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1851年1839年1860年1895年1900年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1900年1856年1894年1840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反抗: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侵略:中华人民的民族危机曾经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为什么会如此落魄?跟哪一事件有关呢?导入新课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等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运用图文史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代背景,培养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认识《辛丑条约》的危害性,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揭露八国联军野蛮残暴、践踏中华文明的罪行,理解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培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志向,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学习目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最终结果如何?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攻占北京,大肆屠杀、劫掠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体感知①根本原因:②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③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者⑥性质: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④时 间:19世纪末⑤地 点:山东、直隶一带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旗、团牌、告示一、义和团运动1.概况扶清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盲目排外的落后性“灭洋”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抱有幻想。落后因素被清政府控制利用“扶清”进步性局限性进步性局限性一、义和团运动2.口号“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如予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剿杀义和团运动初期,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招抚清政府对义和团时“剿”时“抚”,客观上有利于义和团的发展。到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深入京津地区,产生很大影响。一、义和团运动3.清政府态度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不 同 点 发生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斗争矛头 帝国主义 清政府组织领导 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未建立政权 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有革命纲领,建立了政权对西方的态度 盲目排外 领导人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愿望范围 山东、直隶、北京、天津 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相 同 点 运动性质 农民为主体的旧式农民运动 斗争方式 都采用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影响 都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 局限性 都暴露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结果 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对比提升有人说如果没有义和团运动,就不会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你同意吗?义和团发展迅速(杀洋人、毁洋物)清政府招抚义和团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材料: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关干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引起列强强烈不满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二、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英 美 俄 日 法 德 意 奥(1)时间:(2)侵略者:1900年(庚子年)西摩尔瓦德西(3)头目:西摩尔(前期)、瓦德西(接任者)二、八国联军侵华2.概况二、八国联军侵华3.经过自主学习知识拓展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永乐大典》等珍贵图书文物均被洗劫一空。户部银库的300万两存银全被日本劫掠。当时的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尸骸枕藉。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性二、八国联军侵华4.罪行清政府战败,1901年9月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11国等11国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李鸿章三、《辛丑条约》1.概况《辛丑条约》原文内容 危害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清廷处于各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使清政府的外交机构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惩办“首祸诸臣”,在华北等地区停止科举考试5年;三、《辛丑条约》2.内容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材料二: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漫画“提线木偶”①《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地位)②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三、《辛丑条约》3.影响从两个辛丑年的中外谈判对比,你有何感触?拓展提升背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口号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西摩尔率兵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廊坊大捷,联军被迫撤回天津→联军进攻大沽炮台,慈禧太后宣战→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天津保卫战,聂士成牺牲→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途中联合联军绞杀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惩办官员禁止科举;赔款;拆炮驻兵;划使馆界;严禁反帝;外务部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扶清灭洋内容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课堂小结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陷入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总结梳理1900年1851年1864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1898年19世纪末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沉重打击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洋务运动地主阶级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民族意识觉醒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路在何方拓展提升2.(2025·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C.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1.(2023·山东德州·中考真题)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而列强之见及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材料中“拳民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平均地权” B.“实业救国”C.“自强求富”D.“扶清灭洋”DD随堂检测3. 右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 《小磨香油》。漫画反映了( )A.清朝顽固派拒绝接受西方新技术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中华民国政府遭到反动势力攻击D.北洋军阀政府榨取老百姓的血汗4. 右图漫画描绘了《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载歌载舞,中国充当局外看客的场景。它反映了( )A.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消失 B.中国领土主权完全丧失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C随堂检测5.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义和团运动 B.护国战争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6.1900年6月2日夜间,天津火车站发生了一场战斗:每一次齐射之后,团民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车站。这描述的是( )A.天津人民抗击英军人侵 B.太平军抗击英法联军C.中国民众抵御俄国蚕食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AD随堂检测材料 曾作为世界强国的清王朝,不仅无力抵御列强的侵略掠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而逐渐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的工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极力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发展简史》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出现的政治状况?2.其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哪一条款? 《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随堂检测情境任务:历史课的 “反思笔记”情境设定:学习完第7课《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写下学习感悟,从历史事件中总结对国家和个人有意义的教训。任务要求:结合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观点明确(不少于2条)。参考示例: “落后就要挨打,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屈辱,让我明白国家强大才能不受欺负!” “义和团的爱国精神可敬,但盲目排外、缺乏团结让运动失败,历史告诉我们:抗争需要理性与智慧。”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