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基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提琴等弦乐器都是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的。演奏者演奏时,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改变,来改变琴弦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响度和音色【答案】A【详解】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琴弦的振动频率就发生变化,即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我市兰溪盛产杨梅,人们有制作杨梅酒的习俗。如图甲将杨梅浸泡在盛有白酒的球形容器中,此时球形容器及其内部的白酒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瓶中的杨梅位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则从正面观察瓶中的杨梅,可观察到杨梅的像应如图乙中的( )A. B. C. D.【答案】D【详解】瓶中的杨梅位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A.走路乘车时,看手机 B.定期接受眼睛检查C.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 D.有异物进入眼睛,用手揉【答案】B【分析】从预防近视眼的“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方面来切入。【详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读书写字时的距离对近视眼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应当引起青少年的广泛注意。ACD.路乘车时,看手机、直射的阳光下看书、有异物进入眼睛,用手揉,容易感染病菌。这些做法都不利于保护眼睛。B.定期接受眼睛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视力状况,有利于保护视力。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眼的保健知识,掌握平时的用眼卫生即可解答。4.一枚1元硬币立在平面镜前(如图甲),硬币的正面(如图乙)朝向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硬币的像应是( )A. B.C. D.【答案】D【详解】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左右相反,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B【详解】音叉发声时的振动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B。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B.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D.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答案】D【详解】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故B错误;C.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禁止鸣笛”是不要发出声音,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正确。故选D。7.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奥斯特【答案】A【详解】1666年,英国物理国家牛顿用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 黄 、绿 、蓝 、靛 、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题为《亚丁湾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 )A.塑料网 B.真空网 C.液体物质网 D.金属物质网【答案】B【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阻挡这种声波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真空网,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9.盲人在“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 )A.冷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答案】D【分析】皮肤的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详解】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觉感受器。故选D。【点睛】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是个经常被忽视的知识点。10.吃棒冰时感觉到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于(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B.舌的味觉引起的C.舌的痛觉引起的D.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答案】D【分析】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舌头、牙齿和唾液腺。【详解】冰棍使舌头温度下降,舌头血管收缩,舌头神经短暂缺血出现麻木。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于刺激综合作用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故选D。11.科学需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下面有关教材中的实验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敲击铁块,听不到敲击声B.用手拨动伸出不同长度的钢尺,听到的音色不同C.用力敲鼓时,小纸屑的振动幅度变大D.抽尽玻璃罩内的空气后,还能听到铃声【答案】C【详解】A.在水中敲击铁块,声音可以中液体中传播,能听到敲击声,故A错误;B.用手拨动伸出不同长度的钢尺,钢尺的振动频率不同,听到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C.用力敲鼓时,鼓面的振幅变大,小纸屑的振动幅度变大,响度变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正确;D.抽尽玻璃罩内的空气后,罩内就是真空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听不到工作的电铃声,故D错误。故选C。12.如图,Q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倍焦距,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在凸透镜的右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这个像是( )A. B. C. D.【答案】D【详解】Q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倍焦距,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3.一束激光以入射角照射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如图。如果反射光的光斑位置在光屏上向左移动了2cm,则可判断液面可能( )A.上升了1cm B.上升了2cmC.下降了2cm D.下降了1cm【答案】A【详解】若液面下降,根据反射定律,如果反射光的光斑位置在B的右侧D处,如图所示:此种情况不符合题意;若液面上升,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的光斑位置在B的左侧处G处,如图所示:在图中,入射角i=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COF=45°,由几何知识,∠EOF=90°,则△EO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几何知识,CO垂直平分EF,因BFEG为平行四边形,而且反射光的光斑位置在光屏上向左移动了2cm,故EF=BG=2cm由于入射角i=45°,△E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C=OC=1cm因此故液面上升了1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关于虚像和实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B.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D.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A【详解】A.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所以实像能呈在光屏上,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所以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故A正确;B.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故B错误;C.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只是进入人眼的光是发散的,并不是没有光进入人眼,若真的是没有光进入人眼,将什么也看不到,故C错误;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但不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如小孔成像;我们从岸上看水中的东西,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15.如图所示是一个魔术箱,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发现遮光板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下面几种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 B. C. D.【答案】D【分析】分析四个选项,根据镜面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解答。