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日月潭9 日月潭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二年级语文·上教案匹配版指水比较深的湖还记得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吗?这里的“潭”也是指水比较深的湖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交流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第一课时日月潭 茂盛 名胜古迹中央 小岛 隐约 倒映整个 童话 吸引 游客tánmào shènɡshènɡyānɡyǐn yuēdào yìnɡtónɡzhěnɡxī yǐnkèdǎo会 认 字后鼻音同音字同音不同字,注意区分。换偏旁识字方法姓胜姓名名胜古迹组词识记童:儿童、童话、童年客:客人、客厅、游客加一加立里童映日央儿童中央减一减点亮湖边的灯光吧!潭胜倒引盛童隐约岛央吸映整客茂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12345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描绘了日月潭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总——分——总”的结构。欣赏完了日月潭,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吗?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风景美丽这个词写出了日月潭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扮演小导游,带领游客们去领略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吧!入境悟情日月潭在哪里?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朗读指导:“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要读重,语速稍慢,表现出景区群山气势恢宏,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美。1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周围环境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地理位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词语意思。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形容某处被一座接一座的山团团围绕。指树木生长得非常繁茂、茁壮,枝叶茂密,充满生机。试着用笔画一画日月潭吧!2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形状特点名称来历日月潭有什么特点呢?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比喻,把“日潭”比作“太阳”,“月潭”比作“月亮”,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也写出了日月潭形状的特点。朗读指导:要突出“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这两个短语。台湾省中部山区日潭月潭小岛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南边像弯弯的月亮背诵指导日潭月潭小岛结合图片,根据关键词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吧!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________,北边像_________,叫________;南边像_______,叫_______。湖胜现就外练习写字会 写 字húshènɡxiànjiùwài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组组词。都是左右结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占格大小及笔画的穿插。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三点水靠左书写,呈弧形;“古”字写瘦,“月”比“古”稍低,两短横靠左不靠右。左窄右宽,“月”内两短横分写横中线上下;“生”首笔短撇起笔于竖中线,竖笔起笔高于“月”。左窄右宽,“王”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见”左竖紧贴竖中线,收笔于横中线下侧,竖撇撇尖伸至“王”下。“京”点居中,上横短;竖钩端正,正对上点。“尤”横短,竖撇上段要正,竖弯钩圆转自然,上点位置恰当。左部两撇平行,上短下长。右部竖画正直,点画居竖的中上部,稍平。根据图片和提示词,背诵文章第2自然段。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日潭月潭小岛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________,北边像_________,叫________;南边像_______,叫_______。上节课我们带着游客了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由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欣赏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吧!入境悟情清晨的日月潭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里展现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3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指清晨日月潭的景色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的。清晨的日月潭山上点点灯光天边晨星因为清晨湖面有雾,所以水中倒映的晨星和灯光看起来隐隐约约不清楚。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根据提示尝试背诵第3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 )。天边的( )和山上的( ),( )地倒映在( )。薄薄的雾晨星点点的灯光隐隐约约湖水中背诵指导朗读指导: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柔一点。晴天的日月潭4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太阳高照下的日月潭有什么特点?中午晴天时的日月潭明亮、清晰雨天的日月潭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蒙蒙细雨时的日月潭有什么特点?雨天的日月潭比喻,把细雨比作轻纱,日月潭比作仙境,写出了雨天日月潭的朦胧美。联系上下文理解:因为有蒙蒙细雨,所以日月潭好像披上了一层轻纱,景物看起来就是模糊的。晴天的日月潭雨天的日月潭清晰朦胧反义词,通过这两个词语,我们感受到了日月潭晴天和雨天景色的不同之美。说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茂盛——( )隐隐约约——( )稀疏清清楚楚根据提示尝试背诵第4自然段。中午,太阳高照,整个( )和( ),都( )展现在( )。要是下起( ),日月潭好像( ),周围的景物( ),就像( )。背诵指导日月潭的美景周围的建筑清晰地眼前蒙蒙细雨披上轻纱一片朦胧童话中的仙境朗读指导:第一句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轻,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5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看过日月潭的美景,你想怎样赞美它?日月潭可真美呀!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日月潭?