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城市、城市化和交通【知识回顾】1、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2、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可概括为“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其含义如下图分析所示:3.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项目 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量大―→小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运速最慢较快较慢最快运价低―→高灵活性差居中最好好最差连续性最差好居中差最好成本投资少投资大、占地广居中投资大投资大4、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发展变化:上述因素均是重要因素,但自然因素的影响已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面面俱到,根据题目材料信息和题目题干的提示来确定。练一练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读图回答1-2题。采用“大院式”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主要考虑的是A.便于管理B.人口密度大C.地价低廉D.地形平坦2.以下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模式的是A.社区B.仓储区C.工厂D.学校3.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用空间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C.分散城市功能区空间布局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左图为“伦敦大本钟景观图”,右图为“北京故宫景观图”,读图完成4-5题。左图右图4.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地域文化D.经济5.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米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近年来北京“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降低建筑成本B.美化城市景观C.节约建筑用地D.扩大用地规模读某城镇略图,回答6-7题。6.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7.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不是因为是A.距离城市较远B.位于河流下游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靠近铁路读不同城市居民上下班拥堵所花时间与其忍耐极限时间(单位:分钟)比较图,回答8-9题。8.下列城市中,居民对上下班交通拥堵最反感的是()A.北京B.上海C.武汉D.重庆9.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B.限制汽车发展,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D.建设市内铁路网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右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读图完成10-11题。10.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11.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下图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力价格B.地价水平C.技术水平D.环境优劣13.与200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A.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B.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C.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D.近郊区制造业密度减少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材料二、下图为某年江苏省城市地价及省辖市中心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1)按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江苏省13个省辖市可分为_____类_____档,其中特大城市有_____个。(2)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有三个地价高值区,从城市职能看,南京为__________,从接受大城市辐射看,苏州为__________,从交通区位看,南通濒江达海,所以地价较高。(4)从地价因素考虑,江苏省内工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可能由_________向__________转移。【参考答案】【答案】1.A2.A3.D【解析】试题分析: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大院式”布局,主要为住宅区,这样便于统一管理,A对。城市面积、人口不变,人口密度不会增大,B错。城市地价、地形与用地布局方式无关,C、D错。3.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从而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D对。不会增加居住小区的公用空间,A错。街区式布局,商业网点的数量可能增加,提高了城市商业网点密度,B错。城市功能区空间布局没有改变,C错。考点:城市功能区主导用地布局变化。【答案】4.C5.C【解析】试题分析:4.图中主要信息伦敦大本钟景观和北京故宫景观都是建筑景观,这些建筑景观都受当地的文化影响,具有当地的传统建筑特色,属于地域文化的影响,C正确;5.近年来北京“城市个头”不断长高,主要原因是北京作为我国的一级城市,经济发展快,地价越来越高,规划部门和开发商为了节约建筑用地,建设高楼,降低单位面积上的土地成本,同时也可以使单位面积内能够容纳更多的居民,C是正确的。【考点定位】城市景观特征及原因分析。D7.D【解析】试题分析:6.功能区②位于交通便利的市中心,为商业区;功能区①位于商业区的周围,为住宅区;功能区③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铁路,为工业区.7.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甲处距住宅区较远,位于河流的下游,对城区河流污染小;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小。靠近铁路是考虑交通条件,不是环境因素。选D。【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答案】8.D9.C【解析】试题分析:8.这些城市中,重庆对上下班交通拥堵忍耐极限时间最短,说明对上下班交通拥堵最反感。9.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出行量,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考点:城市交通建设。【答案】10.C11.A【解析】试题分析:10.读图可以看出,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增加趋势开始逆转,变为减少,A错;到N点时,变化趋势是相反的,B错;到P点时,全村变化率由正值变为0,所以人口数量最大,以后为负值,表示人口减少,C正确;到R点时,表明变化率为负值到了最大,过了R点全村住人宅基地变化率仍为负值,表明废弃和闲置现象继续加重,D错,故本题选C。11.由材料知,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现象,所以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的持续推进,A正确;产业结构优化,人口从事不同的生产,会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村人口会增加,B错;农村出现的是空心化,宅基地面积并未减少,向村外围扩展,说明面积在增大,C错;基础设施完善,会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村人口会增加,D错,故本题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答案】14.D15.C16.B【解析】试题分析:14.从图中可知,两条北极航线会合处N为白令海峡附近。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15.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运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A错;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B错;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修费用较高,D错;北极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指向,C正确。16.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它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B项正确;A.C.D所示国家间都不是走北极航线最近。考点:世界地理;全球变暖;海洋运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