【详解】A.如图,激光经过三个镜面的反射,绕过中间的挡板,设计方案正确。B.如图,左侧的凸透镜,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再经过下面镜面的反射,经过右侧凸透镜的焦点,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设计方案正确。C.如图,左侧的凹透镜,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反射延长线应过焦点,图中光线传播方向不正确,设计方案错误,符合题意。D.如图,左侧的凹透镜,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反射延长线过焦点,再经过下面镜面的反射,延长线过右侧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设计方案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有11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6.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答案】 振动 空气 音色【详解】[1][2]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3]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7.科学来自生活,科学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小明喜欢弹吉他,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琴弦产生的,小明在拨动琴弦时会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我们判断他在弹吉他还是在拉二胡,是根据弹吉他和拉二胡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来判断;夜深之后,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小明停止弹吉他,这是声音在 处减弱噪声。【答案】 音调 音色 声源处【详解】[1]小明在拨动琴弦时会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2]我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弹吉他和拉二胡所发出声音的。[3]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可知,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小明停止弹吉他,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8.某同学在用手机查资料时,不小心将一滴水落在手机的玻璃屏幕上如图甲所示,透过水滴看到的文字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水滴相当于一个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点在如图乙中手机图文层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答案】 虚 下【详解】[1]由图知道,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此时字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2]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点落在如图2中手机图文层的下方。19.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发生反射,则入射角为 度,若入射光线逆时针旋转了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答案】 60 140【详解】[1]因为一束光与平静的水面成30°的倾角,则入射角为90°-30°=60°[2]若入射光线逆时针旋转了10°,入射角为60°+10°=7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7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70°+70°=140°20.生活中常见以下光学现象:①小孔成像;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④用电子班牌的摄像头拍照成像。其中一定成实像的是 ;一定成放大像的是 。【答案】 ①③④ ③【详解】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④用摄像头拍照成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其中一定成实像的是①③④。[2]一定成放大像的是③。2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 。如图所示,蝙蝠是靠 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答案】 大 乐音 超声波【详解】[1]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2]人们把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从物理学角度区分,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3]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22.今年温州永嘉四海山林场以3处重要区域作为试点区域,新添一种新的监控方式——高挂在铁塔上的热成像摄像头,可全天候24小时监控“火点”(如图)(1)该热成像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2)它是利用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快速发现高温点,从而达到监测的目的。【答案】 倒立 红外线【详解】(1)[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2]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它是利用红外线快速发现高温点,从而达到监测的目的。23.图中,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 (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若其中的一个山峰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80m,水深只有5m,那么它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 m。【答案】 镜面 虚 80【详解】[1][2]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此时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形成山峰的虚像。[3]若山峰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80m时,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也为80m。2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最高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答案】 丙 甲丙【详解】[1][2]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丙振动的频率要大于甲乙的振动频率,所以丙的音调是最高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25.如图,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某班同学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 与振动 有关。以上探究方法叫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A.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大小与小孔的形状、物到孔的距离、像到孔的距离的关系B.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C.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答案】 音调 频率 控制变量法 C【详解】[1][2][3]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从而得出声音的音调和振动频率有关;实验过程中,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控制钢尺的振幅不变,这种探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4] A.小孔成像实验中研究像的大小与小孔的形状、物到孔的距离、像到孔的距离的关系时,涉及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因此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B.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因此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C.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个实验是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没有应用控制变量法,而是采用了转换法。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6.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在湖北的随州市的曾侯乙墓出土,属于青铜制品。(1)敲击同一个编钟时发出的响度不同,是由于敲击时编钟振动的 不同。(2)演奏时如果想发出低音,可以敲击体积 (填“较小”或“较大”)的编钟。(3)编钟发出的声音和其他乐器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答案】(1)振幅(2)较大(3)音色【详解】(1)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敲击同一个编钟时发出的响度不同,是由于敲击时编钟振动的振幅不同。(2)编钟质量越大(体积越大 ),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演奏时如果想发出低音,可以敲击体积较大的编钟。