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京市中华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Cu-64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包含1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聚乙烯 B.石墨烯 C.蚕丝 D.水泥2.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B.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D.核糖与脱氧核糖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苯的最简式是C6H6B.羟基的电子式是C.乙醛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OD.空间填充模型既可以表示甲烷分子,又可以表示四氯化碳分子4.丁二酮肟与Ni2+反应生成鲜红色的二丁二酮肟合镍沉淀,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i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沸点高低:CH4 < NH3 < H2O B.第一电离能大小:I1(C) < I1(N) < I1(O)C.半径大小:r(O) < r(N) < r(C) D.形成配位键时,Ni2+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5.有机物M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的分子式为C10H18O B.X→Y的反应为加成反应C. X、Y、Z所含官能团种类相同 D.M分子中存在3个手性碳原子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A.配制银氨溶液 B.比较碳酸与苯酚酸性强弱C.制取少量乙二酸 D.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阅读以下材料,完成7~9小题:催化反应广泛存在,如豆科植物固氮、人工固氮、石墨制金刚石、CO2和H2制CH3OCH3 (二甲醚)、V2O5催化氧化SO2等。催化剂有选择性,如C2H4与O2反应用Ag催化生成(环氧乙烷)、用CuCl2/PdCl2催化生成CH3CHO。催化作用能消除污染,如汽车尾气处理、废水中电催化生成N2,同时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氯自由基催化O3分解形成臭氧空洞。我国在石油催化领域世界领先,高效、经济、绿色是未来催化剂研究的发展方向。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豆科植物固氮过程中,固氮酶能提高该反应的活化能B.C2H4与O2反应中,Ag催化能提高生成CH3CHO的选择性C.合成氨反应前需对原料气进行除杂,以防止H2中混有的H2S与催化剂结合使催化剂“中毒”D.SO2与O2反应中,V2O5能提高SO2平衡转化率8.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A.汽车尾气处理:B.电催化为N2的阳极反应:C.硝酸工业中NH3的氧化反应:D.CO2和H2催化制二甲醚:9.下列有关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氟氯烃破坏臭氧层,氟氯烃产生的氯自由基改变O3分解的历程B.CH3CH2OH催化氧化为CH3CHO,反应过程中CH3CH2OH中的键发生断裂C.丁烷催化裂化为乙烷和乙烯,反应过程中涉及π键的断裂与形成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由sp3转变为sp210.某生物质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充、放电时分别得到高附加值的醇和羧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B.放电时,正极室溶液pH逐渐减小C.充电时,Rh/Cu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D.充电时,K+通过交换膜从右室向左室迁移11.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A 向溶有少量苯酚的苯中加入适量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B 将碎瓷片催化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石蜡油催化分解产生乙烯C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20%硫酸溶液,微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少量反应后的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观察是否有银镜产生 淀粉发生水解D 向试管中滴入几滴1-溴丁烷,再加入2mL 5% NaOH溶液,振荡后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静置。取少量水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2% AgNO3溶液,观察现象 检验1-溴丁烷中的溴元素A.A B.B C.C D.D12.以磷石膏(含CaSO4和少量SiO2等)为原料制备轻质CaCO3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室温下,Ka1(H2CO3)=4.5×10-7,Ka2(H2CO3)=4.7×10-11,Kb(NH3·H2O)=1.8×10-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H4)2CO3溶液中:B.室温下,pH=6的NH4Cl溶液中:C.“转化”后的清液中一定存在D.“浸取”发生反应13.乙烯可由CO2和H2制取:。在等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n(CO2): n(H2)=1:3的条件下,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测得CO2、H2、C2H4、H2O四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ΔH > 0B.曲线a表示C2H4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C.在440℃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当n(CO2): n(H2)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440℃时H2的平衡转化率为60%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14.(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有机物X的思路如下:(1)测定组成X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称取1.38g研碎的X样品,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生成物先后通过分别装有足量高氯酸镁(高效干燥剂)固体和碱石灰的U形管,被完全吸收后,U形管质量分别增加0.54g和3.08g(X的质谱图如图-2所示)。①装置中CuO的作用是 。②设置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目的是 。③X的分子式为 。(2)确定结构实验测得,X为芳香族化合物,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处于邻位;不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 X与足量的Na反应可产生1mol H2;X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3所示。X的结构简式为 。(3)结构修饰临床试验表明以X作为主要成分的药品服用后会有较强的胃肠副作用,这主要是由X中某一官能团引起的。以X和乙酸酐[ (CH3CO)2O ]为原料,硅胶(高活性吸附材料)为催化剂,对X中该官能团进行修饰后得到新的药物分子Y(),患者服用后这种副作用明显减轻。①写出该修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表明,其他条件一定,随着硅胶的用量增大,合成药物的收率(产物实际收集率)先增大后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③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所得粗产品中是否含有X: 。(试剂任选)15.(16分)以废铜渣(主要成分Cu、CuO,及少量SiO2和铁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Kx [ Cuy (C2O4)z ] · n H2O并测定其组成的部分过程如下:(1)浸取。向废铜渣中加入一定量H2O2和稀硫酸,充分反应。①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②Cu转化为CuSO4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该步骤中H2O2实际用量超过理论用量的原因是 。(2)除铁。向浸取后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2SO4,有黄色NaFe3(SO4)2(OH)6沉淀生成,该沉淀颗粒大、易沉降。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Fe3+生成Fe(OH)3沉淀也可达到除铁的目的。加入Na2SO4 “除铁”的优点是 。(3)测定。为测定Kx [ Cuy (C2O4)z ] · n H2O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称取3.540 g样品,加水溶解配成100.00 mL溶液A,取20.00 mL溶液A,加入一定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1000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用去KMnO4标准溶液标准溶液16.00 mL。步骤2:向步骤1滴定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加入几滴淀粉指示剂,用0.1000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20.00 mL。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 (写出计算过程)。16. (15分)从樟叶提取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丙三种成分:(1)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①反应Ⅰ的目的是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RCH=CHR'RCHO + R'CHO2HCHOHCOOH+CH3OH由乙制丙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A~F均为有机物,Mr表示相对分子质量):①物质B的化学名称为 。下列物质能与C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a.银氨溶液 b.Br2水 c.酸性KMnO4溶液②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丙的结构简式为 。17.(16分)化合物F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阿佐昔芬的中间体,可通过下列方法合成:(1)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B→C的反应类型是 ,KOH的作用为 。(3)E和试剂X发生反应,除了生成F,还生成HBr分子,则X的结构简式为 。(4)物质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任写一种)①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②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5)已知:写出以、、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