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范围:1-3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范围:1-3章)

资源简介

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范围:1-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在△ABC和△DEF中,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C∥DF,AC=DF,只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DEF的是(  )
A.AE=DB B.∠C=∠F C.BC=EF D.∠ABC=∠DEF
2.(2024七上·宁阳期末)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F分别是射线AD上的两点,且DE=D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BDF≌△CDE B.△ABD和△ACD面积相等
C.BF∥CE D.AE=BF
3.(2023七上·桥西期中)如图,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如果,那么等于(  )
A. B. C. D.
4.(2024七上·济宁期中)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和点,再分别以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若的面积为8,则的面积是(  )
A.8 B.16 C.12 D.24
5.(【细解】初中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勾股定理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3,12,则△ABC的面积为(  )
A.30 B.60 C.78 D.不能确定
6.如图,将△ABC放在正方形网格中(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A,B,C恰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那么∠ABC 的度数为 (  )
A.90° B.60° C.45° D.30°
7.(2024七上·桓台期末)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沿与一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则水池的深度为(  )
A.5尺 B.10尺 C.12尺 D.13尺
8.(2023七上·广饶月考)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9.在如图的正方形网格中,∠1+∠2+∠3=(  )
A.105° B.120° C.115° D.135°
10.(2024八上·义乌期中)如图,在△ABC中,∠ACB=60°,AG平分∠BAC交BC与点G,BD平分∠ABC交AC于点D,AG、BD相交于点F,BE⊥AG交AG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BAD=70°,则∠EBC=5°;②BF=2EF;③BE=CE;④AB=BG+A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2024八上·新吴月考)如图,∠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Rt△ABD.添加的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
12.(2025八上·上海市期末)如图,在中,,平分.若,,则   .
13.(2025八上·长兴期末)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在格点上,点在网格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恰好经过格点,则的长是   .
14.(2024八上·湖州期中)在△ABC中,AB=AC,BC=10,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且DE=4,则AD+AE的值为   .
15.(2024八上·龙湾期中)小明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明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荡绳与地面垂直,荡至右侧最高位置为,荡至左侧最高位置为.已知起始位置A离地面垂直距离为,点B离地面垂直距离为.点B到的水平距离为,.则点C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m.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2024八上·广州期中)如图,三角形钢架中,,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
17.(2024八上·余杭期中)如图,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C于点E、F,且CE,作交BC于点.
(1)若,求的度数.
(2)若的周长为17cm,求DC的长.
18.(2024八上·苏州月考)如图,在一条紧的绳索一端系着一艘小船,河岸上一男孩拽着绳子另一端向右走,绳端从C移动到E,同时小船从A移动到,且绳长始终保持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可知:______(填“”、“”、“”).
(2)若,点B在直线AF上,米,米,米,求小男孩需向右移动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19.(2025八上·红花岗期末)如图,在和中,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下列给出三个条件:.解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两个合适的作为已知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并给出证明过程:
我选择 作为已知条件, 作为结论(填写序号).
(2)在(1)的条件下,若与相交于点,求.
20.(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梦想三角形”.
(1)如图,在中,,.求证:是“梦想三角形”.
(2)在中,,.若是“梦想三角形”,求的长.
21.(2025七上·东营期末)如图,分别过点C、B作的边上的中线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
(2)若的面积为6,的面积为2,求的面积.
22.(2025七下·福田期末) 如图,点E,A,D,B在同一条直线上,,,.
(1) 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 尺规作图:作的角平分线,与AC交于点P(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3) 在条件(2)下,若,,求的面积.
23.“一线三等角”模型是平面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模型之一,“一线三等角”指的是图形中出现同一条直线上有3个角相等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线三等角”模型的出现,还经常会伴随着出现全等三角形.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1)如图 1, 猜想DE,AD,BE之间的关系;
(2)如图2,将(1)中条件改为. 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中,点D为AB上一点,,请直接写出AB的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AC∥DF,
∴∠A=∠D,
A、∵AE=DB,
∴AE+EB=BD+BE,即AB=DE,
∵在△ABC与△DEF中,AC=DF,∠A=∠D,AB=DE,
∴△ABC≌△DEF(SAS),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ABC与△DEF中,∠C=∠F,AC=DF,∠A=∠D,
∴△ABC≌△DEF(ASA),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ABC与△DEF中,BC=EF,AC=DF,∠A=∠D,
∴△ABC与△DEF不一定全等,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在△ABC与△DEF中,∠ABC=∠DEF,∠A=∠D,AC=DF,
∴△ABC≌△DEF(AAS),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推出∠A=∠D,题干又给出了AC=DF,从而利用“SAS”可判断A选项,用“ASA”可判断B选项;用“SSA”可判断C选项;用“AAS”可判断D选项.
2.【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CD,
∴S△ABD=S△ADC,
在△BDF和△CDE中,

