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韩附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韩附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姓名: 班级: 考号:
写作 (50分)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质检练习
九年级语文科
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湘水无情吊岂知?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 。
(5)诗人常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李白《行路难》“ , ”借用姜太公和伊尹的故事,表现作者心存被君王起用的希望;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句子,借用典故,流露出思念老友及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心酸之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5小题。(7分)
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今年来,央视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文脉春秋》等,对大众追求诗意人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主席的诗意人生;笑对xiān yán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páng wù,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jiǎo róu zào zuò;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附庸风雅,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传承好诗词文化,对涵养民族精神、安顿个体心灵和发展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意义。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xiān yán( ) (2)páng wù( ) (3)jiǎo róu zào zuò( )
3.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矗立 B.亵渎 C.附庸风雅 D.相得益彰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继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发展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B.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C.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涵养民族精神和安顿个体心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D.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发展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精神和安顿个体心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6题。(4分)
材料一:
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 潮涌钱江喜迎盛会,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
蔡奇、丁薛祥,以及来自亚洲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等出席开幕式。
夜幕下,坐落在钱塘江畔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华灯璀璨,流光溢彩。这座形如一朵。大莲花的建筑,见证着亚运圣火第三次在中国点燃。
材料二: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所有481个小项的比赛结束。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自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连续第十一次位居亚运会金牌榜榜首。
5.材料一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8字。(2分)
6.阅读材料二,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2分)
每一位亚运会奖牌获得者背后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成功前他们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唯有坚持,努力克服,永不认输,才能走向成功。如果没有礁石的阻碍,哪里能使海浪有澎湃的浪花?如果没有破茧的痛苦,哪里能使蛹变为美丽的蝴蝶? , ?人生也如此,没有挫折,人生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7-12小题。(18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③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侪:同辈。③不沈:没有受损。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云归而岩穴暝 ( ) (2)树林阴翳( ) (3)太守谓谁 ( )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在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轼诣武卫营/诣太守,说如此
C.虽禁军且为我尽力/且焉置土石 D.雨日夜不止/止有剩骨
10.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轼 庐 于 其 上 过 家 不 入 使 官 吏 分 堵 以 守 卒 全 其 城
11.欧阳修曾说:“凡治人者不问吏材能否,施设何如,但民称便,也成为了‘良吏’”。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和苏轼是“良吏”的理由。(3分)
12.学校地理社团拟在“游山河,赏胜景”主题活动中宣传安徽琅琊山“醉翁亭”的景观。作为社团成员,请你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宣传语。要求:①包含景观名称;②突出景观特点;③语言简洁,不超过20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15小题。(10分)
童话中的苦难
毕淑敏
①各位小朋友、中朋友,咱们今天谈谈关于苦难的问题,你们可有兴趣?我原来总以为研究“苦难”这个大题目,要放在人比较成熟的时候,可是生活根本就不理会我们的安排,它我行我素,肆无忌惮。可以顷刻之间,就把严酷的灾难,比如山崩地裂,比如天灾人祸,比如父母离异,比如病魔降身……莅临到无数人头上,毫不对儿童和少年稍存体恤之情。
②这就证明了一个铁一般冷酷的事实——苦难的降临是不以人的善良意志为转移的。它就像空气一样,围绕着成人,也围绕着未成年人。对于注定要发生的风浪,单纯地依靠一厢情愿的堤坝,是无法躲避灾难的。
③有一句说得很滥的话——“不要总是生活在童话中”。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说童话总是很美好的。其实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在那些最优秀的童话里,是充满了苦难和对于苦难的抗争的。比如说“灰姑娘”吧。她小小的年纪,就失去了母亲,父亲也并不关爱她。她在继母的冷漠和姐姐们的白眼下生活,没法读书,做着力所不及的杂役……嗨!简直就是未成年人被家庭虐待的典型。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更是悲惨至极。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在节日的夜晚,还要光着脚在风雪中售卖火柴,以至于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真是惨绝人寰的景象。再说白雪公主。亲妈早早仙逝,后母不容,因为嫉妒她的美丽,竟然雇了杀手要取她首级。好不容易死里逃生,被好心的小矮人收留。为了报答恩人,她从高贵的公主摇身一变,成了打扫家务烹炸菜肴的小时工,这个落差不可谓不大。就这样,她的厄运还远未终结,后母死死追杀,最后被毒苹果险些夺去红颜……
④怎么样?以上所谈童话中的阴谋与死亡、贫困与灾难……其力度和惨烈,就是今人也要为之垂泪吧?
