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单元测试 培优2(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单元测试 培优2(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广袤浩瀚的宇宙,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探索太空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 B.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C.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 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
2. 小明同学跨入初中学习时,发现这个学年开设了新的《科学》课,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多做小实验
B.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C.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认真思考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3.科学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火山喷发 B.划过夜空的流星 C.绚丽的极光 D.神舟飞船升空
4.我国占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 如下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
A.3mm B.3cm C.3dm D.3m
5.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加热至沸腾的相关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甲同学用体温计给班上同学进行体温晨检: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甲同学首先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4℃,之后直接给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给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37.4℃,这时丁同学马上取走体温计未甩,自测体温得37.5℃,以上测得的四位同学中体温可能不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
B.
C.2.4 米=2.4×1000=2400 毫米
D.
8.如图为教学楼的消防栓箱,某天小德发现它的玻璃损坏了,在配换破损的玻璃时,小德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
A.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
D.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
9.为探究香烟烟雾的危害,某兴趣小组观察和记录了红肚玻璃鱼在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液中的心跳次数,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加入溶液 平均心跳次数(每分钟)
第一组 200 毫升清水 66
第二组 200毫升含 1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82
第三组 200毫升含 2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95
第四组 200毫升含 3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71
根据上述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组实验起对照作用
B.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
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
D.此实验可获得启示:适量吸烟能提高心跳次数,有利于身体健康
10.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大于或小于20mL
11.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清同学整理的操作方法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对应一致的是
选项 操作方法 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
B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
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取出读数 偏小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
A.A B.B C.C D.D
12.某注射用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 D,液面高度为 H1;按图乙放置,测得空间的高度为 H2。若瓶子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容积为多大(  )
A.DH1H2 B.D2(H1+H2)
C. D.
13.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14.在气象学上,有一种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内(通常为一天)某种温度的温度计。该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示针,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参考体温计的工作原理,该温度计是用来测定一天当中的(  )
A.最高温度 B.最低温度 C.实时温度 D.平均温度
15.小安把同一金属块分别放入装有一定量水的甲量筒和乙量筒中(如图),量筒示数和液面高度变化量随金属块浸入体积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实验室安全很重要。①实验室内有各种安全标志,图甲为   警告标志。②如果实验时,发生了烧伤或烫伤事故(如图乙),应立即报告教师,并及时   处理;如果伤害较严重,应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医院治疗。
17.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生物实验室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横线上请填写序号)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
18.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⑥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 与证据。
(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
(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 号表示)。
19.小科尝试自制温度计(如图甲)。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4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 和C(如图乙所示)。
(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红色液柱向   移(填“内”或“外”)。
(2)把该温度计放入某液体中,红色液柱右侧刚好移到乙图中B处,则此时液体的温度为   ℃。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改进该温度计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20.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1) 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
(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
(3) 图丙中, 气温为   ℃。
21.小乐同学用量筒、烧杯等器材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保持水平。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数,矿石的体积为   cm3。
(3)小乐同学的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 (可多选)
A.改用粗线拴住矿石
B.取出矿石时有水带出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杯中时不慎有水滴溅出
D.待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后,俯视量筒读数
22.某校举行了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 12.8   (填单位符号)的好成绩面夺冠。
(2)小科跑完1000m后,喝了380    (填单位符号)的矿泉水。
(3)小湖获得100米冠军,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65    (填单位符号)。
(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假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科研人员利用月壤研究发现:真实月壤中可种出植物,但生长不良,可能的原因是肥力不足,尤其在养分含量上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养分。由于真实月壤稀缺,科研人员尝试用模拟月壤进行肥力改良实验。
①称取适量的模拟月壤于锥形瓶中,加入无氮培养基。
②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固氮蓝藻A和固氮蓝藻B,并设置对照组。
③置于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测定为期50天的各组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
④重复3次实验,统计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   表示模拟月壤的肥力。
(2)步骤②中对照组设置为   。
(3)步骤④中重复3次实验, 目的是   。
(4)分析曲线,得出的结论是   。
24.在日常清洗中选择那种洗涤液才能尽可能多地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了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从市场上购买的小白菜洗净,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将清洗过的小白菜用农药敌敌畏稀释液浸泡30min,取出自然晾干。
②选取一定数量的在农药稀释液中浸泡过自然晾干的小白菜随机分成四组分别在质量相等的清水、淘米水、低浓度的食盐水和低浓度的小苏打水(浓度和食盐水相同)中浸泡 10min,然后用流水冲洗 1min。将冲洗后的菜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
③使用专用仪器对小白菜中农药敌敌畏的去除率进行了检测并记录。结果记录如下:
洗涤液种类 清水 淘米水 低浓度食盐水 低浓度小苏打水
农药去除率 32% 24% 18% 76%
请回答:
(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   。
(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   (写出一点)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