∴△BDF≌△CDE(SAS),
∴CE=BF,∠F=∠DEC,
∴FB∥CE;
由此可知A、B、C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现利用SAS判定△BDF≌△CDE,再推出相关结论,即可逐项判断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
∴,,∴,
∵,∴,
∴.
故选:C.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且, ,得到,再由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即可求解.
4.【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 ∵,
∴,
由作图知:平分∠BAC,
∴,
∴,,
∴,
∴,
∴,
又的面积为8,
∴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AB=60°,由作图知AD平分∠BAC,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出,则,然后利用同高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之比可求出△ABD的面积.
5.【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解答】∵52+122=132,
∴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长为5,12的边为直角边,
∴三角形的面积=×5×12=30.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求解.
6.【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 =12+22=5,
∴△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45°.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出△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求出∠ABC=45°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水池的深度为尺,则芦苇长为尺,
根据勾股定理得:,
解得:,即:水池的深度为12尺.
故答案为:C.
【分析】设水深为尺,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8.【答案】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解答】解:在△ADC和△ABC中,

∴△ADC≌△ABC(SSS),
∴∠DAC=∠BAC,即∠QAE=∠PAE.
∴AE是∠PRQ的平分线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利用"SSS"证出△ADC≌△AB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C=∠BAC,即∠QAE=∠PAE,从而可证出AE是∠PRQ的平分线.
9.【答案】D
【知识点】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在△ABC和△AEF中
∴△ABC≌△AEF(SAS),
∴∠4=∠3,
∵∠1+∠4=90°,
∴∠1+∠3=90°,
∵AD=MD,∠ADM=90°,
∴∠2=45°,
∴∠1+∠2+∠3=135°.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BC≌△AEF(SAS)得到∠4=∠3,从而等量代换得到∠1+∠3=90°,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2=45°,从而即可求解。
10.【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ABC=180°-∠ACB-∠BAC,
∴∠ABC=180°-70°-60°=50°,
∵AG平分∠BAC,
∴∠BAE=∠CAE=∠BAC=×70°=35°,
∵BE⊥AG,
∴∠AEB=90°,
∴∠ABE=90°-∠BAE=90°-35°=55°,
∴∠EBC=∠ABE-∠ABC=55°-50°=5°,故①正确;
∵BD平分∠ABC,
∴∠FBG=∠ABC=×50°=25°,
∴∠EBF=∠FBG+∠EBC=25°+5°=30°,
∴BF=2EF,故②正确;
延长BE,AC交于点H,
在△ABE和△AHE中
∴△ABE≌△AHE(ASA)
∴BE=HE,
∴点E是BH的中点,
只有当∠BCH=90°时,CE=BE,故③错误;
在AB上截取AM=AD,
在△AMF和△AFD中
∴△AMF≌△AFD(SAS)
∴∠AFM=∠AFD=∠BFE=90°-30°=60°,
∴∠BFM=180°-∠AFM-∠BFE=180°-60°-60°=60°,
∴∠BFM=∠BFG,
在△BFM和△BFG中
∴△BFM≌△BFG(ASA)
∴BM=BG,
∴AB=AM+BM=AD+BG,故④正确;
∴正确结论有3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BAE=∠CAE=35°,利用垂直的定义可求出∠AEB的度数,即可求出∠ABE的度数,根据∠EBC=∠ABE-∠ABC,代入计算可对①作出判断;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FBG的度数,可求出∠EBF的度数,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对②作出判断;延长BE,AC交于点H,利用ASA可证得△ABE≌△AH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E=HE,只有当∠BCH=90°时,CE=BE,可对③作出判断;在AB上截取AM=AD,利用SAS可证得△AMF≌△AF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FM=∠BFG,利用ASA可证得△BFM≌△BF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M=BG,然后根据AB=AM+BM,代入可对④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个数.
11.【答案】AC=A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添加的条件是AC=AD,
理由是:∵∠C=∠D=90°,
∴在Rt△ABC和Rt△ABD中,
∴Rt△ABC≌Rt△ABD(HL),
故答案为:AC=AD(答案不唯一).
【分析】
只有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即可,条件可以是AC=AD或BC=BD,答案不唯一,解答即可.
12.【答案】4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过点作,垂足为,
,,

