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 指数【题型1】n次方根 3【题型2】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5【题型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 6【题型4】实数指数幂的综合运用 7【题型5】有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8【题型6】有理数指数幂及根式化简运算求值 9一、n次方根 1.n次方根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1,且n∈N*. 2.n次方根的性质 n为奇数n为偶数a∈Ra>0a=0a<0x=x=±x=0x不存在3.根式 式子叫做根式,这里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4.根式的性质 (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 (3)①当n为奇数时=a(n∈N*,且n>1). ②当n为偶数时=|a|=(n∈N*,且n>1). 二、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1)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0,m,n∈N*,且n>1). (2)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0,m,n∈N*,且n>1). (3)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4)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即: ①aras=ar+s(a>0,r,s∈Q); ②(ar)s=ars(a>0,r,s∈Q); ③(ab)r=arbr(a>0,b>0,r∈Q). 拓展:①=ar-s(a>0,r,s∈Q); ②(a>0,b>0,r∈Q). 三、实数指数幂的运算 1.无理数指数幂: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aα(a>0,α为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2.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1)aras=ar+s(a>0,r,s∈R). (2)(ar)s=ars(a>0,r,s∈R). (3)(ab)r=arbr(a>0,b>0,r∈R). (4)拓展:①=ar-s(a>0,r,s∈R), ②(a>0,b>0,r∈R).1.(1)对于()n=a,若n为奇数,则a∈R;若n为偶数,则a≥0. (2)()n与意义不同,比如=-3=3,而没有意义,故()n≠. (3)当a≥0时,()n=;当a<0且n为奇数时,()n=;当a<0且n为偶数时,对于要注意运算次序. 2.(1)分数指数幂不可理解为个a相乘,它是根式的一种写法. (2)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总表示正数,而不是负数. 3.特别强调底数a>0,b>0.【题型1】n次方根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答案】(1);(2)10;(3);(4).【分析】利用根式的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1);(2);(3);(4).方法点拨 正确区分与()n (1)中的a可以是全体实数的值取决于n的奇偶性. (2)()n已暗含了有意义,根据n的奇偶性可知a的范围.【变式1】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4); (5); (6).【变式2】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变式3】(2023 泉州开学)化简:(1) ;(2) ;(3) .(4) .【题型2】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2025 扬州模拟)已知,则化为 A. B. C. D.【答案】【分析】利用根式的运算性质即可得出.【解答】解:原式.故选:.方法点拨 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互化的规律 (1)根指数分数指数的分母,被开方数(式)的指数分数指数的分子. (2)如果根式中含有多重根号,要由里向外用分数指数幂写出.【变式1】(2025 广西开学)下列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互化中正确的是 A. B.C. D.【变式2】(2024秋 沧州月考)设,则的分数指数幂形式为 A. B. C. D.【变式3】(2024秋 黄浦区期中)根式写成指数幂形式为 .【题型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2025春 宁夏期末)的值是 A.3 B. C.9 D.81【答案】【分析】利用有理数指数幂运算法则求解.【解答】解:.故选:.方法点拨 关于指数式的化简、求值问题 (1)无论是化简还是求值,一般的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若式子中含有根式,一般把底数中的根式化为指数式,指数中的根式可以保留直接运算.【变式1】(2025春 碑林区期末)计算 8 .【变式2】(2025 忻城县开学)计算: .【变式3】(2024秋 湖南期中)计算: A. B. C. D.【题型4】实数指数幂的综合运用(2024秋 宜春期中)已知,则 A. B.6 C.8 D.9【答案】【分析】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即,.故选:.