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文汇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文汇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京市文汇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练习
初三年级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 5 页,共四道大题,18 道小题,满分 4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 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班级、考场 / 座位号、准考证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统一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 运用(共 12 分)
学完庄子的文章后,初二年级组织举办 “对话先贤 走近庄子” 的班级讨论会,并将讨论会的成果汇编成册。请你协助各小组完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 庄子其人 —— 漆园小吏的哲人之路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其时诸侯纷争,局势风云变幻。庄子担任过地方的漆园小吏,不久便辞官归隐。相传王曾以厚礼聘庄子为相,遭其拒绝。后庄子终身不仕,潜心研究道学,隐居著书立说。庄子崇尚自由,不愿为世俗所累,主张顺应自然,尊重内心本真的决择。他对人生、社会的见解和感悟,赋予道家思想新的内涵。
1.小组成员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音、形、义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因为表达的是 “局势像风云一样变化” 的意思,所以 “风云变幻” 一词使用正确。
B. 因为表达的是 “顺从、适应” 的意思,所以 “顺应” 的 “应” 应读 yìng。
C. 因为表达的是 “庄子在世俗与自由之间作出选择” 的意思,所以 “决择” 书写正确。
D. 因为表达的是 “给予新的内涵” 的意思,所以 “赋予” 的 “予” 应读 yǔ。
第二部分 庄子思想 —— 自然映照的智慧之光
故事一 曳尾涂中
濮水之畔,楚王的使者带着重金前来聘请庄子入朝为官。庄子手持钓竿,望着水面,以龟的两种境遇 “留骨庙堂” 和 “曳尾涂中” 为喻,留下一句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毅然而去。庄子不愿成为庙堂之上供人观赏、失去自由的 “神龟”,宁肯做一只在泥淖中摇尾爬行、悠然自得的 “闲龟”。于庄子而言,自由是胜过一切的精神家园,是灵魂得以舒展的广袤天地。
故事二 濠梁之辩
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两位辩论高手展开了一场 “人能否知鱼之乐” 的辩论。他们的辩论究竟谁输谁赢,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逻辑上说,似乎惠子占了上风,庄子有些强词夺理;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庄子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人乐鱼亦乐。在感受鱼之乐的瞬间,庄子的 “自我” 与天地万物间的界限便消失了。他进入到忘我的精神境界,真正达到了物我合一的空灵之境。
故事三 庖丁解牛
庖丁漫不经心地为梁惠王宰牛,神情专注,手法娴熟,刀法精准,仿佛在进行一场优雅的艺术表演,发出的声音如同音乐般和谐。他的刀用了十九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惠王问起缘故,庖丁说经过多年实践,他已掌握牛的生理结构。他依循牛的天然结构下刀,避开筋骨,游刃有余。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人如果顺应自然规律,处事就会得心应手。
2.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悠然自得
B. 强词夺理
C. 漫不经心
D. 得心应手
3.有同学对故事三中的 “游刃有余” 一词不理解。根据文段内容,你认为 “游刃有余” 在这里的意思是(2 分)______。
第三部分 庄子影响 —— 古老流传的文化之美
庄子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文学和思想两大方面的原因。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影响着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发展。他提倡的 “顺应自然”,是对儒学 “修己安人” 思想的有益补充。庄子丰富的想象力也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从屈原的《离骚》到李白的诗歌,从苏轼的散文到曹雪芹的《红楼梦》,我们都能看到庄子的影子。
4.文段中画线语句存在两处错误,请你修改。(2 分)
第四部分 致敬庄子 —— 鉴古知今的深刻之悟
5. 小组成员拟用一副对联表达对讨论会的感受,请你帮助他们补全内容。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研读庄子典籍, ① ,体悟 ②
③ 华夏文脉,鉴古通今,传承文化精魂
A. ①品鉴精华 ②人文光辉 ③保护
B. ①含英咀华 ②自然至道 ③追溯
C. ①品鉴精华 ②自然至道 ③追溯
D. ①含英咀华 ②人文光辉 ③保护
6.小组成员要选择一幅书法作品作为成果汇编的配图,下列对书法作品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选用甲。该作品的字体属于篆书,蚕头燕尾,古朴典雅,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源远流长。