解得,
又平分,,,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作,垂足为,由已知,,可求,再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即可.
13.【答案】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如图所示: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恰好经过格点,
∴,
在中,,
∴则的长是,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长即可.
14.【答案】6或14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
∴AD=BD,AE=CE,
∴AD+AE=BD+CE,
∵BC=10,DE=4,
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
AD+AE=BD+CE=BC﹣DE=10﹣4=6,
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
AD+AE=BD+CE=BC+DE=10+4=14,
综上所述,AD+AE=6或14;
故填:6或14;
【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AE=CE,然后分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15.【答案】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过点作,由题意,得:,,,
∵,
∴,
∴,
∴,,
设,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
∴;
即:点C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解答时需要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得到边长的等量关系.再结合已知线段长度,设未知数并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后运用线段和差关系求得最终结果.
16.【答案】证明:∵D是BC中点,
∴BD=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分析】根据D是BC的中点求出BD=CD,再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
17.【答案】(1)解:∵EF垂直平分 AC,
∴AE=EC,
∴AE=EC=AB
∴∠B=∠AEB=68°
∴∠C=∠EAC=34°
(2)解:∵AD⊥BC,AB=AE
∴BD=DE
△ABC的周长=AB+BC+AC=AB+BD+DE+CE+AC
=CE+DE+DE+CE+AC=2CD+AC=17
∴CD=5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进而求出,进而即可求解;
(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进而根据线段间的等量关系计算即可.
18.【答案】(1)
(2)解:连接,则点A、B、F三点共线,
在中,(米),
∵(米),
∴在中,(米),
∵,
∴米,
∴小男孩需向右移动的距离为米.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梯子滑动问题
【解析】【解答】(1)解:∵的长度是男孩未拽之前的绳子长,的长度是男孩拽之后的绳子长,绳长始终保持不变,
∴,
故答案为:.
【分析】(1)利用“绳长始终保持不变”分析求解即可;
(2)连接,则点A、B、F三点共线,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和BC的长,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CE的长即可.
(1)解:∵的长度是男孩未拽之前的绳子长,的长度是男孩拽之后的绳子长,绳长始终保持不变,
∴,
故答案为:;
(2)解:连接,则点A、B、F三点共线,
在中,(米),
∵(米),
∴在中,(米),
∵,
∴米,
∴小男孩需向右移动的距离为米.
19.【答案】(1)①③;②或②③,①,
解:条件:①, ③;
结论:②;
理由:∵,
∴,
∵,,
∴,
∴;
条件:②;③;
结论: ①,
理由:∵,
∴,
∵,,
∴,
∴;
(2)解:∵,,
∴,
由(1)可得:,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内错角的概念;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1)选择条件和结论,然后证明解题;
(2)先得到,根据(1)可得,然后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
(1)解:条件:①, ③;
结论:②;
理由:∵,
∴,
∵,,
∴,
∴;
条件:②;③;
结论: ①,
理由:∵,
∴,
∵,,
∴,
∴;
(2)解:∵,,
∴,
由(1)可得:,
∴.
20.【答案】(1)证明:如图,过点作于点,
,,,
是边上的中线,,
又∵,
由勾股定理得:,

