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回顾】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表现形式地壳运动21世纪教育网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垂直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和海陆变迁表现形式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2)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在各种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最为显著。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归纳如下:作用类型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侵蚀作用冲刷坡面,造成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石林、溶蚀等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堆积作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都存在沉积物的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3)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2.地质构造的应用分析地质构造不仅可以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找水、找矿、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分析如下:(1)找水:“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利用断层找水。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2)找矿:①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②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3)工程建设①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②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练一练美国科罗拉多州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它上面的身躯庞大。下面的底座狭窄,科学家们称它为“平衡石”。下图为“平衡石”景观图和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平衡石”岩石类型属于右面关系图中的A.aB.bC.cD.d2.“平衡石”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岩浆活动--冷却凝结--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沉积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读下图,图示为地质构造和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内力作用比较明显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4.图中②地貌属于下列何种力量作用的结果()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风力堆积内力作用形成地表的“粗毛坯”,外力作用则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根据多姿多彩,据此回答5-6题。5.下列成语的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B.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C.水滴石穿——侵蚀作用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6.若下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可能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海浪沉积作用D.冰川沉积作用下图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巨蟒出山景观,其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7-8题。7.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8.形成该景观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作用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C.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12.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运动B.流水作用C.外力作用D.内外力共同作用【参考答案】【答案】1.A2.C【解析】试题分析:1.“平衡石”是红色的砂岩,砂岩是沉积岩,由此判断砂岩属于沉积岩,根据地壳的物质循环,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右图中的c为变质岩,a与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故a为沉积岩,因此答案选A项。2.平衡石属于沉积岩,先是物质沉积,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后经历地壳抬升,裸露地表,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身躯庞大,底座狭窄的外貌,故该题选C项。【考点定位】岩石的分类、地壳的物质循环,地质作用与地貌。【答案】3.A4.B【解析】试题分析:3.读图,根据岩层形态,①岩层弯曲变形,是褶皱构造,是内力作用形成。④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是内力作用形成。图中②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属于外力作用。③是河口三角洲,是河流沉积地貌,属于外力作用形成。所以图中内力作用比较明显的是①④,A对。B、C、D错。4.图中②地貌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属于外力作用中的风力侵蚀形成,B对,D错。是风力作用形成的,不流水的作用,A、C错。考点:地质作用类型,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答案】5.C6.D【解析】试题分析:5.积沙成滩是指的泥沙沉积,形成沙滩,是外力作用中的沉积作用,A错。泥沙俱下是指流水的搬运作用,没有堆积作用,B错。水滴石穿是指水的侵蚀作用,C对。山崩地裂指的是内力作用产生的现象,D错。6.若图示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均匀,没有分选性,成因可能是冰川沉积作用,D对。流水沉积作用、风力沉积作用、海浪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层颗粒具有分选性,颗粒大小均匀,A、B、C错。考点:外力作用类型及表现,不同外力形成的沉积层的特点。【答案】9.B10.A【解析】试题分析:9.按背斜山向斜谷→背斜张裂、外力侵蚀→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顺序判断,并结合地层侵蚀程度比较而判断,所以本题B正确。10.图形表示的倒置地形先是内力作用形成褶皱,而后再受外力的侵蚀,A正确;岩层越弯曲变形,其背斜顶部受张力越大,越容易被侵蚀;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疏松,不易被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所以本题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形成。【答案】11.C12.A【解析】试题分析:11.读图,根据岩层地质构造判断,岩层向上拱起,说明是背斜构造,A错。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C对。南方是湿润区,降水多,以流水侵蚀为主,B错。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与库区形成无关,D错。12.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图中岩层形态特征,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说明岩层发生水平挤压运动。岩层有措动位移,说明发生垂直运动。所以主要成因是地壳运动,A对。流水作用、外力作用属于地貌形成原因,不是地质构造的成因,B、C、D错。考点: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