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莲都区 2024 年九年级九校教学质量监测科学试题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四大题 32小题,满分 160分。考试时间为 120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选择题必须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 Cu-64 Ca-40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与此不符的是A.野外焚烧垃圾 B.合理使用化肥 C.严禁滥砍滥伐 D.坚持绿色出行2.2024年 1 月 11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如图是浙江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东阳木雕 B.畲族刺绣 C.绍兴黄酒 D.海宁皮影戏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镊子 浓硫酸pH试纸水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倾倒液体药品 C.测定溶液的 pH D.稀释浓硫酸4.小莲爸爸的体检报告上显示尿酸含量过高,有痛风发病风险,医生建议可以多吃碱性食物进行缓解,小莲查阅资料得知以下食物的 pH,其中适合小莲爸爸食用的是牛肉 干紫菜 雪糕 香蕉6.5 3.5 5.7 10.6A.牛肉 B.干紫菜 C.雪糕 D.香蕉5.人们常说:“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是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钙盐能与菠菜中的草酸钠反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SO4+Na2C2O4==CaC2O4↓+Na2SO4。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1页 共 10页6.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刚学习的一种物质,试根据他们的叙述判断该物质是A.碳酸钠 B.氢氧化钠 C.硫酸钡 D.熟石灰7.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都发生化学变化 B.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C.溶液的质量都增大 D.都能在瓶口观察到白雾8.新能源汽车用铁离子电池作为动力,即电池正极活性物质采用磷酸铁锂,磷酸铁锂的化学式为 LiFePO4,其中锂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磷酸根离子的符号为 PO4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磷酸铁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B.磷酸根离子中含有 2个氧分子C.磷酸铁锂中共有五种元素组成 D.磷酸铁锂是属于盐9.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铁片 生锈铁钉 Ca(OH)2BaCl2A. B. C. D.10.小莲在学习了物质的转化之后,绘制了如图所示制取 CuSO4 的思维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uSO4溶液呈蓝色B.X 可以表示氧化物C.②的现象是蓝色沉淀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D.③可以用 Cu和稀 H2SO4反应 第 10题图11.逻辑推理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都是酸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碱溶液的 pH值大于 7,所以 pH值大于 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2页 共 10页12.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第 13题图C.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D.“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13.自嗨锅是一种方便操作、即时食用的自热火锅。加热时只要将发热包放入下层盒子中,加入适量的冷水,使水刚好没过发热包即可。综合安全、经济等方面,下列物质中适合用于制作发热包的是A.浓硫酸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固体 D. 硝酸铵固体14.“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氧化铁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一次就可连续 锌 稀盐酸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第 14题图A. B. C. D. C15.如图所示探究实验,反应开始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失去平衡,左边低右边高B.烧杯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并产生气泡C.烧杯乙中金属片质量变小锌D.图中将稀H2SO4换成CuSO4溶液,杠杆将左边高右边低二、填空题(本题有 7小题,每空 2分,共 40分) 第 15题图16.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模型中,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第 16题图(1)上述模型中,能用来说明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是 ▲ (请用上图中的图形表示);(2)下列模型能代表化合物的是 ▲ 。A. B. C. D.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3页 共 10页17.如图是太阳能电池路灯,可以实现白天用太阳能充电,夜晚照明,其灯柱材料为铝合金,路灯内部采用金属铜作导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灯柱所需的铝合金属于 ▲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2)太阳能电池路灯使用铜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 性;(3)该路灯光伏电池板中使用了硅单质材料,硅单质在工业上是利用二氧化硅(SiO2)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同时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第 17题图18.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请感受家务劳动中蕴含的科学知识。(1)清洁冰箱:放入活性炭,利用它的 ▲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清除冰箱内的异味;(2)清除水垢:用厨房中的 ▲ (填一种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3)丢弃垃圾:下列垃圾应该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箱的是 ▲ (填字母)。A.大骨头 B.塑料瓶 C.废电池 D.旧纸箱19.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1)出行:明朝末年从南昌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只需要 6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的铝合金中的铝由 ▲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2)农业:古代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现代常使用化肥。