B. 选用乙。该作品的字体属于行书,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洒脱自然。
C. 选用丙。该作品的字体属于草书,结构简单,线条奔放,表现了庄子思想的自由不羁。
D. 选用丁。该作品的字体属于楷书,结构严谨,端庄大气,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博大。
二、默写(共 5 分)
7. 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8. 其西南诸峰,____________,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9. 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11. 《行路难》中诗人在仕途受挫后仍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唱出充满豪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5 分)
12. 《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比如鲁智深 “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①,无论 “粗卤” 还是 “精细” 都与他的侠义精神有关;又如林冲 “熬得住”“做得彻”②,无论 “熬得住” 还是 “做得彻” 都是为了在乱世中安身立命。请从以上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对以上人物评价的理解。(100 字左右)
注:①②均为金圣叹批语。
四、现代文阅读(共 18 分)
(一)阅读《眼光》,完成 13-15 题。(共 8 分)
眼光
①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 面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同。
②春之绿草、夏之鲜花、秋之艳阳、冬之白雪,四季的盛景如一场极其动人且常演不衰的戏剧,但在一些人的眼中却枯燥而无味,原因就是他们缺少智慧的眼光。
③为发现一朵花开放而欣喜,为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而欢乐,为望着湛蓝的天空而陶醉,为目睹一个小小的善举而感动…… 我们会发现身边有无数美丽的风景,人性的善良是如此感人。所以,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能发现美丽。
④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能抓住机遇。冷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柏林墙随即被推倒。那些剩下的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不同寻常。于是,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废物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看似无用的东西却使那个年轻人获得了财富,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而智慧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看不到的机遇。
⑤ ______________。著名作家及画家冯骥才文革中被下放,生活贫苦,但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每日作画。正因为他能坦然面对磨难,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凭借独树一帜的画风,被评论界称为 “现代文人画的代表”。相反,有些人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喋喋不休地抱怨命运不公,甚至绝望轻生,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挫折时,一定要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才能让我们释怀,活的更加精彩。
⑥总之,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请你调整心态,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吧。
(原文有删改)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4.分析文章第①-④段的论证的过程,按要求填空。(3 分)
首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在第⑤段开头的横线处填一句话来作为此段的分论点,并说明理由。(3 分)
(二)阅读《沿河 乌江》,完成 16-18 题(共 10 分)
第一次知道沿河,这个地名竟是那般遥远。先飞到重庆,住一晚,第二天早上乘火车再行。重重大山中全是数不清的隧道桥梁,中间闪过一条碧水,不及细看即被长长的隧道阻隔,却猛一亮又回到了人间,而那碧绿又是一闪,人说那是乌江。涪陵、武隆、彭水、黔江、酉阳,五个多小时后到秀山,再换接站的旅行车,又在山中盘绕三小时才到沿河。
住进宾馆已是黄昏,扭头一看窗外,竟然是那条闪了几闪的碧水。沿河,沿的是乌江啊!小城不大,沿江两岸全是依山就势的房屋。石阶由岩壁上凿出,自下而上,层层将白色房屋串联起来。在乌江宾馆十楼上看人在白屋子间来来往往,感觉像一幅画在动。
翌日清晨,我从高处走下,顺着石阶左绕右拐,穿街过巷,竟然一直走到了江边。石阶是前人聪明的杰作,被世代利用着,构成山城画廊的线条。沿河好看处还在乌江,有人引我们坐船往乌江里去。【甲】开始还敞阔,两岸临水的坡地有横横竖竖的垄,种着青的红的作物,像儿童的水彩,间或那水彩中会流出一溜白鸭。越往前走,两岸的山越陡,风从峡谷挤过来。正值十月,该黄的黄,该红的红,更多的是绿,放眼望去,整个山峡五彩缤纷,如精心布置的盛大节庆。
