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2024六上·山阳期中)昆虫通过( )辨别气味。A.触角 B.鼻子 C.复眼 D.翅膀2.(2024六上·山阳期中)下面描述中不符合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一项是( )。A.细胞排列得很整齐,很有规律 B.细胞之间的界限很不清晰C.细胞内还有液泡、小黑点等 D.细胞呈长方形的小格子形状3.(2024六上·山阳期中)下面对于微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土壤中、水中都生活着微生物B.病毒和细菌都属于微生物C.所有的微生物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D.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4.(2024六上·山阳期中)下面关于地球的认识中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B.地球内部具有不同的层次C.地幔是地球最内部的核心 D.地球是运动的5.(2024六上·山阳期中)关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上的各种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地心说中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具有科学性的B.日心说中关于地球的自转是具有科学意义的C.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地心说和日心说不具备科学意义D.哥白尼经过30年的观测,创立了“日心说”6.(2024六上·山阳期中)我们发现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的物体,一年四季正午时分的影子长短不同,这与( )有关。A.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变化 B.地球公转,四季交替变化C.地球和太阳的形状变化 D.与地球自转、公转都没有关系7.(2024六上·山阳期中)不同的生物活动对光照需求不同,这也是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原因。( )8.(2024六上·山阳期中)冬至时候,我们用圭表测得的正午影子最短。( )9.(2024六上·山阳期中)分别处在东西位置的两个城市迎来日出的时间不同,这与地球自转有关。( )10.(2024六上·山阳期中)我们发现一种植物叶子上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作用。( )11.(2024六上·山阳期中)我们科学课上观察用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 )12.(2024六上·山阳期中)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2024六上·山阳期中)如图,这是一只北极狐,这种样子的北极狐______(填季节)出现在北极地区。请你说说不同季节的北极狐有什么不同?14.(2024六上·山阳期中)在酿造甜酒和腐乳的时候,______起到很重要作用。你还知道哪些类似食物?15.(2024六上·山阳期中)分析下列说法说说哪些属于“地心说”观点,哪些属于“日心说”观点。①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②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④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静止不动。⑤地球是球形的。⑥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的中心,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地心说”观点: “日心说”观点: 16.(2024六上·山阳期中)秋冬季节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传染性极强,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状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酸痛,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这种传染病易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中爆发。通过阅读上面资料,我们知道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1)病毒是一种( )。A.细菌 B.单细胞生物 C.微生物 D.多细胞生物(2)要想细致观察感冒病毒,下面( )观察工具最合适。A.肉眼 B.放大镜 C.光学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3)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流感?17.(2024六上·山阳期中)模拟昼夜变化。地球自转半周前的时候亮片A 太阳,是白天。当地球自转半周后的时候亮片A 太阳,是夜晚。(均选填“面向”或“背向”)18.(2024六上·山阳期中)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设想我们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A.触角正确。昆虫的触角上分布着大量嗅觉感受器,能感知空气中的化学分子,从而辨别气味,这是昆虫感知环境、寻找食物、识别同类或配偶的重要器官。B.鼻子错误。昆虫没有像哺乳动物那样的“鼻子”这一结构,其嗅觉功能由触角等器官承担。C.复眼错误。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主要用于感知光线、物体形状和运动,与辨别气味无关。D.翅膀错误。翅膀的主要功能是飞行,部分昆虫翅膀可辅助平衡或发声,但不具备嗅觉功能。故答案为A。2.【答案】B【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解析】【分析】A.正确。洋葱表皮是保护组织,细胞紧密排列,呈规律性分布,这是观察中常见的特征。B.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胞的边界,在显微镜下,细胞之间的界限清晰可辨,并非“很不清晰”。C.正确。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成熟细胞内有较大的液泡,细胞中央或边缘的“小黑点”是细胞核,这些均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洋葱表皮细胞形态规则,多呈长方形,排列整齐时像 “小格子”,这是其典型形态特征。故答案为B。3.【答案】C【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A.正确。微生物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水、动植物体内等多种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生存,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正确。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病毒、细菌均符合这一特征,属于微生物范畴。