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高三基础测试历史 试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论语》记载:“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由此可见,孔子对礼乐制度的贡献是A.恢复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B.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C.编订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D.突出了以仁为中心的人本思想2.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奏:“枫桥镇,浙东一路冲要之地,止有镇、税官各一员,无事力可以弹压,奸民无忌惮。乞增置县尉一员,以武举初任人注授。”据此可知,枫桥镇属于A.军镇 B.专业市镇C.集镇 D.九边重镇3.下表是近代中国某时期进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其中“▲”是年份 进口 总值 鸦片 ▲ 其他商品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1875—1879 75273 30486 41.7% 19547 26.8% 25245 31.5%1880—1884 80862 29636 37.3% 23265 29.5% 27982 33.2%1885—1889 104660 28226 27.6% 35646 34.7% 40788 37.7%1890—1894 144233 29947 21.1% 49653 35.3% 93928 43.6%A.棉制品 B.茶叶 C.生丝 D.香料4.古代某部法律有如下表述:“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他是万民的保护者……无论苏美尔人或阿卡德人,他均给予同等的重视。”该法律是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 D.《至尊法案》5.1086年,英王威廉一世让包括总封臣在内的各级封建主到索尔兹伯里集体向其宣誓效忠。经此活动,欧洲大陆那种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习惯在英国转化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A.封建主特权的终结 B.封建王权的强化C.封君封臣制的瓦解 D.庄园制得到巩固6.右图为刊登在美国《纽瓦克晚报》(1943年11月)中的一幅漫画。画面中的四条腿,从左到右分别代表中国、英国、美国、苏联。地面上的文字是“盟国要求无条件投降”。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四国共同强调民族自决原则以废除殖民主义B.中、美加入到协约国阵营以对抗同盟国集团C.四国坚持“大国一致”原则以保障集体安全D.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协同作战以加速胜利进程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7.太和九年(485年)十月诏云:“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孝文帝改革内容中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的是A.均田制 B.三长制C.租调制 D.俸禄制8.史载,成化年间(1465—1487年)“有中贵迎合上意者举永乐故事以告,诏索郑和出使水程,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检旧案不得。盖先为车驾郎中刘大夏所匿。……(刘)大夏曰:‘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旧案虽存,亦当毁之以拔其根。’”据此可知A.郑和下西洋档案在明代已经被毁B.时人对郑和下西洋已有不同看法C.郑和下西洋是导致明朝衰亡的主要原因D.明朝统治者认为远洋航行益于巩固统治9.上海轮船招商局在1872年创办之初仅有资本银18万余两,轮船3艘;1876年又增至10艘;1877年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轮船增至29艘;到1893年,股本增至200万两,有轮船26艘。这一发展历程从侧面反映出A.清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C.中国近代航运业摆脱列强控制 D.洋务运动“求富”目标已达成10.某回忆录记载,“我们终于渡过了湘江,十一月二十九日冲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从中央根据地以来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这条机会主义路线彻底破产了。”该段回忆描述的场景出现于A.井冈山会师 B.红军长征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淮海战役11.下图是某一时期华北行政区的区划结构示意图,该行政区的政府名称是A.苏维埃政府 B.边区政府 C.人民政府 D.工农民主政府12.新中国第一部经济合同法明确规定该法适用于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主体为实现经济目的订立的合同,并列举了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借款等九类基本经济合同。这一法律文件最早可能颁布于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13.下图所示为16世纪早期欧洲某国构建的“海上帝国”,图中“·”代表该国的主要商馆或要塞所在地。据此可知,该国是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14.“年代四部曲”是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代表性著作,其中一部中有如下描述:“在西方世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繁荣的时代,而又同时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战争和对革命的恐惧。之后的世界所面临的希望和恐惧都直接根源于此。”该部著作是A.《革命的年代:1789—1848》 B.《资本的年代:1848—1875》C.《帝国的年代:1875—1914》 D.《极端的年代:1914—1991》15.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推行了这样的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允许农民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允许私人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该政策的推行A.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C.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6.据欧洲难民联合会在1944年11月份的统计,居住在虹口区隔离区内的犹太难民,总数仍然有14245名,其中来自德国的有8114名,来自奥地利的有3942名。这些难民A.主要因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 B.来华得益于联合国难民署的安排C.改变了上海劳动力市场结构 D.后来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主力17.下图所示为 1945—1975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A.表明了美洲成员国数量减少 B.形成了经济全球化最主要推力C.反映了欧洲仍主导国际社会 D.体现了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18.20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内蒙古中南部的和林格尔县发掘了一座东汉后期壁画墓,墓室内通体都有壁画,共50多组,展示了墓主人阚如从“举孝廉”到出任“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仕途经历。据此,该史料可用于研究A.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东汉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管理C.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迁促进江南开发D.东汉时期汉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9题10分,第20题14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共52分)19.在革新中不断发展是儒学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唐太宗曾集诸儒对流传繁杂的儒家经典进行重新整理,称为《五经正义》,以之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注重死记硬背的“贴经墨义”之法。此后士子皆谨守此书,莫敢异议。唐代中期,社会危机日渐暴露,似乎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打破了“盛世”场景,一些儒者希望从儒经中找到治国治民之法,而不遵循定于一尊的“正义”,形成一股强劲的疑经之风,这场“疑经思潮”成为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先声。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所复兴者是用来干什么的?回答是“有为”,也就是有所作为,要对天下国家民生“有用”,以有用之学取代无用之学。