了提高气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液体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管径越细,截面积越小,那么高度变化就越大,温度计灵敏度就增大了。
9.【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
(2)37.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移动。
(2)气体温度计标注刻度的方法与普通温度计类似,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此装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标上0摄氏度。再将它放在沸水中液柱处标上100摄氏度,然后在以上2个刻度之间进行100等分标上刻度就成了一个温度计了。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以使细弯管再细一些。
【解答】(1)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温度计就是利用气体的这一性质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挤压上方的液柱,液柱就会向左移动。
(2)步骤一:计算温度变化与液柱移动距离的关系
已知从冰水混合物0℃放入50℃的水中,温度升高了50℃,液柱移动了4cm,
所以液柱每移动1cm对应的温度变化为。
步骤二:计算此时的环境温度
从50℃的水中取出后,液柱向右移动了1cm,这意味着温度降低了12.5 ℃ 。
那么此时的环境温度为50 ℃-12.5 ℃ =37.5 ℃ 。
10.【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
(2)2.5
(3)3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工作;
(2)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两端与刻度尺刻线对齐的位置,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先计算出A和B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再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解答】 (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
(2)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长度的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还要注意是从3.00cm开始测起的,末端刻度值是5.50cm,故物体的长度为5.50cm 3.00cm=2.50cm;
(3)由题知,液柱在A处时温度为10℃,液柱在B处时温度为60℃,
由图乙可知,10℃到60℃之间有25小格,每小格表示温度为,
液柱右侧正好移动到C处,即从A到C共有10小格,即此时室内的温度为2℃×10+10℃=30℃。
11.【答案】(1)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水)充分接触;19℃
(2)36.8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水中,是为了让温度计受热均匀,温度计读数要看清分度值和液面位置。
(2)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解答】(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要把玻璃泡浸没在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水的热量均匀的传递给温度计,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面位置在20℃下面一格,所以水温是19℃。
(2)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故将示数为36.8℃的体温计插入温度为0℃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不会下降,仍为36.8℃;
12.【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乙和丙
(3)29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因此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据此分析判断;
(3)温度计上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因此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显示温度为t,实际温度为t',那么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1)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
(2)体温计的液柱不能自动流回液泡,只能在每次使用后甩动几下,帮助其流回液泡。在测量甲的体温前没有甩动,那么甲的体温不一定正确;在测量乙的体温时,体温计重新甩动,因此乙的体温一定正确。在测量丙的体温前,虽然没有甩动,但是丙的示数大于原来的示数,因此肯定是准确的,因此丙也是准确的.
那么一定正确的是乙和丙。
(3)当实际温度为30℃时,根据得到:

解得:t=29℃。
13.【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25℃
(3)5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液面位置读数;
(3)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值的变化量成正比。设实际温度为t,显示温度为t',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解答】(1)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2)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读数为25℃;
(3)当实际温度为50℃时,根据得到:

解得:t'=50℃。
14.【答案】(1)25
(2)增大A的体积或者采用较细的吸管
(3)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温度变化时对应的水柱变化情况即可得出结论;
(2)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增大工作物质的体积,可以减小管子的横截面积
(3)双金属片受热时将向膨胀程度小的一侧弯曲。
【解答】(1)由表格数据可知每升高2℃,水柱降低5.2厘米,则当水柱从30.2厘米升降低到9.4厘米时,温度要从17℃升高8℃,变为25℃;
(2)此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要提高精确度,可以增大A的体积或者采用较细的吸管;
(3)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气温升高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
15.【答案】(1)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泡
(2)因为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这支温度计每增加相同的示数时,实际温度的增加也是相同的;且当x=0℃时。y不可能也是0℃.由此可得:y和x的关系在形式上应为y=ax+b-----①(a、b为某一常量)
由于x1=4℃时,y1=2℃;x2=80℃时,y2=82℃,把这两组数据分别代入①式得到
4℃×a+b=2℃
80℃×a+b=82℃
解这个联立方程组得:,
即:----------②
把x3=23℃代入②式得:y3=22℃,
这表示当这支温度计示数为23℃时,实际温度为22℃。
(3)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即在数值上x=y,则在②式中令y=x,
即;
解之得:x=42℃,
即表示在42℃时温度计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把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更细一些;液体膨胀体积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玻璃管越细,那么液柱移动长度变化就越大,温度计灵敏度就增大了,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泡;