日月潭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形状名字的由来不同时间段、不同天气下的景色(1)(2)(3~5)男女生分读清晨和中午的日月潭,感受不同的美。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情景。细读品味书写指导半包围结构。横向笔画上短下长。“ ”稍往左靠,不能距竖向笔画太远,下横长,边竖正。半包围结构。头部不宜宽大;横折钩和竖折折钩均稍向左斜;“山”竖画宜短,位置恰当。上下结构。横画稍长,点画居横画中部,两竖居中,间距适中,撇点左右对称。“弓”稍窄,横向笔画均匀,竖向笔画左斜。上下中心对齐。观察本课学习的词语,你发现特点了吗?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山清水秀点点灯光蒙蒙细雨ménɡ课后习题什么怎么样例:湖水碧绿泉水叮咚什么样的事物例:柳绿花红鸟语花香AABC式例:熊火欣欣向荣读一读,记一记吧!9 日月潭日月潭地理位置:台湾省中部的山区名称由来景色宜人风光秀丽 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淡妆浓抹总相宜日月相依风光美日潭—像太阳月潭—像月亮清晨—隐隐约约中午晴天—清晰雨天—朦胧结构梳理课文小结这篇课文描述__________的美景,日潭像___________,月潭像___________。因为它的__________,每年都吸引许多的游客。圆圆的太阳日月潭弯弯的月亮风光秀丽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课后作业9 日月潭预习目标一: 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用“△”划出双横线中的生字,用“○”圈出田字格中的生字。 3.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日月潭名字来历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日月潭位置的句子。预习目标二: 生字新词 1.读准下面的生字。 生字:谭 茂 盛 胜 央 岛 隐 约 倒 映 整 童 吸 引 客 2.说一说,下列生字可以组哪些词语。 湖 区 胜 岛 弯 现 就 外预习目标三: 资料积累 搜集台湾省和日月潭的相关资料。 抄写课文中我喜欢的词语或句子:预习目标四: 理解内容 1.连一连:课文1-4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日月潭的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 形状、名字的由来 第2自然段 清晨的日月潭 第3自然段 地理位置、周围环境 第4自然段 中午时分,晴天和雨天的日月潭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月潭美在哪里?结合课文1-4自然段说一说。类文阅读—9日月潭祖国的宝岛——台湾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岛,它像一片叶子盖在祖国大陆的东南海面上,这就是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晴天,站在大陆海边,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岛上的云雾。台湾有“米的世界”“东方糖库”“水果之乡”等美名。它的山岭上,林木茂密,四季常青;地下有几十种矿产,台湾四周还有丰富的海产品和海底矿藏,它真是祖国的宝岛。勤劳勇敢的台湾人民是我们同心相连的骨肉同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相信祖国统一的日子一定会来到。1.台湾岛是我国第 大岛。2.台湾有“ ” “ ” “ ”等美名。3.台湾人民是我们 。参考答案1.一2.“米的世界”“东方糖库”“水果之乡”3.同心相连的骨肉同胞首 都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是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它有很多宏伟壮观的古代建筑:金碧辉煌的故宫,青山绿水环绕的颐和园,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首都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北京城还有一处举世闻名的景观,那就是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它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首都,风光秀丽,美景天成,我们永远热爱它。1.短文中的首都是指____________。2.这篇短文共介绍了哪四处景点?用“_____”在文中画出。3.根据课文内容连线。金碧辉煌的 颐和园青山绿水环绕的 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的 故宫4.你知道我们祖国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吗?参考答案1.北京2.故宫 颐和园 天安门城楼 万里长城3.金碧辉煌的 颐和园青山绿水环绕的 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的 故宫4.示例:杭州西湖 桂林山水9《日月潭》导学案课题 日月潭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认识“潭、茂”等15个生字,会写“湖、区”等8个字,会写“山区、群山”等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重难点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课前准备 1.搜集日月潭的有关资料。(师生)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创设情境,揭题解字(用时:4分钟)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台湾岛的位置。2.出示日月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谈谈感受。3.板书课文题目,引导学生了解“潭”的意思。 1.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岛的位置。 2.欣赏图片,说出图片中有哪些景色,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 3.结合插图理解“潭”。(深水池,深水坑)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以致用。可提示:你会用哪些词 语来形容日月潭的风光?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进行字词闯关游戏。 第一关: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第二关:理解词语,在上面的词语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第三关:出示生字,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新词,借助生字卡读准字音。 进行字词闯关游戏。 第一关:先同桌互读词语,再小组开火车读。 第二关:互动交流,说说自己懂的词 语的意思。然后找出反义词“清晰”和“朦胧”。第三关:小组讨论,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如,出示词语的同时出现相应 的图片,可以轮读、抢读、赛读、开火车读。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 2.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后鼻音“胜、央、童、境、名”,前鼻音“潭、隐、展、现”,翘舌音“绕、胜、纱、展”。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利用熟字换偏旁识记……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16分钟) 1.播放关于日月潭的视频,教师配乐朗读。