是“梦想三角形”;
(2)解:如图,若是“梦想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只能是直角边的中线等于对应的直角边,
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边上的中线时,,
此时,,
②当边上的中线时,,
此时,,即,
解得:(负数值舍去),
综上所述,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
(1)由于等腰三角形任何一个腰上的中线都不可能等于腰,因此当一个等腰三角形是梦想三角形时,只能是底边上的中线等底边的长,因此可过点作于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是边上的中线,且,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度即可证明;
(2)由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因此当一个直角三角形是梦想三角形时,只有其中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直角边,因此可分两种情况:①当边上的中线时,则,利用勾股定理可直接求得;②当边上的中线时,则是,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即可.
(1)证明:如图,过点作于点,
,,,
是边上的中线,,
又∵,
由勾股定理得:,

是“梦想三角形”;
(2)解:如图,若是“梦想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只能是直角边的中线等于对应的直角边,
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边上的中线时,,
此时,,
②当边上的中线时,,
此时,,即,
解得:(负数值舍去),
综上所述,或.
21.【答案】(1)证明:,,

是的中线,

在和中,



(2)解:,,

是的中线,

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求面积
【解析】【分析】(1)根据是的中线,得到,由“”证得,从而得到,即可得证;
(2)根据,求得,由是的中线,得到,再由,得到,进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1)证明:,,

是的中线,

在和中,



(2)解:,,

是的中线,

又,


22.【答案】(1)解: 或 与 全等.理由如下:
∵,且 ,
∴.
∵,
∴.
在和中,
(SAS).
(2)解:如下图:
射线 BP 即为所求;
(3)解:如下图,过点 P 作 于点 H,


平分, 且 ,



.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解析】【分析】(1)通过线段和差得边相等,平行线得角相等,结合(实际是,因直角 )证全等,关键是条件转化与全等判定.
(2)运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基本方法,保留作图痕迹即可,核心是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步骤.
(3)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得高相等,结合全等三角形性质得长度,最后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重点是性质应用与面积公式的结合.
23.【答案】(1)DE=AD+BE.理由:
因为∠ADC=∠CEB=∠ACB=90°,所以∠ACD+∠CAD=∠ACD+∠BCE=90°,
所以∠CAD=∠BCE,
又因为 AC=BC,所以△ADC≌△CEB(AAS),
所以CE=AD,CD=BE,所以DE=CD+CE=BE+AD;
(2)(1)中结论仍然成立,理由:
因为∠ADC=∠CEB=∠ACB,∠BCE+∠ACD=180°-∠ACB,∠ACD+∠CAD=180°-∠ADC,
所以∠CAD=∠BCE.
在△ADC 和△CEB中, 所以△ADC≌△CEB(AAS),
所以AD=CE,DC=BE,所以 DE=AD+BE,
所以(1)中结论仍然成立;
(3)因为∠A = ∠EDF =∠B,∠EDB =180°-∠ADE=∠A+∠AED=∠EDF+∠FDB,
所以∠AED=∠FDB,
因为 DE=DF,所以△AED≌△BDF(AAS),所以AE=BD,AD=BF,
所以AB=AD+BD=AE+BF=2+5=7.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钝角);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分析】(1)猜想:DE=AD+BE.证明 (A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
(2)结论成立.证明 推出AD=CE,DC=BE.可得结论;
(3)证明 ,推出AE=BD=2,AD=BF=5,即可解决问题.
1 / 1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一(范围:1-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所示,在△ABC和△DEF中,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C∥DF,AC=DF,只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DEF的是(  )
A.AE=DB B.∠C=∠F C.BC=EF D.∠ABC=∠DEF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解析】【解答】解:∵AC∥DF,
∴∠A=∠D,
A、∵AE=DB,
∴AE+EB=BD+BE,即AB=DE,
∵在△ABC与△DEF中,AC=DF,∠A=∠D,AB=DE,
∴△ABC≌△DEF(SAS),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ABC与△DEF中,∠C=∠F,AC=DF,∠A=∠D,
∴△ABC≌△DEF(ASA),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ABC与△DEF中,BC=EF,AC=DF,∠A=∠D,
∴△ABC与△DEF不一定全等,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在△ABC与△DEF中,∠ABC=∠DEF,∠A=∠D,AC=DF,
∴△ABC≌△DEF(AAS),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由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推出∠A=∠D,题干又给出了AC=DF,从而利用“SAS”可判断A选项,用“ASA”可判断B选项;用“SSA”可判断C选项;用“AAS”可判断D选项.
2.(2024七上·宁阳期末)如图,AD是△ABC的中线,点E、F分别是射线AD上的两点,且DE=DF,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BDF≌△CDE B.△ABD和△ACD面积相等
C.BF∥CE D.AE=BF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CD,
∴S△ABD=S△ADC,
在△BDF和△CDE中,