方法点拨 利用整体代换法求分数指数幂 (1)整体代换法是数学变形与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方法,分析观察条件与结论的结构特点,灵活运用恒等式是关键. (2)利用整体代换法解决分数指数幂的计算问题,常常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常见的变形公式: x2+x-2=(x±x-1)2 2,x+x-1=(±)2 2=(±)2 2.【变式1】(2024秋 安徽期末)已知,,则 A.10 B.100 C.1000 D.10000【变式2】(2024秋 上城区月考)已知,则 A. B. C. D.【变式3】(2024秋 漳平市月考)已知,则等于 A.2 B.4 C. D.【题型5】有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2025 广西开学)下列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互化中正确的是 A. B.C. D.【分析】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出.【解答】解:,因此不正确;,因此不正确;,因此正确;,因此不正确.故选:.方法点拨 1.核心互化依据(定义与公式) 根式化为有理数指数幂:对于任意正整数n(),若,则(n为奇数时,;n为偶数时,),此时; 推广到根指数与被开方数次数不同的情况:(,,),其中为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 负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即负指数幂先转化为正指数幂,再化为根式. 2.互化原则与注意事项 符号规则: 当n为奇数时,与a同号,对应的符号与a一致,当n为偶数时,(需满足),此时,若,偶数次根式无意义(实数范围内). 底数限制:互化时默认(避免出现负底数的偶次根式或零指数幂的底数为0等无意义情况),若未明确,需先判断底数符号是否符合根式/指数幂的定义. 最简形式:互化后若结果为指数幂,需保证指数为最简分数;若为根式,需保证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即根式为最简根式).【变式1】(2024秋 沧州月考)设,则的分数指数幂形式为 A. B. C. D.【变式2】(2023秋 洛龙区期末)可化为 A. B. C. D.【变式3】(2023秋 浦东新区月考)已知,则化简的结果是 .【题型6】有理数指数幂及根式化简运算求值(2024秋 保山期末)计算: .【答案】.【分析】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方法点拨 1.核心运算公式(基础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同底数幂相除:(,);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商的乘方:(,,); 零指数幂:(). 2.化简运算的通用步骤 步骤1:统一形式 优先将根式转化为有理数指数幂(避免根式运算的复杂性),负指数幂转化为正指数幂(即),使表达式仅含正指数幂形式. 步骤2:整理底数与指数 对底数进行因式分解(如将合数拆为质数幂的乘积,如),便于后续利用“同底数幂法则”运算; 合并同类项(若表达式含多个同底数的幂,按“同底数幂相乘/相除”法则合并指数). 步骤3:应用运算公式化简 按“幂的乘方→积/商的乘方→同底数幂乘除”的顺序依次运算(遵循先算括号内、再算乘方、最后算乘除的优先级),逐步简化表达式. 步骤4:化为最简形式或求值 若最终结果要求为根式,需将正指数幂转化为最简根式(被开方数无开得尽方的因数,且分母不含根式); 若要求求值,可将底数化为具体数值(如,),再通过指数运算计算出具体结果(结果可为整数、分数或小数,根据要求保留形式). 3.化简运算的注意事项 底数非负性:运算过程中始终保证底数为正数(若底数为负数,需先判断指数是否为奇数,仅当指数为奇数时,负底数的幂有意义,且结果为负); 避免漏项与符号错误:对含“积/商的乘方”的表达式,需将每一项都乘方(如,不可漏乘a的3次方);负号参与运算时,需注意负号的乘方结果(如,); 指数化简为最简分数:运算中若指数出现可约分的分数(如),需先约分为最简分数(如),再进行后续运算,避免结果出错; 分母有理化:若最终结果含分母根式(如),需通过“分子分母同乘根式”化为有理分母(如).【变式1】(2025 忻城县开学)计算: .【变式2】(2024秋 驻马店期中)已知,,,则 A.27 B.9 C.3 D.【变式3】(2024秋 无锡期中)化简的结果为 A. B. C. D.4.1 指数【题型1】n次方根 3【题型2】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6【题型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 8【题型4】实数指数幂的综合运用 10【题型5】有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 11【题型6】有理数指数幂及根式化简运算求值 14一、n次方根 1.n次方根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1,且n∈N*. 2.n次方根的性质 n为奇数n为偶数a∈Ra>0a=0a<0x=x=±x=0x不存在3.根式 式子叫做根式,这里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4.根式的性质 (1)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 (3)①当n为奇数时=a(n∈N*,且n>1). ②当n为偶数时=|a|=(n∈N*,且n>1). 二、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1)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0,m,n∈N*,且n>1). (2)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0,m,n∈N*,且n>1). (3)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4)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即: ①aras=ar+s(a>0,r,s∈Q); ②(ar)s=ars(a>0,r,s∈Q); ③(ab)r=arbr(a>0,b>0,r∈Q). 