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日月潭在哪儿?(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3)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3.组织学生交流,相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或语句。 1.一边欣赏视频,一边听老师读课文,进入情境。 2.小组合作学习:(1)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或语句;(2)在小组内讲讲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日月潭的情况,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3.在班上交流读书收获,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相关段落,做到读正确、流利。 1.给学生自读课文以充分的时间。 2.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进行方法指导,如,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使学生逐步养成“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的阅读习惯。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8分钟)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并组词。2.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字的结构归类。 3.示范讲解,提示易写错的字。 (胜:左窄右宽,第一笔是竖撇,第五笔是小撇。展:竖 提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撇。迹:先写“亦”,再写“辶”。) 4.指导学生认真书写生字词,巡视指导。 1.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观察后自主交流。 3.一边听讲解,一边书空。4.在田字格内抄写生字词。 1.二年级的学生自主观察发现生字识记、书写规律有难度,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增强学习的指引性。如:(1)从结构上看,哪些字是同一结构的? (2)从偏旁上看,哪些字是一类的? (3)哪些字与学过的字相似? 2.教师范写讲解易错字,可把关键笔画加色突出强调。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词语导入,设疑学文(用时:5分钟) 1.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 2.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词语是描写哪个地方的景色的,其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日月潭的风光。 3.出示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词语:自读,同桌轮流读,小组开火车读,齐读。 2.说出这些词语是描写台湾的日月潭的,找出“山清水秀”这个词。 3.朗读句子,自主质疑:日月潭为什么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在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词语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为学生内化语言创造环境。二、图文结合,精读感悟(用时:20分钟) 出示自学要求,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把你吸引住了,画出有关语句多读几遍。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交流,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指导。句子1:“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句子1:“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体会日月潭周围环境的美。 句子2:“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叫月潭。”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谈感受。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清晨”和“中午”时日月潭的美。 1.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完成学生活动卡) (1)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小组内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读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互相评价,互相提出建议。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互动交流,在读中深化感悟,内化语言。在教师指导下交流句子1: (1)学生朗读句子并谈感受。(2)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体会日月潭周围环境的美。(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在教师指导下交流句子2: (1)学生朗读句子并谈感受。(2)学生抓住“圆圆的太阳”和“弯弯的月亮”想象、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独特。 3.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图文对照,感受美景:第3自然段读得轻一点;第4自然段第一句音调稍高,第二句读得舒缓一些。) 1.在组织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相机出示重点语句及图片,引导学生精读感悟重点语句。 2.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图片,抓住重点词,采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景物的特点。如: (1)第1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大”和“美”。 (2)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体会形状特点。 (3)第3自然段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4)读第4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读第二句时语调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三、再读内化,积累语言(用时:10分钟) 1.组织小组间赛读课文。2.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再次出示“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引导学生选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1.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然后在班上比赛朗读。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背给同学听。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一两句话。 1.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要给学生强加背诵任务。 