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与实践 身体上的“尺子”活动三:活动三:尺子乐园(课件)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2024)(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与实践 身体上的“尺子”活动三:活动三:尺子乐园(课件)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2024)(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综合与实践 身体上的“尺子” 活动三:尺子乐园
课时目标
1.能够准确识别“尺”“寸”“丈”“里”等中国传统市制长度单位,清晰阐述其在生活及古代文化中的应用场景。
2.理解尺子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远古“身度法”到现代激光尺等先进测量工具,全面掌握不同时期测量方式和长度单位标准的演变过程。
课时目标
3.掌握传统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1丈=10尺”“1尺=10寸”等,并能准确进行单位换算计算。
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度量衡文化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测量长度是经常会遇到的事情,比如我们要知道桌子有多长,书本有多宽,身高有多高等。那大家想一想,在测量长度的时候,我们会用到什么呢?
尺子
谈话导入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尺子是一开始就有的吗?在尺子产生之前,人们是怎么测量长度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尺子乐园”,去探索尺子的奥秘,了解长度单位的有趣知识。
活动三:尺子乐园
探究新知
同学们,在这个成语中,大家能找出哪些长度单位呢?
还有没有其他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呢?
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丈、里等。
(一)认识传统长度单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我知道尺是长度单位,奶奶常常说1尺布。
寸也是长度单位,人们常说“打蛇打七寸”。
探究新知
尺、寸、丈、里等都是我国的市制单位,在我国古代就已经产生了,它们在古代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古人用尺来衡量布料的长度,用丈来丈量土地。
探究新知
(二)了解尺子产生前的测量方法
1.了解“身度法”
在尺子产生前,人们是怎么测量的呢?
其实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想出了一种特别有趣的测量方法——身度法!
探究新知
观察图中手指的样式:
伸出自己的大拇指,看看第一节的宽度,
或者弯曲中指,观察指节两横纹间的距离。
在古代,这差不多就是“寸”的长度。
这个动作和我们前面所学习的什么“身体尺”类似?
食指和拇指之间最大的间距,就是古代的“尺”
和“拃”类似。
探究新知
小男孩这个动作我们现在叫什么?
1庹在古代叫作1寻。
对照三幅图,做一做图中的动作,感受“1寸”“1尺”“1寻”的长度。

探究新知
“身度法”测量长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身度法”虽然方便,但由于每个人的身体部位尺寸存在差异,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探究新知
2.探究不同时期的长度单位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测量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到了商代,出现了标准尺度,并沿用了“身为度”的数据,让测量更规范了。而且商代就有了十进制的概念,把1尺分成10寸,1寸再分成10分,这个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呢!
后来到了秦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还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的法令,这下全国的测量标准都统一起来,大家交流和做事就更方便啦!
探究新知
同学们都听说过“七尺男儿”这句话吧,你们知道汉代“七尺男儿”有多高吗?
这是黍米,汉代选择中等大小的黍米作为参照,1粒黍米的长度为1分,10粒黍米排列起来的长度为1寸,100粒黍米排列起来的长度为1尺。
1分
1尺
1寸
100粒黍米长一尺,七尺男儿就是700粒黍米的高度。
探究新知
从小女孩的话中,你知道清代的一尺是多长吗?
清朝一尺的长度约为32厘米。
探究新知
同学们,现代尺子五花八门,你们能叫出这些尺子的名字吗?
激光尺:测量精度高,常用于专业的精确测量,如建筑测量、地形测量等。
激光尺
三角尺
软尺
卷尺
塑料尺
不锈钢尺
探究新知
三角尺:有不同的角度,常用于绘制直线和几何图形。
塑料尺:轻便、价格便宜,是学生常用的测量工具,适合测量较短的长度。
软尺:可以弯曲,常用于测量人体尺寸、曲线长度等。
卷尺:测量范围较大,常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长度,如房间的长度、家具的尺寸等。
不锈钢尺:坚固耐用,精度较高,常用于工业测量等领域。
探究新知
从最开始用身体测量,到用黍米作参照,再到如今能用激光尺等进行专业的精确测量,小小的尺子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和文化,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一步步发展。
探究新知
3.了解不同时期的1丈的长度
上一节课结束时,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查一查不同时期的1丈是多长?你们完成这个任务了吗?
探究新知
朝代 1丈的长度(厘米) 朝代 1丈的长度(厘米)
商代 158厘米 唐朝小尺 311厘米
战国 231厘米 唐朝大尺 360厘米
秦朝 231厘米 元朝 307厘米
汉朝 231厘米 明朝裁衣尺 340厘米
三国 241厘米 明朝量地尺 327厘米
十六国 245厘米 明朝营造尺 311厘米
隋朝前期 296厘米 现代 333.3厘米
隋朝后期 235厘米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尺、寸、丈、里等我国传统的市制长度单位,了解了它们的历史和换算关系。学习了尺子产生前人们采用的“身度法”以及不同时期长度单位标准的变化。还认识了各种现代测量工具及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课堂小结
布置任务:
查资料,看看不同时期的1丈是多长。
课堂小结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