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NO3 B.NH4H2PO4C.草木灰(主要成分 K2CO3) D.尿素[CO(NH2]2(3)净水: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KAl(SO4) 2·12H2O】净水,如今使用高铁酸钾(K2FeO4)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K2FeO4+10X=4Fe(OH)3↓+8KOH+3O2↑,则 X 的化学式为 ▲ 。20.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莲用图甲总结了 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甲 乙第 20题图(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莲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 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 色;(2)为验证性质④,可以选择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 ▲ ;A.NaNO3 B.CuSO4 C.FeCl3 D.KCl(3)小莲利用温度计测量氢氧化钠溶液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温度变化,通过温度变化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如图乙),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 C处的溶液 pH ▲ 7(填(“<”“═”或“>”)。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4页 共 10页21.酸碱指示剂是一种化学试剂,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下表展示了它的发现及发展历史,请结合下表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红茶可以用来检测溶液 波义耳从石蕊苔藓中提 卡尔 威廉 舍勒发现了一种新 发现了其他的酸碱指示酸碱性,当茶叶浸泡在酸 取的紫色浸液,酸能使它 的酸碱指示剂:酚酞。当酚酞 剂,如甲基橙、甲基红、性溶液中,茶叶会变成红 变成红色,碱能使它变成 溶液从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可 溴甲酚等,可以根据不同色,而浸泡在碱性溶液 蓝色,这就是最早的石蕊 以用来检测酸性溶液和碱性 的酸碱性质,显示不同的中,溶液会变成绿色。 试液,把它作为指示剂。 溶液之间的中性点。 颜色。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20世纪(1)小莲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红茶来初步测定某洗涤剂的酸碱性,发现茶叶颜色变绿,则说明此洗涤剂呈 ▲ 性;(2)为进一步精确地获取此洗涤剂的酸碱度,小莲可以利用 ▲ 进行测定;(3)关于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及发展历史,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A. 目前人类已经找到鉴别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不需要进一步研究B. 生活中处处存在科学,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勇于探索C. 人们对于酸碱指示剂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的过程22.小莲利用以下“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1)变化→性质:为了验证 Fe、Cu、Zn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莲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该实验方案中所有金属均已打磨光亮,且形状、大小以及稀硫酸的质量、浓度均相同。甲、乙实验得出 Zn的金属活动性比 Fe 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稀硫酸 稀硫酸 CuSO4铁片 锌片 铁片甲 乙 丙(2)性质→变化:非金属单质之间也有下列反应:①Cl2+2NaBr═Br2+2NaCl;②Br2+2NaI=I2+2NaBr,原因是 Cl2、Br2和 I2单质的活动性为 Cl2>Br2>I2。根据以上规律,下列反应可以发生的是 ▲ ;A.Cl2+2KI═2KCl+I2 B.2NaCl+I2═2NaI+Cl2↑(3)性质→应用:我国的高铁技术在当今世界上遥遥领先,其中钢轨使用锰钢而不用纯铁。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介于镁和锌之间,下列试剂能够验证铁和锰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填字母)。A.铁、锰、硫酸锌溶液B.铁、锰、硫酸镁溶液C.铜、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锰溶液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5页 共 10页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 5小题,每空 2分,共 40分)23.某科学学习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实验与学科实践① 棉花 可上下拉的细绳纱布包的 空饮料瓶二氧化锰固定胶带过氧化氢溶液 水A B C D E F(1)实验: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用 ▲ (填字母);②若选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完气体后,测得氧气的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 ;A.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B.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C.未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2)学科实践: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小莲自制了如图 F所示的家庭简易制氧机。①利用细绳上下抽拉,可以实现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的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是 ▲ ;②若想监测氧气的气流速度,F中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的措施是将 ▲ (填“a”或“b”)导管伸入水面下。24.根据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材料和设备相当于其年产量的 20%~40%。为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B实验中铁生了锈,而 A、C实验中没有明显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第 24题图【观察实验】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编号 0min 30minm 60min 90min 120min 150min 180minA 0 0 0 0 0 0 0B 0 0 0 0.3 0.8 2.0 3.5C 0 0 0 0 0 0 0【数据分析】(1)B装置中导管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瓶内气体 ▲ (填“增加”或“减少”);【得出结论】(2)根据本实验,铁生锈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以外,还需要 ▲ 参与;【实验反思】(3)科学小组的同学发现炒过咸菜未及时清洗的铁锅比清洗未擦干的铁锅更容易生锈,猜想食盐溶液能加快铁生锈,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证明食盐能加快铁生锈。