2.指导学生积累句段,要循序渐进地指导,提示可图文对照读课文, 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提示练习背诵。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讨论:日月潭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人?你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想? 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台湾的名胜古迹。 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4.开展以“台湾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争当最佳小导游”的活动。 1.学生自由谈感受,产生对日月潭的喜爱、向往之情。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相互介绍。 3.自由交流,产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学生进行练习并交流。 1.要让学生充分交流,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在“争当最佳小导游”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用上积累的好词好句。《日月潭》说课稿一、说教材 《日月潭》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们按照作者脚步,去走进这篇课文。首先文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我将教学本课的教学主旨确定为: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5个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积累语言。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与学法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文本特点,这篇课文词语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清新,情感浓厚,词语教学也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充分了解课文与学生的特点后,围绕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出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四、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欣赏美景,感知文本1.欣赏美景,创设情境。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名字叫《日月潭》。2.范读课文,初步感知日月潭景色的秀丽。3.说说感受。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日月潭给你的印象吗?引出“风光秀丽”。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激趣,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再由图到文,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并引导抓关键词语“风光秀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图文并茂,赏析文本1.自由读文,勾画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词语,学生汇报。2.图文结合,赏析一、二自然段。师:日月潭周围有哪些风光?出示问题。(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出示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图片。) 用笔勾画出日月潭名字的来历。(理解“湖水碧绿”,感悟“圆圆的、弯弯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利用直观的图片,图文结合,帮助理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并采用填空的形式来巩固文中重要语句,从而有效地感知内容并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三)巧抓词句,想象文本 自由读文。师:日月潭景色真是秀丽呀,日月潭早上、中午和雨天三个不同时候的景色更加迷人,请孩子们自由地读一读三、四自然段,看一看,你喜欢哪个时候的风光? 学生自由汇报,追问为什么喜欢,分别抓住“隐隐约约、清晰、朦胧”三个词语,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理解感悟。例如:当学生说到中午的风光时,会问:假如你就是正在日月潭观光旅游的客人,你会清晰地看到什么?你能看到群山环绕、看到树木茂盛吗?此时此刻,日月潭景色已经映入你的眼底,你会说什么?带上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当学生说到雨天的风光时,抓住“朦胧”一词,感受朦胧时候的画面,出示雨天的风光,这样的景色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悟情朗读3、4段。读最后自然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理解“风光秀丽、中外游客”。)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情况,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结合词语教学这一重点,巧抓关键词语,引导他们到文中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巧妙利用读与说的“焊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呈现出词语教学的深度拓展。(四)抒发情感,拓展文本1.配乐读文。师:带着你对日月潭的赞美,再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2.欣赏完了日月潭秀丽的风光,你想说些什么?3.情感升华,拓展文本。(出示地图)师: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人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祖国,那里的小朋友也十分想到我们大陆来游玩。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请大家用笔写下来。设计意图:配乐朗读,释放出学生积蓄的情感;谈谈感受,拓展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练练小笔,训练学生读写能力,从而达成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活动”。五、说板书设计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在板书设计上下了功夫,板书如下:位置 台湾省 中部名称 日潭----------像太阳月潭———像月亮景色 清晨----------隐隐约约中午———清晰下雨———朦胧(1)[教学目标]1.认识“潭、茂”等15个生字,会写“湖、区”等8个字,会写“山区、群山”等9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积累词语,背诵第2-4自然段。2.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湖、胜、现、就、外”5个字。(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3.