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测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测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高三年级九月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序号
1
2
3
6
>
9
10
11
12
13
15
答案C
D
B
B
D
D
C
B
D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
【参考答案】
(1)因素:国家治理与社会制度:社会经济与习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传统科技与思想:自然地
理环境;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6分)
(2)示例1
观点:饮食文化蕴含“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
阐释:“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如《周易》强调人与自然共生,道家主张“道法自
然”,追求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礼记》四时饮食观、《黄帝内经》顺时养生理念,均体现饮食顺应自然节
律,贴合“天人合一”。
总之,饮食文化以“天人合一”为核,是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鲜活表达。
示例2
我国饮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我国饮食文化在传承中兼收并蓄,不断发展,饮食理念吸收了道家养生观念,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形
成了独特的饮食礼仪,饮食器具形制吸收波斯等地风格,可见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我国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为饮食文化在积淀自身的同时又能吸收外来养分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历
史发展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使不同文化元素在碰撞中相互吸收为饮食文化的包容性奠
定了历史基础。儒家和而不同、道家兼容并蓄的思想,为饮食文化的包容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历代统治
者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往往采取包容的文化政策,使得不同文化能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
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饮食文化的包容性是其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包容性使得中国饮食文
化能够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为世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分细则】
第(1)小题“因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劳动人民五个角度作答,每个角度2分,
任答3个角度得6分。
第(2)小题任选一种答题模式。
第一种(如示例一):明确提炼出观点,即一个内涵或特,点给2分:阐释部分能结合材料及所学史实
就内涵或特点进行说明,史实正确、逻辑清晰,给4分;总结能够升华,给2分。
第二种(如示例二):明确提炼出一个内涵或特点给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样“三个维度进行阐释,得6分。
17.(13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中央统筹;新旧杂糅;制度转型与教育改革联动;注重实用人才选拔。(6分)
(2)“传统智慧:选贤与能:考试录用、考核晋升;公平公正。(3分)
意义:提升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增强国家治理效能;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化党的执政基础,推动政治文明建设。(4分)
【评分细则】
第一问特点6分,可从制度的新旧并存、选官制度与教育的关系和选拔标准等层面切入,一点2分,
任答三点即可。“新旧杂糅”层面写到“受西方的影响”,“中西结合”亦可得分;“制度转型与教育改苹
联动”写到“学堂-选官一体化”亦可得分。“注重实用人才选拔”写到“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亦可得分。
第二问传统智慧,任意一点2分两点3分。意义每点2分,答到两点得4分。
一历史高三第1页(共2页)一●0●●●●0●
2025年高三年级九月测试
6.1892年7月,盛宣怀给李鸿章的桌帖中提到:“上海织布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奏设已逾十年
A.希腊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B.西亚北非文化深度融合
●●●0●●●●0
官商资本已逾百万。原泰准其专利二十年,今则织布无利”。这反映出
C西亚本土文化破坏严重
D.亚历山大帝国经久不衰
●●●●●●●●@
历史
A.传统工业经济结构的转变
B.雏新变法成效显著
12.8世纪晚期起,西欧庄园农耕制度由二围制发展为三爾制(图2),把田分成三份:春田主要种
●●●●●●00●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C.近代商业经营方式的困局
D.专利制度已经失效
植燕麦和各种豆类:秋田主要种植大、小裸麦;休耕地或放牧地。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00●●●●●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据表1可知
1.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巨型城址内发现了以太阳投影判断农事节气的观象台,印证了《尚书》
表1亥革命后江西四任都督任职情况
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另在宫城内的官殿基址,还出土了大量距今4200年前后的陶瓦。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该地区
姓名
任职时间
身份
学校
A.居民向定居生活过渡
B.小农经济逐步发展
吴介琼
1911.10~1911.11