⑤我还可以举出许多。比如小人鱼变鳞为脚的痛楚,小红帽面对狼外婆的恐惧,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的折磨和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艰辛……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
⑥也许是因为童话多半有一个光明的结尾,好人得到神灵相助,就使人们忽略了那些惨淡的忧郁,以为童话总是祥云笼罩,这实在是一个大误会。
⑦小朋友和中朋友们,说句真心话,依我这些年跋山涉水走南闯北的经验,苦难就像感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谁告诉你们世界永远是阳光灿烂,请记住——他是一个骗子
⑧灾难埋伏在我们前进的拐弯处,不知何时会突袭我们。怕,是没什么用的。我们不能取消灾难,各位能够做到的就是面对灾难不屈服。
⑨既然灾难不可避免,灾难之后,我们怎么办?我想答案一定是形形色色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
⑩一条路是——我们可以终日啼哭,用泪水使太平洋的海拔上升。我们可以一蹶不振徘徊在墓地,时时沉湎在对亲人的怀念和追悼中。我们可以怨天尤人,愤问苍穹的不公和大自然的残忍。我们可以从此心地晦暗,再也不会欢笑和宽容……
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那结局是末日的黑色和冰冷。
还有一条路是——我们拭干眼泪,重新唤起生的勇气。掩埋了亲人之后,我们努力振奋新的精神,以告慰天上的目光。我们更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争取用自己的存在让这颗星球更美。我们对他人更多温情和宽厚,因为我们从患难中理解了友谊和支援……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结局是火焰般的桔黄色,明媚温暖。
小朋友和中朋友们,这两条路可是南辕北辙的啊。灾难之后,何去何从,千万三思而后行!
灾难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把一个人从精神上杀死,也可以把他锻造得更加坚强。所以,选择非常重要。
如果说,何时我们遭遇灾难,是不受我们控制的,面对灾难不屈服,愿生命之树依然常青。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多处用问句与小朋友、中朋友进行互动,目的是引起听众的兴趣,引发听众的思考。
B.文章⑩— 小节,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面对灾难不能屈服。
C.文章第③段列举了很多童话里的苦难,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生活在童话中,因为童话总是很美好的。
D.文章第⑧段加点的“埋伏”“突袭”,用了拟人手法,把灾难当作敌人来写,表现它不为人知、突如其来、破坏力大的特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说说第⑤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文章内容和下列材料,说说灾难的意义。(3分)
材料一:
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恩格斯
材料二: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经过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材料三:
长篇小说《乱世佳人》写的是美国历史上林肯发动的解放黑奴的运动,南方庄园主从有到无,再从废墟中站起来的过程。展现了女主人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自始至终拥有乐观主义精神,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小题。(15分)