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词语,初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一、出示图片,导入课题1.师:(出示图片)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的地方。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就是我们中国台湾的日月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一起欣赏欣赏那里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日月潭)2.讲解“潭”的意思,是指水比较深的湖。教学指导:这里老师也可以联系学过的古诗《赠汪伦》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理解。这里的谭指的就是水比较深的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自主交流识字方法。2.出示会认字;(1)学生根据拼音认读,齐读、开火车读;(2)教师点拨字音:①“盛、胜、央、映、整、童”是后鼻音;②“盛、胜”“隐、引”是两组同音字。教学指导:理解同音不同字,引导学生在使用同音字的时候注意区分。(3)自主交流识字方法:①换偏旁:姓——胜;级——吸;②组词识记:童:儿童、童话、童年;客:客人、客厅、游客。③加一加:成+皿=盛;月+生=胜;亻+到=倒;立+里=童;口+及=吸;④减一减:映-日=央;3.游戏巩固:点亮湖边的灯光吧!(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5个自然段)2.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第2自然段: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第3-4自然段:描绘了日月潭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景象。第5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师小结:根据分段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结构,是“总——分——总”的结构。3.师:欣赏完了日月潭,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吗?出示第5自然段:“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圈出“风光秀丽”,这个词语写出了日月潭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风景美丽、气候宜人)三、再读课文,入境悟情1.设置情境:扮演小导游,带领游客们去领略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吧!师:现在你们来扮演小导游,我来扮演想去日月潭旅游的游客,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有信心回答正确吗?(1)日月潭在哪里?(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学生自由发言之后,老师引出后面的学习。2.学习第1自然段:(1)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预设1:我知道了日月潭是我国台湾最大的一个湖,日月潭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地理位置)预设2: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周围环境)教师总结:这一段为我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真是“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2)理解“名胜古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词语意思。“名胜古迹”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教学指导: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家乡风景优美或留有古代遗迹的地方,也可简单介绍日月潭周围的风景,初步理解“名胜古迹”的“胜”指风景优美的地方。(3)朗读指导:“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要读重,语速稍慢,表现出景区群山气势恢宏,树木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美。(4)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①第一幅:“群山环绕”,从图中你们看出了什么?预设:图片中的小村庄被一座接一座的山围住了。师小结:“群山环绕”就是形容某处被一座接一座的山团团围绕。②第二幅:“树木茂盛”,从图中你们看出了什么?预设:图片中的树木枝叶又多又绿,一眼望去全是绿色的,太好看了!师小结:“茂”我们可以从草字头理解,“茂”是指草木长得旺盛,“树木茂盛”就是指树木生长得非常繁茂、茁壮,枝叶茂密,充满生机。③试着用笔画一画日月潭吧!根据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尝试用简笔画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理解,体会日月潭景区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美。3.学习第2自然段:过渡: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和周围很多的名胜古迹,已经让我们对日月潭有了无限向往,我们来看看第2自然段,作者又会告诉我们什么。(1)朗读第2自然段:师:日月潭有什么特点呢?预设:潭水很深,湖水碧绿。(深、绿)师: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预设: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师小结: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日潭”比作“太阳”,“月潭”比作“月亮”,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也写出了日月潭形状的特点。(2)朗读指导:要突出“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这两个短语,了解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命名的。(3)出示日月潭上空俯瞰图,引导学生观察对应形状,加强理解。(4)背诵指导:结合图片,根据关键词尝试背诵第2自然段吧!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________,北边像_________,叫________;南边像_______,叫_______。四、指导书写过渡:读完优美的文章,我们要一起学写优美的汉字。1.师:请同学们观察“湖、胜、现、就、外”这5个汉字,说说发现了什么?预设: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2.师: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占格大小及笔画的穿插。教师指导书写:湖:左窄右宽,三点水靠左书写,呈弧形;“古”字写瘦,竖画起笔高、稍斜,“口”字写小;“月”比“古”稍低,整体写瘦,两短横靠左不靠右。胜:左窄右宽,“月”内两短横分写横中线上下;“生”首笔短撇起笔于竖中线,竖笔起笔高于“月”。现:左窄右宽,“王”第二横在横中线上侧;“见”左竖紧贴竖中线,收笔于横中线下侧,竖撇撇尖伸至“王”下。就:“京”点居中,上横短;竖钩端正,正对上点。“尤”横短,竖撇上段要正,竖弯钩圆转自然,上点位置恰当。外:左部两撇平行,上短下长。右部竖画正直,点画居竖的中上部,稍平。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这几个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区、岛、弯”3个字。