C.错误。微生物并非都由一个细胞构成。如细菌、酵母菌等是单细胞微生物,但霉菌、蘑菇等真菌属于多细胞微生物;病毒则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D.正确。绝大多数微生物个体微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故答案为C。4.【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A.正确。通过环球航行、卫星影像等证据可明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属于巨大球体范畴。B.正确。地球内部按结构和物质组成可分为不同层次,由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各层次温度存在明显差异。C.错误。地球最内部的核心是地核,而非地幔。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2900千米,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的圈层。D.正确。地球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既有绕地轴的自转,也有绕太阳的公转。故答案为C。5.【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A.正确。地心说虽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但已认识到地球是球形,这一关于地球形状的判断符合客观事实,具有科学性。B.正确。日心说首次明确地球绕轴自转,解释了昼夜交替等现象,突破了地心说的局限,在天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C.错误。尽管地心说和日心说都存在“宇宙中心”的错误假设,但二者均是基于观测的科学探索成果。地心说积累了大量天文观测数据,日心说则推动了天文学革命,为后续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非“不具备科学意义”。D.正确。哥白尼通过长达30年的天文观测和数据整理,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系统提出了“日心说”。故答案为C。6.【答案】B【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A.错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影响的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变化,而非一年四季的影子差异。B.正确。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的物体,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夏季直射或接近直射,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冬季斜射明显,太阳高度小,影子长),这与地球公转及四季交替直接相关。C.错误。地球和太阳的形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并非导致影子季节差异的原因。D.错误。该现象明确与地球公转相关,并非与自转、公转都无关。故答案为B。7.【答案】正确【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由地球自转产生,其核心变化是光照的周期性明暗交替。不同生物的活动对光照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昼行性生物(如蜜蜂、人类)依赖白天光照活动;夜行性生物(如蝙蝠、猫头鹰)适应弱光或黑暗环境;还有晨昏性生物(如麻雀)活跃于昼夜交替时段。这种活动差异本质上是生物对昼夜光照变化的适应,而昼夜交替正是驱动生物形成此类节律的最主要环境因素。题目说法正确。8.【答案】错误【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圭表测影的原理是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影长——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反之则越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而言,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位置最低,因此圭表测得的正午影子最长。而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才最短。题干混淆了冬至与夏至的影长特征,故表述错误。9.【答案】正确【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从东方升起的“视觉效果”由东向西依次呈现。处于东边的城市会先被太阳照射,率先迎来日出;西边的城市则因地球自转滞后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太阳。这种东西位置不同导致的日出时间差异,本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经度时差现象。例如,我国东部的上海比西部的乌鲁木齐日出时间早约2小时,核心原因就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因此题干表述正确。10.【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植物叶片是高度分化的器官,其细胞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以协同完成光合作用、气体交换等复杂生理活动。叶肉细胞呈不规则或柱状,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表皮细胞扁平透明,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部分表皮细胞特化为保卫细胞(呈半月形),可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气体和水分交换;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细胞呈长管状,分别负责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这些细胞形态与功能高度统一,并非“相同的形状和作用”,故题干错误。11.【答案】正确【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用于基础观察的显微镜,绝大多数是光学显微镜。其原理是利用可见光作为光源,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将微小物体成像供人眼观察,结构相对简单,操作便捷。而电子显微镜等其他类型显微镜,因成本高昂、操作复杂且需特定实验环境,主要用于专业科研领域,极少出现在常规科学课堂。所以题目说法正确。12.【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但并非世界上所有事物都由细胞构成。除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还有空气、水、石头等非生物,也根本不存在细胞结构。故题干说法错误。13.【答案】冬季【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不同季节北极狐的差异。