∴△BDF≌△CDE(SAS),
∴CE=BF,∠F=∠DEC,
∴FB∥CE;
由此可知A、B、C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现利用SAS判定△BDF≌△CDE,再推出相关结论,即可逐项判断即可;
3.(2023七上·桥西期中)如图,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如果,那么等于(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
∴,,∴,
∵,∴,
∴.
故选:C.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且, ,得到,再由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即可求解.
4.(2024七上·济宁期中)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于点和点,再分别以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若的面积为8,则的面积是(  )
A.8 B.16 C.12 D.24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 ∵,
∴,
由作图知:平分∠BAC,
∴,
∴,,
∴,
∴,
∴,
又的面积为8,
∴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B.
【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AB=60°,由作图知AD平分∠BAC,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出,则,然后利用同高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之比可求出△ABD的面积.
5.(【细解】初中数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勾股定理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5,13,12,则△ABC的面积为(  )
A.30 B.60 C.78 D.不能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解答】∵52+122=132,
∴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长为5,12的边为直角边,
∴三角形的面积=×5×12=30.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求解.
6.如图,将△ABC放在正方形网格中(图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点A,B,C恰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那么∠ABC 的度数为 (  )
A.90° B.60° C.45° D.30°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 =12+22=5,
∴△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45°.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出△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求出∠ABC=45°即可.
7.(2024七上·桓台期末)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沿与一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则水池的深度为(  )
A.5尺 B.10尺 C.12尺 D.13尺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水池的深度为尺,则芦苇长为尺,
根据勾股定理得:,
解得:,即:水池的深度为12尺.
故答案为:C.
【分析】设水深为尺,根据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8.(2023七上·广饶月考)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ADC,这样就有∠QAE=∠P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答案】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解答】解:在△ADC和△ABC中,