(3)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  。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是否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请说明理由   。
25.某同学用量筒进行测量体积的实验。
(1)某次实验中他先俯视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出剩余水的体积为10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   50毫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时,需要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这里“适量的水”是指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浸没后   (填“水不超过量程”或“水不溢出”)。该同学用正确的方法测得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为10立方厘米。测该石块的体积时,量筒中加入的“适量的水”的范围是多少 于是他又进一步实验:用正确的方法测得石块不同方向放置时的高度,其中最高为4.0厘米,最低为1.5厘米。若他所用的量筒的量程为100毫升,分度值为1毫升,底面积为7平方厘米。则要测得该石块的体积,量筒中所加的“适量的水”的范围是  毫升。
(3)某同学还想用上述方法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他先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后,读出水面所指示的体积为 V2,那么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就是V2-V1。你认为他的这种方案可行吗 并说明理由:   。
26.某兴趣小组自制了如图甲、图乙两种简易温度计。甲温度计是在锥形瓶中装满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乙温度计是在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分别用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密封。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调节的加热水壶中,设置初始温度为40℃,待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用细橡皮筋在细玻璃管液面位置做标记。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记录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到标记处的距离。
组别 温度/℃ 40 42 44 46 48 50
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6 11.8 17.9 24 30
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14.7 29.5 44.5 60.5 82
(1)甲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2)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   。
(3)如果将温度设置在55℃,甲温度计的细玻璃管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约为   mm。
(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相同温度时,   (填“空气”或“水”)的膨胀更明显。
(5)根据以下评价量表,请对乙温度计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评价指标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液面变化明显,误差小 液面变化不明显,误差大
指标二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
27.讲台上有一盒粉笔头,同学们想测量这盒粉笔头的总体积,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1,如图甲所示。
②将粉笔头倒入量筒B,记下刻度值V2,如图乙所示。
③再将量筒 A中面粉全部倒入量筒B中,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如图丙所示。
(1)分析上述步骤,其中不需要读数的步骤是   (填序号)。粉笔头的总体积可表示为V=   (用V1、V2、V3中的某些量表示) 。
(2)以下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
A.面粉没有完全覆盖粉笔头
B.步骤③倒完面粉后,量筒A 壁仍沾有面粉
C.步骤①充分摇实,步骤③摇实不够充分
D.读取体积时,步骤①平视,步骤③俯视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
(1)小科想利用常见的实验器材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定仪,经过调研,初步确定了以下设计要求:①吹气装置:保证呼出气体不外漏;②贮气装置:能贮存呼出的气体;③   (再写出一条设计要求)
(2)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器材连接成简易肺活量测量仪,并标出有关器材的量程。
29.(本题6分,每空2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步骤是: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②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2;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乙同学的步骤是:①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3;②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____。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30.(本题7分,第1-2小题各2分,第3题3分)小科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半成品温度计,于是他决定根据学过的温度计刻度标定方法自己来粗略的标定刻度:
(1)他先把温度计放到   ,液柱位置稳定后标记为A点。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放到沸水中,液柱位置稳定后标记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0厘米。
(2)于是小科决定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3)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B点5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   。
31.(本题8分,每空2分)村里果园的橙子熟了,果农们要将橙子按照体积大小进行分装入箱,橙子的大小通常以横径(最大横切面直径)为标准,分为三个等级:
大果: 横径80mm以上; 中果: 横径70mm-80mm;小果: 横径小于 70mm。
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为了帮助果农减轻筛选橙子的劳动,使用木头制作了简易筛果器(如图)
操作方法:将待筛选的橙子放进入果口,橙子会进入筛果区,筛果功能由左右两块分开的木条来实现,调整好两块木条之间的角度和a区与b区的高度,橙子进入筛果区后会沿着两块木条之间的“轨道”,由a区向b区滚动,当橙子的直径小于两块木条之间的距离时,橙子落入果篮,不同大小的橙子会在筛果区的不同位置下落进入不同的果篮,由此完成筛果的过程。请回答:
(1)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橙子的横径(圆圈表示橙子的最大横切面),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2)根据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筛果器原理,盛装大果的果篮为   (选填“A果篮”、 “B果篮”或“C果篮”)。
(3)在保持橙子进入入果口的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若想提高筛果器筛选橙子的速度,你对筛果器的结构进行的改进是   。
(4)下图为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筛果区木条的摆放情况正视图,同学们觉得甲同学的方案更好,你觉得他们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
32.(本题8分,每个2分)2024年12月1日台州马拉松鸣枪开跑。赛前通过自行车标记法丈量马拉松赛道长度。丈量员骑着装有圈数计数器的自行车,沿着赛道模拟运动员的跑步路线,从而计算出42.195千米的精确赛道长度。
(1)自行车标记法分为以下三步:
①测前校准:在路面用钢尺量出至少300米的距离。丈量员骑着装有圈数计数器的自行车来回4趟。根据计数器显示的数据取平均值,换算出自行车转动的圈数与距离的关系。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②测量画线:丈量员骑乘自行车模拟运动员路线轨迹,通过圈数计数器记录数据,并在赛道上做标记。某次测量骑行400米,计数器示数n,若要标定1千米,应在计数器示数为   时,在赛道上面画1千米标记线。
③测后校准: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钢尺测量的距离。当温度低于20℃时,钢尺变短,导致马拉松的距离   42.195千米(填“>”或“<”)。丈量员会通过精确的校准和调整以确保赛道符合要求。
(2)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6.0平方厘米,则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 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广袤浩瀚的宇宙,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探索太空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 B.流星是如何形成的
C.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 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
【答案】A
【解析】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
【解答】A 、“太阳系中哪颗行星最漂亮”,“漂亮” 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看法,没有一个客观的、统一的评判标准来确定哪颗行星最漂亮,无法通过科学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客观的验证和解答,所以不属于科学问题。
B 、“流星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天文学的观测、理论研究等科学方法,从流星体的来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的物理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解释,属于科学问题。
C 、“物质质量在太空中是否改变”,可以通过在太空中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利用质量测量仪器等手段来进行验证和研究,根据质量的定义和物理规律来判断物质质量在太空环境下是否会发生变化,属于科学问题。
D、“太空育种的种子是否会变异”,可以通过在太空进行育种实验,然后将种子带回地球进行种植和观察,与在地球上正常环境下培育的种子进行对比,通过生物学的检测和分析等方法来确定种子是否发生变异以及变异的情况,属于科学问题。
故答案为:A。
2. 小明同学跨入初中学习时,发现这个学年开设了新的《科学》课,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多做小实验
