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时目标】掌握重难点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认识国际环境与外交之间的关系突破易错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独立自主与不结盟运动【课堂巩固·当堂练】1.(天津高三一模改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又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这种变化是基于 ( )A.意识形态斗争的淡化B.国际国内形势变化C.不结盟运动迅速发展D.中苏关系彻底破裂2.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尼克松时坦率地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这说明 ( )A.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务实和理性B.中国维护和平放弃部分外交原则C.世界格局变动促使中美关系发展D.中国已开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3.在2004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60届会议上,中国第11次挫败西方一些国家的反华议案,在支持中国的28票中,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26票,其中亚洲10国,非洲15国,拉丁美洲1国,其他两国是俄罗斯和乌克兰。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 )A.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B.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密切C.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D.被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课后必刷·当日清】1.在万隆会议上,当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转移斗争目标、把矛头对准中国、攻击共产主义时,周恩来采取克制、忍耐、回避、不争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等巧妙对策。周恩来此举 ( )A.维护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C.顺利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D.扩大了不结盟运动的国际影响力2.下图反映了1949—1956年《人民日报》在对外关系中“抗议”和“谈判”两个词语的使用频率统计情况。图中变化折射出我国 ( )A.坚决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C.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性逐步减弱D.与美国的国家关系已趋于缓和3.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中间地带”思想,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观点的提出 ( )A.有利于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B.是基于冷战格局下的战略思考C.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D.有利于团结开展反帝反殖斗争4.1971年7月,中国对法国贸易实行“同等优先”原则,中法贸易额从1969年的1.29亿美元增至1979年的6.40亿美元。1972年10月,中国和联邦德国建交,两国贸易额从1972年的2.74亿美元增至1979年的21.98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 ( )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B.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C.战后两极对峙格局瓦解D.中国务实理性外交推动5.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外交战略从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转变为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或建立军事战略关系的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且从1978年起,中国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亚太经社会派出了常驻代表;1979年,中国正式参加了世界粮食计划署。据此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 )A.外交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B.缓和了同周边国家的矛盾C.实行多边外交以适应国家发展D.拉开了与西方往来的序幕6.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呈现“介”字型布局。“撇”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捺”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竖”分别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经济走廊”。这反映出当代我国外交 (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B.注重与西方国家的沟通C.对不结盟政策有所调整D.凸显经济合作的重要性7.[社会情境]2016年11月,特朗普以“美国优先”的口号赢得总统选举,并借助台湾问题极力打压中国,在这种背景下,中美关系成为焦点。下图是作于2016年12月反映中美关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意在揭示 ( )A.美国霸权主义侵略行径始终如一B.国际秩序构建遵循的是丛林法则C.中美关系的主要分歧是规则冲突D.中国已经掌握了国际话语主动权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努力改善周边环境、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的历史。新中国外交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一整套博大精深的理论、深谋远虑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摘编自曲星《中国外交50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外交从实行“一边倒”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这些变化体现了意识形态的淡化,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结果,故选B项。意识形态斗争淡化是表现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信息和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C项;我国外交思想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中苏关系彻底破裂,排除D项。思维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平等性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革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革命性结盟性 “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过渡性 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2.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的对外政策秉持维护国家利益的务实和理性原则,故选A项。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B项;当时世界格局仍旧是两极格局,排除C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1992年才正式提出,排除D项。3.B 根据材料“在支持中国的28票中,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26票”可知,发展中国家与中国关系密切,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孤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被世界多数国家所认可”表述错误,排除D项。思维拓展 我国对外关系的原则(1)根本原则:独立自主。(2)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基本立足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1.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上“周恩来采取克制、忍耐、回避、不争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等巧妙对策”,维护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故选A项。“树立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针对的是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C 根据材料可知,1949—1950年,“抗议”一词的使用频率远远大于“谈判”一词的使用频率,而1951年以后“谈判”一词的使用频率超过了“抗议”一词的使用频率,这折射出在对外关系上,新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性逐步减弱,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中苏关系,无法得出我国“坚决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结论,排除A项;“外交领域的意识形态色彩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与美国的国家关系已趋于缓和”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3.B 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中间地带’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处于困境,毛泽东同志提出“中间地带”思想,是试图找到中国外交的出路和方向,是对冷战格局的战略思考,故选B项。当时中国并未加入不结盟运动,排除A项;这一观点的提出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不能认为其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排除C项;“中间地带”包含了“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项。4.D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调整外交政策,中法、中德建交,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务实理性外交推动,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中法、中德关系,与中美关系无关,排除A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确立,并不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排除C项。5.C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逐步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的外交战略由“一条线”转变为不结盟,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活动,这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多边外交以适应国家发展,故C项正确。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B项;“拉开了”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6.D 根据材料可知,“介”字型布局中的“一带”“一路”“两廊”均以“经济”一词命名,这体现了强烈的“经济”意义,故D项正确。当代中国外交谋求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不仅仅是地区性和平,排除A项;根据“介”字型布局可知,当代中国外交注重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代中国外交仍然坚持不结盟政策,排除C项。7.C 根据漫画信息可知,中美在对弈的时候,中方使用的是本土象棋,而美国则使用的是国际象棋,它们属于不同的棋种,但是却在同一个棋盘中被使用,表明中美对弈的规则是不一致的,暗示中美关系的主要分歧是规则上的冲突和矛盾,故选C项。“始终如一”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丛林法则”的表述不准确,不能解释清楚国际关系的具体准则,排除B项;“中国已经掌握了国际话语主动权”的表述和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不一致,且不符合当今中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排除D项。8.[示例]论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捍卫了国家主权。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捍卫国家主权成为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综上所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有力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阅卷标准)解题速通 本题为探究结论论证题型,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新中国外交的历史,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可拟定论题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捍卫了国家主权。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史实,说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