毛色:冬季北极狐全身呈纯白色,可融入冰雪环境,起到伪装作用;夏季毛色变为灰褐色或蓝灰色,与北极夏季裸露的岩石、苔原环境相匹配。体型与毛发厚度:冬季北极狐毛发浓密厚实,体型看起来更圆润,以抵御极寒;夏季毛发变薄变短,体型显得更纤细,适应变暖的环境。活动与食性:冬季食物匮乏,北极狐会跟随北极熊觅食残羹,或捕食旅鼠等小型动物;夏季食物丰富,主要以鸟类、鸟蛋及植物浆果为食。14.【答案】微生物;酱油、食醋、豆豉、黄酒等。【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酿造甜酒时,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甜酒的独特风味;制作腐乳时,毛霉等真菌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酶可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赋予腐乳细腻口感和鲜香味道。类似依赖微生物制作的食物还有很多,例如:酸奶:依靠乳酸菌发酵牛奶中的乳糖生成乳酸;泡菜:乳酸菌发酵蔬菜中的糖类,产生酸味并抑制杂菌;酱油:米曲霉等微生物分解大豆和小麦中的营养物质,发酵形成风味物质;面包: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形成松软结构。15.【答案】③④⑤;①②⑤⑥【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地心说” 以地球为宇宙核心构建体系,其核心观点与③④⑤高度契合:④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这是“地心说”最根本的前提,认为地球是所有天体运动的固定中心,自身不发生位移。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基于地球静止的核心,“地心说”主张太阳、月亮及其他星辰均围绕地球旋转,形成人们观测到的天体运行现象。⑤地球是球形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完善的“地心说”已明确提出地球为球形,这一观点是其解释天体运动轨迹的基础之一。“日心说”颠覆了“地心说”的宇宙中心观,以太阳为核心,其观点包含①②⑤⑥:⑥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这是“日心说”的核心,将宇宙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认为行星(包括地球)均围绕太阳旋转。①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且24小时一周:“日心说” 提出地球不仅绕太阳公转,还存在自转,解释了昼夜交替等现象,与“地心说”的“地球静止”相悖。②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日心说”继承了“地心说”中“天体做圆周运动”的认知,认为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迹为圆形。⑤地球是球形的:“日心说”同样认可地球为球形,这是其论证地球运动和行星轨道的重要前提,因此该观点为两种学说共有。16.【答案】(1)C(2)D(3)少出门,少聚集、出门就要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等。【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传染病及其预防【解析】【分析】(1)病毒属于微生物。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一类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因此C正确。A选项错误,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而病毒无细胞结构,二者是不同类型的微生物;B和D选项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也不属于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生物,其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繁殖。(2)A.错误。感冒病毒个体极其微小,远超出肉眼可见范围,无法直接观察。B.错误。放大镜放大倍数通常仅几倍到几十倍,仅能观察微小物体的大致轮廓,远不足以看清病毒结构。C.错误。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约2000 倍,可观察细胞、细菌等,但病毒尺寸远小于此,无法成像。D.正确。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倍,能清晰观察病毒的形态和蛋白质外壳等细节,是观察病毒的唯一合适工具。(3)结合流感 “传染性强、通过飞沫传播、易在密闭人群密集场所爆发” 的特点,需从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暴露风险入手。如:少出门、少聚集: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商场、影院等场所,减少与流感患者的接触机会,从源头降低感染风险。出门戴口罩:口罩能有效阻挡患者打喷嚏、咳嗽时喷出的飞沫,减少吸入病毒的概率,是阻断飞沫传播的关键手段。勤洗手:双手可能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扶手),用流动水和肥皂规范洗手,可清除手部病毒,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导致感染。勤消毒:定期对家中或办公场所的高频接触表面(如桌面、手机)消毒,杀灭环境中可能残留的病毒,进一步切断传播链。(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结构非常简单,其属于微生物。(2)病毒体积微小,因此需要用到电子显微镜观察最合适。(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和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我们要做好这类疾病的防治。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少出门,少聚集、出门就要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等防护措施。17.【答案】面向;背向【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昼夜变化的本质是地球自转导致地表某点交替面对或背对太阳。当亮片“面向”太阳时,太阳光照直接照射该区域,形成白天;地球持续自西向东自转,半周后(约12小时),亮片随地球转到太阳的另一侧,此时“背向”太阳,失去阳光照射,处于地球的阴影中,便形成夜晚。这一过程模拟了地球自转过程中,同一地点因与太阳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18.【答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我们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视觉现象。就像坐在自西向东转动的“转椅”上,会感觉周围物体在向西移动一样,地球作为“大转椅”,其自转方向与天体视运动方向相反。由于天体看起来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反推可知地球的实际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这一现象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最直观的依据,也与地球仪演示、卫星观测等结果一致。