B.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C.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认真思考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答案】D
【解析】科学研究要有正确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为观察和实验。
【解答】 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
B、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是科学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科学继承、灵活运用,正确;
C、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
D、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错误。
故答案为:D。
3.科学以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火山喷发 B.划过夜空的流星 C.绚丽的极光 D.神舟飞船升空
【答案】D
【解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等。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解答】A、B、C三项都属于自然现象。
D、神舟飞船升空是人类在科学领域不断探索的结果,不属于自然现象。
故答案为:D。
4.我国占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 如下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
A.3mm B.3cm C.3dm D.3m
【答案】B
【解析】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图中分析可知大约为3cm。
故答案为:B。
5.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加热至沸腾的相关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加热、取用、测量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注意其中的操作规范性。
【解答】A、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与试管接触,以防止污染药品,所以A不符合题意;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读数,所以B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应用试管夹夹持,不能用手直接拿着,以免发生烫伤,且试管应倾斜一定角度加热,所以C不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6.甲同学用体温计给班上同学进行体温晨检: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甲同学首先测得自己的体温是37.4℃,之后直接给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为37.5℃,意识到错误后,将体温计中的液柱甩回玻璃泡,再给丙同学使用,测得体温37.4℃,这时丁同学马上取走体温计未甩,自测体温得37.5℃,以上测得的四位同学中体温可能不正确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4℃,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7.4℃,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7.4℃。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
B.
C.2.4 米=2.4×1000=2400 毫米
D.
【答案】D
【解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 A、“2.8升×1000毫升”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不正确;
B、“1.3m2×10000”=13000m2≠13000cm2,故B不正确;
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C不正确;
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8.如图为教学楼的消防栓箱,某天小德发现它的玻璃损坏了,在配换破损的玻璃时,小德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
A.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
D.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
【答案】B
【解析】 (1)首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和物体对准确程度的要求;
(2)刻度尺的选取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
(3)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尽量进行一次测量,即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物体的长度。
【解答】A 、量程为 15 厘米太小,一般消防栓箱的尺寸会超过 15 厘米,无法一次测量完成,不便于使用。
B、量程为 1.5 米可以满足测量消防栓箱尺寸的需求,最小刻度为 1 毫米可以保证测量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准确测量出消防栓箱玻璃的尺寸,便于配换合适的玻璃。
C 、最小刻度为 1 厘米的精度较低,对于需要精确配换玻璃的情况来说,可能会导致配换的玻璃尺寸不够准确,影响安装和使用。
D 、量程 15 米过大,在测量消防栓箱这种相对较小的物体时,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该刻度尺的精度可能也不适合精确测量。
故答案为:B。
9.为探究香烟烟雾的危害,某兴趣小组观察和记录了红肚玻璃鱼在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液中的心跳次数,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加入溶液 平均心跳次数(每分钟)
第一组 200 毫升清水 66
第二组 200毫升含 1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82
第三组 200毫升含 2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95
第四组 200毫升含 3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71
根据上述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组实验起对照作用
B.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
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
D.此实验可获得启示:适量吸烟能提高心跳次数,有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C
【解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A、在探究实验中,通常不添加自变量的组为对照组,即应是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为 0% 的组起对照作用,而不是第二组,A 错误。
B、题干未给出具体实验数据,但一般来说,探究香烟烟雾危害的实验,若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越高,红肚玻璃鱼心跳次数越少,才能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仅根据现有表述无法得出该结论,B 错误。
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这样可以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C 正确。
D、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的,无论是否适量,吸烟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不会有利于身体健康,D 错误。
故答案为:C。
10.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大于或小于20mL
【答案】A
【解析】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10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20mL。
故答案为:A。
11.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清同学整理的操作方法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对应一致的是
选项 操作方法 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
B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
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取出读数 偏小
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1、量筒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时,视线高于凹液面最低处,读取的刻度值比实际值大;仰视读数时,视线低于凹液面最低处,读取的刻度值比实际值小。
2、长度测量与误差
刻度尺的影响:刻度尺自身的变化(如受潮膨胀、受热伸长等)会影响测量结果。若刻度尺膨胀,刻度间距变大,测量值会偏小;若刻度尺收缩,刻度间距变小,测量值会偏大。
测量方法对误差的影响:在测量微小物体(如头发)直径时,采用累积法(将头发紧密绕在铅笔上测总长度再除以圈数),若头发绕得不紧密,会使总长度测量值偏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头发直径偏大。
3、体温计的使用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这一特殊结构使得体温计内的水银柱在受热膨胀上升后,不会自动下降,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示数不会因离开人体而发生变化。
【解答】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由于俯视时视线斜向下,会以液面上方的刻度为准,所以读到的数值会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该选项对应一致。
B 、受潮膨胀的木尺,其刻度间的距离会变大。用这样的木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会比实际长度偏小,因为同样的实际长度在膨胀后的木尺上对应的刻度间隔数变少了,并非偏大,该选项对应不一致。
C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缩口)使得体温计在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自行下降,所以可以取出读数,其示数不会偏小,该选项对应不一致。
D、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会使得测量的总长度偏大,根据计算头发直径公式,在圈数不变的情况下,总长度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直径会偏大,而不是偏小,该选项对应不一致。
故答案为:A。
12.某注射用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 D,液面高度为 H1;按图乙放置,测得空间的高度为 H2。若瓶子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容积为多大(  )
A.DH1H2 B.D2(H1+H2)