(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编钟发出的声音和其他乐器不同,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27.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为进一步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小科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晶状体,如图甲所示。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自身厚度大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 ;(2)小科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安装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填“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选项);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4)《探索·发现》是小科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暑假期间,小科在家观看节目。妈妈提醒小科不要长时间在电视前观看节目,不然会加速近视眼的形成。下图中能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矫正方法的两幅图是 。【答案】 同一高度上 缩小 照相机 C ②④【详解】(1)[1]实验中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把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蜡烛的焰心调在同一高度上。(2)[2][3]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能成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得,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3)[4]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线仍能通过透镜形成一个完整的实像,因为光线变少,所以像的亮度会变暗。(4)[5]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当远处物体身上的光线类似于平行光经过近视眼的晶状体后会把像会聚到视网膜的前面,所以需要佩戴凹透镜把光线发散来进行校正,下图中②④符合题意。28.小科同学学习了“光的折射”后,查阅资料发现:当光线以同一角度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偏折程度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光线的偏折程度越大。为验证这一理论,小科开展以下探究。①将带有一条狭缝的黑纸贴在玻璃水槽的一侧,在水槽底部放一张白纸ABCD记录亮线的位置。在白纸上标注狭缝的位置为O。将一束平行光线以一定角度α从狭缝射入时会在水槽壁上留下一条亮线,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E;②在水槽中加入适量20℃的水,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M,撤去光线,清空水槽;③___________,重复实验,在白纸上标注亮线的位置为N;④实验结束后,取出水槽底部白纸ABCD,分别将水温20℃、60℃时测得的亮线位置标记汇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的设计方案中通过比较 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2)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3)实验中小明发现亮线位置过于靠近,不便观察,请写出一种能改进这一不足的方法 。【答案】(1)亮线的位置(2)在水槽中加入与步骤②等量的60℃的水(3)增加水量(选择BC、AD边长更长的水箱)【详解】(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小科通过比较亮线的位置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2)由④分别将水温20℃、60℃时测得的亮线位置标记汇总可知,步骤③为:在水槽中加入与步骤②等量的60℃的水。(3)增加水量(选择BC、AD边长更长的水箱),可以避免折射光线过于集中,从而可以改变亮线的位置。29.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若图一为平行光入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前应该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位于 ,从而使像位于光屏的中央;(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小金在做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在变短的过程中,会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 方运动(选填“上”或“下”)。实验时,有一只很小的飞虫恰好飞到凸透镜上,请分析小金看到的实验现象 。【答案】 10.0 同一高度 放大 上 见解析【详解】(1)[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60.0cm-50.0cm=10.0cm(2)[2]为了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高度。(3)[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此时物距为u=50cm-35cm=15cm处于蜡烛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由于凸透镜此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也就是说,物体成的像向上移动了。[5]如果透镜上落下一只小虫,只是挡住一部分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没有影响,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不变,但像比原来变暗。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30.如图所示,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位置以及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答案】【详解】利用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连接M点和A点并延长,与主光轴相交处即为凸透镜的光心,据此确定出凸透镜的位置; 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可确定两侧焦点的位置,如下图:31.为了便于了解牙齿背面的情况,牙医会借助平面镜来观察,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答案】【详解】先作出A处牙齿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像的位置,连接像A′和B处眼睛与平面镜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同步提升】浙教版(2024)科学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与重难点精练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基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做填空题和解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提琴等弦乐器都是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的。演奏者演奏时,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改变,来改变琴弦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响度和音色2.我市兰溪盛产杨梅,人们有制作杨梅酒的习俗。如图甲将杨梅浸泡在盛有白酒的球形容器中,此时球形容器及其内部的白酒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瓶中的杨梅位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则从正面观察瓶中的杨梅,可观察到杨梅的像应如图乙中的( )A. B. C. D.3.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A.走路乘车时,看手机 B.定期接受眼睛检查C.在直射的阳光下看书 D.有异物进入眼睛,用手揉4.一枚1元硬币立在平面镜前(如图甲),硬币的正面(如图乙)朝向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看到的硬币的像应是( )A. B.C. D.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B.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C.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D.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7.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下列物理学家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首次通过三棱镜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牛顿 B.伽利略 C.阿基米德 D.奥斯特8.题为《亚丁湾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最好用一层( )A.塑料网 B.真空网 C.液体物质网 D.金属物质网9.盲人在“读”盲文时,主要依靠皮肤中的( )A.冷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 D.触觉感受器10.吃棒冰时感觉到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于(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B.舌的味觉引起的C.舌的痛觉引起的D.