染血的借条
徐全庆
①十年之后,水根依然后悔当初把白马借给那个红军战士。
②那时候,水根还在给姜运昌打长工,虽然自家没有地,日子倒还过得去。偶尔,水根也会想,要是自己也有几亩地,不用给别人帮工,那该多好。但水根只是想想。水根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就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
③如果那次红军没有进驻他们村,水根真的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了。可是,红军来了,来得很突然。
④是兵村民都怕,大部分人都躲山里去了。水根也想往山里躲,但姜运昌让他留下来看家——家里还有很多东西来不及往山里搬。
⑤水根就忐忑地留在家里。他不怕兵们抢东西,真抢了姜运昌也认,他怕万一伺候不好兵们会挨打挨骂,甚至丢了小命。但红军似乎和以前的兵们不一样,他们都很和善。主家若不同意,他们决不进屋,就在屋檐下过夜。
⑥水根的屋里住了个年轻的战士,大哥长大哥短地喊水根,水根紧张的心逐渐放松下来。隔壁是马厩,马厩里有一匹白马。年轻战士一看到白马,目光就缠绕在马身上。水根心说:“坏了。”
⑦年轻战士替水根喂马,水根不让,战士却不听他的。喂完,战士还给马梳理毛发,动作很温柔。水根看得出来,年轻战士很喜欢这匹马。水根就在心里盘算,如果那战士提出要白马,他该怎么说。可战士迟迟没说。水根的心就始终悬着。
⑧部队在村里住了三天,突然就开拔了,比来时更突然。年轻战士甚至来不及正式和水根告别,就匆匆地背起行装上路了。水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⑨水根走进马厩,抚摸着白马,说:“咱俩总算躲过一劫。”
⑩话刚说完,年轻战士却回来了。战士说:“你的白马能借给红军吗?我们首长的马前不久牺牲了。”
“就知道你一直想要这马,又何必拿首长当借口?”水根在心里叹一口气,然后默默地点头。水根早盘算好了,给就给吧,若是以前的兵,哪还会和你商量?
年轻战士一脸惊喜,忙说:“可我不会写字,我现在去追司务长,让他给你写个借条。”
“哄谁呢?”水根这样想着,说:“算了。”
水根后来一直后悔说“算了”。他没想到,别的人家也有借给红军东西的,红军竟都给写了借条,独独他没有。
白马的事水根就说不清楚了。没人相信他真的借给了红军,姜运昌也不信。别人不信没关系,姜运昌不信,就不再请他帮工,水根的日子就难过起来,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的。
“我说算了你就真算了,你看不出我是害怕和客气?”水根就常常这样骂那战士,直骂到一个八路军军官出现在他面前。
“八路军”把一张借条递到水根面前。借条虽然被浸湿过,残留着紫褐色的血渍,字迹却依然清晰:“借到姜水根白马一匹……”
水根诧异极了,仔细看“八路军”,不是当年的红军战士。“他呢?”水根问。
“牺牲了,在回来给你送借条时遇上了国民党的部队。” “八路军”说,“借条上都是他的血。打死他的是一个神枪手,此前已经有七个红军战士牺牲在他的枪下。”
“你们给他报仇了吗?”水根伤心地问。
“不能报。”
“为什么?”
“八路军”说:“那个神枪手在他衣袋里发现了这张借条,他说,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于是当了逃兵,回了家乡。”
“那不更容易找他报仇了吗?”水根问。
“八路军”说:“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了八路军,作战非常勇敢,击毙了不少日本鬼子。前不久他也牺牲了,这张借条是在他的遗书里找到的。他在遗书里说,他不敢把这张借条拿出来,因为他不愿意让人知道他曾经对红军犯下过那么大的罪,他只有拼命杀鬼子赎罪。”
“听说,你一直后悔把那匹白马借给了红军?” “八路军”问。
“是的,我现在更后悔了。”水根说。
“为什么?”
“如果不是那样,他就不会牺牲了。”水根挺了挺腰,说,“我也想像那个神枪手一样赎罪,你们要我吗?”