(2)(3)首先知道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根据它和标准温度计的比较,先计算出这支不准确温度计分度值的实际温度,然后利用新的分度值导出实际温度y与任意温度x的公式。然后根据条件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答】 (1)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因此建议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玻璃泡。
16.【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
(2)低于
(3)玻璃泡大,玻璃管细;玻璃管增长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提高温度计精确度的方法有:增大试管的体积或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
【解答】(1)乙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甲温度计属于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试管所在的清水温度较低时,会使试管中的气体收缩,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故此时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
(3)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体积变化相同时,换用直径更细的玻璃管可以在温度变化相同时,使液面的变化更大,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增长玻璃管可以扩大温度计的量程。
17.【答案】玻璃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换用更细的玻璃管/增大玻璃泡/换用热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B;测量所需时间更短/测量时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利用的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即当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气体体积收缩。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判断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2)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体温计内的液体是水银,而且体温计内的水银柱比较细,在读数时需要放大,应用了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原理.所以有刻度的一面制成三棱柱的形状,起到放大作用。
(3)双金属片温度计利用的是不同金属在相同受热条件下膨胀程度不同的性质。当温度升高时,膨胀程度大的金属会向膨胀程度小的金属一侧弯曲,从而带动指针偏转。
【解答】(1)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气体的热胀冷缩。它的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2)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增大玻璃泡或换用热膨胀系数更大的液体。
(3)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所以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铁的那一边,即向B偏转。
(4)测温枪只要把“枪口”对准待测物体,“枪尾”的显示屏里就能用数字直接报告那个物体的温度,具有的优点有:测量所需时间更短、测量时不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等。
18.【答案】(1)37.7;A
(2)D
(3)D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人体体温的仪器。
1、玻璃泡
体温计的下端有一个玻璃泡,里面装有水银(或其他感温液体,如酒精、煤油等,但常见的是水银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上面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2、细管(毛细管)
与玻璃泡相连的是一段非常细的毛细管。当体温计受热时,玻璃泡内的水银膨胀,由于毛细管很细,水银上升的高度会比较明显,这样可以更精确地显示温度变化。
3、刻度
体温计上有刻度,一般从 35℃到 42℃,每一小格代表 0.1℃(有的体温计可能精度稍低,每小格 0.2℃)。这是因为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 36 - 37℃左右,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表示人体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个温度范围足以满足测量人体体温的需求。
【解答】(1)由图可知:体温计的示数在37-38℃,分度值是0.1℃,
故体温计的示数为:37℃+7×0.1℃=37.7℃;
体温计和温度计的构造不同,具有特殊的构造,我们读数时,应该沿凸起方向向里看,即从A方向观察,用的是物体在凸透镜焦点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也就是放大镜的原理。
(2)A、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则体温计能准确测量到0.1℃,故A正确;
B、体温计相比于普通温度计,其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使得体温计的液面不能自动回落,则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B正确;
C、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故C正确;
D、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则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冰水的温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3)由于体温计相比于普通温度计,其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使得体温计的液面不能自动回落,当用一个示数为38℃的体温计给乙同学测量体温时,测量的结果为38℃,则乙同学的真实体温小于等于38℃。
故答案为:D。
19.【答案】(1)25℃
(2)将三支温度计插入同一杯沸腾的水中,比较三支温度计的示数;若三支温度计读数不同则说明温度计有偏差
(3)内径更细(横截面积更小)
(4)存在,温度为3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在温度计上,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设温度为t,液柱长度为L,则它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2)同一物体的温度肯定为同一数值,将温度计都测量这个量,观察是否相同即可;
(3)根据V=SL可知,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的增大量相同,那么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则液柱升高的高度越大,精确度越高。
(4)在温度计上,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液面对准7cm,在沸水中液面对准3cm,则液面对准6cm时,根据得到:;
解得:t=25℃。
(2)验证方法为:将三支温度计插入同一杯沸腾的水中,比较三支温度计的示数;若三支温度计读数不同则说明温度计有偏差。
(3)小海在把 A、B 两点间分成 100 等份的过程中,发现刻度线太密不容易 标定温度值,若要把相邻刻度线的间距变大,需替换所用玻璃管,替换后的玻璃管的特点是内径更细(横截面积更小)。
(4)在温度计上,刻度是均匀的,即温度的变化量与刻度的变化量成正比,
那么得到:;
解得:t=35℃。
20.【答案】(1)水;<
(2)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更大容积的玻璃瓶
(3)铜片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玻璃泡中装的物质是什么,就利用什么的热胀冷缩。