C. D.
【答案】D
【解析】利用V=Sh求出水和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瓶的容积等于水的容积和瓶中空出部分的体积之和。
【解答】假设瓶子的容积为V,对于甲图,液体的体积为
对于乙图,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
则该瓶的容积为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3.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
【答案】C
【解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
【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是偏大的;故A错误;
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错误;
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叶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在气象学上,有一种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内(通常为一天)某种温度的温度计。该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示针,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参考体温计的工作原理,该温度计是用来测定一天当中的(  )
A.最高温度 B.最低温度 C.实时温度 D.平均温度
【答案】B
【解析】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
【解答】根据题意,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指示针能随之移动;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示针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相应温度,因此该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最低温度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小安把同一金属块分别放入装有一定量水的甲量筒和乙量筒中(如图),量筒示数和液面高度变化量随金属块浸入体积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量筒甲的横截面积小于乙的横截面积。根据可知,当金属块进入水中的体积相同时,甲水面的升高量大于乙水面的升高量,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后,水面的高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实验室安全很重要。①实验室内有各种安全标志,图甲为   警告标志。②如果实验时,发生了烧伤或烫伤事故(如图乙),应立即报告教师,并及时   处理;如果伤害较严重,应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医院治疗。
【答案】当心腐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解析】要了解实验中常见的标志的意义,以及在实验时做实验时,要格外小心,遇到突发情况要冷静,选择正确的方式处理。
【解答】图甲是当心腐蚀的标志。若不小心发生烧伤或烫伤,应立即报告老师并保持镇定,打开水龙头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严重的话送医治疗。
17.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生物实验室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横线上请填写序号)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
【答案】③⑤;①②④
【解析】间接观察需要借助工具,用直接的感知无法观察。
【解答】直接观察方法是用感官直接感知研究对象获取信息的一种科学观察方法,而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其中③在生物实验室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和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是用感觉直接感知来获取信息的,属于直接观察,而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都是通过仪器来观察研究对象的,属于间接观察。
18.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⑥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 与证据。
(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
(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 号表示)。
【答案】④③②⑥⑤①;③;⑥
【解析】(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据此作答。
(2)”估计“是一种猜测;同学测量体温,可以获得数据。【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
(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③建立猜测和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19.小科尝试自制温度计(如图甲)。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4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 和C(如图乙所示)。
(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红色液柱向   移(填“内”或“外”)。
(2)把该温度计放入某液体中,红色液柱右侧刚好移到乙图中B处,则此时液体的温度为   ℃。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改进该温度计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外
(2)85
(3)更细长玻璃管代替原玻璃管或更换用这容积更大的烧瓶,其它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1)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工作;
(2)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两端与刻度尺刻线对齐的位置,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先计算出A和B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再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3)根据增大容积或减小管子的粗细可以提高精确度分析。
【解答】 (1)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且温度越高,体积越大,液柱会越往左运动。
(2)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40℃的水中,A和C两位置之间的长度表示的温度是30℃,则0.1cm表示的温度是3℃,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BC两点之间相差的温度为
,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40℃+45℃=85℃;
(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或者可以换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气体。
20.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1) 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
(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
(3) 图丙中, 气温为   ℃。
【答案】(1)44
(2)0.75
(3)-7
【解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
(3)量筒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明确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解答】(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到,量筒的(2)分度值是 2mL,凹液面最低处对应的刻度为 44mL,所以液体体积是 44mL。
从图中可知,4个圆柱体排在一起的总长度是 3.00cm,那么一个圆柱体的直径 0.75cm。
(3)图丙是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柱在 0℃以下,从 0℃开始向下数 7 个小格,所以示数为 - 7℃,即气温为 - 7℃。
21.小乐同学用量筒、烧杯等器材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
(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保持水平。