“当然。”
(选自《小小说选刊》)
16.水根的心理状态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故事情节 水根的心理变化
红军进驻村里,水根被留下看家 →红军态度和善、热情亲切 ① →放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队突然开拔,战士匆匆上路 担忧、紧张 →放松
年轻战士返回借马 →没人相信他借马给红军 无奈、后悔 →后悔
“八路军”把借条交给水根 →了解真相 ③ →后悔
17.“后悔”一词在文章多次出现,请结合文章分析下列句子中“后悔”的具体含义。(4分)
(1)水根后来一直后悔说“算了”。
(2)“是的,我现在更后悔了。”水根说。
18.联系全文,说说第1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本文标题“染血的借条”意蕴丰富,有什么妙处?(4分)
(四)按要求完成20题。(6分)
20.班级打算举行“与诗同行——暨《艾青诗选》阅读拓展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你的同桌根据《艾青诗选》的部分诗歌,从意象角度做了如下整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3分)
意象 内涵 情感 诗歌示例
太阳 ① 向往光明、驱逐黑暗的美好愿望 《向太阳》《给太阳》
② 希望、未来 呼唤黎明,迎接、歌颂光明 《黎明》《黎明的通知》
土地 苦难、悲伤 ③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任务二】小语和小文计划参加班级《艾青诗选》封面设计活动,请你就他们的讨论发表你的看法。(3分)
小语:如果我设计封面,我打算参考《红星照耀中国》,也用一个吹号者形象作为封面。《吹号者》也是艾青的代表作品。
小文:我认为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单单一个“吹号者”无法体现艾青诗歌的主题思想。
对于小语与小文的讨论,你更认可谁的看法?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你的理由。
三、作文(共50分)
21.请以《一样的_______,不一样的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思想积极健康,有真情实感,写出深意;③注意文体,是写记叙文;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500字。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质检练习
九年级语文科
本试卷共7页,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湘水无情吊岂知?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 。
(5)诗人常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李白《行路难》“ , ”借用姜太公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仍对前途充满信心;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句子,借用典故,流露出思念老友及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心酸之意。
【答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汉文有道恩犹薄 寂寂江山摇落处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沉舟梦日边。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5小题。(7分)
人生自有诗意,诗意岁岁相期。今年来,央视推出了一系列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文脉春秋》等,对大众追求诗意人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主席的诗意人生;笑对xiān yán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páng wù,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矗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jiǎo róu zào zuò;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附庸风雅,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传承好诗词文化,对涵养民族精神、安顿个体心灵和发展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意义。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xiān yán( ) (2)páng wù( ) (3)jiǎo róu zào zuò( )
3.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矗立 B.亵渎 C.附庸风雅 D.相得益彰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继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发展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B.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C.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增强文化自信、涵养民族精神和安顿个体心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D.传承好诗词文化,对发展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精神和安顿个体心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答案】
2.鲜妍 旁骛 矫揉造作
3.C
A.矗立:高耸地立着。正确;
B.亵渎:轻慢;不尊敬。正确;
C.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此处指人们追求人生有诗意,是色彩不当;
D.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正确;
故选C。
4.B
画线句中的“涵养民族精神、安顿个体心灵和提高文化自信”语序不当,“发展文化自信”搭配不当。改为: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故选B。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6题。(4分)