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11.科学需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下面有关教材中的实验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敲击铁块,听不到敲击声B.用手拨动伸出不同长度的钢尺,听到的音色不同C.用力敲鼓时,小纸屑的振动幅度变大D.抽尽玻璃罩内的空气后,还能听到铃声12.如图,Q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倍焦距,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在凸透镜的右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这个像是( )A. B. C. D.13.一束激光以入射角照射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如图。如果反射光的光斑位置在光屏上向左移动了2cm,则可判断液面可能( )A.上升了1cm B.上升了2cmC.下降了2cm D.下降了1cm14.关于虚像和实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B.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D.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而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15.如图所示是一个魔术箱,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发现遮光板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下面几种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本大题有11小题,每空1分,共29分)16.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它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我们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发出声音的 不同。17.科学来自生活,科学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小明喜欢弹吉他,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琴弦产生的,小明在拨动琴弦时会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我们判断他在弹吉他还是在拉二胡,是根据弹吉他和拉二胡所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来判断;夜深之后,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小明停止弹吉他,这是声音在 处减弱噪声。18.某同学在用手机查资料时,不小心将一滴水落在手机的玻璃屏幕上如图甲所示,透过水滴看到的文字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水滴相当于一个透镜,而每一个透镜的两侧都有焦点,这个“水滴透镜”下方的焦点在如图乙中手机图文层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19.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发生反射,则入射角为 度,若入射光线逆时针旋转了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20.生活中常见以下光学现象:①小孔成像;②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③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④用电子班牌的摄像头拍照成像。其中一定成实像的是 ;一定成放大像的是 。2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 。如图所示,蝙蝠是靠 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22.今年温州永嘉四海山林场以3处重要区域作为试点区域,新添一种新的监控方式——高挂在铁塔上的热成像摄像头,可全天候24小时监控“火点”(如图)(1)该热成像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2)它是利用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快速发现高温点,从而达到监测的目的。23.图中,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是光在平静的水面发生 (填“镜面”或“漫”)反射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若其中的一个山峰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80m,水深只有5m,那么它像的顶端到水面的距离为 m。2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最高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25.如图,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某班同学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 与振动 有关。以上探究方法叫 。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A.小孔成像实验中像的大小与小孔的形状、物到孔的距离、像到孔的距离的关系B.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C.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26.战国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1978年在湖北的随州市的曾侯乙墓出土,属于青铜制品。(1)敲击同一个编钟时发出的响度不同,是由于敲击时编钟振动的 不同。(2)演奏时如果想发出低音,可以敲击体积 (填“较小”或“较大”)的编钟。(3)编钟发出的声音和其他乐器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三、实验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26分)27.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为进一步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小科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晶状体,如图甲所示。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自身厚度大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 ;(2)小科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安装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填“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选项);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4)《探索·发现》是小科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暑假期间,小科在家观看节目。妈妈提醒小科不要长时间在电视前观看节目,不然会加速近视眼的形成。下图中能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矫正方法的两幅图是 。28.小科同学学习了“光的折射”后,查阅资料发现:当光线以同一角度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偏折程度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光线的偏折程度越大。为验证这一理论,小科开展以下探究。①将带有一条狭缝的黑纸贴在玻璃水槽的一侧,在水槽底部放一张白纸ABCD记录亮线的位置。在白纸上标注狭缝的位置为O。将一束平行光线以一定角度α从狭缝射入时会在水槽壁上留下一条亮线,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E;②在水槽中加入适量20℃的水,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M,撤去光线,清空水槽;③___________,重复实验,在白纸上标注亮线的位置为N;④实验结束后,取出水槽底部白纸ABCD,分别将水温20℃、60℃时测得的亮线位置标记汇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的设计方案中通过比较 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2)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 ;(3)实验中小明发现亮线位置过于靠近,不便观察,请写出一种能改进这一不足的方法 。29.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若图一为平行光入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前应该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位于 ,从而使像位于光屏的中央;(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小金在做实验时,蜡烛燃烧变短,在变短的过程中,会看到光屏上烛焰的像向 方运动(选填“上”或“下”)。实验时,有一只很小的飞虫恰好飞到凸透镜上,请分析小金看到的实验现象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30.如图所示,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物体,MN是AB的像,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位置以及凸透镜焦点的位置。31.为了便于了解牙齿背面的情况,牙医会借助平面镜来观察,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基础卷)-原卷版.doc 浙教版(2024)科学八上-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检测·基础卷)-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