(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数,矿石的体积为   cm3。
(3)小乐同学的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 (可多选)
A.改用粗线拴住矿石
B.取出矿石时有水带出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杯中时不慎有水滴溅出
D.待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后,俯视量筒读数
【答案】(1)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
(2)70
(3)A;B;C
【解析】1、量筒的规格: 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一般规格以所能度量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mL,2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多种规格。2、量筒的选择方法: 量筒外壁刻度都是以mL为单位。 3、液体的注入方法: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标签对准手心。 4、量筒的刻度: 量筒没有“0”刻度,“0”刻度即为其底部。5、读取液体的体积方法: 注入液体后,要等一会,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取刻度值。 6、关于量筒仰视与俯视的问题: 在看量筒的容积时是看液面的中心点,仰视时视线斜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下所以读到的数据偏低,实际值偏高。
【解答】(1)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数,矿石的体积为=200cm3-130cm3=70cm3。
(3) 小乐同学的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 A,B,C;因为C步骤读数不变,但是E步骤都会偏小;D 待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后,俯视量筒读数 会导致C步骤偏小,所以C-E得出的石头体积体积偏小;
故答案为:(1)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 (2) 70 (3) A B C
22.某校举行了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争创佳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 12.8   (填单位符号)的好成绩面夺冠。
(2)小科跑完1000m后,喝了380    (填单位符号)的矿泉水。
(3)小湖获得100米冠军,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65    (填单位符号)。
(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假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m
(2)mL
(3)m/s
(4)偏小
【解析】(1)(2)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3)根据速度的单位进行解答;
(4)利用皮卷尺测量长度时,如果拉得太松,测量结果偏大,拉的太紧,测量结果偏小。
【解答】(1)女子实心球比赛中,小晶同学投掷出 12.8m的好成绩而夺冠;
(2)小科跑完1000m后,喝了380mL的矿泉水;
(3)小湖获得100米冠军,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8.65m/s;
(4)裁判员用皮卷尺测跳远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假会偏小。
故答案为:(1)m;(2)mL;(3)m/s;(4)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科研人员利用月壤研究发现:真实月壤中可种出植物,但生长不良,可能的原因是肥力不足,尤其在养分含量上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养分。由于真实月壤稀缺,科研人员尝试用模拟月壤进行肥力改良实验。
①称取适量的模拟月壤于锥形瓶中,加入无氮培养基。
②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固氮蓝藻A和固氮蓝藻B,并设置对照组。
③置于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测定为期50天的各组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
④重复3次实验,统计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   表示模拟月壤的肥力。
(2)步骤②中对照组设置为   。
(3)步骤④中重复3次实验, 目的是   。
(4)分析曲线,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氮含量
(2)不接种固氮蓝藻
(3)减小实验误差
(4)固氮蓝藻A、B能提高模拟月壤的肥力,固氮蓝藻A的效果更好
【解析】1、植物生长与土壤肥力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养分,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等肥力因素的能力,在本题中以氮含量作为模拟月壤肥力的衡量指标。
2、 对照实验设计
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题中不接种固氮蓝藻的为对照组,接种固氮蓝藻 A 和 B 的为实验组,通过对比来探究固氮蓝藻对模拟月壤肥力的影响。
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只改变接种固氮蓝藻这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如模拟月壤的量、培养基的成分、培养环境等都保持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接种固氮蓝藻这一因素引起的。
3、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固氮蓝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一知识在本题中体现为通过接种固氮蓝藻来改良模拟月壤的肥力。
【解答】(1)因为文中提到真实月壤生长植物不良可能是肥力不足,尤其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养分,且后续实验是测定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来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实验中用氮含量表示模拟月壤的肥力。
(2)在对照实验中,对照组要与实验组形成单一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接种不同的固氮蓝藻,所以对照组设置为不接种固氮蓝藻,这样就可以与接种了固氮蓝藻 A 和固氮蓝藻 B 的实验组进行对比,从而观察固氮蓝藻对模拟月壤肥力的影响。
(3)在科学实验中,只进行一次实验可能会因为偶然因素导致结果不准确。重复 3 次实验,然后统计并处理数据,取平均值等操作可以减小偶然因素带来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所以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4)从曲线可以看出,接种了固氮蓝藻 A 和固氮蓝藻 B 的组,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都比对照组高,这说明固氮蓝藻 A、B 都能提高模拟月壤的肥力;同时,接种固氮蓝藻 A 的组氮含量比接种固氮蓝藻 B 的组更高,所以可以得出固氮蓝藻 A 的效果更好。综合起来结论就是固氮蓝藻 A、B 能提高模拟月壤的肥力,固氮蓝藻 A 的效果更好。
24.在日常清洗中选择那种洗涤液才能尽可能多地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了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从市场上购买的小白菜洗净,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将清洗过的小白菜用农药敌敌畏稀释液浸泡30min,取出自然晾干。
②选取一定数量的在农药稀释液中浸泡过自然晾干的小白菜随机分成四组分别在质量相等的清水、淘米水、低浓度的食盐水和低浓度的小苏打水(浓度和食盐水相同)中浸泡 10min,然后用流水冲洗 1min。将冲洗后的菜用吸水纸把表面水吸干。
③使用专用仪器对小白菜中农药敌敌畏的去除率进行了检测并记录。结果记录如下:
洗涤液种类 清水 淘米水 低浓度食盐水 低浓度小苏打水
农药去除率 32% 24% 18% 76%
请回答:
(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   。
(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   (写出一点)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
(3)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  。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是否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请说明理由   。
【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大小 健康状况等(合理即可)
