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古埃及的大臣见国主时,要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在宗教上,国王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埃及的国王被尊称为( )A.天子 B.皇帝 C.哈里发 D.法老2.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古代两河流域》一课之后,搜集了下列三则材料。根据文字说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材料内容取自古代希腊文明 B.条文内容维护了奴隶的利益C.相关条款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D.反映古代埃及的法律制度3.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名等级世代相袭。名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反映了古印度社会( )A.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B.宣扬“忍耐顺从”C.反对婆罗门特权 D.提出“众生平等”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众生平等”、“大慈大悲”、“阿弥陀佛”、“觉悟”等词语,这些词语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5.一个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写道:“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就是一头骆驼。”他如此感慨,是因为雅典( )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 B.实现了男女平等C.民主政治达到全盛 D.废除了奴隶制度6.公元前 334 年马其顿国主亚历山大率领大军东征。历经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其东征和帝国的建立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②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③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④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一定的反侵略性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下图为法国著名画家大卫于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它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希腊的绘画艺术 B.希腊的雕塑艺术C.罗马的法学成就 D.雅典的民主制度8.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请问下面哪项内容与“第三次征服”有关联(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9.“公元前1世纪;他与安东尼、雷必达的斗争,终于将罗马转化为君主政体”,他是( )10.文物虽静默不语,却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用来佐证( )A.雅典民主政治B.中西文化交流C.西欧文艺复兴D.世界市场形成11.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他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毕达哥拉斯 D.德谟克里特12.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也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它是(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神曲》 D.《奥赛罗》13.下图所示古希腊瓶画和雕塑都体现了运动员掷出铁饼的精彩一瞬,两部作品共同体现了( )A.文学创作与神话传说的统一B.雕塑作品与宗教信仰的融合C.体育竞技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爱好和平与文明交往的理念14.历史遗迹是感知历史最重要的途径。下面历史遗迹中能够见证地中海地区早期文明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现在全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是公元纪年,原是基督教历法,以基督耶稣诞生之年为公元元年,该历法的基础是( )A.苏美尔人的阴历 B.伊斯兰教历 C.中国的夏历 D.罗马人的儒略历16.以下是中世纪欧洲某国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一国家是( )A.拜占庭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西罗马帝国 D.罗马共和国17.下图是 11 世纪西欧形成的封君封臣制示意图,根据图示可知( )A.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B.权利义务互不相关C.奴隶社会等级森严D.阶级平等互不约束18.基督教产生于( )A.两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巴基斯坦地区 D.小亚细亚地区19.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个记录说明庄园具有(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20.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 )A.经济和军事单位 B.政治和军事单位 C.军事单位 D.经济和政治单位21.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光亮的。这些“光亮”就包括了欧洲中世纪城市与大学的兴起,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与国王斗争 B.争取自治权 C.与领主斗争 D.与教会斗争22.带有轮子的“重犁”在欧洲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基于此,有历史学家认为,从11 世纪开始,欧洲城市复兴了。由此可见,欧洲城市复兴得益于( )A.封建王权的衰落 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C.贸易往来的频繁 D.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23.中世纪晚期,一位工场主曾这样吩咐他的监工:“60个人应当按如下方式分派活计:12 人选料、染色和清流羊毛,30人纺纱和刷毛、梳毛,12人织呢、剪呢,余下6个打杂补急。”这段材料表明( )A.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 B.手工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者C.手工工场有了较细的分工 D.手工工场的工人能够享有工场主的分红24.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最终统一了日本的是( )A.大和政权 B.明治天皇 C.大化政权 D.镰合幕府25.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传入欧洲,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A.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西班牙人 D.葡萄牙人二、综合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一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刘鹏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大化)改新运动自上而下地摧毁了氏族残余的势力,“解放”了部民,实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确立和巩固了国家的封建制度。 --吴廷璆《日本史通论》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拜古庭文化的历史影响。(至少两点2分)并指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至少四点,4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改新运动”的性质和特点。(2分)并指出该运动对该国发展产生的影响。(1分)(3)综合上述材料,两国在历史上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 (至少两点,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7分)材料一 1423年,一位意大利学者去君士坦丁堡和近东地区搜寻古典文献后带回了 238册古代手抄本著作,使柏拉图、修昔底德等人的作品第一次为人们所认识……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以后在 14 世纪得到改进与推广,成批量的印刷导致书籍的成本下降和普及,古典作品的传播速度加快,而且使得文艺复兴所要宣扬的思想不胫而走。--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字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摘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材料三 从思想方式上说,文艺复兴首先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和其他外界权威对思想的牢牢束缚。这样,文艺复兴就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扫清了道路。从此,自然科学大踏步地前进。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人文主义者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抛弃宗教;虽然大多数人文主义思想家提到了民主政治的思想,要求民主自由,但无论在思想解放程度、革命斗争精神和政治要求方面,都具有早期的不成熟的特色。但它冲破封建枷锁的开创性作用,是任何运动也不能替代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原因。(至少两点,2分)(2)材料二中《哈姆雷特》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核心思想是什么 (1分)举出这一时期另外部文学书籍。(1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长期以来,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材料二:一名船员生动地叙述了他们在横渡太平洋期间忍受的苦难:“我们所吃的饼干不再能称为食物,它们只不过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饼干的蛆虫,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发着叫人无法忍受的臭气。我们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样恶臭、令人作呕……实际上,我们常不得不靠吃木屑过活,就连耗子这种极叫人憎恶的食物,大家都贪婪地寻找,一个耗子能卖得半个达卡金币。” --摘编自[美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新航路开辟之后,每年运往里斯本的胡橄猛增至 7000吨以上。传统的地中海、非海、波罗的海区域的海上贸易,此时,转移到了大西洋的欧洲沿岸地区。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葡、英以及尼德兰所代替。 --摘编自张延玲、隆仁主编《世界通史(第3卷)材料四:被大肆屠杀的印第安人(见下图)。请回答:(1)简要叙述材料一所描述的世界状况。(1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麦哲伦船队在航行中面临的困难。(至少两点,1分)从中你能感受到航海家的哪些精神 (至少两点,1分)(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至少四点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