(2)自制温度液柱移动不明显,主要是玻璃管不够细或者是玻璃泡体积不够大造成的;
(3)金属的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热胀冷缩越明显,则金属的完全程度越大。
【解答】(1)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相同情况下,水热胀冷缩效果不明显。
伽利略温度计是气体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温度越高,气体受热膨胀,则液柱高度越低,故A处的温度<B处温度;
(2)为了使自制温度计变化更明显,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更大容积的玻璃瓶;
(3)由丙图可知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铜片一侧受温度影响更大。
21.【答案】(1)热胀冷缩
(2)0
(3)低于
(4)使用口径更细玻璃管
(5)零下38摄氏度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3)根据气体热胀冷缩性质来分析;
(4)玻璃管的内径越细,温度计越准确;
(5)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先认清分度值,还要注意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1)甲、乙两支简易温度计均是利用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待玻璃管内的液面稳定后,液面处分别标示100℃和0℃;
(3)将乙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变小了,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知,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
(4)在液体或气体膨胀程度相同时,玻璃管越细,液柱移动的距离越大,也就越准确,因此如果要提高两温度计的准确性,应该使用口径更细玻璃管;
(5)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线以下,故示数读作零下38摄氏度。
22.【答案】下降;将自制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同意,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丙中空气多,故液柱上升最高;换用直径更细的吸管或换用更大的塑料瓶,可使液柱变化明显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知识储备】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分析;
【项目制作】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展示交流】玻璃管是无色透明的,如果液体也是无色透明的,那么不容易观察液柱的高低变化。
根据空气和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幅度大小解答;
【项目评价】根据V=Sh可知,塑料瓶的体积越大,玻璃管的直径越小,则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柱的变化更大,测量越准确。
【解答】【知识储备】根据图片可知,当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时,空气的体积减小,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此时温度下降。
【项目制作】 ②标注0℃刻度: 将自制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待液柱稳定后在硬卡纸上标出刻度;
【展示交流】 小科认为,用红墨水来制作效果会更好, 我同意她的观点,理由是: 红墨水能使现象更明显 。
小组展示时发现,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温度计,放入相同温度的水中,液面上升的速度和最终液柱高度都不同(如图所示,液柱高度:甲<乙<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空气的受热膨胀比水明显,丙中空气多,故液柱上升最高 。
【项目评价】 对该温度计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换用直径更细的吸管或换用更大的塑料瓶,可使液柱变化明显 。
23.【答案】液体热胀冷缩;90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相同的水银温度计,在变化相同的温度时,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原来的体积之比。
【解答】(1)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相同的水银温度计,在变化相同的温度时,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原来的体积之比,
即:;
解得:V=900mL。
24.【答案】2.5;2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当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水银受热时,水银柱会上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就可知道温度的高低;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0和 100之间分为 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摄氏度,零摄氏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解答】 冰水混合物时液柱高为3.3厘米 ,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高为28.3厘米 ,沸水的温度为100℃,3.3cm到28.3cm之间是均匀的刻度,有25cm长度,相当于把100℃分为25cm,故每一厘米==4℃/cm,故每上升一度=1÷4℃/cm=0.25cm=2.5mm;当液柱的高度为8.3cm时,距离3.3cm有5cm长度,而每一厘米有4℃,5cm×4℃/cm=20℃。
故答案为:2.5;20.
25.【答案】(1)140
(2)-60℃~24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 。先算出每1小格的温度,以30格为标准算出100格处的温度;
2、根据30格为0 ℃ ,计算出第1格表示的温度和第150格表示的温度,即是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解答】(1)由题意可知,30格处表示的温度为0 ℃ ,80格处的温度为100 ℃ 。每1小格的温度为:,第100格处的温度为(100-30) ×2℃ =140℃ ;
(2)第1小格的温度为:(0-30) ×2℃ =-60 ℃,第150格的温度为(150-30) ×2℃ =240 ×2℃ 。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 -60℃~240℃ 。
故答案为:(1)140℃ (2) -60℃~240℃
26.【答案】(1)20℃
(2)不会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15℃,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5℃,中间是8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用它来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1,距离15℃有16个小格,求出16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15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2)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体温计内有特殊构造,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会下降;
【解答】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液体温度,示数在31cm处,则液体实际温度是:1.25℃×(31﹣15)+0℃=20℃。
(2)体温计内有特殊构造,直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因此体温计离开人体,一段时间后液柱不会降至室温;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