请在 b试管内画图补充实验方案,并配简单文字说明;a b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6页 共 10页【实验拓展】(4)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手持数据采集器,测定铁钉与不同溶液(浓度相等)接触生锈时氧气浓度的变化,装置及数据如图:实验所用三种溶液中,铁钉接触到 ▲ 溶液更容易生锈。25.柠檬富含维生素 C和柠檬酸,可加工成多种饮料。某校开展了项目化作业“制作蜂蜜柠檬水”,其基本流程为:清洗、切片、蜂蜜腌制、取出冲泡。在冲泡时,同学们对水温的选择展开了讨论,下表是相关数据资料。5种水果在不同温度的维生素 C含量(单位:mg/100g)温度 橘子 猕猴桃 草莓 柠檬 葡萄30 38.5 95.5 37.3 64.1 43.240 38.0 95.3 37.4 64.4 43.550 38.3 95.5 37.4 64.0 43.660 38.5 95.3 37.4 64.5 43.170 20.7 60.6 16.7 38.9 22.8(1)分析数据资料可知:冲泡蜂蜜柠檬水时,水温最好不超过 ▲ ℃;(2)柠檬呈酸性,是因为柠檬酸中含有 ▲ 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3)由资料可知不同的水果中维 C含量不同,且维 C具有抗氧化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了粗略比较苹果、梨和橙子中维 C含量,分别向盛有 1mL 等浓度高锰酸钾溶液的三支试管中逐滴滴加苹果汁、梨汁、橙汁,边滴边振荡,直至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 ;(4)实验中若橙子汁滴加的滴数最少,梨汁最多,则结论是 ▲ 。26.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可视化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实验进行了探究。(1)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从反应物减少的角度小莲同学用 pH传感器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如图所示。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7页 共 10页由图乙可知,图甲滴定管中的溶液是 ▲ (填“NaOH溶液”或“稀盐酸”),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2)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否发生反应——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①小科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到 ▲ 的现象,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②小科同学继续向试管内的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于是他得出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还有氢氧化钠,该结论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 。27.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制作“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的项目化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器材制作的模型如图并制定了评价量表,表中为部分评价指标。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密封性好,能除去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 密封性不好,不 aa指标一 X溶液大部分污染气体 部分污染气体 能除去污染气体浸有紫色石蕊 涂有凡士林的能通过实验现象 有实验现象,但不能 没有明显实验指标二 试液的棉花 橡皮塞说明煤燃烧产 SO2 说明煤燃烧产生 SO2 现象 煤粉氧气能通过多个实验 不能通过实验能通过一个实验现象指标三 现象显示酸雨的 现象显示酸雨显示酸雨的危害 第 27题图危害 的危害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仪器时,a装置的名称是 ▲ ;(2)选择材料时,同学们认为紫色石蕊试液不能换成无色酚酞,其原因是 ▲ ;(3)该模型的指标一可被评为优秀,理由是该装置密封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气体。据此推断 X溶液是 ▲ ;(4)该模型的指标二被评为合格的原因是 ▲ 。四、综合题(本题有 5小题,共 35分)28.(6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该节日我国民间有一些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等。已知雄黄酒中酒精的化学式为 CH3CH2OH。请回答下列问题:(1)酒精属于 ▲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酒精中 C、H元素的质量比为 ▲ ;(3)92g酒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与 ▲ g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8页 共 10页29.(7 分)某环保小组监测到某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 19.6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 5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 0 20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 第 29题图(1)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湿法冶铜厂排出的废水里含有 SO42-的是 ▲ (填字母);A:取样,先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B:取样,先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计算:(2)在 A点时,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 ▲ ;(3)请计算 5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30.(7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炼铁”(如图甲)和“炒钢法”(如图乙)。甲 乙在图甲的炉中鼓入与矿物逆流而行的空气,再利用生成的还原剂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其中“逆流而行”的目的是 ▲ ;(2)《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炒钢法”,该方法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空气 潮泥灰捣碎 翻炒铁矿石、煤 炼铁炉 方塘 钢资料: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 ▲ 元素的含量;(3)计算用 1000t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多少质量的铁。(写出计算过程)。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9页 共 10页31.