(3)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
(4)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
【解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1)取用经过处理后一定数量的小白菜进行实验的原因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大小健康状况等相近的小白菜进行实验;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兴趣小组认为低浓度小苏打水对于农药敌敌畏的清洗效果更好,其依据是相同的处理方式下使用小苏打水清洗的农药去除率更高;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使用低浓度小苏打水来去除农药残留不能确定适用于各种蔬菜洗涤,理由没有使用其他蔬菜进行实验。
25.某同学用量筒进行测量体积的实验。
(1)某次实验中他先俯视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出剩余水的体积为10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   50毫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时,需要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这里“适量的水”是指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浸没后   (填“水不超过量程”或“水不溢出”)。该同学用正确的方法测得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为10立方厘米。测该石块的体积时,量筒中加入的“适量的水”的范围是多少 于是他又进一步实验:用正确的方法测得石块不同方向放置时的高度,其中最高为4.0厘米,最低为1.5厘米。若他所用的量筒的量程为100毫升,分度值为1毫升,底面积为7平方厘米。则要测得该石块的体积,量筒中所加的“适量的水”的范围是  毫升。
(3)某同学还想用上述方法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他先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后,读出水面所指示的体积为 V2,那么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就是V2-V1。你认为他的这种方案可行吗 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小于
(2)水不超过量程;18~90
(3)不可行,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合理即可)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0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100mL,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50mL;则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为小于50mL。
(2)“适量的水” 是指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浸没后水不超过量程。
当石块以最高高度 4.0 厘米放置时,要能完全淹没石块,此时水最少。设此时水的体积为V1,根据V=Sh,
V石=10立方厘米,S=7平方厘米,h=4厘米
当刚好淹没石块时,V1+V石=S×h
V1=S×h-V石=7×4-10=18毫升
因为量筒量程为 100 毫升,当加入水和石块总体积达到 100 毫升时,水最多,此时水的体积毫升,所以 “适量的水” 的范围是 18 - 90 毫升。
(3)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将一枚大头针放入量筒的水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非常小,几乎无法准确读出V2与V1的差值,所以这种方案不可行。
26.某兴趣小组自制了如图甲、图乙两种简易温度计。甲温度计是在锥形瓶中装满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乙温度计是在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分别用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密封。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调节的加热水壶中,设置初始温度为40℃,待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用细橡皮筋在细玻璃管液面位置做标记。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记录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到标记处的距离。
组别 温度/℃ 40 42 44 46 48 50
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6 11.8 17.9 24 30
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14.7 29.5 44.5 60.5 82
(1)甲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2)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   。
(3)如果将温度设置在55℃,甲温度计的细玻璃管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约为   mm。
(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相同温度时,   (填“空气”或“水”)的膨胀更明显。
(5)根据以下评价量表,请对乙温度计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评价指标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液面变化明显,误差小 液面变化不明显,误差大
指标二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玻璃泡
(3)45
(4)空气
(5)合格,液面变化明显(或“待改进,刻度不均匀”)
【解析】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温度计:甲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在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收缩,液面下降,通过液面位置变化反映温度变化。
气体温度计:乙温度计基于瓶内空气的热胀冷缩工作。空气受热膨胀,推动液面在细玻璃管中移动,温度变化时液面位置改变,以此显示温度变化。
4、物质热膨胀性质比较
对比甲(水)和乙(空气)温度计在相同温度变化下液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得出空气的膨胀比水更明显的结论,体现了不同物质热膨胀性质的差异。
【解答】(1)甲温度计中装满了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当温度变化时,水的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改变。所以甲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是用来容纳测温液体,并且感受温度变化的部分。在简易温度计中,锥形瓶用于容纳水或空气,并且能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所以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玻璃泡。
(3)从表格中数据分析,每升高2℃,距离增加6mm,
(4)对比甲、乙温度计的数据,当温度从40℃升高55℃到时,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了6mm,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了14.7mm。升高相同温度时,乙温度计中液面变化的距离更大,而乙温度计中是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所以空气的膨胀更明显。
(5)合格角度: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乙温度计在温度变化时,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数值较大,如从40℃到50℃,距离变化了82mm,说明液面变化明显,按照指标一可认为合格。
待改进角度:因为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并非严格线性,在不同温度区间膨胀程度可能不同,所以很难保证刻度是均匀的,按照指标二可认为待改进。
综上,答案可以是合格,液面变化明显;也可以是待改进,刻度不均匀 。
27.讲台上有一盒粉笔头,同学们想测量这盒粉笔头的总体积,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1,如图甲所示。
②将粉笔头倒入量筒B,记下刻度值V2,如图乙所示。
③再将量筒 A中面粉全部倒入量筒B中,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如图丙所示。
(1)分析上述步骤,其中不需要读数的步骤是   (填序号)。粉笔头的总体积可表示为V=   (用V1、V2、V3中的某些量表示) 。