∴△ADC≌△ABC(SSS),
∴∠DAC=∠BAC,即∠QAE=∠PAE.
∴AE是∠PRQ的平分线
故答案为:D.
【分析】先利用"SSS"证出△ADC≌△AB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C=∠BAC,即∠QAE=∠PAE,从而可证出AE是∠PRQ的平分线.
9.在如图的正方形网格中,∠1+∠2+∠3=(  )
A.105° B.120° C.115° D.135°
【答案】D
【知识点】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在△ABC和△AEF中
∴△ABC≌△AEF(SAS),
∴∠4=∠3,
∵∠1+∠4=90°,
∴∠1+∠3=90°,
∵AD=MD,∠ADM=90°,
∴∠2=45°,
∴∠1+∠2+∠3=135°.
故答案为:D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BC≌△AEF(SAS)得到∠4=∠3,从而等量代换得到∠1+∠3=90°,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2=45°,从而即可求解。
10.(2024八上·义乌期中)如图,在△ABC中,∠ACB=60°,AG平分∠BAC交BC与点G,BD平分∠ABC交AC于点D,AG、BD相交于点F,BE⊥AG交AG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BAD=70°,则∠EBC=5°;②BF=2EF;③BE=CE;④AB=BG+A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
【解析】【解答】解:∵∠ABC=180°-∠ACB-∠BAC,
∴∠ABC=180°-70°-60°=50°,
∵AG平分∠BAC,
∴∠BAE=∠CAE=∠BAC=×70°=35°,
∵BE⊥AG,
∴∠AEB=90°,
∴∠ABE=90°-∠BAE=90°-35°=55°,
∴∠EBC=∠ABE-∠ABC=55°-50°=5°,故①正确;
∵BD平分∠ABC,
∴∠FBG=∠ABC=×50°=25°,
∴∠EBF=∠FBG+∠EBC=25°+5°=30°,
∴BF=2EF,故②正确;
延长BE,AC交于点H,
在△ABE和△AHE中
∴△ABE≌△AHE(ASA)
∴BE=HE,
∴点E是BH的中点,
只有当∠BCH=90°时,CE=BE,故③错误;
在AB上截取AM=AD,
在△AMF和△AFD中
∴△AMF≌△AFD(SAS)
∴∠AFM=∠AFD=∠BFE=90°-30°=60°,
∴∠BFM=180°-∠AFM-∠BFE=180°-60°-60°=60°,
∴∠BFM=∠BFG,
在△BFM和△BFG中
∴△BFM≌△BFG(ASA)
∴BM=BG,
∴AB=AM+BM=AD+BG,故④正确;
∴正确结论有3个.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的度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BAE=∠CAE=35°,利用垂直的定义可求出∠AEB的度数,即可求出∠ABE的度数,根据∠EBC=∠ABE-∠ABC,代入计算可对①作出判断;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可求出∠FBG的度数,可求出∠EBF的度数,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对②作出判断;延长BE,AC交于点H,利用ASA可证得△ABE≌△AH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E=HE,只有当∠BCH=90°时,CE=BE,可对③作出判断;在AB上截取AM=AD,利用SAS可证得△AMF≌△AFD,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FM=∠BFG,利用ASA可证得△BFM≌△BF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推出BM=BG,然后根据AB=AM+BM,代入可对④作出判断;综上所述,可得到正确结论的个数.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2024八上·新吴月考)如图,∠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Rt△ABD.添加的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
【答案】AC=A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添加的条件是AC=AD,
理由是:∵∠C=∠D=90°,
∴在Rt△ABC和Rt△ABD中,
∴Rt△ABC≌Rt△ABD(HL),
故答案为:AC=AD(答案不唯一).
【分析】
只有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即可,条件可以是AC=AD或BC=BD,答案不唯一,解答即可.
12.(2025八上·上海市期末)如图,在中,,平分.若,,则   .
【答案】4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过点作,垂足为,
,,