材料一:
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 潮涌钱江喜迎盛会,携手同行共创未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23日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
蔡奇、丁薛祥,以及来自亚洲各地的领导人和贵宾等出席开幕式。
夜幕下,坐落在钱塘江畔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华灯璀璨,流光溢彩。这座形如一朵。大莲花的建筑,见证着亚运圣火第三次在中国点燃。
材料二: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所有481个小项的比赛结束。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金111银71铜,共383枚奖牌,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自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连续第十一次位居亚运会金牌榜榜首。
5.材料一是某报刊发的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8字。(2分)
6.阅读材料二,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2分)
每一位亚运会奖牌获得者背后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成功前他们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唯有坚持,努力克服,永不认输,才能走向成功。如果没有礁石的阻碍,哪里能使海浪有澎湃的浪花?如果没有破茧的痛苦,哪里能使蛹变为美丽的蝴蝶? , ?人生也如此,没有挫折,人生就不会如此绚丽多彩。
【答案】
5.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隆重开幕
6.示例:如果没有沙石的打磨 哪里能使河蚌孕育亮丽的珍珠
示例:如果没有砺石的打磨,哪里能使宝剑有锋利的刀刃?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18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②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③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侪:同辈。③不沈:没有受损。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 ) ②树林阴翳( ) ③太守谓谁 ( )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在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轼诣武卫营/诣太守,说如此
C.虽禁军且为我尽力/且焉置土石 D.雨日夜不止/止有剩骨
10.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
轼 庐 于 其 上 过 家 不 入 使 官 吏 分 堵 以 守 卒 全 其 城
11.欧阳修曾说:“凡治人者不问吏材能否,施设何如,但民称便,也成为了‘良吏’”。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和苏轼是“良吏”的理由。(3分)
12.学校地理社团拟在“游山河,赏胜景”主题活动中宣传安徽琅琊山“醉翁亭”的景观。作为社团成员,请你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宣传语。要求:①包含景观名称;②突出景观特点;③语言简洁,不超过20字。(2分)
【答案】
7.昏暗 遮盖 是
8.①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②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9.B
10.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1.欧阳修治理滁州有方,百姓安居乐业,他能与民同乐。苏轼为了抗旱抗疫筹集米、药、钱,给百姓治病,救活了许多人,还修建苏公堤,造福百姓。
12.景物名称(1分),景物特点(1分),语言简洁(1分)
参考译文:
【乙】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 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于是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有三版。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15小题。(10分)
童话中的苦难
毕淑敏
①各位小朋友、中朋友,咱们今天谈谈关于苦难的问题,你们可有兴趣?我原来总以为研究“苦难”这个大题目,要放在人比较成熟的时候,可是生活根本就不理会我们的安排,它我行我素,肆无忌惮。可以顷刻之间,就把严酷的灾难,比如山崩地裂,比如天灾人祸,比如父母离异,比如病魔降身……莅临到无数人头上,毫不对儿童和少年稍存体恤之情。
②这就证明了一个铁一般冷酷的事实——苦难的降临是不以人的善良意志为转移的。它就像空气一样,围绕着成人,也围绕着未成年人。对于注定要发生的风浪,单纯地依靠一厢情愿的堤坝,是无法躲避灾难的。
③有一句说得很滥的话——“不要总是生活在童话中”。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说童话总是很美好的。其实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在那些最优秀的童话里,是充满了苦难和对于苦难的抗争的。比如说“灰姑娘”吧。她小小的年纪,就失去了母亲,父亲也并不关爱她。她在继母的冷漠和姐姐们的白眼下生活,没法读书,做着力所不及的杂役……嗨!简直就是未成年人被家庭虐待的典型。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更是悲惨至极。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在节日的夜晚,还要光着脚在风雪中售卖火柴,以至于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真是惨绝人寰的景象。再说白雪公主。亲妈早早仙逝,后母不容,因为嫉妒她的美丽,竟然雇了杀手要取她首级。好不容易死里逃生,被好心的小矮人收留。为了报答恩人,她从高贵的公主摇身一变,成了打扫家务烹炸菜肴的小时工,这个落差不可谓不大。就这样,她的厄运还远未终结,后母死死追杀,最后被毒苹果险些夺去红颜……
④怎么样?以上所谈童话中的阴谋与死亡、贫困与灾难……其力度和惨烈,就是今人也要为之垂泪吧?