(7分)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 40 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 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 B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B 增加质量/g 0 3.0 5.0 6.0 6.6 x 6.6(1)上表中,第 10分钟时,x= ▲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 第 31题图(3)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的结果可能会偏大,原因是 ▲ 。(至少写出两点)32.(8 分)我国提出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碳中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国际公认的三大减碳途径之一。(1)“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该气体过度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2)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使用氢能源实现碳减排。我国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 AlH3,其原理是利用 AlH3与 H2O反应生成氢气和物质 A,则物质 A中一定含有 ▲ 元素;②“碳封存”:可将 CO2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 ▲ (从微观角度解释);(3)实现“碳中和”,我国已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如调整能源结构,开发使用新能源能等,青少年也应该积极助理低碳,你的做法是 ▲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10页 共 10页莲都区 2024 年九年级九校教学质量监测科学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5小题,每题 3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A C A D D D B D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D B D B D D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16.⑴ ⑵ A17.⑴ 金属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⑵ 导电高温(3)SiO2+2C==Si+2CO↑18.⑴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 ⑵ 食醋 (填一种调味品)(3) BD19.⑴ 原子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⑵ AB(3) H2O20.⑴ 红色 ⑵ BC (3) <21.⑴ 碱 ⑵ pH试纸⑶ BC22.⑴ 乙产生气泡的速度比甲快⑵ A (3) A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 5小题,每空 2分,共 40分)23.⑴① BD (填字母) ② AC⑵①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 a (填“a”或“b”)24.⑴ 减少 (填“增加”或“减少”) ⑵ H2O⑶食盐水a b⑷ 氯化铵25.⑴ 60 ⑵ H+ (用化学符号表示)⑶序号 苹果汁滴数 梨汁滴数 橙汁滴数⑷ 苹果、梨和橙子中,橙子中维 C 含量最高,苹果次之,梨最少。26. ⑴ NaOH溶液 (填“NaOH溶液”或“稀盐酸”)溶液的 pH值发生变化,从小于 7到大于 7⑵ ① 出现白色沉淀② 不正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也呈碱性27.⑴ 分液漏斗 ⑵ 酸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⑶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4) 煤燃烧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也能使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变红色四、综合题(本题有 5小题,第 28题 6分、第 29题 7分、第 30题 7分,第 31题 7分,第 32题 8分,共 35分)28.⑴ 有机物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 分)⑵ 4:1 (2 分) ⑶ 44 (2 分)29.⑴ B (填字母)(2 分) ⑵ Na+、SO4 2-、OH- (2 分)⑶解:设废水中的硫酸铜的质量为 X160 98X 19.6g160/X=98/19.6gx=32gCuSO4%=32g/500g=6.4% (3分)30.⑴ 使矿物与空气充分接触 (2 分) ⑵ C (2 分)⑶解:设理论上可制得铁的质量为 XFe2O3+3CO=2Fe+3CO2160 1121000t×80% X160/1000t×80%=112/X X=560t (3分)31.⑴ 6.6 (2 分)⑵解: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6.6100/X=44/6.6 x=15gCaCO3%= 15g/40g=37.5% (3分)(3) ① 氢氧化钠除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外,还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②挥发出来的 HCl气体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答对一点给 1分,答对两点给 2分 )(2 分)32. ⑴ 温室效应 (2 分)(2)① Al 、O (2 分)②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隙较大,容易被压缩(2 分)(3)绿色出行(合理即可)(2 分)莲都区 2024 年九年级九校教学质量监测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有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科学答题卡座位号23.⑴① (填字母) ② 学校: 班级: 姓名: 试场号注意事项: ⑶① ② (填“a”或“b”)1. 选择题作答必须用 2B 铅笔,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解答题作答必须用黑色墨迹签字笔贴条形码区 或钢笔填写,答题不得超出答题框。2.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24.⑴ ⑵3. 在每页考生信息框中填写姓名及准考证号。缺考(考生禁填) 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a b1 6 11 2 7 12 ⑷ 3 8 13 4 9 14 25.⑴ ⑵ (用化学符号表示)5 10 15 二、填空题(本题共 7小题,每空 2分,共 40分) ⑶16.⑴ ⑵17.⑴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⑵⑷(3)18.⑴ (填“物理”或“化学”) ⑵ (填一种调味品) 26.⑴ (填“NaOH 溶液”或“稀盐酸”)(3) (填字母)19.⑴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⑵⑵①(3)20.⑴ ⑵ ②(3) (填(“<”“═”或“>”)27.⑴ ⑵21.⑴ ⑵ (3)⑶22.⑴⑵ (3) ⑷九年级科学答题卷 第 1 页 共 2 页四、综合题(本题有 5 小题,第 28 题 6 分、第 29 题 7 分、第 30 题 7 分,第 31 题 7 分,第 32 题 8 分,共 35 分)31.⑴28.⑴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⑵解:⑵ ⑶29.⑴ (填字母) ⑵⑶解:⑶30.⑴ ⑵32.⑴⑶解:⑵① ②⑶考生请不要在此区域内作答九年级科学答题卷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题卷(网阅)(2024).pdf 联考卷(11.1).pdf 莲都区2024年九年级九校教学质量监测答案(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