1 / 1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2024六上·山阳期中)昆虫通过( )辨别气味。A.触角 B.鼻子 C.复眼 D.翅膀【答案】A【知识点】昆虫【解析】【分析】A.触角正确。昆虫的触角上分布着大量嗅觉感受器,能感知空气中的化学分子,从而辨别气味,这是昆虫感知环境、寻找食物、识别同类或配偶的重要器官。B.鼻子错误。昆虫没有像哺乳动物那样的“鼻子”这一结构,其嗅觉功能由触角等器官承担。C.复眼错误。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主要用于感知光线、物体形状和运动,与辨别气味无关。D.翅膀错误。翅膀的主要功能是飞行,部分昆虫翅膀可辅助平衡或发声,但不具备嗅觉功能。故答案为A。2.(2024六上·山阳期中)下面描述中不符合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一项是( )。A.细胞排列得很整齐,很有规律 B.细胞之间的界限很不清晰C.细胞内还有液泡、小黑点等 D.细胞呈长方形的小格子形状【答案】B【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解析】【分析】A.正确。洋葱表皮是保护组织,细胞紧密排列,呈规律性分布,这是观察中常见的特征。B.错误。洋葱表皮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胞的边界,在显微镜下,细胞之间的界限清晰可辨,并非“很不清晰”。C.正确。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成熟细胞内有较大的液泡,细胞中央或边缘的“小黑点”是细胞核,这些均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洋葱表皮细胞形态规则,多呈长方形,排列整齐时像 “小格子”,这是其典型形态特征。故答案为B。3.(2024六上·山阳期中)下面对于微生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土壤中、水中都生活着微生物B.病毒和细菌都属于微生物C.所有的微生物都只由一个细胞构成D.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答案】C【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A.正确。微生物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水、动植物体内等多种环境中都有微生物生存,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正确。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病毒、细菌均符合这一特征,属于微生物范畴。C.错误。微生物并非都由一个细胞构成。如细菌、酵母菌等是单细胞微生物,但霉菌、蘑菇等真菌属于多细胞微生物;病毒则无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D.正确。绝大多数微生物个体微小,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故答案为C。4.(2024六上·山阳期中)下面关于地球的认识中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B.地球内部具有不同的层次C.地幔是地球最内部的核心 D.地球是运动的【答案】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A.正确。通过环球航行、卫星影像等证据可明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属于巨大球体范畴。B.正确。地球内部按结构和物质组成可分为不同层次,由外向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各层次温度存在明显差异。C.错误。地球最内部的核心是地核,而非地幔。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厚度约2900千米,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的圈层。D.正确。地球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既有绕地轴的自转,也有绕太阳的公转。故答案为C。5.(2024六上·山阳期中)关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上的各种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地心说中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具有科学性的B.日心说中关于地球的自转是具有科学意义的C.地球和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所以地心说和日心说不具备科学意义D.哥白尼经过30年的观测,创立了“日心说”【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A.正确。地心说虽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但已认识到地球是球形,这一关于地球形状的判断符合客观事实,具有科学性。B.正确。日心说首次明确地球绕轴自转,解释了昼夜交替等现象,突破了地心说的局限,在天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C.错误。尽管地心说和日心说都存在“宇宙中心”的错误假设,但二者均是基于观测的科学探索成果。地心说积累了大量天文观测数据,日心说则推动了天文学革命,为后续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非“不具备科学意义”。D.正确。哥白尼通过长达30年的天文观测和数据整理,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系统提出了“日心说”。故答案为C。6.(2024六上·山阳期中)我们发现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的物体,一年四季正午时分的影子长短不同,这与( )有关。A.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变化 B.地球公转,四季交替变化C.地球和太阳的形状变化 D.与地球自转、公转都没有关系【答案】B【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A.错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影响的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变化,而非一年四季的影子差异。B.正确。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的物体,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夏季直射或接近直射,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冬季斜射明显,太阳高度小,影子长),这与地球公转及四季交替直接相关。C.错误。地球和太阳的形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并非导致影子季节差异的原因。D.错误。该现象明确与地球公转相关,并非与自转、公转都无关。故答案为B。7.