⑤我还可以举出许多。比如小人鱼变鳞为脚的痛楚,小红帽面对狼外婆的恐惧,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的折磨和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艰辛……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
⑥也许是因为童话多半有一个光明的结尾,好人得到神灵相助,就使人们忽略了那些惨淡的忧郁,以为童话总是祥云笼罩,这实在是一个大误会。
⑦小朋友和中朋友们,说句真心话,依我这些年跋山涉水走南闯北的经验,苦难就像感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谁告诉你们世界永远是阳光灿烂,请记住——他是一个骗子
⑧灾难埋伏在我们前进的拐弯处,不知何时会突袭我们。怕,是没什么用的。我们不能取消灾难,各位能够做到的就是面对灾难不屈服。
⑨既然灾难不可避免,灾难之后,我们怎么办?我想答案一定是形形色色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
⑩一条路是——我们可以终日啼哭,用泪水使太平洋的海拔上升。我们可以一蹶不振徘徊在墓地,时时沉湎在对亲人的怀念和追悼中。我们可以怨天尤人,愤问苍穹的不公和大自然的残忍。我们可以从此心地晦暗,再也不会欢笑和宽容……
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那结局是末日的黑色和冰冷。
还有一条路是——我们拭干眼泪,重新唤起生的勇气。掩埋了亲人之后,我们努力振奋新的精神,以告慰天上的目光。我们更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争取用自己的存在让这颗星球更美。我们对他人更多温情和宽厚,因为我们从患难中理解了友谊和支援……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结局是火焰般的桔黄色,明媚温暖。
小朋友和中朋友们,这两条路可是南辕北辙的啊。灾难之后,何去何从,千万三思而后行!
灾难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把一个人从精神上杀死,也可以把他锻造得更加坚强。所以,选择非常重要。
如果说,何时我们遭遇灾难,是不受我们控制的,面对灾难不屈服,愿生命之树依然常青。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多处用问句与小朋友、中朋友进行互动,目的是引起听众的兴趣,引发听众的思考。
B.文章⑩— 小节,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面对灾难不能屈服。
C.文章第③段列举了很多童话里的苦难,是为了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生活在童话中,因为童话总是很美好的。
D.文章第⑧段加点的“埋伏”“突袭”,用了拟人手法,把灾难当作敌人来写,表现它不为人知、突如其来、破坏力大的特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说说第⑤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结合文章内容和下列材料,说说灾难的意义。(3分)
材料一:
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恩格斯
材料二:
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经过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材料三:
长篇小说《乱世佳人》写的是美国历史上林肯发动的解放黑奴的运动,南方庄园主从有到无,再从废墟中站起来的过程。展现了女主人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自始至终拥有乐观主义精神,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答案】
13.c
14.中心论点:我们没法取消灾难,面对灾难,我们不能屈服。(1分)(或:何时我们遭遇灾难,是不受我们控制的,面对灾难不屈服); 第5段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了童话里的人物遭遇苦难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那些最优秀的童话里,是充满了苦难和对于苦难的抗争的,进而论证了“何时我们遭遇灾难,是不受我们控制的,面对灾难不屈服”的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分)
15.①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②可以使我们学会理解他人,对他人拥有更多的温情和宽厚;③可以使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中学到许多东西;④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团结一致;⑤能磨练人不屈不挠的意志,培养人乐观的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5分)
染血的借条
徐全庆
①十年之后,水根依然后悔当初把白马借给那个红军战士。
②那时候,水根还在给姜运昌打长工,虽然自家没有地,日子倒还过得去。偶尔,水根也会想,要是自己也有几亩地,不用给别人帮工,那该多好。但水根只是想想。水根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就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
③如果那次红军没有进驻他们村,水根真的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了。可是,红军来了,来得很突然。
④是兵村民都怕,大部分人都躲山里去了。水根也想往山里躲,但姜运昌让他留下来看家——家里还有很多东西来不及往山里搬。
⑤水根就忐忑地留在家里。他不怕兵们抢东西,真抢了姜运昌也认,他怕万一伺候不好兵们会挨打挨骂,甚至丢了小命。但红军似乎和以前的兵们不一样,他们都很和善。主家若不同意,他们决不进屋,就在屋檐下过夜。
⑥水根的屋里住了个年轻的战士,大哥长大哥短地喊水根,水根紧张的心逐渐放松下来。隔壁是马厩,马厩里有一匹白马。年轻战士一看到白马,目光就缠绕在马身上。水根心说:“坏了。”
⑦年轻战士替水根喂马,水根不让,战士却不听他的。喂完,战士还给马梳理毛发,动作很温柔。水根看得出来,年轻战士很喜欢这匹马。水根就在心里盘算,如果那战士提出要白马,他该怎么说。可战士迟迟没说。水根的心就始终悬着。
⑧部队在村里住了三天,突然就开拔了,比来时更突然。年轻战士甚至来不及正式和水根告别,就匆匆地背起行装上路了。水根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⑨水根走进马厩,抚摸着白马,说:“咱俩总算躲过一劫。”
⑩话刚说完,年轻战士却回来了。战士说:“你的白马能借给红军吗?我们首长的马前不久牺牲了。”
“就知道你一直想要这马,又何必拿首长当借口?”水根在心里叹一口气,然后默默地点头。水根早盘算好了,给就给吧,若是以前的兵,哪还会和你商量?