解得,
又平分,,,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作,垂足为,由已知,,可求,再利用角平分线性质证明即可.
13.(2025八上·长兴期末)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在格点上,点在网格线上,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恰好经过格点,则的长是   .
【答案】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如图所示: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恰好经过格点,
∴,
在中,,
∴则的长是,
故答案为:.
【分析】连接,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长即可.
14.(2024八上·湖州期中)在△ABC中,AB=AC,BC=10,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且DE=4,则AD+AE的值为   .
【答案】6或14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解答】∵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
∴AD=BD,AE=CE,
∴AD+AE=BD+CE,
∵BC=10,DE=4,
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
AD+AE=BD+CE=BC﹣DE=10﹣4=6,
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
AD+AE=BD+CE=BC+DE=10+4=14,
综上所述,AD+AE=6或14;
故填:6或14;
【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BD,AE=CE,然后分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15.(2024八上·龙湾期中)小明在公园里荡秋千.如图,小明坐在秋千的起始位置A处,荡绳与地面垂直,荡至右侧最高位置为,荡至左侧最高位置为.已知起始位置A离地面垂直距离为,点B离地面垂直距离为.点B到的水平距离为,.则点C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m.
【答案】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过点作,由题意,得:,,,
∵,
∴,
∴,
∴,,
设,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
∴;
即:点C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解答时需要通过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证明两三角形全等,得到边长的等量关系.再结合已知线段长度,设未知数并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后运用线段和差关系求得最终结果.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2024八上·广州期中)如图,三角形钢架中,,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
【答案】证明:∵D是BC中点,
∴BD=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解析】【分析】根据D是BC的中点求出BD=CD,再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
17.(2024八上·余杭期中)如图,中,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C于点E、F,且CE,作交BC于点.
(1)若,求的度数.
(2)若的周长为17cm,求DC的长.
【答案】(1)解:∵EF垂直平分 AC,
∴AE=EC,
∴AE=EC=AB
∴∠B=∠AEB=68°
∴∠C=∠EAC=34°
(2)解:∵AD⊥BC,AB=AE
∴BD=DE
△ABC的周长=AB+BC+AC=AB+BD+DE+CE+AC
=CE+DE+DE+CE+AC=2CD+AC=17
∴CD=5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进而求出,进而即可求解;
(2)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进而根据线段间的等量关系计算即可.
18.(2024八上·苏州月考)如图,在一条紧的绳索一端系着一艘小船,河岸上一男孩拽着绳子另一端向右走,绳端从C移动到E,同时小船从A移动到,且绳长始终保持不变.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可知:______(填“”、“”、“”).
(2)若,点B在直线AF上,米,米,米,求小男孩需向右移动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1)
(2)解:连接,则点A、B、F三点共线,
在中,(米),
∵(米),
∴在中,(米),
∵,
∴米,
∴小男孩需向右移动的距离为米.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梯子滑动问题
【解析】【解答】(1)解:∵的长度是男孩未拽之前的绳子长,的长度是男孩拽之后的绳子长,绳长始终保持不变,
∴,
故答案为:.
【分析】(1)利用“绳长始终保持不变”分析求解即可;
(2)连接,则点A、B、F三点共线,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和BC的长,再利用线段的和差求出CE的长即可.
(1)解:∵的长度是男孩未拽之前的绳子长,的长度是男孩拽之后的绳子长,绳长始终保持不变,
∴,
故答案为:;
(2)解:连接,则点A、B、F三点共线,
在中,(米),
∵(米),
∴在中,(米),
∵,
∴米,
∴小男孩需向右移动的距离为米.
19.(2025八上·红花岗期末)如图,在和中,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下列给出三个条件:.解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两个合适的作为已知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并给出证明过程:
我选择 作为已知条件, 作为结论(填写序号).
(2)在(1)的条件下,若与相交于点,求.
【答案】(1)①③;②或②③,①,
解:条件:①, ③;
结论:②;
理由:∵,
∴,
∵,,
∴,
∴;
条件:②;③;
结论: ①,
理由:∵,
∴,
∵,,
∴,
∴;
(2)解:∵,,
∴,
由(1)可得:,
∴.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内错角的概念;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的关系
【解析】【分析】(1)选择条件和结论,然后证明解题;
(2)先得到,根据(1)可得,然后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
(1)解:条件:①, ③;
结论:②;
理由:∵,
∴,
∵,,
∴,
∴;
条件:②;③;
结论: ①,
理由:∵,
∴,
∵,,
∴,
∴;
(2)解:∵,,
∴,
由(1)可得:,
∴.
20.(2024八上·宁波期中)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梦想三角形”.
(1)如图,在中,,.求证:是“梦想三角形”.
(2)在中,,.若是“梦想三角形”,求的长.
【答案】(1)证明:如图,过点作于点,
,,,
是边上的中线,,
又∵,
由勾股定理得:,