拓展:①=ar-s(a>0,r,s∈Q); ②(a>0,b>0,r∈Q). 三、实数指数幂的运算 1.无理数指数幂: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aα(a>0,α为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2.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1)aras=ar+s(a>0,r,s∈R). (2)(ar)s=ars(a>0,r,s∈R). (3)(ab)r=arbr(a>0,b>0,r∈R). (4)拓展:①=ar-s(a>0,r,s∈R), ②(a>0,b>0,r∈R).1.(1)对于()n=a,若n为奇数,则a∈R;若n为偶数,则a≥0. (2)()n与意义不同,比如=-3=3,而没有意义,故()n≠. (3)当a≥0时,()n=;当a<0且n为奇数时,()n=;当a<0且n为偶数时,对于要注意运算次序. 2.(1)分数指数幂不可理解为个a相乘,它是根式的一种写法. (2)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总表示正数,而不是负数. 3.特别强调底数a>0,b>0.【题型1】n次方根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答案】(1);(2)10;(3);(4).【分析】利用根式的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1);(2);(3);(4).方法点拨 正确区分与()n (1)中的a可以是全体实数的值取决于n的奇偶性. (2)()n已暗含了有意义,根据n的奇偶性可知a的范围.【变式1】求下列各式的值:(1); (2); (3); (4); (5); (6).【答案】(1)5;(2);(3);(4)3;(5);(6).【分析】直接利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化简求值.【解答】解:(1);(2);(3);(4);(5);(6).【变式2】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答案】(1);(2)10;(3);(4).【分析】利用根式的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1);(2);(3);(4).【变式3】(2023 泉州开学)化简:(1) ;(2) ;(3) .(4) .【答案】(1);(2);(3);(4).【分析】(1)分析可得,化简可得答案;(2)分析可得,化简可得答案;(3)根据题意,由立方差公式变形可得答案;(4)分析可得,由累加法分析可得答案.【解答】解:(1)根据题意,;(2);(3);(4)根据题意,,则有.故答案为:(1);(2);(3);(4).【题型2】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2025 扬州模拟)已知,则化为 A. B. C. D.【答案】【分析】利用根式的运算性质即可得出.【解答】解:原式.故选:.方法点拨 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互化的规律 (1)根指数分数指数的分母,被开方数(式)的指数分数指数的分子. (2)如果根式中含有多重根号,要由里向外用分数指数幂写出.【变式1】(2025 广西开学)下列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互化中正确的是 A. B.C. D.【分析】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出.【解答】解:,因此不正确;,因此不正确;,因此正确;,因此不正确.故选:.【变式2】(2024秋 沧州月考)设,则的分数指数幂形式为 A. B. C. D.【答案】【分析】根据根式和指数幂的转化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则的分数指数幂形式为.故选:.【变式3】(2024秋 黄浦区期中)根式写成指数幂形式为 .【答案】.【分析】利用指数幂的定义化简.【解答】解:因为,所以.故答案为:.【题型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2025春 宁夏期末)的值是 A.3 B. C.9 D.81【答案】【分析】利用有理数指数幂运算法则求解.【解答】解:.故选:.方法点拨 关于指数式的化简、求值问题 (1)无论是化简还是求值,一般的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若式子中含有根式,一般把底数中的根式化为指数式,指数中的根式可以保留直接运算.【变式1】(2025春 碑林区期末)计算 8 .【答案】8.【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指数运算计算得解.【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8.【变式2】(2025 忻城县开学)计算: .【答案】.【分析】应用根式与有理数指数幂的关系及指数幂运算化简求值.【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变式3】(2024秋 湖南期中)计算: A. B. C. D.【答案】【分析】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可得解.【解答】解:,,.故选:.【题型4】实数指数幂的综合运用(2024秋 宜春期中)已知,则 A. B.6 C.8 D.9【答案】【分析】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即,.故选:.