年轻战士一脸惊喜,忙说:“可我不会写字,我现在去追司务长,让他给你写个借条。”
“哄谁呢?”水根这样想着,说:“算了。”
水根后来一直后悔说“算了”。他没想到,别的人家也有借给红军东西的,红军竟都给写了借条,独独他没有。
白马的事水根就说不清楚了。没人相信他真的借给了红军,姜运昌也不信。别人不信没关系,姜运昌不信,就不再请他帮工,水根的日子就难过起来,常常饥一顿饱一顿的。
“我说算了你就真算了,你看不出我是害怕和客气?”水根就常常这样骂那战士,直骂到一个八路军军官出现在他面前。
“八路军”把一张借条递到水根面前。借条虽然被浸湿过,残留着紫褐色的血渍,字迹却依然清晰:“借到姜水根白马一匹……”
水根诧异极了,仔细看“八路军”,不是当年的红军战士。“他呢?”水根问。
“牺牲了,在回来给你送借条时遇上了国民党的部队。” “八路军”说,“借条上都是他的血。打死他的是一个神枪手,此前已经有七个红军战士牺牲在他的枪下。”
“你们给他报仇了吗?”水根伤心地问。
“不能报。”
“为什么?”
“八路军”说:“那个神枪手在他衣袋里发现了这张借条,他说,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于是当了逃兵,回了家乡。”
“那不更容易找他报仇了吗?”水根问。
“八路军”说:“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了八路军,作战非常勇敢,击毙了不少日本鬼子。前不久他也牺牲了,这张借条是在他的遗书里找到的。他在遗书里说,他不敢把这张借条拿出来,因为他不愿意让人知道他曾经对红军犯下过那么大的罪,他只有拼命杀鬼子赎罪。”
“听说,你一直后悔把那匹白马借给了红军?” “八路军”问。
“是的,我现在更后悔了。”水根说。
“为什么?”
“如果不是那样,他就不会牺牲了。”水根挺了挺腰,说,“我也想像那个神枪手一样赎罪,你们要我吗?”