是“梦想三角形”;
(2)解:如图,若是“梦想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只能是直角边的中线等于对应的直角边,
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边上的中线时,,
此时,,
②当边上的中线时,,
此时,,即,
解得:(负数值舍去),
综上所述,或.
【知识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解析】【分析】
(1)由于等腰三角形任何一个腰上的中线都不可能等于腰,因此当一个等腰三角形是梦想三角形时,只能是底边上的中线等底边的长,因此可过点作于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是边上的中线,且,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度即可证明;
(2)由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因此当一个直角三角形是梦想三角形时,只有其中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直角边,因此可分两种情况:①当边上的中线时,则,利用勾股定理可直接求得;②当边上的中线时,则是,利用勾股定理先求出即可.
(1)证明:如图,过点作于点,
,,,
是边上的中线,,
又∵,
由勾股定理得:,

是“梦想三角形”;
(2)解:如图,若是“梦想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只能是直角边的中线等于对应的直角边,
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当边上的中线时,,
此时,,
②当边上的中线时,,
此时,,即,
解得:(负数值舍去),
综上所述,或.
21.(2025七上·东营期末)如图,分别过点C、B作的边上的中线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
(2)若的面积为6,的面积为2,求的面积.
【答案】(1)证明:,,

是的中线,

在和中,



(2)解:,,

是的中线,

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利用三角形的中线求面积
【解析】【分析】(1)根据是的中线,得到,由“”证得,从而得到,即可得证;
(2)根据,求得,由是的中线,得到,再由,得到,进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1)证明:,,

是的中线,

在和中,



(2)解:,,

是的中线,

又,


22.(2025七下·福田期末) 如图,点E,A,D,B在同一条直线上,,,.
(1) 与全等吗?请说明理由;
(2) 尺规作图:作的角平分线,与AC交于点P(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3) 在条件(2)下,若,,求的面积.
【答案】(1)解: 或 与 全等.理由如下:
∵,且 ,
∴.
∵,
∴.
在和中,
(SAS).
(2)解:如下图:
射线 BP 即为所求;
(3)解:如下图,过点 P 作 于点 H,


平分, 且 ,



.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解析】【分析】(1)通过线段和差得边相等,平行线得角相等,结合(实际是,因直角 )证全等,关键是条件转化与全等判定.
(2)运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基本方法,保留作图痕迹即可,核心是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步骤.
(3)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得高相等,结合全等三角形性质得长度,最后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重点是性质应用与面积公式的结合.
23.“一线三等角”模型是平面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模型之一,“一线三等角”指的是图形中出现同一条直线上有3个角相等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线三等角”模型的出现,还经常会伴随着出现全等三角形.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1)如图 1, 猜想DE,AD,BE之间的关系;
(2)如图2,将(1)中条件改为. 请问(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在中,点D为AB上一点,,请直接写出AB的长.
【答案】(1)DE=AD+BE.理由:
因为∠ADC=∠CEB=∠ACB=90°,所以∠ACD+∠CAD=∠ACD+∠BCE=90°,
所以∠CAD=∠BCE,
又因为 AC=BC,所以△ADC≌△CEB(AAS),
所以CE=AD,CD=BE,所以DE=CD+CE=BE+AD;
(2)(1)中结论仍然成立,理由:
因为∠ADC=∠CEB=∠ACB,∠BCE+∠ACD=180°-∠ACB,∠ACD+∠CAD=180°-∠ADC,
所以∠CAD=∠BCE.
在△ADC 和△CEB中, 所以△ADC≌△CEB(AAS),
所以AD=CE,DC=BE,所以 DE=AD+BE,
所以(1)中结论仍然成立;
(3)因为∠A = ∠EDF =∠B,∠EDB =180°-∠ADE=∠A+∠AED=∠EDF+∠FDB,
所以∠AED=∠FDB,
因为 DE=DF,所以△AED≌△BDF(AAS),所以AE=BD,AD=BF,
所以AB=AD+BD=AE+BF=2+5=7.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同侧一线三垂直全等模型;一线三等角全等模型(钝角);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分析】(1)猜想:DE=AD+BE.证明 (AAS),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结论;
(2)结论成立.证明 推出AD=CE,DC=BE.可得结论;
(3)证明 ,推出AE=BD=2,AD=BF=5,即可解决问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