(2)以下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
A.面粉没有完全覆盖粉笔头
B.步骤③倒完面粉后,量筒A 壁仍沾有面粉
C.步骤①充分摇实,步骤③摇实不够充分
D.读取体积时,步骤①平视,步骤③俯视
【答案】(1)②;V3-V1
(2)A;B
【解析】1、特殊的体积测量方法
对于形状不规则且会吸水等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的物体(如粉笔头),采用 “排粉法”。利用面粉填充物体间空隙,通过前后两次面粉体积差来间接测量物体体积,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测量体积中的应用。
2、量筒的使用及读数
量筒用于测量液体或可借助其他物质测量固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大,仰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小。
3、实验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因素会产生误差。如面粉未完全覆盖物体、物质残留容器壁、摇实程度不同等操作,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分析这些操作对测量数据的具体作用,进而判断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是偏大还是偏小 。
【解答】(1)不需要读数的步骤:在测量粉笔头总体积的实验中,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 A,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1,这是为了测量面粉的初始体积;
③再将量筒 A 中面粉全部倒入量筒 B 中,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3,此时 V3 是面粉和粉笔头的总体积。
而②将粉笔头倒入量筒 B,记下刻度值 V2,这个步骤对于计算粉笔头体积没有实际作用,因为我们不需要知道粉笔头单独在量筒 B 中的刻度,所以不需要读数的步骤是②。
粉笔头总体积的表达式:因为 V1 是面粉的体积,V3是面粉和粉笔头的总体积,那么粉笔头的总体积 V 就等于面粉和粉笔头的总体积 V3 减去面粉的体积 V1,即 V = V3 - V1。
(2)A、面粉没有完全覆盖粉笔头,会导致粉笔头之间的空隙没有被面粉填满,使得测量的总体积 V3 偏小,根据 V =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也会偏小,所以 A 选项正确。
B、步骤③倒完面粉后,量筒 A 壁仍沾有面粉,这意味着倒入量筒 B 中的面粉实际体积小于 V1,那么测量的总体积 V3 就会偏小,同样根据 V =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也会偏小,所以 B 选项正确。
C、步骤①充分摇实,步骤③摇实不够充分,会使 V3 偏大,根据 V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会偏大,所以 C 选项错误。
D、读取体积时,步骤①平视,步骤③俯视,俯视读数会使 V3 读数偏大,根据 V =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会偏大,所以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AB。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空2分)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
(1)小科想利用常见的实验器材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定仪,经过调研,初步确定了以下设计要求:①吹气装置:保证呼出气体不外漏;②贮气装置:能贮存呼出的气体;③   (再写出一条设计要求)
(2)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器材连接成简易肺活量测量仪,并标出有关器材的量程。
【答案】(1)测量装置:能精确测出呼出气体体积的测量装置;消毒装置:用过后对吹气罩进行消毒或用一次性吹气罩。
(2)该小题4分,装置选择、连接都正确2分(选带导管吹气罩、装置甲或选带导管吹气罩、装置甲、量杯),标注量程范围(1000~5000毫升)合理2分。分点得分如下:
① 装置画错(用带导管气球或装置乙)得0分
②只画出集气装置和贮气装置没测量装置,得1分
③集气装置、贮气装置和测量装置都画对,没标出装置甲或量杯量程的得2分;
④集气装置、贮气装置和测量装置都画对得2分,标出装置甲或量杯量程得2分
【解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单位为毫升。
【解答】(1)除了题目中已有的吹气装置和贮气装置的要求外,还需要有能够精确测量呼出气体体积的测量装置,这样才能准确测定肺活量;另外,考虑到卫生因素,可设置消毒装置,比如用过后对吹气罩进行消毒,或者采用一次性吹气罩,避免交叉感染。
(2)器材选择与连接:可选用带导管吹气罩、装置甲来连接成简易肺活量测量仪。带导管吹气罩作为吹气装置,保证呼出气体不外漏;装置甲作为贮气装置,能够贮存呼出的气体。如果要更精确地测量体积,还可以加上量杯作为测量装置。将带导管吹气罩与装置甲的导管相连,人对着吹气罩吹气,呼出的气体进入装置甲中,若使用量杯,可通过测量装置甲排出水的体积来确定呼出气体的体积。
量程标注: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 1000 - 5000 毫升左右,所以装置甲或量杯的量程范围标注为 1000 - 5000 毫升较为合理。具体连接图可根据实际选择的器材,将带导管吹气罩与装置甲(或再连接量杯)用导管连接起来即可。
29.(本题6分,每空2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步骤是: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②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2;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乙同学的步骤是:①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3;②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____。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答案】(1)V3-V4 (2)20cm3
(3)乙同学将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时,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
【解析】(1)物体浸没后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差等于石块体积;
(2)根据(1)中的方法计算石块的体积;
(3)根据拿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分析解答。
【解答】(1)乙同学的步骤是:
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 V3;
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 V4;
③石块的体积为积 V3-V4;
(2)量筒中水的体积V1=110mL,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130mL,小石块的体积V=V2-V1=130mL-110mL=20mL=20cm3;
(3)乙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
30.(本题7分,第1-2小题各2分,第3题3分)小科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得到的却是一支没有刻度的半成品温度计,于是他决定根据学过的温度计刻度标定方法自己来粗略的标定刻度:
(1)他先把温度计放到   ,液柱位置稳定后标记为A点。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放到沸水中,液柱位置稳定后标记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0厘米。
(2)于是小科决定将AB间的距离分成50等份标记刻度,则他标定的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
(3)最后他用该温度计来测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位置距B点5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   。
【答案】(1)冰水混合物
(2)2℃
(3)75℃
【解析】(1)根据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解答;
(2)温度计的最小刻度=AB的温度差÷中间小格数;
(3)刻度值的变好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成正比,据此推算即可。
【解答】(1) 他先把温度计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位置稳定后标记为A点。 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标记温度为100℃,标记为B点,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为20厘米;
(2)AB标定的温度差为100℃,中间有50个可u地址,则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100℃÷20=2℃;
(3)因为100℃÷20厘米=5℃/厘米,所以液柱据B点5厘米处时,水的温度为:100℃-5℃/厘米×5厘米=75℃.