方法点拨 利用整体代换法求分数指数幂 (1)整体代换法是数学变形与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方法,分析观察条件与结论的结构特点,灵活运用恒等式是关键. (2)利用整体代换法解决分数指数幂的计算问题,常常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常见的变形公式: x2+x-2=(x±x-1)2 2,x+x-1=(±)2 2=(±)2 2.【变式1】(2024秋 安徽期末)已知,,则 A.10 B.100 C.1000 D.10000【答案】【分析】由指数和对数的运算求解即可.【解答】解:因为,,,,所以,又,所以.故选:.【变式2】(2024秋 上城区月考)已知,则 A. B. C. D.【答案】【分析】根据条件可求出的值,然后对求平方即可得解.【解答】解:,,,.故选:.【变式3】(2024秋 漳平市月考)已知,则等于 A.2 B.4 C. D.【答案】【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结合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解.【解答】解:,所以.故选:.【题型5】有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2025 广西开学)下列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互化中正确的是 A. B.C. D.【分析】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出.【解答】解:,因此不正确;,因此不正确;,因此正确;,因此不正确.故选:.方法点拨 1.核心互化依据(定义与公式) 根式化为有理数指数幂:对于任意正整数n(),若,则(n为奇数时,;n为偶数时,),此时; 推广到根指数与被开方数次数不同的情况:(,,),其中为最简分数(分子分母互质). 负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即负指数幂先转化为正指数幂,再化为根式. 2.互化原则与注意事项 符号规则: 当n为奇数时,与a同号,对应的符号与a一致,当n为偶数时,(需满足),此时,若,偶数次根式无意义(实数范围内). 底数限制:互化时默认(避免出现负底数的偶次根式或零指数幂的底数为0等无意义情况),若未明确,需先判断底数符号是否符合根式/指数幂的定义. 最简形式:互化后若结果为指数幂,需保证指数为最简分数;若为根式,需保证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即根式为最简根式).【变式1】(2024秋 沧州月考)设,则的分数指数幂形式为 A. B. C. D.【答案】【分析】根据根式和指数幂的转化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则的分数指数幂形式为.故选:.【变式2】(2023秋 洛龙区期末)可化为 A. B. C. D.【答案】【分析】将根式化为有理数指数幂的形式,即可得答案.【解答】解:.故选:.【变式3】(2023秋 浦东新区月考)已知,则化简的结果是 .【答案】.【分析】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题型6】有理数指数幂及根式化简运算求值(2024秋 保山期末)计算: .【答案】.【分析】根据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方法点拨 1.核心运算公式(基础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同底数幂相除:(,);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商的乘方:(,,); 零指数幂:(). 2.化简运算的通用步骤 步骤1:统一形式 优先将根式转化为有理数指数幂(避免根式运算的复杂性),负指数幂转化为正指数幂(即),使表达式仅含正指数幂形式. 步骤2:整理底数与指数 对底数进行因式分解(如将合数拆为质数幂的乘积,如),便于后续利用“同底数幂法则”运算; 合并同类项(若表达式含多个同底数的幂,按“同底数幂相乘/相除”法则合并指数). 步骤3:应用运算公式化简 按“幂的乘方→积/商的乘方→同底数幂乘除”的顺序依次运算(遵循先算括号内、再算乘方、最后算乘除的优先级),逐步简化表达式. 步骤4:化为最简形式或求值 若最终结果要求为根式,需将正指数幂转化为最简根式(被开方数无开得尽方的因数,且分母不含根式); 若要求求值,可将底数化为具体数值(如,),再通过指数运算计算出具体结果(结果可为整数、分数或小数,根据要求保留形式). 3.化简运算的注意事项 底数非负性:运算过程中始终保证底数为正数(若底数为负数,需先判断指数是否为奇数,仅当指数为奇数时,负底数的幂有意义,且结果为负); 避免漏项与符号错误:对含“积/商的乘方”的表达式,需将每一项都乘方(如,不可漏乘a的3次方);负号参与运算时,需注意负号的乘方结果(如,); 指数化简为最简分数:运算中若指数出现可约分的分数(如),需先约分为最简分数(如),再进行后续运算,避免结果出错; 分母有理化:若最终结果含分母根式(如),需通过“分子分母同乘根式”化为有理分母(如).【变式1】(2025 忻城县开学)计算: .【答案】.【分析】应用根式与有理数指数幂的关系及指数幂运算化简求值.【解答】解:原式.故答案为:.【变式2】(2024秋 驻马店期中)已知,,,则 A.27 B.9 C.3 D.【答案】【分析】利用指数运算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由题意,,原式.故选:.【变式3】(2024秋 无锡期中)化简的结果为 A. B. C. D.【答案】【分析】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求解【解答】解:.故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 指数 举一反三 (原卷版).docx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 指数 举一反三 (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