——摘编自陈守忠《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材料二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顾炎武《日知录》(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学者发起该运动的主要目的。(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顾炎武的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20.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内容 出处“中国共产党鉴于国际及中国之经济的政治的状况,鉴于中国社会(工人、农民、工商业家)之苦痛及要求,都急需一个国民革命……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国民族。”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23年)“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材料二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三个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倡导和领导的三个统一战线的名称。(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理念和价值两个维度,概括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6分)21.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折射出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英国金融家托马斯·格雷欣提出的“格雷欣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货币体系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自己独特的推动力和支持力。这种社会现象在金融领域特指信任或接受,因信任或接受而产生信用,英镑就是建立在强权英国的信用基础之上的。18世纪后,英镑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占比快速提升,远超法郎、马克等其他国家的货币,顺理成章地成为能够等同于黄金的国际通货,无须通过特定的制度安排。1816年,英国颁行《金本位制条例》,率先通过国内立法在其本土范围内确立金本位制。——摘编自陈雄《国际货币制度演进逻辑的揭示及反思》材料二在开展某一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时,有同学整理如下:时期 事件 影响1929年 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 金本位制崩溃,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1944年 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0世纪 70年代初 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阐述英镑国际地位迅速提升的“信用基础”,并指出英国颁行《金本位制条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6分)根据材料二的相关信息,为该项目化学习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所学,指出为适应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建立的两个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并简要评价该体系。(6分)22.个人著述与时代脉搏同跳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 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曰:彼皆以中土人谭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摘自魏源《海国图志·原序》材料二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认识历史,需要借助现存的史料。阅读材料一,评析这则史料对于研究晚清时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价值。(4分)(2)材料一、二均为时人对其著述动因的分析与解释。14—17世纪在中国和西方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请结合这一时期中国和西方的相关史实,以“著述·时代”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陈述正确,史实例举充分,论证合理。)(12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题号 1 2 3 4 5 6答案 D C A A B D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B B B C C B C B A D 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9题10分,第20题14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共52分)19.(1)背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儒家学说社会影响总体不及佛教和道教;“安史之乱”后形成疑经之风;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任意3点3分)主要目的:力图挖掘儒家经书中的治国治民之法(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3分)(2)主张:反对空谈心性、脱离实际;(1分)提倡经世致用;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任意1点1分)主要原因: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顾炎武认为空谈心性导致明朝灭亡。(2分)20.(1)主要目的:推进国民革命,解放中华民族;(2分)实行全民族抗战,战胜日本帝国主义;(2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1分)名称: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3分)(2)理念维度: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2分)价值维度: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分)21.(1)“信用基础”: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等国,逐渐控制海上贸易;占有大量殖民地,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较早建立英格兰银行和伦敦证券交易所,提供强大的资金和信用保障。(任意2点4分)影响:逐渐形成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2分)(2)主题:“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1分)(至少要答出“世界货币体系”“演变”两个方面)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2分)评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2分)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1分)22.(1)价值:原始(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2分)只代表极少数先进人士的思想,不具有普遍性。(2分)(2)评分标准:层次一 层次二 层次三标题 无标题,0分 有标题,无价值判断或不符合作者观点,1分 有标题,且有符合主题的价值判断,2分史论结合 史实至少3个,史论结合,逻辑合理,共6分;史实必须属于14—17世纪中国和世界的个人著述史实不正确或史论与主题无关,0分 只单方面列举中国或世界的个人著述最高得4分 3个史实中既有中国也有世界的个人著述,最高得6分总结 及 升华 无总结,无升华, 0分 有总结,无升华,1分 有总结,且有价值升华,2分表述 逻辑不清晰,表述不成文,0分 逻辑较清晰,表述基本成文,1分 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分示例个人著述反映并推动历史变迁个人与时代互动,是个人著述的重要动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著述的主题。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近代国际法成为时代诉求。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近代以来,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成为趋势。17 世纪,英国人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明朝后期,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性阶段。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农学的相关知识,在这一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个人著述与时代诉求互动交织、相互促进,把握时代脉搏的个人著述也有力地推动着时代的前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