31.(本题8分,每空2分)村里果园的橙子熟了,果农们要将橙子按照体积大小进行分装入箱,橙子的大小通常以横径(最大横切面直径)为标准,分为三个等级:
大果: 横径80mm以上; 中果: 横径70mm-80mm;小果: 横径小于 70mm。
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为了帮助果农减轻筛选橙子的劳动,使用木头制作了简易筛果器(如图)
操作方法:将待筛选的橙子放进入果口,橙子会进入筛果区,筛果功能由左右两块分开的木条来实现,调整好两块木条之间的角度和a区与b区的高度,橙子进入筛果区后会沿着两块木条之间的“轨道”,由a区向b区滚动,当橙子的直径小于两块木条之间的距离时,橙子落入果篮,不同大小的橙子会在筛果区的不同位置下落进入不同的果篮,由此完成筛果的过程。请回答:
(1)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橙子的横径(圆圈表示橙子的最大横切面),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2)根据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筛果器原理,盛装大果的果篮为   (选填“A果篮”、 “B果篮”或“C果篮”)。
(3)在保持橙子进入入果口的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若想提高筛果器筛选橙子的速度,你对筛果器的结构进行的改进是   。
(4)下图为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筛果区木条的摆放情况正视图,同学们觉得甲同学的方案更好,你觉得他们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
【答案】(1)D
(2)C果篮
(3)将a区抬高或将b区降低
(4)橙子能更好地沿着木条滚下,不易滚出“轨道”外(合理即可)
【解析】 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观察刻度尺的量程与分度值;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记录数据时必须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结合设计图以及题中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1)用刻度尺测量硬币长度,0刻度应该与硬币的边缘对齐;刻度线与硬币紧贴,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 根据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筛果器原理,盛装大果的果篮为 C果篮 ,因为两条轨道距离逐渐变大,直径小的水果在教窄的距离就落入果篮,大果在最后较大距离落入果篮。
(3) 在保持橙子进入入果口的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若想提高筛果器筛选橙子的速度,可以将a区抬高或将b区降低,因为这样可以增大斜面的倾斜角度,使水果更快滑下。
(4)明显甲同学更好,这样水果在其中运动时相当于夹在两侧木条之间,橙子能更好地沿着木条滚下,不易滚出“轨道”外。
32.(本题8分,每个2分)2024年12月1日台州马拉松鸣枪开跑。赛前通过自行车标记法丈量马拉松赛道长度。丈量员骑着装有圈数计数器的自行车,沿着赛道模拟运动员的跑步路线,从而计算出42.195千米的精确赛道长度。
(1)自行车标记法分为以下三步:
①测前校准:在路面用钢尺量出至少300米的距离。丈量员骑着装有圈数计数器的自行车来回4趟。根据计数器显示的数据取平均值,换算出自行车转动的圈数与距离的关系。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
②测量画线:丈量员骑乘自行车模拟运动员路线轨迹,通过圈数计数器记录数据,并在赛道上做标记。某次测量骑行400米,计数器示数n,若要标定1千米,应在计数器示数为   时,在赛道上面画1千米标记线。
③测后校准:温度的变化会影响钢尺测量的距离。当温度低于20℃时,钢尺变短,导致马拉松的距离   42.195千米(填“>”或“<”)。丈量员会通过精确的校准和调整以确保赛道符合要求。
(2)台州马拉松分为全马、半马和甜蜜跑(5千米)。某市民完成甜蜜跑用时25分钟,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减小误差;2.5n;<
(2)
【解析】(1)校准时测得的长度偏小,会导致圈数偏少,则总距离偏小。
(2)根据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进行计算,注意单位换算。
【解答】(1)①通过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②计数器的示数为。
③钢尺变短,刻度之间的距离变近,之前测出的300m偏短,会导致在校准时,计数器记录的圈数偏小,则每圈的长度偏长,测量时总圈数偏少,可知测得的距离将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