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气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分析赤道太平洋区域(如秘鲁沿海、印尼群岛)水温异常(厄尔尼诺 / 拉尼娜)对局部及全球气候的影响,认识海 — 气相互作用的区域差异性,建立 “局部海区水温变化→大气环流异常→全球气候响应” 的空间关联,理解赤道太平洋海区在全球海 — 气系统中的关键地位。综合思维:结合全球水量平衡图、沃克环流示意图,从 “海 — 气水分交换(蒸发→降水)→热量交换(潜热→长波辐射)→环流传输(大气环流 + 大洋环流)” 的逻辑链,综合分析海 — 气相互作用如何维持全球水热平衡,及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如何打破平衡,培养多要素系统性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通过 “绘制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圈”“分析全球水量平衡数据”,提升地理图表绘制与数据分析能力;学会利用海表水温距平图判断厄尔尼诺 / 拉尼娜现象,掌握地理工具的应用方法。人地协调观:通过讨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秘鲁洪灾、印尼旱灾,认识海 — 气异常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 “监测海 — 气变化、应对气候异常” 的重要性,树立 “尊重自然规律、主动适应气候变化” 的观念。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海 — 气水热交换过程:水分交换中海洋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87.5%),热量交换中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输送能量,大气通过风驱动海水运动。全球水量平衡原理的应用:结合课件中的全球水量平衡图,分析海洋与陆地的水汽贡献、蒸发降水差额及补充来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对气候的影响:两者的水温异常区域、沃克环流变化,及赤道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厄尔尼诺东涝西旱,拉尼娜东旱西涝)。(二)教学难点海 — 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驱动机制:理解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如何在海 — 气作用下,实现水热的跨纬度传输,学生易忽略 “海 — 气相互作用是环流的能量来源”,需通过 “海洋储热→大气获能→环流运动→水热传输” 的链条拆解。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形成机制:学生易混淆两者的水温异常方向与环流变化的关联,需结合正常沃克环流,对比厄尔尼诺(东暖→环流减弱)、拉尼娜(东冷→环流增强)的动态过程,借助课件中的水温异常图具象化。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以课件中秘鲁 2016 - 2017 年洪水(厄尔尼诺)、2022 年长江中下游干热(拉尼娜)为案例,将抽象的海 — 气异常与现实灾害结合,提升知识的实用性。直观演示法:展示全球水量平衡图、正常 / 厄尔尼诺 / 拉尼娜年份的沃克环流图、海表水温距平图,将海 — 气水热交换与异常现象具象化,突破难点(如环流变化)。小组讨论法:围绕 “水量平衡活动”“太平洋东部水温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组织讨论,鼓励学生结合图表发表观点,深化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绘制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圈、标注厄尔尼诺水温异常区域,通过动手强化对海 — 气相互作用机制的记忆。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 分钟)展示课件案例:“秘鲁沿海常年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但 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3 月,这里却因暴雨引发洪灾,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为什么干旱地区会突然发生严重洪灾?这种异常现象如何监测?”引导学生猜想与 “海洋温度异常” 有关,引出本节课主题 —— 海 — 气相互作用(异常现象:厄尔尼诺)。(二)新课讲授(35 分钟)1. 海 — 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5 分钟)海 — 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讲解核心:结合课件示意图,强调 “海洋是大气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 87.5% 的水汽,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大部分降水直接返回海洋,少部分落在陆地后通过径流回到海洋,完成水分循环。案例辅助:课件中 “全球水量平衡图” 显示,海洋蒸发 505 单位水汽,降水 458 单位,差额 47 单位由陆地径流补充,体现水分交换的平衡。海 — 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能量传输路径:海洋储热:吸收 85% 的太阳辐射,储存于表层。海洋→大气: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热,水汽凝结放热) 和长波辐射将热量传给大气,这是主要途径(课件中提及 “潜热是海 — 气热量输送的核心”)。大气→海洋:大气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动表层海水运动(如信风驱动北赤道暖流)。意义: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维持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进而实现水热传输。