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长征胜利万岁》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4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以独特的方式告诉世人:中国革命一定胜利!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知识补充
01
传奇上将
杨成武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29 年参加革命,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秘书、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杨成武军事文选》选入了反映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57篇著述。
杨成武晚年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及《回忆录》等著作。
了解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第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9日)→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
长征精神:永不消逝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人类文化瑰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永不消逝。
长征精神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回忆录
可侧重于记人,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对真人真事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比较接近传记文学。
也可侧重于叙事,实事求是地记叙事实,带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定义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能真实地记录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具有文献价值。
起源
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回忆录这种文体。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克塞诺封写了一本书,比较完整而忠实地记载了苏格拉底的言论和经历,书名就叫《回忆录》。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早以回忆录题名的一本书了。
在我国,撰写回忆录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儒家经典《论语》,就是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可以看作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
分类
可分为长篇回忆录和短篇回忆录
篇幅
01
可分为生活回忆录和革命回忆录
题材
02
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
文字记录方式
03
回忆录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作者本人,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生存的时代,部分回忆录还具有史料价值。
作用
构成
回忆录一般包括
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四部分
可以直接叫作《××回忆录》,如成仿吾的长篇《长征回忆录》;
也可以写成常规的记叙文标题,如许世友的《我在山东十六年》;
还可以采用双标题的写法,如《难忘的岁月——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
1
2
3
标题
开头
交代写作缘由。因为一种责任,还是因为一种感动,是什么原因促使自己拿起笔来写回忆录,不妨直接写出作为开头。
直接交代背景。如一些老革命、老战士写的回忆录,一开头就出现“那是1942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的句子,毫无遮拦,直奔中心题材而去,也是一种很好的开头方式。
描述触发事件。如果是现实中的某一事件引发了回忆的思潮,可将这一触发事件描述下来,自然而然引出下面的正文。
主体
主体是对中心事件的描述。如果是长篇回忆录,除了开端的引言和最后的尾声,都属主体部分。几乎全部的人物、事件、情景,都要在主体部分予以表达,所以这部分是写作的重心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结构线索的安排。回忆录或者是以时间为线索,或者以空间变换为线索,或者以人物行动为线索,或者以某一物品为线索,或者以不同性质的人物事件类型为线索。掌握好了线索,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全文的叙述和描写。
结尾
回忆录的结尾有总结型、评论型、展望型等多种写法。
也可以不写专门的结尾,让文章自然收束。
真实 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
广泛 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突出 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地叙述。
特点
文本探究
02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互诉衷肠: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
七零八落:零散稀疏的样子,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
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划分层次 梳理结构
1—8
9—20
21
22
23—46
抵达了吴起镇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歼灭了蒋介石的二马骑兵
消灭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
离开吴起镇,前往陕北甘泉,胜利会师
回忆参加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
本文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发生了什么事儿?
1935年10月18日
抵达吴起镇;
吴起镇战斗之后的一天
参加全军干部会议。
11月6日
抵达陕北甘泉附近的区域;
10月30日
出发前往甘泉;
10月的某一清晨
打响伏击战;
鉴赏句子: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这里是用到移情和拟人的手法,写吴起镇欢迎我们,实际是在写战士们到达吴起镇的喜悦之情。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简介
通过“天降大雪”与“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的对比,反衬出将士们的革命热情与战争胜利后的喜悦,突出了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士气。
鉴赏句子: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简介
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
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
本文中的邓小平是什么形象?
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
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
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简介
①正面描写
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如“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他扳着手指说…”等,写出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的高度集中。
语言描写:如与邓小平同志的对话,以及毛主席的宣讲。
②侧面描写
如“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
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简介
场面描写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手法,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知识补充
场面描写
鼠标点击这里,输入您的文本文字,更改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属性。
简介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2.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3.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同时都写出来。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然后分别写老师、同学的表现与活动。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综合运用
多种表达方式
记叙中融入描写、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情感充沛,增加感染力。
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如“久别重逢”“互诉衷肠”“运筹帷幄”等等;还多用拟人的修辞和烘托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文章以散句、短句为主,有较多的拟声词和口语,如“啊”、“啪”、“嗬”“讲妥了”等,增强文章的亲和力。
兼顾
文学性和通俗性
课堂小结
03
文章以长征为背景,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共全军干部会议。本文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