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探问人生目标》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探问人生目标》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1.1《探问人生目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探问人生目标》选自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属于“生命的思考”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目标、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本单元的核心任务。本课通过探讨人生目标的含义、重要性及规划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人生规划意识,为后续学习“生命的价值”“责任与担当”等内容奠定基础,同时促进学生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教材以“人生目标”为主线,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一是何为人生目标,通过对比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方式,强调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目标的含义。二是为何确立人生目标,结合真实案例(如航天员王浩泽的成长经历)和名人故事,分析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目标对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的重要作用。三是如何规划人生目标,通过辩论、计划书等活动,探讨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规划目标的方法,增强责任意识和行动力。
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既包含抽象概念(如人生目标的定义),又提供具体案例和活动设计(如辩论、目标计划书),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思考中成长。
二、学情分析
1. 认知特点与知识基础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但对人生目标等抽象概念的理解仍较为感性,容易受到具体事例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对“人生目标”的概念较为模糊,甚至从未系统思考过,容易将短期愿望(如考试取得好成绩)与长远人生目标混淆。因此,教学中需结合具体案例(如王浩泽的航天梦想)和贴近生活的讨论(如人与动物的区别),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人生目标的深层意义。
2. 心理与社会性发展
这一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关注“我是谁”“我想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但容易受同伴、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目标设定可能带有盲目性或从众性(如盲目追求热门职业)。同时,他们的意志力相对薄弱,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通过名人故事和王浩泽克服训练困难的案例,可以强化“目标需要坚持”的意识,培养其责任感和抗挫能力。
3. 生活经验与兴趣点
学生普遍对故事、视频、辩论等活动形式感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已有初步目标(如成为科学家、运动员),但缺乏具体规划;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因家庭或学业压力,对未来感到迷茫。教学中需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如“人生目标计划书”“辩论赛”),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既激发兴趣,又引导其理性思考。
4. 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
概念理解:对“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认为“只有长远目标重要”或“只顾眼前”。需通过辩论和案例分析澄清二者的辩证关系。行动落实:部分学生可能课堂热情高,但课后难以坚持目标。可通过“目标计划书”和家校协作(如家长寄语)增强实践性。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分析王浩泽的案例,明确为何确立人生目标,以及如何规划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健全人格:通过探究动物和人类的区别,明白人的生命活动方式与动物不同,正确认识自我。通过名人故事,知道人生目标的重要性,热爱生活,积极进取,适应社会。
3.责任意识:通过参与人生目标计划书活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提升对自己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人生目标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掌握规划人生目标的方法,明确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坚定人生目标,并克服困难去实现它;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认同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王浩泽的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人生目标。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结合名人故事和王浩泽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人生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方法。
4.辩论法:通过辩论活动,让学生深入探讨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播放视频:播放王浩泽成为航天员的相关视频片段。
2.提问导入:看完视频后,提问学生:“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还记得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目标的话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 子议题一:初思·何为人生目标(10 分钟)
议学情境一:展示王浩泽的航天梦想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王浩泽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获得成功?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议学活动 1:生活观察——“七嘴八舌:说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提示学生可以从衣食住行等角度出发,思考人与动物的区别。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知识讲解: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人生目标的含义,即人生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
2. 子议题二:再探·为何确定人生目标(15 分钟)
议学情境二:展示王浩泽在航天员选拔过程中面临的高负荷训练和身体极限的挑战,如离心机训练等。提问学生:“在选拔阶段,王浩泽面临哪些干扰和困难?她是如何依靠正确的人生目标来排除这些干扰并克服困难的?”
议学活动 2:故事会——分享你知道的名人确立人生目标的故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分享名人故事,并思考这些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知识讲解:结合王浩泽的案例和名人的故事,讲解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正确的人生目标会带来稳定而持久的内在激励,让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前行,少走弯路,指引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 子议题三:感悟·如何规划人生目标(20 分钟)
议学情境三:展示王浩泽从本科期间认真学习、获得荣誉,到入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成为航天工程师,再到成为航天员的成长历程。提问学生:“王浩泽是如何实现自己‘航天强国’的人生目标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她设定了哪些近期目标?是如何平衡和调整她的近期目标的?近期目标比长远目标重要 VS 长远目标比近期目标重要?”
议学活动 3:辩一辩——“近期目标比长远目标重要 VS 长远目标比近期目标重要”。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知识讲解:结合学生的辩论结果,讲解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1.知识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人生目标的含义、重要性以及规划人生目标的方法。
2.情感升华:通过课堂链接中关于人生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人生目标的思考和追求。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1.完成人生目标计划书:让学生填写自己的人生目标计划书,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并写上自己的励志语。
2.展示与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人生目标计划书,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5 分钟)
1.完善人生目标计划书:要求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人生目标计划书,并选择一名同学、老师和家长,每人签上他们对自己的寄语。
2.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寻找实现目标的机会和途径。
七、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辩论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目标的意义和价值?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