“当然。”
(选自《小小说选刊》)
16.水根的心理状态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全文,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
故事情节 水根的心理变化
红军进驻村里,水根被留下看家 →红军态度和善、热情亲切 ① →放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队突然开拔,战士匆匆上路 担忧、紧张 →放松
年轻战士返回借马 →没人相信他借马给红军 无奈、后悔 →后悔
“八路军”把借条交给水根 →了解真相 ③ →后悔
17.“后悔”一词在文章多次出现,请结合文章分析下列句子中“后悔”的具体含义。(4分)
(1)水根后来一直后悔说“算了”。
(2)“是的,我现在更后悔了。”水根说。
18.联系全文,说说第14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本文标题“染血的借条”意蕴丰富,有什么妙处?(4分)
答案:
16.①害怕、忐忑 ②年轻战士喜欢马并热情照顾马 ③诧异、伤心
17.①为战士听了他的“算了”没给他写借条以致于说不清白马的事而懊悔。
②为战士听了他的“算了”的推辞,坚持让司务长写借条并为此牺牲而到懊悔。
18.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水根说“算了”,不想让红军战士写借条的情节,引出下文他后悔说“算了”和发现真想后很诧异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他发现真相并参军的情节作铺垫。
19.“染血的借条”是红军和八路军历经波折与牺牲后,送到水根手里的借条。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人民军队军纪严明、信守承诺的见证,还是人民军队英勇抗日、不怕牺牲精神的见证,也是军民友爱、人民军队受人民拥护支持的象征,饱含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与崇敬之情。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按要求完成20题。(6分)
20.班级打算举行“与诗同行——暨《艾青诗选》阅读拓展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你的同桌根据《艾青诗选》的部分诗歌,从意象角度做了如下整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3分)
意象 内涵 情感 诗歌示例
太阳 向往光明、驱逐黑暗的美好愿望 《向太阳》《给太阳》
希望、未来 呼唤黎明,迎接、歌颂光明 《黎明》《黎明的通知》
土地 苦难、悲伤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任务二】小语和小文计划参加班级《艾青诗选》封面设计活动,请你就他们的讨论发表你的看法。(3分)
小语:如果我设计封面,我打算参考《红星照耀中国》,也用一个吹号者形象作为封面。《吹号者》也是艾青的代表作品。
小文:我认为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单单一个“吹号者”无法体现艾青诗歌的主题思想。
对于小语与小文的讨论,你更认可谁的看法?请结合具体诗歌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任务一:光明、理想、美好生活; 黎明; 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
任务二:示例一:我更认可小文的看法。“土地”和“太阳”是贯穿艾青诗作的中心意象,是支撑他艺术生命的脊梁,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正如《我爱这土地》里面,土地表现了艾青对民族苦难的忧虑,而太阳表现了对未来的期盼。“吹号者”不足以体现艾青的情感内核。
示例二:我更认可小语的看法。艾青就像“吹号者”这个形象,以他的诗作吹响了唤醒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他投身抗日,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表达了对祖国与人民的深情眷恋,对遭受苦难的民众的痛心。当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时,他在《火把》《向太阳》等诗中,表达了对民族解放、民主自由的追求。作为中国社会发展重大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他的诗作显现出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可以称他为一个时代的吹号者。
三、作文(共50分)
21.海宽厚、接纳、丰富。“在我看来,海深不可测。我成长的地方没有海,于是对海有着莫名的憧憬和迷恋。”10月20日歌手李健视频号演唱会以“像海一样”为题,歌唱诗意人生。
请你用“像 一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所填的内容可以是人物、自然景物、文学艺术作品形象等;②内容具体,思想积极健康,有真情实感,写出深意;③注意文体,是写记叙文;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500字。九年级语文科质检练习
准考证号
姓名:
班级:
考号:
i □□i □
12.
(2分)
注意事项

i四

i i i
1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4.中心论点:
2
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i
论证方法及作用:
4.
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6
6
6
(4分)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O

:吕吕吕吕
13 口口
15.
!□!回!!回! I
(3分)
基础(21分)》
16.①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满分10分)

(1)
■■■■,■■■■■

(3分)
(2分)
17.(1)
(2)
□□□ 。2分)
(2分)
(3)
□ , □.2分)
(2)
(4)

(2分)
(2分)
(5)
18.
。(4分)
2.(1)(
(2)(
)(3)(
)(3分)
(4分)
.□□□ □□□□□□□□□□□□□□g分)
19.
6
(2分)
二、
阅读(41分)
(4分)
7.
(3分)(1)
(2)
(3)
8.(4分)
20.【任务一】①

(1)

(3分)
(2)
【任务二】
10.(3分)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1.
(3分)
(3分)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三、写作(50分)
题目:
请勿在此处作任何标记或作答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