山峰排浪而来,像打开一重重的门。有的门窄窄的在一个弯处,要把船挤碎,却忽闪间错了过去。有时看似出现一片村落,到跟前却是山石的画形。高处峰顶出现两条立石,中间还夹一石,像两个人抬着东西,随时要掉下来,船惊险地开过。雌雄洞、猴窝子洞在哪里藏着?茂密的翠竹在张扬,间或有跳跃的黑叶猴。真像谁说的,乌江的山有夔门之雄,三峡之壮,峨眉之秀。
奇的还有水,二者真是绝美的衬托。水就像精柔的丝绸,被两边的山托着,晒在阳光下。晒到的地方泛着碧蓝,晒不到的透着青幽。【乙】船过时,像一江油彩被搅动起来,浓浓酽酽的,船尾看去,那油彩刷出一道悠长的飘带。一群白鹭翔飞在水面,越发突出两种色光。望着的时候,觉得该是有首山歌的。沿河是贵州唯一的土家族自治县,接待我们的土家人都会唱山歌,吃饭时激动起来就亮一嗓子。过几天还要办土家山歌节。正想着,耳畔真就出现了一支美妙的山歌。
这个地方是湘渝黔鄂结合地,不远即是沈从文从军的地方,他描写的边城也在附近。江壁上凿出的像根绳子的石道,专为纤夫拉船穿行。乌江是通长江和外海的重要水道,浪急滩险,拉纤是常事,乌江号子也就远近闻名。似乎那声音早已消匿,不再响起,可在这峡谷中,它分明在回荡。纤绳勒进肩臂,石壁上的纤道,也深深勒进了岁月。乌江上多少船走过?数不清了。哪条船没经过乌江号子的牵拉?现在那些纤道已经遁入水下,江段起了水库,抬高了水位。但它不会消失,那是人类文明进程的见证。
一只雁在飞,顺着雁的翅膀看到了吊脚楼,隐约在绿树和白云间,轻盈灵动如飞鸟展翅。很远了,又看到一个。住在里边的人真可谓仙人,吊脚楼前,一小片田地,再下边些,又一块田地。于是想,何不在这样的地方住下来,看山水造化,风云境界。
“丹青万山画,风情一江流。” 乌江让人诗情喷涌,可诗人们走来的太少了。乌江自下游涪陵汇入长江,当年李白只是向乌江投去匆匆一瞥:“黔南此去无多远,想在夕阳猿啸间。” 在长江的船上顾着去看白帝城了。范成大自成都发舟,也在涪陵看到了乌江:“夜傍黔江聊濯缨,玻璃澈底镜面平。” 如此好的感觉,却也没有深入。刘禹锡和黄庭坚算是与乌江有缘,也只到了离涪陵不远的彭水,没有看到更深处的黔中山水。有多少诗人错失眼福啊,也让诗和美景失去了表达的机会。
船靠近了一个码头,当地人领我去看霸王谷。一伸头,千山万壑尽在眼底,峡谷腾着云岚,远处独立的山石那么熟悉,云雾抽丝一般散开,谷中渐渐现出一道白练。若不是有人说是乌江,我简直不敢相信那飘在天上的竟是我刚走过的水。
沿河人说 “沿河”,音会发成 “银河”。我的所在,真的是天界一般的地方。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文章,有删改)
16.文章③-⑦段记叙了作者乘船游览乌江的经历,请依据文章相关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3 分)
17.文章的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从【甲】【乙】两处中任选一处,至少从两个角度进行赏析。(4 分)
1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 “我的所在,真的是天界一般的地方” 这句话的理解。(3 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 运用
C
C
指庖丁顺着牛的天然结构下刀,操作起来熟练自如,毫无阻碍。
修改:庄子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文学和思想两大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其思想影响着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发展。
B
A
二、默写
岸芷汀兰
林壑尤美
沉舟侧畔千帆过
千里共婵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名著阅读
示例 1(鲁智深):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怒打店小二、三拳打死郑屠,尽显 “粗卤”;但他打前先安排金氏父女脱身,打后假装郑屠诈死以脱身,又见 “精细”。无论是粗卤的行动还是精细的谋划,都源于他对弱小的保护,彰显侠义精神。
示例 2(林冲):林冲遭高俅陷害,刺配沧州仍隐忍不发,是 “熬得住”;风雪山神庙中,得知陆虞候等人阴谋后,果断杀之并投奔梁山,是 “做得彻”。“熬得住” 是为暂避锋芒,“做得彻” 是为自保反抗,皆为乱世安身立命。
四、现代文阅读
(一)《眼光》
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就能收获精彩的生活(或: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
①由人们对同一世界感受不同的现象,提出 “眼光不同” 是根源;②以四季盛景为例,论证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能发现美丽”;③以年轻人利用柏林墙碎石获利为例,论证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能抓住机遇”。
分论点: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能坦然面对磨难。理由:本段通过冯骥才坦然面对下放磨难终成大家与他人遇挫折便抱怨轻生的对比,论证了面对磨难时用智慧眼光看待的重要性,该分论点能统领全段内容。
(二)《沿河 乌江》
①五彩缤纷;②山峰;③轻盈灵动(或:隐约在绿树白云间,如飞鸟展翅)。
示例(甲处):①运用比喻,将两岸作物比作 “儿童的水彩”,生动写出作物色彩的鲜活明快;②“流出一溜白鸭” 中 “流” 字拟人化,赋予白鸭动态美,展现出田园风光的灵动自然。
示例(乙处):①多次运用比喻,将江水比作 “丝绸”“油彩”“飘带”,分别写出江水的柔滑、色彩的浓郁和船过的动态美;②“浓浓酽酽” 叠词使用,强化了江水色彩的厚重感,语言富有韵律美。
这句话指乌江山水绝美(山有雄秀之姿,水有柔润之色,峡谷五彩缤纷),人文底蕴深厚(土家山歌、纤道文化等),且远离尘嚣、宁静空灵,让作者感受到如置身天界般的纯净与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