(2024六上·山阳期中)不同的生物活动对光照需求不同,这也是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正确【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由地球自转产生,其核心变化是光照的周期性明暗交替。不同生物的活动对光照需求存在显著差异。昼行性生物(如蜜蜂、人类)依赖白天光照活动;夜行性生物(如蝙蝠、猫头鹰)适应弱光或黑暗环境;还有晨昏性生物(如麻雀)活跃于昼夜交替时段。这种活动差异本质上是生物对昼夜光照变化的适应,而昼夜交替正是驱动生物形成此类节律的最主要环境因素。题目说法正确。8.(2024六上·山阳期中)冬至时候,我们用圭表测得的正午影子最短。( )【答案】错误【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圭表测影的原理是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角判断影长——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反之则越长。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而言,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位置最低,因此圭表测得的正午影子最长。而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才最短。题干混淆了冬至与夏至的影长特征,故表述错误。9.(2024六上·山阳期中)分别处在东西位置的两个城市迎来日出的时间不同,这与地球自转有关。( )【答案】正确【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太阳从东方升起的“视觉效果”由东向西依次呈现。处于东边的城市会先被太阳照射,率先迎来日出;西边的城市则因地球自转滞后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太阳。这种东西位置不同导致的日出时间差异,本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经度时差现象。例如,我国东部的上海比西部的乌鲁木齐日出时间早约2小时,核心原因就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因此题干表述正确。10.(2024六上·山阳期中)我们发现一种植物叶子上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作用。( )【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植物叶片是高度分化的器官,其细胞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功能,以协同完成光合作用、气体交换等复杂生理活动。叶肉细胞呈不规则或柱状,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表皮细胞扁平透明,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部分表皮细胞特化为保卫细胞(呈半月形),可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气体和水分交换;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细胞呈长管状,分别负责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这些细胞形态与功能高度统一,并非“相同的形状和作用”,故题干错误。11.(2024六上·山阳期中)我们科学课上观察用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 )【答案】正确【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用于基础观察的显微镜,绝大多数是光学显微镜。其原理是利用可见光作为光源,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将微小物体成像供人眼观察,结构相对简单,操作便捷。而电子显微镜等其他类型显微镜,因成本高昂、操作复杂且需特定实验环境,主要用于专业科研领域,极少出现在常规科学课堂。所以题目说法正确。12.(2024六上·山阳期中)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生物细胞【解析】【分析】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但并非世界上所有事物都由细胞构成。除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还有空气、水、石头等非生物,也根本不存在细胞结构。故题干说法错误。13.(2024六上·山阳期中)如图,这是一只北极狐,这种样子的北极狐______(填季节)出现在北极地区。请你说说不同季节的北极狐有什么不同?【答案】冬季【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解析】【分析】不同季节北极狐的差异。毛色:冬季北极狐全身呈纯白色,可融入冰雪环境,起到伪装作用;夏季毛色变为灰褐色或蓝灰色,与北极夏季裸露的岩石、苔原环境相匹配。体型与毛发厚度:冬季北极狐毛发浓密厚实,体型看起来更圆润,以抵御极寒;夏季毛发变薄变短,体型显得更纤细,适应变暖的环境。活动与食性:冬季食物匮乏,北极狐会跟随北极熊觅食残羹,或捕食旅鼠等小型动物;夏季食物丰富,主要以鸟类、鸟蛋及植物浆果为食。14.(2024六上·山阳期中)在酿造甜酒和腐乳的时候,______起到很重要作用。你还知道哪些类似食物?【答案】微生物;酱油、食醋、豆豉、黄酒等。【知识点】微生物【解析】【分析】酿造甜酒时,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甜酒的独特风味;制作腐乳时,毛霉等真菌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酶可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赋予腐乳细腻口感和鲜香味道。类似依赖微生物制作的食物还有很多,例如:酸奶:依靠乳酸菌发酵牛奶中的乳糖生成乳酸;泡菜:乳酸菌发酵蔬菜中的糖类,产生酸味并抑制杂菌;酱油:米曲霉等微生物分解大豆和小麦中的营养物质,发酵形成风味物质;面包: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形成松软结构。15.(2024六上·山阳期中)分析下列说法说说哪些属于“地心说”观点,哪些属于“日心说”观点。①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②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④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静止不动。⑤地球是球形的。⑥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的中心,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地心说”观点: “日心说”观点: 【答案】③④⑤;①②⑤⑥【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地心说” 以地球为宇宙核心构建体系,其核心观点与③④⑤高度契合:④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这是“地心说”最根本的前提,认为地球是所有天体运动的固定中心,自身不发生位移。