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树之歌 第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树之歌 第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树之歌》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桦、守、银”等生字,会写“之、金、化、桂”等生字,会写“杨树、树叶”等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认识树木,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读文、看图,认识树木,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读文、看图,认识树木,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读词: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树根、树干、树枝、树梢。指名读,生齐读。
2.鼓励背诵:上节课学习的前一部分,谁能背下来?
3.导入新课:下面我们继续来认识其它的树木朋友,谁来读读后两句话?
二、任务一:探秘树之密语
1.学习后两句
(1)指名读文:找一找,这部分写了哪些树木?(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2)指导认读“桦、杉、桂”: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预设:
桦:形声字,右边“华”表音,强调读音是第四声。
杉:换一换,“形、彩”换左边部件。
桂:加一加,“一木两土”。
2.出示: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1)导入:树木的种类繁多,除了形状和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也截然不同?
预设:生活习性(木棉喜暖、桦树耐寒);生长的地方(木棉南方、桦树北方)。(板书:木棉 喜暖 桦树 耐寒)
(2)指导理解“守北疆”,认读“守、疆”。
过渡:耐寒的桦树“守北疆”。
点拨:分析“守”的字形,理解字义:宝字盖的字一般和家有关,“寸”可组词“寸步不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像看家一样寸步不离地守卫着就是“守”的意思。
点拨:出示战士站岗守边疆的图片,认读“疆”,激发情感朗读:就像这位解放军战士,不畏严寒,坚守我国北方边疆。多么令人敬佩的战士,多么耐寒挺拔的桦树!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3.出示: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引导:这句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预设:“活化石、金桂”。
(2)组织讨论:小组研究一下“金桂”是指什么?(桂树开花呈金黄色)(板书:金桂 满院香)
(3)引导理解“活化石”。
引导认识“化”字。
提问: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里出现了“化”?(花、华)能组什么词?(文化、变化、化学……)
出示图片理解“化石”,教师点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化石”。化石历史久远,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猜测理解“活化石”:猜一猜,银杏和水杉为什么叫“活化石”?
预设:它们生长历史久远。
点拨补充:银杏最早出现于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水杉最早出现于2亿年前的白垩纪。就是说恐龙出现的时候已经有银杏和水杉了,难怪它们被称为“活化石”。(板书:银杏 水杉 活化石)
4.播放情景视频,学生练习朗读。
5.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熟读成诵。如:同桌配合读,一人读树名,一人读树的特点;师生配合读,老师读上一句,学生读下一句。学生试着背诵课文的内容。
三、任务二:探秘字的秘语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字的书写,接下来我们再来其它生字的书写,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之 金 化 桂
点拨:
(1)“之”是独体字。第一笔点起笔在竖中线,捺画要写得舒展一点。
(2)“金”是上下结构。人字头要写得舒展一点,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
(3)“化、桂”左窄右宽。“化”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撇要出头;“桂”顶部左右两边对齐,“圭”的笔顺要注意,两个“土”组成,分写横中线上下,第二横重合在横中线上,注意横的长短变化。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
四、课堂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了解了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五、拓展延伸
1.指名朗读这三个句子,把句子读通顺,了解这些句子都是关于树的名言。
2.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每句话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乡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去的。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杨树 树叶 枫树 松柏 开花 木棉 水杉 化石 桦树
2.课后作业:仿照课文的句子,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木及其特点。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木棉 喜暖
桦树 耐寒
银杏 水杉 活化石
金桂 满院香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