活动:了解水量平衡原理(5 分钟):材料:课件中图 4.16 “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单位:1000km )。小组任务:估算海洋与陆地对大气水汽的贡献,说明主要来源(海洋 505 单位,陆地 72 单位,海洋是主要来源)。计算海洋蒸发与降水的差额(505 - 458 = 47 单位),说明补充来源(陆地径流)。分析海洋蒸发增减对陆地的影响(蒸发增→陆地降水增→径流增→流水塑造地貌增强;蒸发减→陆地降水减→径流减→风力塑造地貌增强)。展示与点评:选取 1 组汇报答案,教师结合课件解析,强化水量平衡的 “收支差额” 逻辑。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20 分钟)正常年份:沃克环流:展示课件 “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海 — 气状况图”,讲解:水温分布:赤道太平洋东部冷(秘鲁寒流影响)、西部暖(南赤道暖流堆积) 。大气环流:东部(秘鲁)气流下沉(冷海→大气稳定),西部(印尼)气流上升(暖海→大气对流),形成 “东沉西升” 的沃克环流,对应气候 “东干西湿”。厄尔尼诺现象:定义: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课件图 4.17 显示,1998 年 12 月该区域水温距平达 2 - 5℃)。对环流与气候的影响:沃克环流:东冷西暖差异减小→环流减弱甚至逆转(东部下沉变上升,西部上升变下沉)。气候异常:东部(秘鲁、智利):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洪涝(如 2016 - 2017 年秘鲁洪灾)。西部(印尼、澳大利亚):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干旱(如 1997 - 1998 年印尼森林大火)。形成过程(课件梳理):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海水东移→东部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环流异常。拉尼娜现象:定义:与厄尔尼诺相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对环流与气候的影响:沃克环流:东冷西暖差异增大→环流增强(东部下沉更强,西部上升更强)。气候异常:东部(秘鲁):下沉增强→干旱加剧。西部(印尼):上升增强→降水增多→洪涝。对比总结(结合课件表格):对比维度 厄尔尼诺 拉尼娜水温异常区域 赤道中东太平洋升高 赤道中东太平洋降低沃克环流 减弱 / 逆转 增强赤道东海岸气候 洪涝 干旱赤道西海岸气候 干旱 洪涝活动:分析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变化对气候影响(5 分钟):材料:课件图 4.18 “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任务:绘制大气运动箭头,形成 “东沉西升” 的环流圈(正常沃克环流)。若东部海水温度下降(拉尼娜前兆),分析对环流的影响(下沉增强,信风变强,西部上升增强)。说明环流变化对东西岸气候的影响(东岸更干,西岸更湿,台风增多)。学生动手绘制后,教师展示正确环流图,结合拉尼娜案例(2022 年长江中下游干热)讲解,强化 “水温→环流→气候” 的关联。(三)课堂小结(5 分钟)梳理知识框架:海 — 气相互作用:水分交换(海洋→大气→海洋)+ 热量交换(海洋储热→大气→驱动环流)→ 通过大气 / 大洋环流维持全球水热平衡。异常现象:厄尔尼诺(东暖→东涝西旱)、拉尼娜(东冷→东旱西涝),本质是海 — 气相互作用失衡。强调核心逻辑:海 — 气是一个整体,局部水温异常会引发全球气候响应,人类需关注海 — 气变化,应对气候异常。(四)课堂小练(10 分钟)展示课件中的 8 道题目(如潜热释放的纬度差异、拉尼娜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厄尔尼诺状态判断等),学生独立完成(7 分钟)。教师逐题解析,重点讲解易错题:第 1 - 2 题(潜热释放):50° - 60° 潜热释放高度低因锋面气旋抬升受限(C 正确);大气辐射消耗海洋热量(B 正确)。第 3 - 4 题(拉尼娜与长江中下游):拉尼娜导致长江中下游干热(A 正确);赤道西太平洋东风增强、水温偏高(C 正确)。第 5 - 6 题(厄尔尼诺状态):2019 年上半年连续 3 个月水温高于 0.5℃(C 正确);2022 年 1 月拉尼娜,东部下沉增强(B 正确)。第 7 - 8 题(太平洋水温距平):图示为拉尼娜前兆,印尼降水偏多(A 正确);中东部水温低,蒸发弱,水汽少(C 正确)。(五)布置作业(5 分钟)实践任务:查阅本地(如北京、上海)近 5 年夏季气候数据(气温、降水),判断是否存在与厄尔尼诺 / 拉尼娜相关的异常(如 2022 年长江中下游干热与拉尼娜关联),撰写 200 字分析报告。绘图任务:绘制 “正常年份、厄尔尼诺年份、拉尼娜年份赤道太平洋海 — 气状况对比图”,标注水温、气流方向、气候类型。拓展任务:阅读自学窗内容,思考 “除赤道太平洋外,还有哪些海区的水温变化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如北大西洋暖流区域)。预习任务:预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考 “海 — 气相互作用如何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五、板书设计海 — 气相互作用一、海 — 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水分交换:过程:海洋蒸发(87.5% 水汽)→大气→降水(回海洋 / 陆地)→径流回海洋关键:海洋是大气水汽主要来源热量交换:海洋→大气:潜热(主要)、长波辐射(储热传输)大气→海洋:风传递动能(驱动洋流)全球水热平衡:动力:海 — 气相互作用→大气环流 + 大洋环流水量平衡(活动):海洋蒸发>降水(径流补充);陆地降水>蒸发(径流输出)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正常年份:沃克环流(东冷西暖→东沉西升→东干西湿)厄尔尼诺:定义:赤道中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影响:沃克环流减弱→东涝(秘鲁)西旱(印尼)拉尼娜:定义:赤道中东太平洋水温异常降低影响:沃克环流增强→东旱(秘鲁)西涝(印尼)对比:现象 水温异常 环流变化 气候影响厄尔尼诺 东高西低 减弱 东涝西旱拉尼娜 东低西高 增强 东旱西涝三、作业:气候分析报告 + 海 — 气状况图 + 预习整体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