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样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345689101112131415DAABABBB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从农业发展的角度作答:信息提取:唐代的粮食产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宋代主要粮食产区集中在长江中游和东南沿海。说明:唐宋间南方土地得到开发、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发展。从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角度作答:信息提取:唐代商业都会和手工业主要集中在北苏,宋代南方商业都会增加,临海港城市兴起,手工业增加。说明:宋代南方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名有理,可酌情给分)17.(9分)答案应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从广告对研究的作用的角度作答:1.作为《申报》商业宣传材料的广告,良映民族资本家的营销策略,作为研究民国初年国货运动的一手史料。2广告语反映出国货运动的基本诉求。“兴实业”“少流金钱”,体现了实业救国的经济诉求,契合民国初建时经济自主意识;“爱国同胞”“中国富强”将消费国货升华为爱国行为,推动民众参与抵制外货,反映了民族主义诉求,呼应“二十一条”与五四运动激发的救亡浪潮。(二),从产告存在的局限的角度作答:1.广告作为商业宣传,具有夸大性,存在利用爱国情绪促销的可能。2.广告仅反映商家宣传意图,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民国初年国货运动的情况,需结合工厂档案、海关数据等验证运动实效。18.(12分)结合“1981年”等信息,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角度作答;结合“杨小运愿向国家交售2万斤粮食”“超卖5000斤粮食的农户”,天津厂“改造和建设生产线”“生产能力提高”“日产量提高”“完成计划并大幅增产”等信息,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生产力得到提高角度作答;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结合农民对自行车的需求等信息,从随着改革开放进行,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改善角度作答;结合《人民日报》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等信息,从党和政府致力于宜传改革并放,改善城乡关系、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推动改革不断走向发展角度作答。(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9.(12分)欧洲人对巴西印第安人形象塑造从“可教化”到“野蛮化”再到“边缘化”。新航路开辟初期,欧洲殖民者以资源勘探和宗教传播为核心目标。葡萄牙人卡米尼亚将印第安人描述为“单纯如亚当”,强调其“易于引导信仰”,塑造为“可教化”的形象。随着殖民扩张加剧,武力冲突频发。葡萄牙为合理化军事镇压,通过汉斯·施塔登的回忆录大肆渲染图皮人“食人”场景,地图标注“食人族之地”,建构“野蛮化”的形象以强化殖民合法性。种植园经济兴起后,殖民经济模式从资源掠夺转向劳动力剥削,印第安人因不适应高强度的奴役劳动被排斥,“边缘化”形象凸显。欧洲人对巴西印第安人形象的塑造并非基于客观事实,而是欧洲人根据自身现实利益对其建构的结果,是殖民话语体系的产物。20.(12分)(1)信息提取层次要求层饮1: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零散的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材料信息比较全面,并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归纳。(2)历史叙述主要包括以下角度:从宋朝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农耕经济、儒学发展与印刷术发明与应用相互影响的角度作答。从5世纪中期,欧洲处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的转型时期,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民族国家兴起与古登堡创新印刷术相互影响的角度作答;从19-20世纪,欧洲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与印刷术创新和应用相互影响的角度作答;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革命与印刷术创新和应用相互影响的角度作答。从印刷术是一项集大成的工艺技术,它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相互影响的角度作答。历史表述: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层次2:能表述成文,思路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流畅;层次3:能表述成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参卷答案第2页共2页2025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历史试题2025.09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迭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绾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何楼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考古发掘时出土了9处灰坑、1座基葬和房址,还出土了栗、黍、大豆、小麦、猪、狗和水牛等动植物遗存。据此可知,该时期A.人类已过着定居生活B.社会出现第一次大分工C.人类已进入阶级社会D,牛耕在农业中得到应用2.《管子》记载:“国有四维(礼义廉耻),一雅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灾不可复错也。”此论述旨在A.维护礼乐制度B.进行社会教化C.推行儒家思想D.稳定社会秩序3.汉简记载,基层官吏需要“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武)”,选补要求次第而迁、牵连问责、提倡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系统之间迁转且离家距离不宜超过“一千五百里”。这体现出汉代A.官僚政治建设的制度化B,行政管理制度走向完善C.重视对地方官吏的监察D.强化对地方官员的控制4.下图为鲜卑拓跋部迁徙路线示意图。这反映出鲜卑族星仙调石,佑我重训中原,棉镇推父鲜华金A元标道名:A,认同了中原文化B,完成了民族交融C,加强了中央集权D、推动了经济开发团史试题第」页共?页5、黄宗羲提出:“以实在土地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尚余田一万七千三十二万五千八百二十八亩,以听富民之听占,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而知井田之必可复也。”黄宗羲的主张旨在A.实现土地国有B,恢复井田制度C,平均分配土地D.缓和社会矛盾6、道光咸丰之际,清政府规定在“聚族而居”处择“有品望者”为族正,“责令察举”本族事务,如有“地粮不清”,先令族内“绅富”“乡者”清查,逾期“封禁祖祠,搜刮神主,押割田禾”;追凶犯不获也要“查封祠屋,勒限锁纳”。据此可知,清政府意在A.强化中央集权B.实现宗族自治C.应对统治危机D.变革选官制度7.下表为1899-1914年烟台、青岛两港贸易量占比变化(%)。这体现了该时期年份烟台寿岛189992.727.28190464.49135.51190949.1850.82191334.8465.16191440.5559.45A.传统商路的衰落B.殖民势力的变化C.对外贸易重心的转移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撰文主张:“吾人所以主张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之并行者,诚欲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对此,染启超在《新民丛报》反驳:“9日中国不可行社会革命,若强行之,必酿成经济阶级流血之惨祸。”这反映了两者A.对社会变革方式有分歧B.对革命目标的主张差异C.对社会变革主体认知的迥异D,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同历史试题弟2川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试题.pdf 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