旧官僚,原清政府南昌新军第二十七协协统
C.已出现早期社会分工
D.继承发展良渚文化
彭程万
1911.111911.12
江西陆军测绘学堂教官,参与谋划光复南昌的革命行动
2.汉代买卖契约涉及的对象包含田产、奴婢、牲畜、武器、衣物等。政府规定,订立契约除了
马毓宝
1911.12~1912.03
旧官僚,原清政府九江新军第五十四标标统
当事人双方之外,需有第三方证人在场并设立防伪和防止串改的标记,部分还有双方违约及第
李烈物1912.03~1913.09
同盟会会员,安徽都督
三方担保人的责任规定。该规定
A.革命组织力量涣散
B.列强干预致使政权更迭频繁
图2《三圃制示意图》
A.重塑社会伦理
B.激化社会矛盾
C.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D.江西是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
A.农业劳作方式根本转变
B.租地农场的发展
班级
C.强化中央集权
D.促进商品流动
8.1943年,陕甘宁边区调整财政体制,明确在边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区、县、乡三级财政管
C.庄园农奴劳动强度加大
D.生产方式的进步
3.唐垂拱二年,新罗王“造使请《礼记》一部,则天令所司写《吉凶要礼》,物成五十卷以赐
理权责,要求分区增设财政专署,配备专职财政干部:各分区在边区政府统一指导下,根据实
13.但丁以托斯卡纳方言创作《神曲》,将地方语言提升为文学表达的载体,打破了拉丁语的文
之”。开元初年,(日本)又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玄宗)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就鸿胪寺教
际情况制定财政计划,并按规定比例上缴边区财政。这一调整
化垄断,推动“俗语经典化”。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
之。这
A.适应了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
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大力支持
B.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
A.确立了需学正统地位
B.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传承
C.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D.推动边区经济多元发展
C源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D.加剧地区局势的动荡
姓名
C.扩大了王朝统治区域
D.增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9.1949年,全北京影院已有一半的电影为苏联电影,比例远高于影院中美国电影的放映量。到
14.194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9560万吨,1941年降至7870万吨。与此同时,西伯利亚地区耕地面
4.图1为唐朝与北宋时期都城人口密度峰值情况,能够解释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1951年,苏联电影在北京电影市场上更是一枝独秀。这折射出
积在1941年增加135万公顷,粮食交售量较1940年增长500万普特。这一反差表明苏联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落实
A.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B.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
50000
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抗美援朝前线战场态势的变化
C.国家力量保障军事供应
D.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
40000
30000
10.表2说明中共中央
15.图3说明,二战后
学号
2090
表2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文化”相关论述高频词汇统计(部分)
10000
21429
/62112
单位:人平方千米
党代会
高频词(前三位)
长安
十二大
救育、精神文明、科学文化
图1
欧美→亚非拉
十六大
文化创新、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苹
A.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B.社会经济发展
二十大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疆域而积缩小
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文化强国
亚非拉一政离
●●●●●●●●
5.明朝土司建制始于1368年,“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税,听我驱调,而法始备”;到1530年
通过体制改革全面推动文化产业化发展
B在文化建设中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45-1961
196115g0
1911591
●006000●0
“以府州县等官隶验封,宣慰、招讨等官隶武选。隶验封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者,都指挥
C突出科技创新在文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
D.否定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成果
领之。于是文武相维,比于中土”。明朝土司制度的演变
11,安条克四世执政以后,不仅过希腊式城市生活的移民成为国王政治沟通的主要对象,普通民
图31945~1948年全球跨文化著作翻译量(单位:万部/年)
●●●00●●●e
●●●●●●●●●
A.确立了文武分治的职官体系
B.削弱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
众遵循希腊节庆习俗的现象也日渐普遍。同时,国王在巴比伦城修建了大型希腊式神庙群
A.文化多向交互演进
B.民族文化原有进程被迫中断
●●●●●●●●●
C实现了内地边疆治理一体化
D.有利于提升边驱治理效能
来自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的学者纷纷在此聚集。这表明
C.欧美文化殖民加居
D.冷战意识形态对抗不断强化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一高三历史第3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