③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基于地球静止的核心,“地心说”主张太阳、月亮及其他星辰均围绕地球旋转,形成人们观测到的天体运行现象。⑤地球是球形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完善的“地心说”已明确提出地球为球形,这一观点是其解释天体运动轨迹的基础之一。“日心说”颠覆了“地心说”的宇宙中心观,以太阳为核心,其观点包含①②⑤⑥:⑥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这是“日心说”的核心,将宇宙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认为行星(包括地球)均围绕太阳旋转。①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且24小时一周:“日心说” 提出地球不仅绕太阳公转,还存在自转,解释了昼夜交替等现象,与“地心说”的“地球静止”相悖。②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日心说”继承了“地心说”中“天体做圆周运动”的认知,认为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轨迹为圆形。⑤地球是球形的:“日心说”同样认可地球为球形,这是其论证地球运动和行星轨道的重要前提,因此该观点为两种学说共有。16.(2024六上·山阳期中)秋冬季节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传染性极强,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状为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酸痛,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这种传染病易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中爆发。通过阅读上面资料,我们知道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1)病毒是一种( )。A.细菌 B.单细胞生物 C.微生物 D.多细胞生物(2)要想细致观察感冒病毒,下面( )观察工具最合适。A.肉眼 B.放大镜 C.光学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3)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流感?【答案】(1)C(2)D(3)少出门,少聚集、出门就要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等。【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传染病及其预防【解析】【分析】(1)病毒属于微生物。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一类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因此C正确。A选项错误,细菌是具有细胞结构的单细胞生物,而病毒无细胞结构,二者是不同类型的微生物;B和D选项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也不属于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生物,其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繁殖。(2)A.错误。感冒病毒个体极其微小,远超出肉眼可见范围,无法直接观察。B.错误。放大镜放大倍数通常仅几倍到几十倍,仅能观察微小物体的大致轮廓,远不足以看清病毒结构。C.错误。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约2000 倍,可观察细胞、细菌等,但病毒尺寸远小于此,无法成像。D.正确。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倍,能清晰观察病毒的形态和蛋白质外壳等细节,是观察病毒的唯一合适工具。(3)结合流感 “传染性强、通过飞沫传播、易在密闭人群密集场所爆发” 的特点,需从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暴露风险入手。如:少出门、少聚集: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商场、影院等场所,减少与流感患者的接触机会,从源头降低感染风险。出门戴口罩:口罩能有效阻挡患者打喷嚏、咳嗽时喷出的飞沫,减少吸入病毒的概率,是阻断飞沫传播的关键手段。勤洗手:双手可能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门把手、扶手),用流动水和肥皂规范洗手,可清除手部病毒,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导致感染。勤消毒:定期对家中或办公场所的高频接触表面(如桌面、手机)消毒,杀灭环境中可能残留的病毒,进一步切断传播链。(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结构非常简单,其属于微生物。(2)病毒体积微小,因此需要用到电子显微镜观察最合适。(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季和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我们要做好这类疾病的防治。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少出门,少聚集、出门就要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等防护措施。17.(2024六上·山阳期中)模拟昼夜变化。地球自转半周前的时候亮片A 太阳,是白天。当地球自转半周后的时候亮片A 太阳,是夜晚。(均选填“面向”或“背向”)【答案】面向;背向【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昼夜变化的本质是地球自转导致地表某点交替面对或背对太阳。当亮片“面向”太阳时,太阳光照直接照射该区域,形成白天;地球持续自西向东自转,半周后(约12小时),亮片随地球转到太阳的另一侧,此时“背向”太阳,失去阳光照射,处于地球的阴影中,便形成夜晚。这一过程模拟了地球自转过程中,同一地点因与太阳相对位置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18.(2024六上·山阳期中)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设想我们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答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我们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视觉现象。就像坐在自西向东转动的“转椅”上,会感觉周围物体在向西移动一样,地球作为“大转椅”,其自转方向与天体视运动方向相反。由于天体看起来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反推可知地球的实际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这一现象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最直观的依据,也与地球仪演示、卫星观测等结果一致。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