2.借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隐隐约约、蒙蒙细雨”“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进一步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3.背诵课文3、4自然段。一、复习导入根据图片和提示词,背诵文章第2自然段。过渡:上节课我们带着游客了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由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欣赏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吧!二、细读品味,感受日月潭的美1.学习第3自然段,出示清晨的日月潭图片。过渡:同学们,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在不同的时候,它都会为大家呈现出不同的美景。(1)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里展现了日月潭什么时间、怎样的景色。预设:作者展示了日月潭清晨的美景,写了薄薄的雾、晨星、点点的灯光。(2)理解“隐隐约约”的意思:指清晨日月潭的景色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的。教学指导: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星辰和山上灯光又那么远,映到水中自然是隐隐约约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词语“天边晨星、点点星光”。因为清晨湖面有雾,所以水中倒映的晨星和灯光看起来隐隐约约不清楚。(4)背诵指导:①朗读指导: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隐隐约约”读得轻柔一点。②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词背诵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 ),天边的( )和山上的( ),( )地倒映在( )。2.学习第4自然段。(1)出示晴天的日月潭图片,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思考:太阳高照下的日月潭有什么特点?①描写了中午晴天时的日月潭景色。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②理解“清晰”的意思是明亮、清晰。(2)出示雨天的日月潭图片,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二句,思考:蒙蒙细雨时的日月潭有什么特点?①描写了下雨时日月潭的景色。此时的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就像童话中的仙境。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轻纱,日月潭比作仙境,写出了雨天日月潭的朦胧美。③联系上下文理解“朦胧”的意思:因为有蒙蒙细雨,所以日月潭好像披上了一层轻纱,景物看起来就是模糊的。(3)出示“清晰、朦胧”这两个词语,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这是一对反义词,通过这两个词语,我们感受到了日月潭晴天和雨天景色的不同之美。师追问:你们能说出下面这些词语的反义词吗?预设:茂盛——稀疏;隐隐约约——清清楚楚;许许多多——星星点点。(4)背诵指导:①朗读指导:第一句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轻,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②请学生根据提示背诵第4自然段。(第一句音调可稍高,第二句要舒缓。)中午,太阳高照,整个( )和( ),都( )展现在( )。要是下起( ),日月潭好像( ),周围的景物( ),就像( )。3.学习第5自然段。(1)请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要求读正确。(2)提问:看过日月潭的美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这里有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留下来的遗迹。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作者最后说道:“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4.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日月潭?总结:从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形状、名字的由来,以及日月潭不同时间段、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展开介绍。5.再次朗读3-4自然段,男女生分读清晨和中午的日月潭,感受不同的美。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情景。三、指导书写1.请同学们观察“区、岛、弯”这3个汉字,说说发现了什么?预设:区、岛的半包围结构,弯是上下结构。2.师:如果想把它们写好,需要注意什么?教师指导书写:区:半包围结构。横向笔画上短下长。“ ”稍往左靠,不能距竖向笔画太远,下横长,边竖正。岛:半包围结构。头部不宜宽大;横折钩和竖折折钩均稍向左斜;“山”竖画宜短,位置恰当。弯:上下结构。横画稍长,点画居横画中部,两竖居中,间距适中,撇点左右对称。“弓”稍窄,横向笔画均匀,竖向笔画左斜。上下中心对齐。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这几个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四、总结归纳1.课后习题:观察本课学习的词语,你发现特点了吗?(展示词语)第一组:构词特点是“什么怎么样”,例“湖水碧绿、泉水叮咚”第二组:构词特点是“什么样的事物”,例“柳绿花红、鸟语花香”第三组:构词特点是“AABC式”,例“熊火、欣欣向荣”2.结构梳理(详见课件展示)3.课文小结:这篇课文描述(日月潭)的美景,日潭像(圆圆的太阳),月潭像(弯弯的月亮)。因为它的(风光秀丽),每年都吸引许多的游客。4.课后作业:(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同学们,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的骄傲,更是咱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饱含深情地朗读全文吧![教学板书]9.日月潭[教学反思]本文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并让学生合作探究识字的技巧和方法。教学课文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日月潭,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同时,在课文教学中,我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图片,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有了更多的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让学生品味日月潭的美好,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学习的主体性。这也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热爱。第四单元 9 日月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课件)9.日月潭.pptx (配套教案)9.日月潭.doc (预习卡)9.日月潭.docx 《日月潭》导学案.doc 《日月潭》说课稿.docx 类文阅读—9 日月潭.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